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良恶性脑膜瘤以及对脑膜瘤病理分型的DWI及ADC值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4月至2016年8月间在该院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脑膜瘤患者10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处理Functool图像之后的工作站上的瘤周水肿区域、测量肿瘤实质区域、常规脑白质ADC值,得出rADC,即相对ADC值,对比良恶性脑膜瘤以及对脑膜瘤病理分型的DWI及ADC值的差别。结果:研究结果发现,在DWI信号特征方面,良恶性脑膜瘤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脑膜瘤病理分型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但良恶性脑膜瘤肿瘤的实质强化区域相对ADC值,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肿瘤的周水肿区域的ADC值、相对ADC值、实质强化区域ADC值之间的差异(P<0.05)。在脑膜瘤病理分型方面,血管瘤类型的脑膜瘤相对ADC值及ADC值均高于其他脑膜瘤病理分型,数据对比具有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型脑膜瘤、脑膜皮细胞型脑膜瘤的ADC值以及相对ADC均高于间变型脑膜瘤。结论:良恶性脑膜瘤鉴别方面,相对ADC值具有较高的鉴别价值,实质强化区相对ADC值以及ADC值,于脑膜瘤病理分型鉴别诊断而言,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对脑膜瘤术前分型及良恶性鉴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7例脑膜瘤病人行MR弥散加权成像检查。结果血管瘤型脑膜瘤实质部分的rADC值均数最高,恶性组脑膜瘤的rADC值均数最低。在良性脑膜瘤中,砂砾体型脑膜瘤的rADC值均数最低。瘤周水肿区的rADC值均数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ADC值对脑膜瘤术前分型及良恶性鉴别有所帮助,瘤周水肿区的rADC值对脑膜瘤分型及良恶性鉴别无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苏岩  王颖  张雪峰 《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42(3):278-282,F0004
目的:探讨MR弥散加权成像在评估脑胶质瘤分级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及在鉴别肿瘤实质部分、瘤周水肿及正常脑组织中的作用。方法:研究对象为内蒙古医院及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2006年3月-2009年10月经手术病理证实42例脑胶质瘤。检查使用的磁共振装置为GE Signa 1.5T MR超导型磁共振成像仪,采用头颅正交线圈。扫描的平面2-3个,包括轴位、矢状位、冠状位T1WI和(或)T2WI。弥散加权成像采用SE平面回波成像(SE-EPI)序列,在读出、相位编码和层面选择三个方向上施加弥散梯度,取两个b值(b=0 s/mm^2,b=1000 s/mm^2)。轴位扫描,成像时间为40 s。采用随机分析软件包Functool 2进行图像资料分析,其通过b值条件不同的2帧图像点对点的计算得到每一像素的ADC值。结合常规MRI图像,在ADC图上分别测量肿瘤实质部分、瘤周水肿区、正常白质区的ADC值,并计算rADC值。分析肿瘤实质部分、瘤周水肿区及瘤周T2 WI正常表现白质区的弥散测量值(ADC值和rADC值)与肿瘤分级的关系。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各测量区和2组不同病理学级别的肿瘤之间的弥散测量值用多样本比较方差分析方法。低级胶质瘤与高级胶质瘤的弥散测量值间的差异应用两样本比较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组42例脑胶质瘤均为手术病理证实,其中低级胶质瘤(Ⅰ-Ⅱ级)17例,间变胶质瘤(Ⅲ级)16例,胶质母细胞瘤(Ⅳ级)9例。DWI对肿瘤的各部分能较好的显示。①低(Ⅰ-Ⅱ)级脑胶质瘤实质部分的ADC值和rADC值明显高于高(Ⅲ-Ⅳ)级的胶质瘤ADC值和rADC值,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高(Ⅲ-Ⅳ)级胶质瘤周围水肿区的ADC值和rADC值明显低于低(Ⅰ-Ⅱ)级胶质瘤ADC值和rADC值(P〈0.05)。③肿瘤实质部分与瘤周水肿之间的ADC值和r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瘤体的ADC值和rADC值均与肿瘤的恶性度存在显著负相关(r=-0.739;r=-0.748,P值均〈0.05)。结论:弥散加权成像及ADC值和rADC值结合常规MRI序列的特征,对于脑胶质瘤的术前分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瘤周水肿区的ADC值及rADC值可能为评价胶质瘤的侵袭性及鉴别肿瘤实质部分与瘤周水肿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脑膜瘤的上皮型、纤维型、血管瘤型、间变型等4个常见亚型肿瘤实质和瘤周水肿区的血供,评价动态增强磁化率MR(dynamicsusceptibility-contrastMR,D)SC灌注成像技术表达不同亚型脑膜瘤灌注特点的可行性。方法对33例经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患者行手术前DSCM灌R注成像扫描。测量肿瘤实质部分及瘤周水肿区最大相对脑血容积(relativecerebralbloodvolurmCeB,V)值及相应部位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elativemeantransittime,rM数TT值)并将结果进行分组统计分析。结果血管瘤型脑膜瘤实质部分的最大rCBV值高于其它亚型,有统计意义差异(方差分析,P<0.05);间变性脑膜瘤瘤周水肿区的最大rCBV值高于其它亚型,有统计意义差异(方差分析,P<0.05);各亚型间rMTT值无统计意义差异。结论DSCMR灌注成像对脑膜瘤的分型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磁共振灌注成像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MR)灌注成像技术对脑膜瘤术前分型及良恶性鉴别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7例脑膜瘤病人行MR灌注成像检查,对5种亚型的良性脑膜瘤的MR灌注成像进行分析,并与非典型性及恶性脑膜瘤进行比较。结果血管瘤型脑膜瘤实质部分的rCBV值均数最高,恶性组脑膜瘤的rCBV值均数最低。各亚型间瘤体实质最大rCBV值均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恶性脑膜瘤实质部分最大rCBV值均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瘤周水肿区的rCBV值均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CBV值对脑膜瘤术前分型及良恶性鉴别有所帮助,而瘤周水肿区的rCBV值对脑膜瘤分型及良恶性鉴别未显示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李波 《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814-2815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成像(DWI)对脑膜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病理确诊的脑膜瘤患者50例,均行磁共振平扫、增强扫描及磁共振弥散成像扫描。结果术后病理确诊良性脑膜瘤42例,间变性(恶性)8例。42例良性脑膜瘤中10例肿瘤实质成分在DWI呈略高信号,32例呈等信号,34例ADC值正常,8例ADC值略增高;8例间变性脑膜瘤实质成分在DWI均呈高信号,7例ADC值减低,1例ADC值正常。结论相较常规磁共振成像,DWI对脑膜瘤良恶性鉴别价值更大,但ADC值改变尚有少量假阴性存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脑肿瘤瘤周水肿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脑肿瘤进行常规MRI扫描和DWI检查,对照分析病变的实质部分、周围水肿区的ADC值。结果高级别胶质瘤的近侧瘤周水肿区ADC值低于远侧(P<0.01),而近侧瘤周水肿区ADC值与瘤体接近(P>0.05)。低级别胶质瘤瘤体与近、远侧瘤周水肿的ADC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高级别胶质瘤与低级别胶质瘤、转移瘤、脑膜瘤、炎性病变的近侧瘤周水肿ADC值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结论近侧瘤周水肿区ADC值有助于高级别胶质瘤与其他肿瘤鉴别,也可用于胶质瘤分级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原发恶性淋巴瘤与脑转移瘤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影像学特征,分析ADC值、rADC值对两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多发性脑原发恶性淋巴瘤14例和脑转移瘤17例,观察其常规MRI表现和DWI表现,同时测量肿瘤实质部分的ADC值和r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多发性脑原发恶性淋巴瘤14例35个病灶中,DWI图像上25个病灶呈高信号,8个病灶表现为稍高信号,2个病灶呈等信号,ADC平均值为(0.60±0.13)×10-3 mm2/s,rADC值为0.95±0.14。脑转移瘤17例选取的52个病灶中,DWI图像上27个病灶呈低信号,14个病灶呈等信号,7个病灶呈稍高信号,4个病灶呈高信号,ADC平均值为(0.80±0.17)×10-3 mm2/s,rADC值为1.15±0.24。两者ADC值(P=0.001)和rADC值(P=0.00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弥散加权成像通过观察DWI图像以及ADC值及rADC值的测定,为多发性脑原发恶性淋巴瘤与脑多发性转移瘤的鉴别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可减少诊断误差。  相似文献   

9.
脑膜瘤瘤周水肿与手术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新治  张建军  司赟  赵沃华  赵洪洋 《浙江医学》2006,28(5):343-344,348
目的探讨脑膜瘤瘤周水肿程度与手术预后的关系.方法对92例脑膜瘤术前瘤周水肿程度与术中肿瘤分离难易程度、术后病理组织学分类及复发率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血管瘤型脑膜瘤、恶性及低度恶性脑膜瘤瘤周中、重度水肿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类型脑膜瘤(P<0.01);脑膜瘤周围水肿越严重,术中脑膜瘤的分离难度越大(P<0.01),同时复发率也较高(P<0.05).结论脑膜瘤周围水肿程度与手术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对脑内不同病变周围水肿区性质鉴别的价值。方法对脑转移瘤30例、脑胶质瘤26例(其中病理Ⅲ~Ⅳ级21例)、脑脓肿20例病人行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及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部分同时行增强MRI检查。所有病人脑内病变周围水肿区最大长度≥10mm,按水肿距病变的远近将其平均分成近侧水肿区和远侧水肿区,分别测其ADC值;同时测量对侧对应正常脑白质区ADC值,计算近、远侧水肿区相对ADC(rADC)值。结果脑转移瘤近侧水肿区rADC值明显高于脑胶质瘤、脑脓肿周围近侧水肿区,差异有显著性(F=3.12,P0.05);三者远侧水肿区rADC值差异无显著性(F=1.36,P0.05)。脑转移瘤周围近侧水肿区rADC值明显高于远侧rADC值,差异有显著性(t=2.068,P0.05);脑胶质瘤周围近、远侧水肿区rADC值分别与脑脓肿周围近、远侧水肿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8、1.302,P0.05);脑胶质瘤与脑脓肿周围近、远侧水肿区的rADC值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5、-0.433,P0.05)。结论 rADC值在脑胶质瘤、脑转移瘤及脑脓肿周围水肿区性质判定方面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s,ADC)测量对胶质瘤和脑膜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例胶质瘤和20例脑膜瘤患者进行常规MRI序列扫描和DWI检查,对照分析病变的实质部分、周围水肿区以及正常脑组织的ADC值、指数表观弥散系数(eADC)值。结果17例胶质瘤中10例DWI表现为高信号,4例为稍高信号,3例为等信号。20例脑膜瘤中18例DWI表现为等高信号。脑膜瘤、胶质瘤的ADC值和eADC值均与正常的脑组织有统计学差异(P〈0.01),Ⅲ、Ⅳ级胶质瘤实质部分的ADC值及其瘤周水肿区的ADC值明显低于Ⅰ、Ⅱ级胶质瘤(P〈0.05)。结论ADC值难以对胶质瘤和脑膜瘤做出定性诊断,但DWI和ADC值可用于对脑肿瘤的评价,结合两者可提供肿瘤内部功能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在脑转移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疑似脑转移瘤患者161例行弥散加权成像并做诊断实验研究.测定DWI对脑转移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同时与病理结果随访对照,分别测定肿瘤实质、坏死/囊变部分、瘤周水肿部分及正常脑实质 ADC值,并与确诊脑胶质瘤进行比较.结果:(1) DWI对脑转移瘤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2.27%、91.46%和86.95%;(2)脑转移瘤肿瘤实质部分 ADC值为 (1.08±0.37)×10-3mm+2/s,坏死/囊变部分 ADC值为 (1.90±0.36)×10-3mm+2/s.与瘤周水肿区及正常脑实质 ADC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转移瘤与胶质瘤不同区域ADC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DWI成像对脑转移瘤的诊断有较高价值;瘤灶及瘤周ADC值的测量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多模态磁共振成像(MRI)在颅脑肿瘤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于我院接受诊疗且经术后病理证实的62例颅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有常规MRI检查及多模态MRI检查[弥散加权成像(DWI)、三维动脉自旋标记(3D-ASL)、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分析DWI弥散图中瘤体和对侧镜像区表观弥散系数(ADC)、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3D-ASL灌注图中最大肿瘤血流量(TBF)及对侧镜像区、对侧正常白质及灰质脑血流量(CBF)值,~1H-MRS波谱图中瘤体、瘤周及正常脑实质感兴趣区(ROI)的胆碱(Cho)、肌酸(Cr)、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代谢物峰值及相互比值,比较常规MRI与联合多模态MRI对颅脑肿瘤的诊断符合率。结果DWI弥散图显示,高级别胶质瘤、脑膜瘤、转移瘤瘤体ADC值及rADC值均显著低于低级别胶质瘤(P<0.05);3D-ASL灌注图显示,低级别胶质瘤灌注值显著低于高级别胶质瘤、脑膜瘤及转移瘤(P<0.05);~1H-MRS波谱图显示,胶质瘤、脑膜瘤、转移瘤瘤体、瘤周Cho/Cr、Cho/NAA均显著高于正常脑实质(P<0.05),且胶质瘤瘤周Cho/Cr、Cho/NAA值显著高于脑膜瘤、转移瘤(P<0.05);脑膜瘤瘤体Cho/NAA值显著高于胶质瘤、转移瘤(P<0.05),NAA/Cr值显著低于胶质瘤、转移瘤(P<0.05);联合多模态MRI诊断符合率96.77%显著高于单纯常规MRI检查的83.87%(P<0.05)。结论DWI对颅脑肿瘤鉴别、3D-ASL对胶质瘤分级、~1H-MRS对肿瘤边界确定有积极意义,在常规MRI检查基础上联合多模态MRI检查,能提高颅脑肿瘤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DWI与ADC值对脑肿瘤鉴别诊断价值以及相关的生物物理学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190例脑肿瘤DWI与ADC值特点。结果:脑肿瘤DWI信号共有四种不同表现类型:Ⅰ型为DWI呈高信号同时伴ADC值升高(n=86);Ⅱ型为DWI呈高信号同时伴ADC值减低(n=49);Ⅲ型为DWI呈低信号同时伴ADC值升高(n=37);Ⅳ型为DWI呈混杂信号同时伴ADC值升高(n=18)。脑转移瘤、胶质瘤和脑膜瘤ADC值间方差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Ⅰ~Ⅱ级胶质瘤ADC值高于Ⅲ~Ⅳ级胶质瘤ADC值(P〈0.01)。结论:DWI和ADC值的测量难以区别脑转移瘤、胶质瘤和脑膜瘤,通过DWI和ADC值测量可以提供脑肿瘤的组织成分信息,有利于明确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ADC值可预测胶质瘤良、恶性级别。  相似文献   

15.
脑膜瘤部位、大小及病理分型对瘤周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志林  柯以铨  徐如祥  彭萍 《医学争鸣》2007,28(17):1603-1605
目的:探讨脑膜瘤瘤周水肿(PTBE)与瘤体位置、大小及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 对151例颅内脑膜瘤手术切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术前利用CT或MR检查评估瘤体部位、体积及瘤周水肿指数(EI),术后进行脑膜瘤组织学分型.采用秩和检验和χ2检验对瘤周水肿指数与瘤体位置、体积及组织学分型进行比较.结果: 前颅窝及中颅窝脑膜瘤PTBE发生率和EI较其他部位均增高(P《0.05);恶性脑膜瘤(WHO-Ⅲ)PTBE发生率和EI较典型脑膜瘤(WHO-Ⅰ)均升高,分别为81.8% vs 57.8%(P《0.01), 3.4 vs 2.5 (P《0.01);纤维型脑膜瘤瘤周水肿EI较低,同分泌型和过渡型脑膜瘤相比,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5 vs 7.4 (P《0.01), 1.5 vs 2.8 (P《0.05);脑膜瘤体积在80 cm3以下时肿瘤体积增加与PTBE的发生率增高有关,且肿瘤体积增大与EI降低有关.结论: 脑膜瘤位置、大小及病理分型与PTBE的发生及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MR扩散加权成像(DWI)与定量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脑膜瘤分级中的诊断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本院2015年3月至2019年12月收治脑膜瘤患者76例,对患者所得MRI图进行分析,计算不同级别膜瘤NADC、ADCmin、ADCmean以及与健侧白质ADC值差异以及不同亚型脑膜瘤NADC、ADCmin、ADCmean值,并分析不同亚型脑瘤水肿情况。结果按照脑膜瘤2007年WHO分类方法分为:Ⅰ级脑膜瘤患者67例(88.15%),Ⅱ-Ⅲ级脑膜瘤患者9例(11.84%),不同级别膜瘤NADC、ADCmin、ADCmean以及与健侧白质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Ⅰ级病灶ADCmean明显高于健侧ADC值(P<0.05),Ⅱ-Ⅲ级脑膜瘤ADCmean与健侧ADC值无差异(P>0.05);不同亚型脑膜瘤中ADCmean值最高为血管瘤样,纤维型最低;血瘤样型水肿最为严重,其次为分泌型脑膜瘤。结论MR扩散加权成像与ADC值可为脑膜瘤诊断提供参考,ADC值可提示出I级脑膜瘤的微观结构,但在不同级别脑膜瘤鉴定中临床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7.
脑膜瘤瘤周血管源性脑水肿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探讨脑膜瘤瘤周血管性脑水肿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关系。②方法 选择61例幕上非脑室型脑膜瘤病人,均进行了脑膜瘤切除术。所有的标本根据Mac Carty的病理标准分类。瘤周水肿的存在及程度由磁共振三维扫描确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检测。③结果 61例病人中,29例无水肿或可疑水肿。32例有不同程度的水肿,水肿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水肿或可疑水肿,32例有不同程度的水肿,水肿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水肿或可疑水肿组(χ^2=6.62,P<0.01)。脑膜瘤病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表达率为65.6%,其中恶性脑膜瘤和脑膜上皮细胞型脑膜瘤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和70%,纤维型脑膜瘤阳性表达率为437.5%,前两者和后者比较有显著差异(χ^2=7.57,P<0.01;P=0.006)。④结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以促进脑膜瘤瘤周血管源性水肿,其在脑膜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可作为判断脑膜瘤病理分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万正国 《罕少疾病杂志》2022,29(1):24-26,50
目的研究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在脑膜瘤、胶质瘤及转移瘤患者诊断及手术指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100例颅内幕上肿瘤患者作为试验组,其中脑膜瘤34例,胶质瘤38例,转移瘤28例,包含良性脑肿瘤34例与恶性脑肿瘤66例,另选同期本院收治的54例颅内幕上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术前均接受核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及增强扫描,DTI检查,术中联合神经系统导航技术切除肿瘤;对照组患者术前均进行常规MRI平扫和增强扫描,并接受传统颅内肿瘤切除术。对比各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rADC值、各向异性分数(FA值)、rFA值,观察对照组和试验组手术肿瘤切除率,术后致残率及术后新发运动功能障碍率。结果脑膜瘤组肿瘤实质区ADC值、rADC值、FA值、rFA值均高于胶质瘤组及转移瘤组(P<0.05),胶质瘤组ADC值、rADC值低于转移瘤组(P<0.05);胶质瘤组与转移瘤组FA值及rFA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良性肿瘤组ADC值、rADC值、FA值、rFA值高于恶性肿瘤组(P<0.05)。恶性肿瘤瘤周白质区rADC值高于对侧正常白质区(P<0.05),FA值、rFA值低于对侧正常白质区(P<0.05),恶性肿瘤瘤周白质区与对侧正常白质区ADC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肿瘤切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致残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新发运动功能障碍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DTI检查能够利于颅内肿瘤类别的鉴别诊断,且可反映颅内肿瘤和周围白质纤维束的关系,指导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解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在脑胶质瘤诊断、术前分型及手术指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62例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1例为单发脑转移瘤患者,19例低级别胶质瘤(WHO Ⅰ~Ⅱ),22例高级别胶质瘤(WHO Ⅲ~Ⅳ),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T1WI、T2WI平扫,DWI及增强扫描,并测量肿瘤实质、瘤周水肿区、对侧正常区的ADC值,利用受试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瘤实质区ADC值对脑胶质瘤分级的价值,同时统计患者术后肿瘤镜下全切率、致残率。结果脑胶质瘤和转移瘤实质区及瘤周水肿区ADC值均高于对侧正常区(P<0.05),并且脑转移瘤瘤周水肿区ADC值和rADC-p值要高于脑胶质瘤(P<0.05);低级别脑胶质瘤的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ADC、rADC-t、rADC-p值均高于高级别胶质瘤(P<0.05)。ROC结果显示,瘤实质区ADC值诊断脑胶质瘤级别的AUC为0.830,95%CI为0.705~0.955,最佳临界点为1.165×10-3mm2/s。参考DWI进行脑胶质瘤患者肿瘤切除的镜下全切率为64.29%(27/42),术后致残率为21.43%(9/42)。结论参考DWI检查的瘤周水肿区ADC值和rADC-p值能够有助于鉴别脑转移瘤和脑胶质瘤,而瘤实质区ADC值可帮助术前脑胶质瘤分级,并且还能指导术者最大范围切除瘤体,降低术后致残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子宫内膜良恶性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特点及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2月到2017年12月到医院就诊子宫内膜病变患者90例,其中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53例为良性组,子宫内膜恶性病变患者37例为恶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DWI检测。统计两组患者病灶平均ADC值(Mean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mADC)、最小ADC(Minimum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minADC)、相对ADC值(Relative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rADC)及不同b值时mADC值,统计恶性组中不同病理等级、临床分期患者mADC、minADC、rADC,并统计良恶性患者MRI征象。结果良性组患者的mADC、minADC、rADC值均大于恶性组患者(P0.05);良性组患者在不同b值时mADC值均大于恶性组患者(P0.05);病理等级G3患者的mADC、minADC、rADC均低于G2、G1患者(P0.05);临床分期IV期患者mADC、minADC、rADC值均低于I、II、III期患者(P0.05)。良性组患者在T_1WI上呈等信号,T_2WI上呈稍高信号,DWI上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恶性组患者在T_1WI上呈等信号,T_2WI上呈高信号,DWI上呈高信号。结论子宫内膜良性患者在DWI上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子宫内膜恶性患者在DWI上呈高信号,其中子宫内膜恶性患者ADC值随着病理分级升高而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