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使用人工合成骨移植替代材料--骨玻璃部分或完全代替自体骨移植,用于保存自身股骨头手术中充填股骨头骨缺损灶.方法:实验犬12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单侧髋制作成股骨头骨缺损模型,对侧髋作为对照.Ⅰ组植入自体松质骨;Ⅱ组植入自体松质骨加骨玻璃;Ⅲ组植入骨玻璃.对实验侧和对照侧犬股骨头行大体观察、X线检查、力学性质测定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共10只犬术后存活4个月.大体观察:只有Ⅰ组1髋未发生塌陷,三组间平均塌陷高度无显著差异.X线检查:Ⅲ组塌陷高度显著高于Ⅰ、Ⅱ组.组织学观察:回植愈合的软骨帽软骨均出现软骨增厚纤维化,Ⅰ组和Ⅱ组的植入物区均出现骨小梁粗大、骨细胞量增加新生骨形成、骨髓腔小;Ⅲ组的植入物区呈现类粗大骨小梁样改变但骨细胞样结构量少,无新生骨形成.股骨头压应力强度测定:Ⅰ组对照侧与实验侧间无显著差异;Ⅱ组和Ⅲ组对照侧与实验侧间差异显著.结论:对股骨头缺血坏死实验犬植入自体骨和植入自体骨加骨玻璃后,组织学和影像学均显示愈合良好.采用"活门板"式手术充填股骨头骨缺损灶时骨玻璃可部分替代自体骨.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3D打印的多孔钛材料对骨缺损的修复能力和成骨性能.方法 选取20只6月龄新西兰白兔,在其股骨髁上制备直径6 mm,深10 mm的临界性骨缺损.实验组将多孔钛材料迅速注入骨缺损区.对侧生理盐水冲洗,不植任何材料,作为对照组.术后3d、4周、8周、12周通过X线及CT观察骨缺损处生长变化,术后12周处死所有新西兰白兔,通过大体观察、X线、CT、Micro-CT及组织学观察骨缺损处的修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一般情况良好,术后12周取出标本清理周围软组织,实验组缺损部位被新生骨填充;对照组见缺损处骨质凹陷;影像学观察,实验组植入物区域与周围界限模糊不清;对照组未见明显新生骨阴影;Micro-CT观察,术后12周实验组植入物区域空隙内长入新生骨组织,植入物附近可见骨小梁长入;对照组缺损区未见明显的骨长入;硬组织切片观察,实验组植入材料与成骨细胞结合,可见成熟的哈佛氏系统散在分布于新生骨内;对照组骨缺损区被大量纤维组织填充.IPP5.1计算新生骨与缺损区面积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孔钛材料可以促进骨组织的生长愈合,新生骨组织可以长入并充满孔隙,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组织工程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3.
BMP复合体在牙槽骨缺损修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①目的 观察狗下颌牙槽骨缺损区植入天然骨形成蛋白 +Ⅰ型胶原 +天然珊瑚复合体 (BMP复合体 )后新骨形成情况。②方法  4只成年狗右侧下颌牙槽骨建立 5mm× 3mm× 2mm大小骨缺损区作为实验侧 ,植入BMP复合体 ,左侧建立相同骨缺损作为对照侧 ,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 8周处死动物并进行放射、组织学 (光镜及扫描电镜 )检查。③结果  4只狗中的 3只实验侧较对照侧牙槽骨愈合更佳 ,1只狗实验侧与对照侧骨愈合无明显差别。光镜检查实验侧可见大量的成骨细胞 ,骨缺损区被新生骨充盈 ;对照侧则见大量的纤维母细胞 ,新生骨量较少。电镜下实验侧可见大量位于骨陷窝内的成熟的成骨细胞。④结论 BMP复合体可促进狗下颌牙槽骨缺损的修复 ,有可能成为临床治疗牙槽骨缺损的一种理想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骨 -骨膜复合组织与软骨下钻孔治疗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过程。方法 :采用胫骨 -骨膜复合组织植入兔膝关节软骨缺损区与缺损区软骨下钻空 ,观察软骨缺损的修复过程 ,并进行大体观察与组织学观察。结果 :两种修复治疗方法均完全填充关节软骨缺损区 ,修复组织与周围正常关节软骨连接良好 ,并形成类透明关节软骨。结论 :游离骨 -骨膜复合组织和软骨下钻孔治疗关节软骨缺损 ,骨膜组织和红骨髓均能够再生为类透明软骨 ,并可充填关节软骨的缺损区 ,形成修复组织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 HA移植对犬股骨头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 :用健康成年杂种犬1 2只共 2 4髋 ,造成股骨头内骨缺损模型。 2个月后动物随机平均分为 A组自然修复组、B组取自体同侧大转子骨植入和 C组 HA植入组。术后 8、1 6周观察不同方法的治疗效果 ,了解股骨头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 :A组所有股骨头表面不光滑 ,软骨下骨板断裂 ,骨质生长不良。B组植入的自体骨坏死 ,坏死骨主要起到成骨支架的作用。C组股骨头表面光滑 ,缺损区骨质生长良好 ,修复较满意。结论 :HA能促进犬股骨头骨缺损修复 ,防止塌陷发生 ,是治疗股骨头骨缺损及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评估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及不同载体在口腔种植植骨手术中对成骨性能的影响,成骨特点以及所成骨与种植体的骨结合情况, 建立一种符合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特点的动物模型。方法:以beagle 犬为实验动物, 拔除其双侧前磨牙和第一磨牙,3个月后左右两侧各植入埋入式螺纹种植体各4枚,种植体颊侧形3mm×4mm的裂开性骨缺损,缺损处分别植入浸润了0.05mg/mL和0.2mg/mL浓度rhBMP-2的珊瑚羟基磷灰石人造骨和可吸收胶原海绵或珊瑚羟基磷灰石人造骨和可吸收胶原海空白对照。分别于种植体植入后2、4、8、12周处死动物,取材制作种植体-骨磨片。结果:8只实验犬均无死亡,饮食、活动正常,3号犬有两枚种植体颈部暴露,种植体松动。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随着时间延长,各组种植体周围骨缺损处的新生骨组织增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rhBMP-2处理的缺损内新生骨组织量较多,骨种植体结合率较高。结论:本研究采用的建模方法, 形成了统一的种植体颊侧颈部-中部的3mm×4mm的裂开性骨缺损区, 较符合种植临床实际情况,能达到较好地模拟种植体周围常见骨缺损的目的,为今后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骨缺损; 种植体; 动物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局部植入骨形态发生蛋白(BMP),探索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治疗的新方法。【方法】连续肌肉注射地塞米松制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动物模型,将实验动物分为A,B,C3组,于股骨头下钻孔,在A组和B组分别将BMP/FS或单纯的BMP植入孔道,C组作为空白对照。通过大体观察、MRI检查、钙含量测定和组织学观察,研究复合材料对ANFH的修复作用。【结果】MRI观察显示,植入BMP/FS8周后原骨缺损孔道消失,被新生骨所取代。单纯植入BMP可见少量新生骨,空白对照组内仍为纤维组织。A组钙含量显著高于另外两组。组织形态学观察可见A组术后8周原骨缺损区基本消失,有大量相对较成熟的骨小梁及板状骨并存。B组骨缺损区明显缩小,周边亦有少量骨小梁存在,新生毛细血管少见,缺损区有大量纤维组织填充。C组术后8周缺损区缩小,周边有少量新骨形成并逐渐形成骨壁,中心部仍为纤维组织,无骨组织充填。【结论】BMP在缺血坏死的股骨头内可诱导新骨形成,与FS复合后,BMP诱导新骨形成的质量和数量均明显提高,局部植入BMP/FS对ANFH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β-磷酸三钙(β-TCP)复合人工骨是否对液氮冷冻兔股骨头坏死模型有修复作用。方法20只成年大白兔,建立双侧股骨头骨缺损模型,并用液氮从缺损内将股骨头冷冻坏死,右侧股骨头为实验组,植入复合人工骨,左侧为对照组,仅植入β-TCP。术后2、4、6、8周进行有关指标检测。结果X线检查:2周时两组股骨头骨密度均未明显增高;4周后实验侧股骨头相对骨密度显著高于对照侧。组织学检查观察:术后4周时实验组股骨头内纤维组织增生,有大量的软骨形成和成骨细胞增生明显,新骨形成多于对照组,8周时实验组股骨头内填充区骨组织修复大部分已完成,充填区广泛分布相对较成熟的骨小梁。计算机图像分析:术后4、6和8周实验组骨小梁体积(TBV%)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rhBMP-2/β-TCP对液氮冷冻兔股骨头坏死试验修复过程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stemcells,ADSCs)组织工程骨修复兔管状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获取新西兰大白兔的肩胛部脂肪,分离培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ADSCs;第三代兔ADSCs与脱钙骨复合后,体外成骨诱导培养(LG—DMEM)设为对照。制造兔两侧尺骨临界大小(长度15mm)的缺损,分别植入兔ADSCs一脱钙骨复合物(实验侧)和单纯脱钙骨材料(对照侧);12周后取样本,三维CT和组织学检测观察成骨情况。结果:细胞一材料复合物植入12周后,三维CT显示实验侧有新生骨基质长成,对照侧未见骨组织生成;组织学检测显示实验侧缺损区被典型的骨组织取代,可见新生骨小梁附着于脱钙骨表面,而对照侧只有少量的骨组织和纤维组织充填。结论:兔ADSCs能在脱钙骨上很好的黏附和生长,兔ADSCs-脱钙骨材料复合物植人体内能成功修复临界大小的管状骨缺损。  相似文献   

10.
张大学  王丹 《医学综述》2001,7(9):517-519
股骨头坏死是缺血所造成的股骨头部骨和骨髓组织坏死 ,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在股骨头坏死的病变发展过程中伴随有骨修复 (爬行替代 ) :坏死区周围骨组织中的破骨细胞受各种调节因子影响向坏死区迁徙 ,吸收坏死骨 ;周围血管长入坏死区 ;周围正常骨组织中的成骨细胞启动成骨过程形成新骨而逐步取代死骨。除非股骨头坏死范围较小(小于股骨头体积的 15 %且仅位于内侧 ) ,这种骨修复的效果很微弱。结果是关节软骨下骨由于力学性能逐渐减弱而发生频繁的疲劳骨折 ,继而发生关节软骨面塌陷 ,造成髋关节结构的破坏。股骨头坏死的确切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陈仲华 《吉林医学》2008,29(1):10-11
目的:探讨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的手术治疗。方法: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19例,平均年龄39岁,Ficat分期Ⅱ-Ⅲ期。其中Ⅱa7例,Ⅱb9例,Ⅲ期3例。采用经股骨头负重区钻孔死骨清除,取髂骨植骨术。结果:平均随访32个月。根据Harris临床评分,Ⅱb以前16例效果满意,优良率达84.2%。结论:该手术对于Ⅱb以前软骨面完好的患者效果优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骨髓水肿与MRI分期的关系,进一步提高骨髓水肿在股骨头坏死中临床意义的认识。方法搜集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的60例106髋成人股骨头坏死MRI资料并根据股骨头外形、坏死区信号和关节软骨表现进行相应MRI分期:Ⅰ期(坏死股骨头外形正常且坏死区呈单纯脂肪样信号)、Ⅱ期(坏死股骨头外形正常且坏死区呈脂肪肉芽组织样混杂信号)、Ⅲ期(坏死股骨头轻度塌陷但未出现关节软骨碎裂)和Ⅳ期(坏死股骨头明显塌陷且出现关节退行性变征象),对不同MRI分期中骨髓水肿出现率进行观察总结。结果股骨头坏死Ⅰ期骨髓水肿出现率(7/24髋)低于Ⅱ期(30/40髋)(P<0.01),Ⅰ期和Ⅱ期骨髓水肿出现率均低于Ⅲ期(19/19髋)和Ⅳ期(23/23髋)(P<0.01),Ⅲ期和Ⅳ期骨髓水肿出现率相当(P>0.05)。结论股骨头坏死的MRI分期不同,其骨髓水肿的出现率不同,可作为反映疾病进程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验证掺锶硫酸钙复合骨修复材料修复松质骨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建立直径5mm、深度12mm的新西兰兔股骨髁包容性骨缺损模型,取含锶量为0.5%的掺锶硫酸钙骨缺损进行修复。术后4、8、12w连续X线摄片,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术后12w处死动物,取动物双股骨下段,进行股骨远端缺损区压凹实验。术后8、12w取标本行HE染色,光镜观察材料及周围组织的变化和植入材料内新骨的形成情况。采用ImageplusCCD系统对植骨区的成骨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x线显示掺锶硫酸钙组术后12w时原骨缺损区域已完全被新骨填充,其密度与正常骨组织密度接近;a-半水硫酸钙组术后12w时骨缺损区内部仍可见少量植入材料的碎片。术后12w掺锶硫酸钙组和a一半水硫酸钙组股骨髁骨缺损区压缩强度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00,P0.000);两组间比较掺锶硫酸钙组压缩强度高于a-半水硫酸钙组(p=0.007);掺锶硫酸钙组压缩强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术后8、12w掺锶硫酸钙组和“半水硫酸钙组新骨形成率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00),且掺锶硫酸钙组新骨形成率均明显高于a半水硫酸钙组(P=0.030,P=0.043)。结论现阶段制备的0.5%掺锶硫酸钙材料在松质骨包容性骨缺损区内有明显的促成骨作用,在12w内比基质材料a-半水硫酸钙能更好的修复骨缺损。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study, the bioactivity of a novel BMP2-derived oligopeptide P24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the model of rabbit femoral defect after loaded in the biodegradable poly (lactic acid / glycolic acid / asparagic acid-co-polyethylene glycol) (PLGA-[ASP-PEG]). A 1.5-cm unilateral segmental bone defect was created in the left femoral diaphysis in each of the 30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The defects of 18 legs filled with BMP2-derived peptide P24 combined with PLGA-[ASP-PEG] scaffold serves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defects in the rest 12 rabbits filled with (PLGA-[ASP-PEG]) without P24 as control group. The bone-repairing capability in the target region of the two group was grossly, radiologically, histopathologically and biomechanically evaluated 4, 8 and 12 weeks after the operation.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in each group, primary healing of incision was achieved in the two groups. Radiographically, in experimental group, defects were filled with induced callus within 8 weeks, and a cortical bone-like structure was observed in some animals at the 12th week.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ized stage of bone defect repair, 9 (64.28%) achieved grade-4 healing. In contrast, little bone formation was seen in the defects even 12 weeks after the operation, and 5 (62.50%) had grade 0 healing in this group. Histologically, tissue engineering material was mostly absorbed and cartilage was found around impla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t the 4th week; 8 weeks after operation, the engineering material was completely absorbed, and formation of woven bone was observed and typical trabecular bone structure could be seen. In control group, 8 weeks after operation, the defect was filled with fibrous tissues, and no bone-like structure was observed.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ed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iomechanical indicator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It is concluded that new oligopeptide P24 can induce excellent bone regeneration and promote bone repair.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软骨与软骨下骨组织损伤的相互关系以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42只日本大耳白兔通过大剂量注射醋酸泼尼松龙制作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ANFH模型,第2、6周观察其股骨头软骨、软骨下区骨组织、软骨下区血管的变化。结果:第2周时软骨下区骨组织部分陷窝空虚,呈区域性分布;第6周骨小梁稀疏、变细,出现微骨折。软骨下区小动脉结构破坏,静脉及毛细血管扩张、淤血。造血组织减少,肥大细胞增多,基质水肿、出血。结论:早期SANFH中软骨深层细胞损伤与软骨下骨组织坏死可能同时形成,其在SANFH发病过程中可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探讨股骨头钻孔管移植髋关节外支撑治疗股骨头无菌坏死的疗效。方法 :股骨头钻孔去除坏死骨加上腓骨骨移植 ,髋关节外支撑架固定。结果 :治疗成人股骨头坏死1 1例 ,男 8例 ,女 3例 ;平均年龄 40岁 ,平均病史 2年 ;本组Ⅰ~Ⅲ期 8例 ,Ⅲ~Ⅳ期 3例 ;随访2年 ,优良率 86 6 %。结论 :本术式优点是 :注重彻底清除坏死骨 ,髋关节外植骨 ,早期负重。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骶髂关节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 beta 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通路的主要分子表达情况,探讨TGF-β1/CTGF通路与AS关节纤维化的关系。方法:30例AS患者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清TGF-β1、CTGF水平,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GF-β1、p-smad3、smad7、CTGF、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相比,AS骶髂关节组织可见TGF-β1、CTGF高表达,主要在骨髓及血管翳中炎症细胞的胞浆中表达;smad7明显低表达,p-smad3则主要表达于骨髓及血管翳中炎症细胞的细胞核中,提示smad3已被激活;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大量沉积,但血清中的TGF-β1和CTGF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S骶髂关节存在TGF-β1的过高表达,smad信号通路的激活,samd7的低表达,导致CTGF高表达,Ⅰ型胶原和Ⅲ型胶原大量沉积。  相似文献   

18.
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7月至2005年12月应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29例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的临床资料,Catterall分型:Ⅰ型4例,Ⅱ型10例,Ⅲ型13例,Ⅳ型2例。手术采用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滑膜切除术,术后单髋“人”字石膏固定髋关节于外展、内旋位3个月,3个月后逐步功能锻炼。结果随访1~4年,平均2年。根据评定标准,本组29例,优17例,良8例,可2例,差2例,优良率86.2%。结论带旋髂深血管蒂髂骨瓣移植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取材方便、操作较简便、效果可靠的特点,是目前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种有价值的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使用Neu Viz16螺旋CT对髋部不同空间位置骨松质进行骨密度测定,通过骨密度角度探讨内固定术对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时髋螺钉位置的合理安放。方法选取我院骨科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0例患者与50例健康人采用Neu Viz16螺旋CT进行双侧髋部扫描并测定从髋螺钉入口至股骨头的CT值。对股骨头内密度较高的压力骨小梁及其内、外、前、后方五个区域的骨松质做定量CT骨密度测定。结果骨折组从髋螺钉入口内侧到股骨头下区域的CT值为负值。骨折组PCT及其内、外、前、后侧的定量CT骨密度分别为(230.72±55.54)、(65.13±25.32)、(38.51±21.98△)、(78.95±25.98*)、(79.07±19.92*)mg/cm3,而对照组分别为(297.35±43.32)、(84.21±27.90)、(70.03±20.71)、(99.82±27.31#)、(98.71±29.58#)mg/cm3。两组PCT的骨密度均明显高于其周围4个区域(P0.01)。骨折组5个区域骨密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从骨密度角度进行分析发现,从髋螺钉入口至股骨头下这一区域的组织密度较软组织密度更低,因此对置入的髋螺钉无锚定力量。骨小梁作为髋部密度最高的骨松质,对髋螺钉锚定力量发挥最主要作用。在股骨头外上方、前方及后方3个范围内,骨松质密度显著低于压力骨小梁是髋螺钉发生切割的危险区域。患者中尤其以老年患者为主可能发生严重的骨小梁退变,选择正确放置髋螺钉的位置对促进骨折恢复,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及受损功能恢复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诱导骨髓基质干细胞联合同种骨软骨支架治疗早期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探索早期股骨头坏死治疗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含有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从实验兔的耳中央动脉采取动脉血5 mL,再通过离心方法获取PRP,用16号骨髓穿刺针从实验兔自体股骨髓腔抽取骨髓5 mL,把抽取的骨髓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获取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并进行细胞原代培养和成骨诱导.对已获取PRP和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实验兔进行激素性股骨头坏死造模,取同种股骨髁部骨软骨制作软骨支架,最后以制备的软骨支架为载体,将经过成骨诱导的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到软骨支架上,形成细胞-支架复合物,用16号骨髓穿刺针对坏死的股骨头进行髓芯减压术,术中将细胞-支架复合物植入坏死的股骨头下.实验动物共分为4组,每组20只,A组为空白对照;B组仅进行髓芯减压;C组髓芯减压后植入经过成骨诱导培养的细胞;D组髓芯减压后植入细胞-支架复合物.实验后在第2、4、8周各组分别处死6、6、8只,每只实验兔的股骨头行大体标本及组织学检查.结果 D组治疗效果最显著,通过空骨陷窝计数发现D组与其他各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髓基质干细胞通过PRP的诱导向成骨细胞分化;软骨支架材料为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提供良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其向成骨细胞分化;PRP和软骨支架材料联合应用可促进早期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