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廷华  胡友元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18):3069-3072+3080
目的:分析COVID-19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死亡资料,评估C-反应蛋白与白蛋白比值(CAR)对COVID-19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12月—2023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COVID-19患者进行研究,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将COVID-19患者分为非重症组与重症组,根据预后情况又将COVID-19患者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收集COVID-19患者入院时首次CRP与Alb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重症组男性占比、年龄、CRP与CAR水平明显高于非重症组,Alb水平明显低于非重症组。生存组与死亡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死亡组CRP与CAR水平明显高于生存组,死亡组Alb水平明显低于生存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CRP、CAR是COVID-19疾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CRP、CAR是COVID-19疾病死亡的危险因素。在预测COVID-19疾病严重程度时,CAR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最大,在预测COVID-19疾病死亡时,CAR的AUC值仍为最大。结论:CAR是COVID-19感染相关严重程度和死亡率的良好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COVID-19与心血管代谢性疾病(CVMD)之间高共患病率和死亡率,及其潜在的心血管损伤风险,为其临床诊治带来巨大挑战。最新研究发现:高龄状态、免疫功能缺陷、炎症因子风暴及氧化应激损伤等是二者高共患病率的潜在机制;病毒直接侵袭、心肌氧供需失衡以及血管内皮与凝血功能障碍则可能是COVID-19患者心血管损伤的重要机制。此外,SARS-CoV-2细胞膜受体ACE2在各脏器与循环系统中的表达水平,不仅介导病毒对脏器直接侵袭损伤,还可参与机体炎症与氧化应激平衡的调节,从而影响患者COVID-19易感性与预后结局。本文将就COVID-19合并心血管代谢性疾病的上述研究进展进行回顾,并探讨SARS-CoV-2引起心血管损伤机制,以期为COVID-19合并CVMD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作为一种危及生命的急性炎性肺损伤,目前为止有效的治疗策略有限。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引起的ARDS病例数量空前,给世界各地的医疗保健系统带来了压力,迫切需要识别和验证一些可靠、有效的与COVID-19所致ARDS风险相关的生物标记物,以将异质性降至最低,并及时对高危患者进行分层。这可能有助于指导临床诊断和预后,从而降低ARDS患者的病死率。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作为一种强有力的促炎细胞因子,在ARDS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对IL-6的信号转导及其在免疫系统中的生物学作用进行简要阐述,并进一步对IL-6在COVID-19致ARDS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 COVID-19患者细胞因子风暴的发生提供早期预警,同时对该类患者的病情监测、预后判断提供线索,最终实现降低COVID-19患者病死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患者除常见临床特征之外,还有不同程度的出凝血功能障碍,存在合并血栓和/或出血的风险。COVID-19相关的出凝血功能障碍多为动态过程,可伴有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形成,与疾病危重程度相关。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后所导致的机体免疫炎症反应失衡是患者凝血功能紊乱的重要原因,动态监测、早期防治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有重大意义。本文就COVID-19患者出凝血功能障碍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研究及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在发病率和严重程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同年龄段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利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2受体进入人体细胞。由于ACE2在人类多个器官系统上有不同程度的表达,SARS-CoV-2除感染呼吸系统外,同样可以感染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睾丸为富含ACE2的器官之一,部分男性COVID-19患者精液中检出SARS-CoV-2,SARS-CoV-2可能损伤生殖系统。但SARS-CoV-2参与男性生殖系统损害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SARS-CoV-2对男性生殖的短期影响,并越来越重视其长期影响。本文总结了SARS-CoV-2介导男性COVID-19患者的生殖细胞损伤、性腺功能减退、睾丸炎症的可能机制,并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为男性COVID-19患者生殖系统损伤的机制研究扩宽思路。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引起的一种具有较高传染性的疾病。超过1/3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会出现神经逻辑症状,包括思维混乱、头痛和味觉减退/失灵。阿尔茨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是一种缓慢进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痴呆最常见的类型。AD患者是COVID-19的高危易感人群,可能引起重症,甚至死亡。AD和COVID-19之间似乎存在相互影响,一方面,COVID-19患者似乎更容易发展为AD;另一方面,AD患者可能更容易感染COVID-19。因此,了解COVID-19和AD之间的共同联系可能有助于制定治疗策略。AD和COVID-19共有的风险因素有衰老、ApoE ε4等位基因、β淀粉样蛋白(Aβ)沉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神经炎症、氧化应激。本文重点介绍COVID-19与AD的相互关系,探究常见的风险因素和潜在的发病机制,为早期预防和治疗康复提供...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1例老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继发脑梗塞患者的诊疗体会。该个案提示临床医生面对病情进展快、死亡率高的老年COVID-19 患者时,应警惕继发细菌感染及由此引发的凝血功能紊乱和脑梗塞,及早抗感染、免疫调节、合理抗凝干预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最初被认为主要对呼吸系统产生影响,随着研究深入,目前已经发现SARS-CoV-2感染会影响人体的多个器官系统,心脏是继肺部感染之后的一大目标靶器官。临床上经常能观察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心脏损伤,其中心肌炎在COVID-19心肌损伤中占1%~7%,这类患者临床预后常较差。令人遗憾的是,目前COVID-19是如何引起心肌损伤,又是如何进展为心肌炎,其相关机制及病理生理改变目前仍未知。从目前资料分析发现,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介导打击机制较为学者认可外,细胞因子风暴及免疫介导引发心肌损伤等机制目前仍是推测性的,鉴于心脏MRI、心内膜活检的应用受限,而COVID-19相关心肌炎的尸检等基础研究资料较少,因此,COVID-19相关心肌炎的诊断及治疗对临床医生而言仍是一大挑战。本文就COVID-19相关心肌炎可能存在的病理生理机制予以综述,以期有助于增进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认识进而降低总体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高血糖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按2次或2次以上空腹血糖≥7mmol/L为标准分为高血糖组31例,正常血糖组39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病情程度及糖皮质激素使用情况。结果高血糖组患者与正常血糖组患者相比,年龄较大(P<0.05),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均明显升高(均P<0.05),氧合指数、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均明显下降(均P<0.05),淋巴细胞计数、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尿素氮、血肌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血糖组患者重型及危重型比例高于正常血糖组患者(45.2%比10.3%,P<0.05),糖皮质激素使用率也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患者(35.8%比7.7%,P<0.05)。结论高血糖与COVID-19病情程度相关,COVID-19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加强血糖监测及控制,及时使用降糖药物改善血糖,谨慎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并加强对症支持治疗,有助于控制COVID-19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寻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方法: 本研究为单中心COVID-19住院患者的回顾性队列研究,共纳入149例COVID-19确诊患者,依据201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发布的第四版心肌梗死全球统一定义中关于心肌损伤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心肌损伤组(19例)及非心肌损伤组(130例)。收集全部入组患者的临床信息及实验室化验结果,并分析COVID-19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非心肌损伤组患者相比,心肌损伤组患者年龄更大,危重症患者比例更高(P<0.05),入院时呼吸频率更快,未吸氧状态外周血氧饱和度(percutaneous oxygen saturation,SpO2)偏低(P<0.05)。心肌损伤组患者除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外,其余炎症因子水平均高于非心肌损伤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入院时未吸氧状态SpO2水平偏低(OR=0.860,95%CI:0.779~0.949,P=0.003)及血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升高(OR=1.068,95%CI:1.019~1.120,P=0.006)为COVID-19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低氧状态及炎症在COVID-19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已被证实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其中心血管系统受累很常见。为帮助临床医师合理诊治COVID-19相关心血管问题,共识组建议:(1)对于因COVID-19住院或伴有心脏相关症状的患者,应常规检测心肌肌钙蛋白,以评估心肌损伤,判断有无心脏并发症;非心脏原因所致心肌损伤的患者预后较差;(2)COVID-19相关急性心肌炎较为罕见,对怀疑心肌炎的患者应根据危险分层进行诊治;(3)COVID-19可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所有感染者应更加严格遵循健康生活方式,接受规范的心血管疾病一级或二级预防;(4)COVID-19后3个月时有持续心脏相关症状或新发相关症状,且至少持续2个月,但心血管相关检查未见异常,可考虑为“COVID-19后状态”,此类患者应以康复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2.
文章总结1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高度疑似病例的诊治经过,该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实验室检查与新冠肺炎高度相符,但5次核酸检测阴性,对其核酸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期对目前新冠肺炎的防护、识别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张中伟  郑晓博 《西部医学》2023,35(12):1717-1722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在过去三年多时间里引发了全球大流行并造成大量患者死亡。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COVID-19常见的并发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 (SARS-CoV-2)感染可引起细胞因子释放、免疫细胞激活和促凝级联反应激活,从而导致内皮炎和血管损伤,影响凝血系统并引起凝血功能障碍。抗血栓治疗可以减少COVID-19患者需器官支持的比例并提高生存率,但对其抗凝治疗的最佳药物、剂量和使用时间仍不清楚。对出血风险较低的COVID-19非危重症患者,最新指南建议使用治疗剂量抗凝;而对于COVID-19危重症患者,由于VTE风险因素较多,抗凝治疗更具挑战性。早期研究认为对COVID-19危重症患者需要增加抗凝强度,然而并未发现治疗剂量能够获益。最新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治疗剂量抗凝并不优于标准剂量抗凝。本文总结了COVID-19患者VTE的危险因素、发生机制和抗凝治疗的最新进展,并对其做一评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患者的CT特征及临床意义,提高对COVID-19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020年1月25日至2月15日经病毒核酸检测确诊的7例COVID-19患者的胸部CT特征。男6例、女1例,年龄为(51.1±18.8)岁(29~75岁)。7例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检查,由2名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阅片,记录COVID-19病灶分布、病灶位置、病灶密度、累及肺叶数量,以及空气支气管征、纵隔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等表现。结果 7例COVID-19患者从首次出现临床症状至CT检查时间为1~9 d,平均3.6 d。病灶分布于单肺1例、双肺6例;病灶累及肺野外中带5例、全肺野2例;病灶呈磨玻璃影4例、混合影3例;病灶累及≤2个肺叶4例、累及5个肺叶3例;1例有空气支气管征;7例均无纵隔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结论 COVID-19患者的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对COVID-19的诊疗有重要临床意义,但确诊需结合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危害全球的流行性疾病。该文认为糖尿病与COVID-19存在共同的内源性基础脾虚,而湿邪不仅是疾病发展过程中的病理产物,也是致病的重要因素。糖尿病患者脾虚湿盛,卫气化生乏源,卫外不固,易感受病邪而患病;津液输布失常,水湿上渍于肺,合并COVID-19,痰湿上犯,可加重咳、痰、喘等症,增加其不良预后及死亡的风险,故脾虚湿盛是糖尿病患者易患COVID-19和病情加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s:To determin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omorbidities and the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among COVID-19 patients.Methods:We searched the Cochrane, Medline, Trip, and EMBASE databases from 2019. The review included all available studies of COVID-19 patients published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and studied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comorbidities, and disease outcomes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pandemic. Two authors extracted studies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isk of bias. Odds ratio (OR)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with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Results:The review included 1,885 COVID-19 patients from 7 observational studies with some degree of bias risk and substantial heterogeneity.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as recorded between COVID-19 severity and the following variables: male (OR= 1.60, 95%CI= 1.05 - 2.43); current smoker (OR=2.06, 95%CI= 1.08 - 3.94); and the presence of comorbidities including hypertension (OR=2.05, 95%CI= 1.56 - 2.70), diabetes (OR=2.46, 95%CI= 1.53 - 3.96), coronary heart disease (OR=4.10, 95%CI= 2.36 - 7.12), chronic kidney disease (OR=4.06, 95%CI= 1.45 - 11.35), and cancer (OR=2.28, 95%CI= 1.08 - 4.81).Conclusions:Comorbidities among COVID-19 patients may contribute to increasing their susceptibility to severe illness.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se potential risk factors could help reduce mortality by identifying patients with poor prognosis at an early stage.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方舱医院新型冠状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以及感染者年龄、性别、疫苗接种情况对病程的影响,为新冠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以回顾性分析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方舱医院2022 年4月9日—5 月31日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并进一步队列分析作者所在方舱分院新冠感染者年龄、性别及疫苗接种情况对患者病程的影响。结果 方舱医院174 466例新冠感染者中,男性为主,占比59.38%;以18~59岁青中年为主(占83.50%),其次≥60岁老年组12.30%;平均住院时间7.40 d;发热患者占比27.79%;合并基础疾病者占15.37%(26 817/174 466),前三位依次为高血压、糖尿病和冠心病;接种新冠疫苗者占比79.56%(13 799/17 956),其中三剂比例最高44.09%。方舱医院作者所在分院17 956例新冠感染者病程时间为10.18(7.34,13.05) d,老年组感染者病程时间最长,11.34(8.35,14.37)d,随后依次为学龄前组11.17(9.07,14.33) d、中年组10.37(8.14,13.34) d、学龄组10.07(7.37,12.37) d、青年组9.34(7.05,12.16) d,五组感染者病程时间总体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550.479,P<0.01)。男性感染者病程时间为10.27(7.34,12.57) d,女性感染者为10.10(7.25,13.09)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05,P>0.05)。接种疫苗者病程时间为10.24(7.35,13.05) d,未接种者病程时间为9.47(7.09,12.47) d,两组感染者病程时间差值有统计学意义(Z=-4.338,P<0.01)。结论 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者男性比例高,以青中年为主,发热患者比例低于30%;病程时间明显低于武汉原始株,且随各年龄段呈现“V”分布;性别对病程无影响;接种新冠疫苗未对病程产生临床意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院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收治的定点医院,积累了大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医疗数据。为有效利用这些数据为临床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研攻关服务,我院自主研发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科研数据平台。利用ETL工具KETTLE整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门诊和住院数据,跨平台采集和清洗HIS、电子病历、LIS和PACS等业务系统的数据,形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专病库。以多种数据关联查询以及统计分析为设计思路的科研平台,为临床医生探索性研究提供思路以及数据支撑,进一步提高了临床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科研产出的速度和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表现,为COVID-19早期确诊和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2月22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核酸检测阳性的6例COVID-19患者,回顾性分析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6例患者均有明确的武汉旅行或居住史,4例患者有发热,3例有咳嗽,2例有流涕、咽痛等上呼吸道症状,2例有头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6例患者胸部CT检查均可见肺部异常表现,病灶均为双侧分布,下肺病灶多于上肺,主要表现为双侧肺野外带多发磨玻璃影、实变影、“铺路石”征及不同程度纤维化。发病后较晚行胸部CT检查可见肺实变和明显纤维化。结论 COVID-19影像学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结合患者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SARS-CoV-2核酸检测能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首诊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征。 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确诊COVID-19病人的临床资料,均进行薄层CT扫描,分析病人病灶分布累及肺段数、累及肺叶情况、分布情况和征象表现,并按照首次症状出现至第一次CT检查的时间间隔长短,将病人分为病程早期(≤3 d)18例、病程中期(4~7 d)14例和病程晚期(>7 d)14例,对影像学表现进行归纳分析。 结果 46例COVID-19病人中,45例(97.8%)有直接或间接武汉接触史,临床症状以咳嗽(28/46,68.6%)和发热(40/46,87.0%)最为常见。影像学方面,COVID-19病人病灶分布以同时累及双侧肺叶(39/46,84.8%)为主,以散在分布(27/46,58.7%)为主,多数累及肺段达7个以上(27/46,58.7%);在CT征象方面,以单纯磨玻璃影(23/46,50.0%)、磨玻璃影伴实变(32/46,69.6%)、铺路石征(41/46,89.1%)、血管增粗影(41/46,89.1%)、晕征(34/46,73.9%)、空气支气管征(38/46,82.6%)较为常见。病程早期病人单纯磨玻璃影较病程中、晚期多见;而病程晚期病人实变征象较病程早期、中期多见,累及>7个肺段比例高于病程早期和中期。 结论 COVID-19病人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征象表现多样,但具有一定特征性,CT征象具有一定的演变规律,CT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对COVID-19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