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捷  龙霄翱  梁远生  李丽球 《西部医学》2019,31(6):931-934+939
【摘要】 目的 探讨法舒地尔联合依达拉奉对颅内破裂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1)、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 3)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7年3月收治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5例,经脑血管造影确诊为动脉瘤,以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使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法舒地尔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术后血管痉挛及迟发脑梗死发生率、治疗前后血清SICAM 1、Caspase 3水平、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 )、巴氏(Barthel)指数评分、神经功能缺损( NFI) 评分、大脑中动脉(MCA) 平均血流速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后血管痉挛及迟发脑梗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SICAM 1、Caspase 3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各血清SICAM 1、Caspase 3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血清SICAM 1、Caspase 3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MCA平均血流速度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MCA平均血流速度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MCA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GCS评分、Barthel 指数评分及NFI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GCS评分、Barthel 指数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NFI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GCS评分、Brthel 指数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NF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333%(P<005)。结论 在颅内破裂动脉瘤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中使用法舒地尔联合依达拉奉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血清SICAM 1、Caspase 3水平,值得推广与运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介入治疗在颅内动脉瘤破裂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6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管内治疗距发病时间分为早期手术组和晚期手术组,二组均行介入治疗。比较二组脑血管造影栓塞程度,以格拉斯哥预后评分评价预后情况,以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早期组患者血管内治疗后栓塞程度显著高于晚期治疗组患者完全栓塞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介入治疗患者术后肢体活动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晚期介入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介入组预后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介入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晚期介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掌握好手术时机的情况下,早期明确诊断,迅速给予病因治疗,可有效提高颅内动脉瘤破裂的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微创清除术)和治疗组(微创清除术+尼莫地平),每组23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失情况。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神经功能评分均较术后第2天显著下降(P〈0.01);术后1个月,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神经功能评分好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87%;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较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清除术疗效确切,可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hyeperbaric oxygen,HBO)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活动(ADL)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HBO+常规药物治疗组(治疗组)和单纯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2组于治疗前、治疗2~4个疗程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并以Barthel指数(BI)评定ADL能力。结果:HBO+常规药物治疗2—4个疗程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I评分及BI增加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及P〈0.01)。结论:HBO早期治疗可明显提高脑梗死患者的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ADL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高压氧辅治对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神经功能缺损及脑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9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82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盐酸法舒地尔治疗,n=39)和观察组(盐酸法舒地尔、高压氧联合治疗,n=43)。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NFD)评分、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脑血管痉挛(CVS)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NFD评分、MCA血流速度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FD评分、MCA血流速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后良好比例高于对照组,CV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栓塞术患者接受高压氧辅治有利于降低CVS,改善神经功能及脑动脉血流速度,降低致残、致死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颅内动脉瘤患者开颅手术与血管内栓塞治疗的疗效。方法将确诊后的5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开颅手术组(22例)和血管内栓塞治疗组(30例),对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的并发症、出院时格氏GOS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疗效好,并发症少。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内大脑中动脉动脉瘤的介入栓塞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颅内大脑中脑动脉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比较两组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Hunt-Hess分级及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Hunt-Hes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GO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出血破入脑室的比例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2.50%(P〈0.05)。结论血管内介入栓塞的手术效果优于颅内动脉瘤夹闭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盐酸法舒地尔联合尼莫地平治疗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108例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给予动脉瘤栓塞术后常规用药及尼莫地平持续静脉泵入,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盐酸法舒地尔。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经颅多普勒(TCD)指标、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FI)评分、Glasgow昏迷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Barthel index)。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红细胞沉降率、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高切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加显著,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和大脑后动脉(PCA)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上述TCD指标较对照组升高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NFI评分明显降低,Glasgow昏迷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提升,且观察组上述评分改善显著较对照组明显,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盐酸法舒地尔联合尼莫地平可有效抑制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脑血管痉挛,促进脑血管血流速度,改善血液流动学状态,更有利于术后脑神经修复,从而提升患者意识状态,临床效果较单一用药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早期采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58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分为GDC治疗组(30例)及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治疗组在DSA监视下,经股动脉,采用GDC栓塞治疗。观察两组病例的死亡率及治疗期间的并发症。结果治疗组术后死亡2例,术后随访1—2年,无再发动脉瘤破裂出血病例,病死率6.7%;对照组病程中死亡5例,随访1—2年再发动脉瘤破裂出血死亡4例,病死率32.1%,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GDC早期栓塞能显著降低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丁苯肽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治疗作用。方法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苯肽治疗组及常规对照组各40例,分别采臭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4天外周血标本,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同时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14天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第14天血清TNF-α、CR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第7、14天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丁苯肽对急性脑梗死的早期有显著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三种疗法治疗卒中后非痴呆认知功能障碍(PSCI-ND)患者颅内血流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0年2月—2016年10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神经内科的PSCI-ND患者99例,随机分为电刺激小脑顶核(FNS)组32例、奥拉西坦组32例、尼莫地平组35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FNS组给予FNS治疗,奥拉西坦组给予口服奥拉西坦治疗,尼莫地平组给予口服尼莫地平治疗。3组治疗前后均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检测并比较各动脉〔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颅内段(VA)〕的平均血流速度(MFV),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FNS组MCA的MFV高于奥拉西坦组、尼莫地平组(P<0.05);治疗后奥拉西坦组MCA的MFV与尼莫地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奥拉西坦组ACA、PCA、VA的MFV低于FNS组、尼莫地平组(P<0.05);治疗后FNS组ACA的MFV高于尼莫地平组(P<0.05)。治疗后FNS组、尼莫地平组各动脉的MFV高于治疗前(P<0.05)。奥拉西坦组各动脉的MFV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0,P>0.05)。结论 FNS、尼莫地平均能够改善PSCI-ND患者脑血供,而奥拉西坦对脑血流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注射液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血流变化的影响。方法 收集TIA患者121例,随机分为2组,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组)61例与未加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对照组)60例,治疗前后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并对比分析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双侧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平均血流速度(Vm)的改善,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2.13%、98.3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6.67%、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MCA、ACA、VA、BA血流速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后颈总动脉内径、血流速度、斑块面积无显著改善,治疗组治疗后颈总动脉内径、血流速度显著改善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而斑块面积亦无显著改善。结论 前列地尔注射液可显著提高TIA患者MCA、ACA、VA、BA血液流速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疏风化瘀通络汤联合高压氧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与血镁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服用疏风化瘀通络汤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高压氧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及血镁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优于对照组的56.67%(X^2=5.079,P〈0.05)。两组治疗后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及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下降,且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镁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09±0.29)mmol/L比(0.82±0.22)mmol/L,P〈0.01]。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疏风化瘀通络汤联合高压氧可改善偏头痛患者的脑血流,增加血镁水平,提高临床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6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HBO组与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与康复治疗,HBO组同时结合HBO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血液流变学的变化。结果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但HBO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可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康复,明显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脑梗死复发危险。  相似文献   

15.
屠传建  宋大刚  柳建生  章月江 《浙江医学》2010,32(10):1492-1494
目的 探讨亚低温治疗(mild hypothermia,MHT)对合并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SAH)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的影响.方法 将40例合并t-SAH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亚低温组各2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亚低温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亚低温治疗,在伤后第1、3、5、7、14天行予颅多普勒(TCD)动态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结果 亚低温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MCA)较对照组有明显降低.CV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持续时间也明显缩短.结论 MHT可以显著降低合并t-SAH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VmMCA,降低CVS发生率,缩短CVS持续时间,缓解CVS的强度,认为MHT治疗对防治CVS有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田莉  杨瑞棋  汪楚文 《西部医学》2014,26(9):1216-1218
目的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紧张性头痛患者发作期和间歇期的平均血流速度(MFV)以及特征性改变。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临床诊断的80例紧张性头痛患者,分别在其发作期和间歇期观察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以及大脑后动脉(PCA)的平均血流速度,同时选择4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①紧张性头痛患者的平均血流速度明显快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比较有先兆紧张性头痛(MwA)和无先兆紧张性头痛(Mw0)患者的差异,MW0患者发作期时PCA、MCA的MFV均比MwA的速度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WA在间歇期时ACA、MCA的MFV均比Mw0的速度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不同类型的紧张性头痛患者在间歇期和发作期MFV的变化有所不同;TCD检查结果可为临床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西比灵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脑缺血变化的影响。方法 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通过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和大脑后动脉(PCA)的收缩峰流速(Vs)、平均流速(Vm)、舒张末期流速(Vd)等参数的变化;同时观察颅内血肿大小及周围水肿的变化。结果对照组脑出血后两侧各血管Vm均降低,但血肿侧较对侧更为显著;干预组显示,西比灵可使脑出血后血流动力学参数(Vm)的改变程度减轻,血肿及周围水肿面积较对照组显著减小(P<0.05)。结论西比灵能促进高血压脑出血的水肿和血肿吸收,改善脑水肿周围缺血状态,TCD可有效监测脑出血后脑局部缺血变化,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慢性闭塞颅内血流动力学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单侧MCA慢性闭塞患者65例为闭塞组,分为脑梗死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和无体征组。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峰流速,计算其比值(RVACA、RVPCA),并与健康组进行比较。闭塞组根据NIHSS分组,分析RVACA、RVPCA与NIHSS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闭塞组ACA、PCA流速及RVACA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无体征组、TIA组RVPCA较健康组高(P〈0.05);闭塞组RVACA、RVPCA与NIHSS呈负相关(P〈0.01)。结论皮质软脑膜侧支吻合血管开放是MCA闭塞代偿的重要途径,其代偿程度与脑缺血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弥漫性轴索损伤后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94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GCS≤8分)随机分为亚低温组(53例)和常规治疗组(41例)。经颅多普勒(TCD)检测伤后0,1,3,7,14,21天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MCA)。常规治疗组维持正常体温,亚低温组4—8h将肛温降至33℃左右,维持3~5天。分析比较两组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纽患者24h内vmMcA均开始升高,亚低温组患者脑血管痉挛(CVS)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亚低温组患者预后好于常规治疗组,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通过稳定弥漫性轴索损伤后脑循环功能减少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从而改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神经内科2010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9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根据早期降压目标值不同分为强化降压治疗组(强化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予降颅压、营养神经等对症及支持治疗,强化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发病24 h内予以微量泵静脉注射乌拉地尔降压治疗,强化组平均动脉压(MAP)目标值(110±5) mmHg;对照组MAP目标值(130±5) mmHg。所有患者应用心电监护仪进行血压监测,采用ABC/2方法计算血肿周围水肿带体积,运用经颅多普勒检测仪检测两组患者入院时、治疗24 h后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描述频谱形态改变。对两组患者于入院时、治疗后24 h、治疗7 d后进行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治疗24 h后强化组和对照组Vs、RI、Vm、PI进行组间比较,强化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强化组和对照组的出血周围水肿带体积、NIH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 h、第7天,强化组的血肿周围水肿带体积、NIHSS评分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强化组和对照组各有8例和5例患者出现低血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强化降压治疗有助于减轻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脑出血周围水肿带体积,有助于改善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恢复,对患者MCA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