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关静  阳红艳  张媛 《四川医学》2012,33(9):1513-1515
目的分析患者肝癌肿瘤组织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评估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技术评估肝癌的临床治疗疗效及预后的能力。方法对53例肝癌患者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T1WI、T2WI和T1WI钆对比剂增强扫描,分析观察肝癌存活的肿瘤组织与肿瘤液化坏死组织成分的DWI与增强图像上的信号特征,测量并计算病灶的ADC值与对应的磁共振T1WI增强扫描最大强化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磁共振DWI成像上肝癌肿瘤组织表现为稍高于周围肝实质的高信号,钆增强扫描显示明显强化;液化坏死部分表现为明亮高信号,增强后无明显强化;ADC图上肿瘤组织为稍高于正常肝实质的高信号,肿瘤坏死组织部分为低信号;b=800s/mm2时均数ADC值(mm2/s)是:肝癌肿瘤组织约为(1.02±0.37)×10-3,肿瘤坏死组织约为(1.71±0.32)×10-3,正常肝实质约为(1.29±0.42)×10-3。磁共振T1WI增强扫描上肝癌肿瘤组织表现为明显强化,其内液化坏死组织未见明显强化,肝癌组织的ADC值与T1WI增强扫描最大强化值之间呈负性相关关系(P<0.01)。结论综合分析肝癌组织成分的平均ADC值,发现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扫描技术能更好地显示出肝癌经过临床治疗后的肿瘤残留或复发组织与坏死液化组织成分,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能够反映出经过临床抗肿瘤治疗后肝癌的肿瘤残余或复发组织的血供情况以及细胞的活性。由此可见,磁共振扩散成像技术结合ADC值可以作为肝癌的临床抗肿瘤治疗疗效及预后随访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宫颈癌组织、放疗后宫颈癌组织的磁共振影像学表现及表观扩散系数(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 值进行分析,探讨T2WI( T2 -Weighted Imaging) 抑脂序列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 技术在诊断宫颈癌及评价放疗后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4-01 ~ 2015-06 就
诊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为宫颈癌的病人50 例,50 例宫颈癌病人进行磁共振矢状位T2WI 抑
脂序列扫描及横断面DWI 序列扫描( b = 1000s /mm2 ) ,观察宫颈癌及宫颈癌放疗后的影像学表现,并测量相应的
ADC 值,比较宫颈癌放疗前后ADC 值的差异。结果: 48 例宫颈癌病人在矢状位T2WI 抑脂序列中可显示病变对
子宫肌层、浆膜层、阴道都有不同程度的侵犯,仅有2 例宫颈癌病人在矢状位T2WI 抑脂序列无明显异常。在
DWI 序列上50 例宫颈癌病人呈不同程度的高信号。放疗后,24 例病人恢复正常或出现炎性反应,放疗后病变
区ADC 值较放疗前升高,二者比值具有统计学差异; 20 例病人病变部分残留,6 例病人出现放疗后复发,两者
ADC 值较放疗前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与放疗后恢复正常或炎性反应组ADC 值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结
论: T2WI 抑脂序列和DWI 技术相结合是诊断宫颈癌及对宫颈癌病人放疗后效果评价较为有效、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磁共振成像(MRI)成像对宫颈癌放射治疗疗效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接受放射治疗64例宫颈癌患者,采用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估患者的放疗疗效,根据临床疗效分为缓解组(完全缓解+部分缓解)和未缓解组(疾病稳定+疾病进展)。所有纳入患者均经MRI检测,分析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记录患者的年龄、FIGO分期、分化程度、肿瘤直径等临床特征。Pearson相关性分析ADC值与放疗疗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64例宫颈癌患者经放射治疗后,完全缓解14例(21.88%),部分缓解34例(53.13%),疾病稳定13例(20.31%),疾病进展3例(4.69%)。宫颈癌患者在MRI上表现为T_1WI信号呈等低信号,T_2WI序列呈不均匀高信号,DWI呈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且放疗后的肿瘤直径明显小于放疗前(P0.05),ADC值明显高于放疗前(P0.05);放疗前后,缓解组患者的ADC值明显高于未缓解组(P0.05),且FIGO分期越高,肿瘤直径越长,放疗后的ADC值越低(P0.05);宫颈癌患者放疗后的ADC值与疗效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431,P0.05)。结论 MRI成像对宫颈癌放射治疗的疗效评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9,(7):916-919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在肝癌射频消融术中的应用并结合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收集行射频消融治疗的肝癌患者75例,共106个病灶,观察患者经皮RFA术前后MRI表现,并将定期随访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对病灶大小、信号变化及动态增强情况进行收集。结果:术后扫描RFA区域可见完整环形T1WI高信号改变,术后96.23%病灶较术前增大,术后12个月90.57%的病灶缩小。复发患者表现为T1、T2长改变,DWI信号为高强度信号,增强扫描发现为结节样增强,术后1个月T1WI高信号环完整共100个病灶,术后12个月15个病灶复发,复发率为15%;高信号环不完整共6个病灶,复发率为66.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DWI动态扫描后计算的治疗前病灶区ADC平均值最小,正常区ADC值最大。对于边缘残留及复发病灶与完全消融过渡区、正常肝脏组织、消融坏死病灶的ADC值比较发现,边缘残留及复发病灶ADC值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磁共振技术组织分辨率高,多序列、多方位成像,获得的诊断信息丰富。MRI结合DWI及ADC值的测量能够更加准确定性原发性肝癌,辨别残留、复发的肿瘤组织,从而为临床尽早选择有效治疗方案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平扫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宫颈癌术前分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宫颈癌患者6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完成轴位T1WI、轴位和矢状位T2WI、轴位抑脂T2WI及DWI等MRI序列检查,分析宫颈癌患者肿瘤病灶及周围淋巴结MRI形态特征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变化,并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探讨MRI平扫联合DWI用于宫颈癌术前分期准确性。结果 62例宫颈癌患者肿瘤病灶T1WI均显示为等信号,T2WI显示为等信号或稍高信号,DWI图像显示为不均匀高信号;MRI共检出淋巴结91枚,T1WI平扫均显示等或低信号,T1WI平扫均呈等或高信号,DWI均显示为高信号,其中转移淋巴结37枚(40.66%),ADC图呈灰黑色,ADC值较非转移淋巴结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2例宫颈癌患者中MRI平扫联合DWI准确分期46例,准确率74.19%,一致性Kappa值为0.471,其中ⅠB、ⅡA、ⅡB期准确率分别为72.00%、76.19%和75.00%。结论 MRI平扫联合DWI对宫颈癌术前分期具有较高价值,可提升临床分期准确性,对实现精确治疗和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 DWI)对盆腔肿瘤放疗后骨盆不全性骨折(pelvic insufficiency fracture, PIF)与骨转移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随访或活检证实的50例盆腔肿瘤患者放疗后出现的105个骨盆病灶,其中75个PIF,30个骨转移。所有患者均行盆腔常规MRI平扫和DWI扫描,工作站后处理生成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图。分别记录每个病灶的位置、数量,对病灶在T1WI、T2WI上的形态和信号、DWI和ADC的信号进行分析;将T2WI和DWI图像配准,并在T2WI图像上选取病灶最大层面作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 ROI),测量病灶的ADC值。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评估PIF与骨转移ADC值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其诊断性能。结果 从病灶位置来看,PIF多发于骶骨(占69.3%,52/75),常规MRI表现为弥漫反应性骨髓水肿,T1WI呈低信号而T2WI呈高信号,DW...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成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reversible spleniallesion syndrome,RESLES)与脑梗死的MRI表现特征差异,并分析MRI对疾病预后的评估价值。 方法选取21例RESLES患者和39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两组患者的MRI影像学中的病灶位置、形态和成像特点,分析两组患者的MRI影像学资料差异。 结果21例RESLES患者病灶集中在胼胝体压部中线上,以中线位为中心分布对称,均为孤立、类圆形信号影像,包括10例圆形信号、8例椭圆形信号和3例梭形信号。MRI平扫表现为:T1加权成像(T1 weighted image,T1WI)呈稍低信号、T2加权成像(T2 weighted image,T2WI)呈稍高信号、磁共振成像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uid 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FLAIR)呈稍高信号、弥散加权像(diffusionweightedimaging,DWI)呈显著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呈低信号,平均值为(0.407 2±0.099 5)×10-3 mm2/s;病灶平均最大横截面积为(95.86±7.05)mm2,MRI复查间隔时间为8~30 d。经过治疗后,所有患者影像学检查基本消除病灶。39例脑梗死患者中有37例合并有其他脑部病灶,36例胼胝体压部病灶为单发病灶,3例为胼胝体压部多发病灶,病灶多呈现片、条状或不规则形。影像学中DWI呈高信号,ADC平均值为(0.431 6±0.010 4)×10-3 mm2/s,病灶平均最大横截面积为(100.06±21.84)mm2。两组患者ADC值和病灶平均最大横截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RESLES患者与胼胝体梗死患者的MRI影像学特征显示,病灶与胼胝体压部中线的关系、病灶的形态都可作为区分两种疾病的有效手段,还可以脑内其他病灶的存在与否作为辅助鉴别依据。本研究中两组疾病患者的病灶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是否对疾病鉴别诊断提供价值还需作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场强宫颈癌的MRI影像表现与分期,及其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方法30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行MRI检查,其中14例进行了手术,术前一周内行盆腔的轴位SET2WI,矢状位SET1WI、SET2WI,冠状位STIRT2WI以及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轴、矢、冠SET1WI扫描。结果宫颈癌的MRI影像表现具有特征性,肿瘤在T1WI上呈等信号,与盆腔脂肪的高信号形成鲜明对比,若肿瘤内部发生坏死,坏死灶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高信号,与宫颈壁、子宫、阴道等对比度明显。GD-DTPA增强后病灶轻度强化。结论MRI多方位成像能清晰显示宫颈癌瘤灶及侵犯范围与途径,明显优于其它影像学检查方法。MRI对宫颈癌诊断的准确度为100%。对宫颈癌分期的准确度为88%。低场强宫颈癌MRI表现与高场强宫颈癌MRI表现基本一致,低场强MRI机适合当今基层医院女性患者诊断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核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表现与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50例肝癌患者开展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接受RFA治疗,并于RFA术前、术后24h及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进行MRI检查。依据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及MRI影像学提示肿瘤直径变化制定疗效标准,术后3个月对所有患者行疗效评价,依据是否有效分为有效组及无效组,比较两组的血清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及甲胎蛋白(AFP)水平、弥散系数(ADC)。结果 RFA术后3个月,经影像学检查证实治疗有效人数为26例,治疗无效人数为24例;有效组的HSP90α、AFP水平下降更加显著(P0.05);有效组的ADC值先升高后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无效组的ADC值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MRI的T1WI、T2WI及动态增强的信号变化能够反映肝癌RFA术后肿瘤坏死及残留情况,其对于RFA治疗肝癌的疗效评价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常规磁共振(MRI)检查和弥散加权磁共振(DWI)检查技术对多发性硬化(MS)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Signa 1.5T TWin Speed磁共振机对58例经临床与实验室检查明确的MS病例(男34例、女24例,平均年龄35.95岁),例行T1FLAIR、T2加权扫描(T2W1)及弥散加权成(DWI)像检查。将3种序列所见进行比较,同时使用软件进行DWI的弥散系数(ADC)值及影像分析。结果(1)MS,病灶在MRI扫描中,T2WI像共发现病灶798个,T1FLAIR检见病灶673个,T1FLAIR显示的病灶数为T2WI的84%。采用DWI检查,可见病灶537个,检见病灶数为T2WI的67%。(2)T1FLAIR所检MS病灶的信号多为低或略低信号,T2WI的病灶显示为高信号,DWI在急性期病灶显示为略高信号影,在慢性期可表现为等信号或低信号。(3)MS急性期病灶平均ADC值与急性脑梗死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亚急性和慢性期平均A13(2值(0.00105)高于脑缺血的ADC值(0.000495)(P〈0.001),但低于脑肿瘤的ADC值(0.00174)(P〈0.05)。结论常规磁共振的阳性检出率T2WI优于T1WI;DWI可以明确判定脑内白质区的MS病灶是否急性期,同时应用DWI、ADC图检查对判别病灶的性质,尤其对脑缺血性或肿瘤性病灶有较大帮助,是诊断MS等脱髓鞘疾病的有效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癌化疗前后MRI影像学变化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选取经临床病理确诊为宫颈癌患者57例,均接受新辅助化疗,化疗前和化疗2个周期后行MR平扫和扩散加权成像(DWI)。结果化疗前DWI呈不均匀高信号,对应ADC图像以蓝绿色区域为主;化疗后,11例病灶无残留,DWI低信号,对应ADC图蓝色区域减少;36例肿瘤缩小,DWI高信号,ADC图以绿色或浅绿色为主;9例DWI和ADC图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有效组化疗后ADC值显著高于无效组,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亚型显著低于无效组(P0.05)。结论 DWI及ADC值可预测宫颈癌肿瘤化疗效果,但影像学无显著变化者会伴随出现负面情绪,需给予积极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伴动脉瘤样骨囊肿的CT、MRI影像学表现及影像诊断要点。方法以2016年1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巨细胞瘤伴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为研究对象,1例患者均施行CT及MRI扫描检查。结果 1例患者经CT扫描可见不同程度膨胀性改变,骨皮质变薄(或骨壳不完整),CT典型特征为骨囊肿与原发灶的边界不够清晰,密度欠均匀,包含原发灶区域(实性)及继发较薄;MRI影像学表现为T1WI和T2WI扫描提示病灶边缘存在低信号(呈不完整性),骨囊肿主体T1WI扫描提示存在低或中高信号,T2WI扫描有不均匀的高信号;MRI增强扫描提示病灶囊壁及灶内呈分隔强化,囊性处并未见明显强化;病灶主体(原发骨巨细胞瘤)经T1WI扫描提示有中和低信号,T2WI扫描提示明显低、中、高混杂信号。结论骨巨细胞瘤伴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CT、MRI影像学表现都具有特征性,而其中MRI在鉴别原发灶及继发病灶方面较CT更具优势,同时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可明显提高本病确诊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宫颈癌中子刀(252锎)放射治疗前后的MRI表现,探讨MRI对宫颈癌中子刀(252锎)放射治疗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经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在中子刀(252锎)放射治疗前及放疗后不同时间段行MRI扫描。每次MRI扫描均用相同的扫描方法。在MRI图像上观察肿瘤中子刀(252锎)放射治疗前后的大小、信号改变及其周围结构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放疗结束时,局部控制率100%;78例肿瘤消失;22例肿瘤明显缩小,缩小率&gt;85%。肿瘤信号改变:放疗结束后,78例肿瘤信号消失,T2WI及STIR无异常信号改变,22例T2WI及STIR见有肿瘤信号;T1WI增强,78例无异常信号改变或轻微强化,22例不均匀强化;放疗后2年内,97例无异常信号改变;T1WI增强成像后,90例无异常信号改变,3例轻微强化。7例T2WI及STIR仍见有不均匀肿瘤信号,但较前期信号明显降低,T1WI增强,肿瘤呈不均匀强化。放疗后盆腔内脏器的表现:并发直肠炎性改变5例,肠壁增厚(6mm~-9.5mm),T1WI呈等信号,T2WI及STIR呈高信号;膀胱炎性改变3例,膀胱壁增厚(6.2mm),T1WI呈等信号,T1wI及STIR呈高信号;子宫颈限局性改变3例,T1WI呈低信号,T1WI及STIR呈高信号。放疗后2年内,上述改变恢复正常或轻微纤维化。结论MRI检查可反映中子刀(252铜)对肿瘤的疗效,是评价宫颈癌中子刀(252锎)放射话疗疗效及预舌的最佳检查手段:放疗结束后,肿瘤缩小程度、T1WI上的信号改变及T1WI增强扫描瘤内有无强化区是预测中子刀(252锏)放射治疗效果的重要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CT和MRI征象,提高对该病影像征象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至2014年间于我院经手术后病理确诊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15例患者的CT及MRI图像,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肿瘤以囊性成分为主型5例,实性成分为主型3例,囊实性比例相间型7例。其中2例病灶可见出血,3例病灶可见钙化。CT平扫肿瘤实性部分CT值平均(37.56±9.53)Hu;增强动脉期平均(54.5±9.75)Hu;门脉期平均(72.0±17.1)Hu,呈渐进性强化。囊性部分平扫平均(24±12.52)Hu;增强扫描无强化。MRI上肿瘤实性成分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等/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呈延迟强化趋势。囊性成分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肿瘤包膜在T1WI及T2WI上均呈低信号,增强扫描呈延迟强化。2例肿瘤内出血病灶在T1WI上可见环样、云絮样高信号,相应区域在T2WI上呈低信号。3例肿瘤内钙化在T1WI及T2WI上均呈低信号。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MRI征象有一定的特征性,术前如能抓住该病的特征性影像表现,对其定性诊断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技术在预测宫颈癌放射敏感性的应用价值。方法 25例单纯放疗宫颈癌初诊患者,外照射前、20GY以及结束时分别进行1.5T磁共振常规系列及DWI扫描,测量各时间点宫颈癌原发灶ADC值,分析差异性以及与肿瘤退缩率的相关性。结果外照射前、20GY及结束时ADC值分别为(0.93±0.14)×10-3、(1.25±0.17)×10-3s及(1.55±0.13)×10-3mm2/s,两两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0.01);外照射前与20GY的ADC值差值(R值)为(0.33±0.16)×10-3mm2/s。外照射前后肿瘤退缩率为(0.86±0.11)。外照射前、20GY以及结束时各ADC值与肿瘤退缩率均无相关性(P值0.05),R值与肿瘤退缩率有正相关性(r=0.423,P=0.035)。结论宫颈癌原发灶ADC值放疗后升高;放疗后ADC值的早期变化与肿瘤退缩率具有正相关性,可作为预测宫颈癌放射敏感性的潜在性功能影像学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椎体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5例病人,行常规T1WI、T2WI、STIR、DWI和T1WI增强扫描检查,病变椎体共计90个,椎体良性病变10例、20个病灶,椎体恶性病变25例、70个病灶,分析病变椎体的MRI影像学特征、弥散加权成像(DWI)信号改变情况,并定量测定病变椎体感兴趣区(ROI)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良、恶性病灶在DWI序列上的信号多数为高信号,少数等信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良性病变ADC值为(2.035±0.805)×10-4mm2/s,椎体恶性病变病灶ADC值为(1.109±0.713)×10-4mm2/s,两者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DWI信号变化在椎体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的概率较高,ADC值的测定对鉴别诊断帮助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髓外硬膜外肿瘤的MRI影像学特点。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接受MRI检查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2例髓外硬膜外肿瘤患者,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特点。结果转移瘤MRI可见长T1、长T2异常信号,抑脂序列高信号,增强扫描中度或明显强化;cobb综合征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抑脂序列明显高信号,增强扫描附件、椎体、椎管内病灶不均匀强化,病灶内有迂回、流空血管影;淋巴瘤表现为T1WI等信号或低信号,T2WI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有"围管"征;骨髓瘤呈长T1、长T2异常信号,抑脂序列呈高信号;骨肉瘤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强化;神经源性肿瘤MRI T1WI呈等信号,T2WI略高信号,脊髓受压移位明显,分界清晰;恶性小圆细胞瘤T1WI呈等高信号,T2WI呈等脊髓信号,病灶中心可见小囊状T1、T2信号,增强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MRI信号、周围软组织改变、增强扫描强化程度均可作为髓外硬膜外肿瘤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缪继东  蔡典琨  姜萍 《海南医学》2014,(9):1304-1307
目的:分析宫颈癌放射治疗前后磁共振成像(MRI)表现,探讨MRI在宫颈癌放射治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21例宫颈癌患者在放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行盆腔MRI检查。比较其FIGO分期与MRI分期;观察肿瘤组织在放射治疗前、后的形态及MRI信号变化。结果患者治疗前MRI分期在显示宫旁、盆壁受侵及远处转移方面均优于FIGO分期。放疗结束后6个月,所有肿瘤缩小率在90%以上,其中17例肿瘤病灶完全消失。肿瘤治愈表现为原肿瘤区T2WI、脂肪抑制呈低信号,T1增强呈轻微强化或无强化。结论 MRI能清晰显示宫颈癌肿瘤大小及侵犯范围,分期客观准确;MRI对放射治疗疗效的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磁共振(MRI)检查对肝腺瘤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肝腺瘤者MRI表现、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术前或活检前的诊断,并与病理检查结果相对照。结果:15例肝腺瘤患者中14例患者术前诊断认为肝腺瘤可能性大,1例为肝腺瘤或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待鉴别。15例患者中除1例为多发肝腺瘤(9个病灶)、2例有2个病灶外,其余12例均为单发肝腺瘤,共有25个病灶。MRI检查结果显示:T1WI22个病灶呈稍低信号,3个病灶呈稍高信号;T2WI15个病灶呈高信号,10个病灶呈低信号;DWI16个病灶呈稍高信号,9个病灶呈等信号。25个病灶中有24个病灶不同程度地含脂质成分,22个病灶见瘤内出血。9个病灶见假包膜强化。注射Gd-DTPA行增强扫描显示,所有病灶动脉期呈中度一明显强化,门脉期18个病灶呈稍低信号影,7个病灶呈稍高信号,延迟扫描18个病灶呈低信号影,7个病灶呈等信号;15例患者测量ADC值,同一患者病灶ADC值〉肝实质ADC值。结论:MRI检查及ADC值的测量可以对肝腺瘤无创性诊断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 对25例原发性肝癌并行TACE治疗的患者在首次TACE术前及每次术后4~6周常规行MRI T1、WI T2、DWI和动态增强扫描,并对肿瘤残余、坏死、肿瘤复发组织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在b值为1000 s/mm2时,肝组织、术前肿瘤组织、术后残余肿瘤组织、术后凝固性坏死组织、术后复发肿瘤组织的ADC值(mm·s-1·10-3)分别为:1.25±O.07、1.02±0.19、1.06±0.14、1.68±0.32、1.28±0.07.术后凝固性坏死组织ADC最高,其与其余各组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为23.25,P<0.05);术前肿瘤组织最低,术后复发肿瘤组织高于前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残余肿瘤组织介于前两者之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WI可以评价肝癌TACE术后肿瘤组织的残余、坏死、复发情况,能为肝癌患者的治疗和随访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