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法(NBNA)发现早产儿早期神经行为异常情况及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5月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儿科出生的早产儿100例,于纠正胎龄第3、7、28日以及出生后第3日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结果出生后第3日NBNA评分中的行为能力(11.3±1.5)分、被动肌张力(7.9±1.2)分、主动肌张力(7.8±1.3)分、原始反射(5.9±1.3)分、一般反应(6.2±1.9)分以及总分高于出生时的(9.3±1.2)分、(6.4±1.0)分、(6.9±0.9)分、(4.6±1.1)分、(5.5±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例早产儿纠正胎龄后第3日、第7日、第28日NBNA异常率分别为21.0%、17.0%、1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BNA在早产儿早期发现中枢神经系统的异常有重大的临床意义,临床医师应给予重视,根据评分进行早期干预,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及抚触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40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仅接受沐浴,观察组沐浴后进行游泳和抚触,1次/d,游泳20min/次,抚触10min/次。于新生儿出生后第2(d2)、7(d7)和20d(d20)采用行为神经测定法对两组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于出生时和出生后第42d(d42)测量两组新生儿头围、身长和体重,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新生儿在生后d2、d7的NBN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gt;0.05(t=1.334,1.666),而在d20观察组的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1(t=26.862)。观察组出生后d42后的头围、身长和体质量增长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lt;0.01(t=7.900,8.082,18.756)。结论游泳及抚触有利于促进新生儿的行为神经发育和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出生后3 h及3 d振幅整合脑电图(aEEG)联合出生后2周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对晚期早产儿矫正胎龄40周时神经行为发育异常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60例晚期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患儿出生后即转入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进行治疗并行aEEG监测,每天监测至少3 h,连续监测3 d;于出生后2周时行头颅MRI检查,并于矫正胎龄40周时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检查(NBNA)评分。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aEEG分级、头颅MRI检查颅内出血(ICH)分级和脑白质损伤(WMD)分级与NBNA评分的一致性;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评估aEEG及头颅MRI对神经行为发育异常的预测价值。结果 60例晚期早产儿中,NBNA评分>35分43例,≤35分17例;出生3 h时aEEG正常4例(6.7%),轻度异常29例(48.3%),重度异常27例(45.0%);出生3 d时aEEG正常21例(35.0%),轻度异常24例(40.0%),重度异常15例(25.0%);ICH分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实行神经发育支持模式对早产儿体格及神经心理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78例早产儿随机抽样分为观察组38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在传统方法 护理基础上予以神经发育支持照顾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 护理.两组患儿在出入院时均测定头围、身长及体质量;在纠正年龄14 d对两组患儿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测试;纠正年龄2、6个月时,用Gesell发育量表对发育商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在出院时体质量增加较对照组体质量增加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试其行为能力、被动肌张力、主动肌张力及一般评估4个方面的NBN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在6月龄时Gesell测试其动作能、应物能及应人能3个能区发育商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在NICU对早产儿实行神经发育支持疗法可促进其体格及神经心理的发育,值得提倡、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产前应用地塞米松对早产儿体重、头围、身长及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的影响,以促进早产儿健康成长.方法 选择NICU收治的30~34周的早产儿60例,分为观察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观察组早产儿母亲产前应用地塞米松,对照组早产儿母亲产前未应用地塞米松.临床测量早产儿出生体重、头围和身长.患儿于纠正胎龄至预产期时行NBNA.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出生体重分别为(1 806.30±304.59)g和(1 797.90±221.34)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头围分别为(28.43±1.59)cm和(28.80±1.61)c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身长分别为(40.73±3.64)cm和(41.47±3.78)c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NBNA评分分别为34.93±1.89和35.87±2.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0,P>0.05).结论 产前地塞米松治疗对早产儿体格发育及NBNA评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细节管理联合袋鼠式护理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 2019 年 5 月至 2019年 7 月期间收治的早产儿 60 例,按其护理方式分组,其中 30 例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另 30 例接受细节管理联合袋鼠式护理干预(研究组),比较护理干预效果,如神经行为、生长发育、家属护理满意度等状况。 结果 比较出生时头围、体质量、身长,组间数据差异小(P>0.05),干预 1 个月,研究组头围、体质量、身长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第 3、15、30 d 时 NBNA 评分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大(P<0.05)。 结论 将细节管理和袋鼠式护理干预联合应用于早产儿中,对其神经行为和生长发育有积极意义,并可进一步提升家属满意度,对医患双方均有利。  相似文献   

7.
韩静  周翔  罗小燕 《海南医学》2013,24(9):1301-1303
目的探讨大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早产儿早期神经行为发育及贫血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入住我院的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的治疗。同时于出生后1d、2d、3d分别经静脉给予EPO1000U/kg(实验组)和250U/kg(对照组)。比较两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网织红细胞计数(Ret)以及血清铁蛋白(SF)的动态变化,纠正胎龄40周时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1、3个月时进行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查,并比较两组患儿异常发生率。结果 (1)观察组Hb、Hct、Ret以及SF动态变化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二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在纠正胎龄满40周时,对照组NBNA得分为(35.09±2.18)分,观察组NBNA得分为(38.52±1.69)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3个月时ABR大剂量EPO组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早产儿早期神经行为发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且比常规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更能够有效地预防早产儿贫血。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80-83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支持策略对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与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期间住院治疗的早产儿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早产儿均根据体重规划每天所需能量予以常规的营养支持,观察组早产儿在此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早期营养支持策略干预。两组疗程均到纠正胎龄40周。观察两组早产儿体重增长情况、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在纠正胎龄40周时比较两组神经行为发育检测(NBNA)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早产儿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营养支持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恢复出生体质量后体重增长量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NBNA测试各项评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02,P0.05)。结论早期营养支持策略能增快早产儿神经行为发育与体格发育速度,缩短营养支持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早产儿出院后规范随访监控机制,分析该管理模式下早产儿生长发育情况,为制订合理的营养支持和早期神经干预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依据出生胎龄、出生体重及临床特征将613例早产儿分为高危早产儿与低危早产儿。对高危早产儿与低危早产儿分别制订随访计划表并定期评估,根据其生长发育情况给予相应干预,根据出院后是否定期回院随访分为规范随访组和非规范随访组。比较两组早产儿出院时、校正12~24月龄的体重Z值、身长Z值、头围Z值;比较两组早产儿校正0月龄、1月龄时的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比较早产儿校正3月龄、12~24月龄的Gesell发育量表评估情况。结果 (1)在校正12~24月龄时,两组高危早产儿的体重Z值、身长Z值和头围Z值均较出院时增大,且规范随访组高危早产儿上述Z值的增长量均大于非规范随访组高危早产儿(均P<0.05);但各组内低危早产儿的体重Z值、身长Z值和头围Z值与出院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两组之间低危早产儿上述Z值的增长量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校正1月龄时,两组高危早产儿和两组低危早产儿的NBNA评...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测定产前应用地塞米松对早产儿体重、头围、身长及NBNA评分的影响,以促进早产儿健康成长。方法:2009年-2010年本院NICU收治的30-34周的早产儿60例,分为观察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观察组早产儿母亲产前应用地塞米松,对照组早产儿母亲产前未应用地塞米松。临床测量早产儿出生体重、头围和身长。患儿于纠正胎龄至预产期时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出生体重分别为(1806.30±304.59)g和(1797.90±221.34)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2,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头围分别为(28.43±1.59)cm和(28.80±1.61)c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9,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身长分别为(40.73±3.64)cm和(41.47±3.78)c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7, 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NBNA评分分别为34.93±1.89和35.87±2.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0, P>0.05)。结论:产前地塞米松治疗对早产儿体格发育及NBNA评分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定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脑红蛋白(NGB)的水平与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进行相关性分析,防治脑缺氧、脑缺血。方法:选择HIE组44例,其中轻度22例,中度14例,重度8例;同期正常足月新生儿10名为对照组。分别于出生后3 h、3 d和7 d采集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NGB水平。于出生后1 d、7 d、14 d行新生儿20项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将血清NGB含量与NBNA评分作相关性分析。观察HIE组急性期、恢复期血清NGB及对照组血清NGB含量与NBNA评分之间的关系。结果:HIE中、重度组患儿急性期血清NGB水平均明显高于HIE轻度组和对照组(P0.01)。HIE组中、重度组患儿恢复期NGB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HIE组血清NGB水平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血清NGB水平在急性期与恢复期均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血清NGB水平作为早期评价HIE脑损伤程度及脑损伤恢复的指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研究早期抚触干预对早产低体重儿神经系统发育的影响。方法 选取在我院2010年3月~2011年12月出生并住院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 70例,随机分成抚触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儿出生后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不进行任何神经系统干预;抚触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出生24小时后实施新生儿抚触干预。比较两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在日龄28天时的行为神经评分( NBNA)。结果 抚触干预组除对格格声反应、视听定向反应、腘窝角、围巾征这四项外,其余16项评分明显比对照组评分高(P〈0.05);抚触干预组NBNA总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抚触干预能促进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的神经系统发育,积极改善了其日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行为测定预测高危儿预后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对高危儿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对54例围生期高危儿于生后7~28天进行NBNA评分,NBNA ≤ 35分者为异常组,NBNA>35分者为正常组。临床观察两组高危儿至3~6岁,用中国儿童发展量表(CDCC)婴幼儿智能发育测验随访其发育状况。结果:异常组在其生后3~6岁内预后不良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05)。结论:NBNA对高危儿预后有很高的预测价值,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有利于小儿智力发育。  相似文献   

14.
徐敏 《昆明医学院学报》2014,35(10):100-102
目的评价早期高压氧和婴儿抚触综合辅助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62例中、重度HIE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常规治疗,实验组早期(72h)高压氧和婴儿抚触综合辅助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后主要临床疗效、症状的缓解时间,治疗后7 d、15d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的评分(NBNA)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意识状态、原始反射、肌张力、CT脑水肿消退时间较少(P〈0.01),7 d NBNA评分(P〈0.05)、15 d NBNA评分(P〈0.01)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高压氧和婴儿抚触综合辅助治疗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有显著的临床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应用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新生儿胆红素脑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急性期给予神经节苷脂钠(GMl)治疗,剂量20mg/d,共治疗7d(一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效果并对神经行为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神经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神经节苷脂钠治疗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可提高干预效果,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周涛  包丽君 《西部医学》2009,21(1):45-47
目的探讨新生儿游泳和抚触对早产儿出生1周内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收集出生时Apgar评分≥8分,住院期间无需特殊治疗的早产儿[平均胎龄为(35^+4±3^+3)周]5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游泳和抚触组)、对照组(单纯沐浴组)各27例,对其相同时间段的体重增长,胎便排出及黄疸情况进行观察对比,同时选择性比较8项新生儿行为神经发育指标。结果治疗组每日胎便次数增多,量多,胎便转黄时间提前,观察第七天末梢血总胆红素值低于对照组,观察出生1周时治疗组行为神经发育评分优于对照组。结论新生儿游泳和抚触疗法可作为早产儿的早期干预措施,促进其生长发育,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位菊峰  龙红  刘卫 《吉林医学》2010,(25):4233-4235
目的:研究羊水过少窒息新生儿脐动脉血乳酸水平的变化及与血气分析新生儿结局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足月单胎头位羊水过少产妇Apgar评分≤7分新生儿57例(羊水过少组)临床资料,并随机抽取同期分娩羊水正常产妇Apgar评分≤7分新生儿57例作对照(羊水正常组),探讨脐动脉血乳酸、血气分析及其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eonatal behavioral neudogio-alassessment,NBNA)间关系,所有病例均无其他病理因素。结果羊水过少组与羊水正常组脐动脉血乳酸水平、pH值及碱剩余(BE)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脐动脉血乳酸与pH值、BE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64和-0.63,P<0.05)。新生儿NBNA评分轻度窒息两组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脐动脉血乳酸水平与pH值、BE有较好的相关性,羊水过少与提示急性窒息的指标脐动脉血乳酸有明显关系,窒息程度与新生儿NBNA评分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陈英 《基层医学论坛》2013,(34):4511-45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及对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ABA)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2组,一组采用脑细胞代谢激活剂进行治疗,另一组采用脑细胞代谢激活剂进行治疗的同时辅以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分别观察2组临床神经症状,并分别于出生第1周、第2周、第3-4周进行3次NBNA评分。结果中西医结合方法能在10d-15d内使新生儿患者的神经症状恢复正常,且大多数患者4周后的行为神经评分在正常范围内,比脑细胞代谢激活剂组疗效更为显著(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方面疗效显著,是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90例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探讨高压氧在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确诊的18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90例患儿采用常规治疗(包括吸氧、止痉、脱水降颅压和使用脑细胞代谢激活剂),观察组90例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行高压氧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脑电图好转情况以及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的评分(NBNA)比较。结果:治疗组患儿病情恢复迅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有显著性差异,两组患儿生后28 d脑电图好转率具有显著性差异,治疗28 d后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定评分(NBNA)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压氧用于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显著安全,可缩短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治疗疗程,提高疗效,预防后遗症发生,具有一定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横岗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HIE患儿60例,在应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GM-1)联合丹参治疗HIE过程中,通过监测患儿血中PAF水平的变化与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观察其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 (1)HIE患儿治疗开始前及第3、7、10、14、21、28天血浆PAF逐级降低,较前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BNA评分逐级升高,第7天与第1天,第21天与第7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治疗HIE急性期(28 d内),PAF水平高低与NBNA评分高低呈负相关(P<0.05).结论 治疗HIE急性期(28 d内)监测患儿血中PAF水平变化可作为评价HIE治疗疗效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