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节律性听觉刺激及视觉刺激对帕金森病患者步态的影响。方法:帕金森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在节律性听觉及视觉刺激下步行训练。训练前后进行步行参数测试,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第2、3部分,Berg平衡量表(BBS),6min步行测试(6minwT)评价患者的步行、运动功能。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步频、步长、步速、6min wT及BBS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提高(P<0.05),UPDRS评分第2及第3部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节律性听觉刺激及视觉刺激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步态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对帕金森病(PD)患者进行节律性听觉刺激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后,观察其对PD患者步态功能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101例PD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抗PD药物治疗,减重步行训练组采用药物治疗配合减重步行训练,综合训练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采用节律性听觉刺激联合减重步行训练指导步行训练。监测3组受试者训练前后的步频、步长、步速步行参数,同时均采用功能独立性测量和计时起立行走测试评估PD患者的运动功能受损程度,采用Berg平衡量表评价PD患者平衡功能。结果训练后4 w及训练后8 w减重步行训练组与综合训练组的步长、步频、步速、功能独立性测量评分、计时起立行走测试时间、Berg平衡量表评分与训练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综合训练组在训练后4 w及训练后8 w步长、步频、步速、功能独立性测量评分、计时起立行走测试时间、Berg平衡量表评分与对照组、减重步行训练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PD患者经节律性听觉刺激联合减重步行训练后步态运动功能和平衡功能得到改善,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运动障碍疾病,该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仍未彻底明了,大量的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和遗传相互作用导致发病的,我们与日本Fukushima医科大学的Hideyuki Kanda教授合作,对40例PD患者血清中铜、铁、锰、锌四种微量元素及部分维生素含量进行了测定,旨在探讨其与PD的关系,为PD的预防、控制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部位和年龄分布特征。方法选择存在脑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144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8~44岁,12例)、中年组(45~59岁,45例)和老年组(≥60岁,87例)。通过CT血管造影检查,对脑动脉不同狭窄部位及年龄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44例动脉狭窄或闭塞患者中,共检测到病变血管414支,单支性血管狭窄24例(16.7%),多发性狭窄120例(83.3%,P<0.01)。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和颅内合并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颅外动脉(60.4%vs 31.3%vs8.3%,P<0.01)。颅内、外动脉病变好发部位依次为:大脑中动脉和椎动脉颅外段。单纯前循环狭窄和前后循环均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后循环狭窄(35.4%vs 41.7%vs 22.9%,P<0.05,P<0.01)。青年组和中年组单纯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组(83.3%vs 75.6%vs 49.4%,P<0.05)。老年组单纯颅外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年组(12.6%vs 2.2%,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以多发性为主;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高于颅外动脉;脑动脉狭窄分布有随年龄变化的特征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联合红外偏振光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7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红外偏振光治疗组(A组)运用红外偏振光治疗仪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肉毒素治疗组(B组)应用A型肉毒毒素进行疼痛点皮下注射治疗疱疹后神经痛,联合治疗组(C组)同时应用红外偏振光治疗仪照射患部和肉毒素疼痛点皮下注射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调查每例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治疗前3个月、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作情况,并行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表及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分,比较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作严重程度及其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恢复状况,观察不良反应。结果A组、B组与C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表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评分(P〈0.01),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评分(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组在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SF-MPQ及SF-36评分分别与A组、B组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相应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结论A型肉毒毒素疼痛点皮下注射联合红外偏振光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作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腰椎峡部裂滑脱三种植骨融合方法的疗效。方法腰椎峡部裂滑脱76例,横突间植骨(A组)22例,椎体间髂骨植骨(B组)29例及融合器植入(C组)25例。比较三组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椎间隙高度、优良率、融合率及滑脱率。结果A组优良率为86.4%,融合率为81.8%。B组优良率为93.1%,融合率为89.7%。C组优良率为92.0%,融合率为92.0%。B、C两组术后、随访时椎间高度及滑脱矫正度的维持均比A组好,随访时滑脱率B、C两组也比A组低(P<0.05)。结论椎体间髂骨植骨及椎间融合器应用比横突间植骨融合率及优良率高,椎间高度及滑脱矫正度的维持亦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患者血清中血脂的含量和帕金森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1~2008年于襄樊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和病房就诊的帕金森病患者93例为病例组,选择年龄、性别、民族与帕金森病患者相匹配的健康人91例为对照组.检测血脂的含量,比较组间及性别间的差异性.结果 病例组血脂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低血脂患者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男女患者间低aPoB的检出率无差异(P>0.05).结论 低血脂与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可能有密切联系.
Abstract:
Objective A To discuss the relation between serum fats content in patients with Parkinson' s disease.Method 93 patients with Parkinson' s disease received a medical examination in the outpatient service and the hospital ward of Xiangfan city No 1 people hospital during 2001 - 2008 year were chosen as cases of illness group, and 91 healthy persons whose age,sex and nationality matched the Parkinson' s disease patients were chosen as control group. Blood fats content was examined, and then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blood fats content in illness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 P < 0.05 ). The detection rate of low blood fats in illness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 0. 05 ) , an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etection rate of low apoB between men and women in illness group ( P > 0. 05 ). Conclusion The low blood fat possibly has close relationship to the occurre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arkinson' s disease.  相似文献   
9.
为验证可调式胸腰骶支具对特发性脊柱侧弯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过程中支具与治疗者之间的调适特点,选取2002/2003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骨科对西安市城乡25725名7~15岁中、小学生脊柱侧弯普查中发现的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38例(10°≤cobb角≤40°),采用可调试胸腰骶支具治疗,每天佩带23h,休息1h,每3个月复查一次X射线片,共随访18个月。结果显示治疗后平均cobb角为24.2°,较治疗前的31.7°改善了7.5°,且无一例发生压疮。证实了可调试胸腰骶支具与传统支具有相同的治疗效果,但更易被患者所接受,能够长期携带。  相似文献   
10.
西安市25725名中小学生脊柱侧弯患病率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西安市儿童脊柱侧弯患病率,对阳性患者进行有效防治,为建立陕西省脊柱侧弯监控中心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于2002—04/2004—05调查西安市城乡37所中、小学校7~15岁中、小学生25725名,男13875名,女ll850名。采用“三检筛选”普查方法,第一检体检,阳性者进入第二检。第二检云纹摄像,若有1个或1个以上的云纹间距差(脊柱双侧有5mm以上的高度差)为阳性,进入第三检。第三检摄全脊柱正侧位X射线片,cobb角〉10&;#176;者为脊柱侧弯。分析各年龄段脊柱侧弯患病率年龄分布和性别分布。 结果:7~15岁中、小学生25725名中,第一检结果阳性l389名,男702名,女687名。第一检阳性者中1356名进行第二检,第二检阳性607名,男295名,女312名。第二检阳性者中573名进行第三检,摄全脊柱正侧位X射线片cobb角≥10&;#176;者343名,患病率为1.33%(343/25725)。①各年龄段脊柱侧弯患病率年龄分布:7~15岁中、小学生脊柱侧弯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12岁之前各年龄组之间患病率无显著差异,12岁以后各年龄组与12岁以前各年龄组间患病率比较差异显著。②各年龄段脊柱侧弯患病率性别分布:7~15岁脊柱侧弯患病男164名,患病率为1.18%,女179名,患病率为1.5l%,男女比例0.78:1。 结论:通过对脊柱侧弯的普查,建立筛选阳性者档案,可以早发现、早诊断、及时防治青少年脊柱侧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