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胃肠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行胶囊内镜的30例检查结果。结果 30例患者中诊断为糜烂出血性胃炎22例,累及十二指肠球部炎症、球部溃疡5例,小肠炎症8例,合并小肠息肉2例,小肠血管畸形并出血2例,结肠溃疡1例。30例胶囊均能自然排出体外,无并发症发生。患者的食管、胃、小肠及大部分结肠均较清晰。结论胶囊内镜检查安全,无创伤,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胃肠疾病尤其小肠疾病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疏风化瘀通络汤联合高压氧治疗偏头痛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与血镁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服用疏风化瘀通络汤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联合高压氧治疗。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流动力学及血镁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优于对照组的56.67%(X^2=5.079,P〈0.05)。两组治疗后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及椎动脉、基底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均显著下降,且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血镁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09±0.29)mmol/L比(0.82±0.22)mmol/L,P〈0.01]。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疏风化瘀通络汤联合高压氧可改善偏头痛患者的脑血流,增加血镁水平,提高临床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和临床缓解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含量的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和临床缓解期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各30例,以ELISA法测定血浆D-dimer含量.结果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和临床缓解期血浆D-dimer含量分别为(2.62±0.91)、(2.16± 0.78) μg/L,均较正常对照者的(1.74±0.63) μg/L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性加重期血浆D-dimer含量也明显高于缓解期(P<0.05).结论 D-dimer增高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病理生理改变的结果,而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4.
脊髓空洞症合并Arnold-ChriariⅠ型畸形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 ,男 ,2 6岁 ,司机 ,主因右侧肢体进行性乏力 1a,加重 1个月入院。患者于 1a前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乏力 ,呈进行性加重 ,从轻微乏力感发展至右侧肢体明显乏力 ,走路不稳 ,跛行 ,乏力以右上肢远端明显 ,伴右侧肢体无汗、怕冷。患者有难产史 ,为产钳引产 ,无严重外伤史 ,家族中无类似病患者 ,发病以来无大小便异常。体格检查 :神清语利 ,跛行 ,双侧瞳孔等大 ,直径约 3 mm,光反射灵敏 ,眼球无震颤 ,无吞咽困难 ,无咽及腭肌无力 ,伸舌居中 ,无舌肌萎缩。颈软 ,心肺未发现异常 ,右侧腹壁反射减弱 ,右侧肢体肌力 级 ,右侧肢体肌肉萎缩。…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超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 (MSCT)借助特殊软件进行脑灌注成像,观察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动态变化。方法:静脉注射1 0 0ml碘海醇,应用西门子SENSATION4型多层螺旋CT ,对2 3例发病6h以内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扫描观察时间—密度曲线,测定梗死区和对侧正常对照区的血流灌注值局部脑血流量(rCBF) ,局部脑血流容积(rCBV) ,平均通过时间(MTT)等,并获得相应参数的脑灌注CT成像,所有病例至少在发病1周后复查1次普通CT。结果:2 3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2 0例其脑梗死侧rCBE比对侧显著降低(P <0 . 0 1 ) ,有1 7例患者1周后复查CT发现其最终梗死面积比6h内脑灌注的面积有缩小(P <0 . 0 5 ) ,证明此组患者在梗死灶中心周围有缺血性半暗区存在,有3例患者1周后CT图象显示最终梗死面积与6h内脑灌注成像面积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可以在急性脑梗死发病6h内超早期明确梗死灶部位及范围,及发现缺血坏死灶周围是否存在缺血性半暗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陷胸汤对糖尿病前期痰湿蕴热质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糖尿病前期痰湿蕴热体质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2组均给予一般性的生活方式干预,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小陷胸汤干预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卡波糖干预治疗。观察2组干预前后FBG、PBG、痰湿蕴热体质的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后2组FBG、PBG、痰湿蕴热质评分显著改善,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更好,干预后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陷胸汤能有效地降低患者血糖的同时纠正糖尿病前期痰湿蕴热偏颇的体质,达到逆转和阻止疾病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和临床缓解期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含量的变化,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和临床缓解期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各30例,以ELISA法测定血浆D-dimer含量。结果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急性加重期和临床缓解期血浆D-dimer含量分别为(2.62±0.91)、(2.16±0.78)μg/L,均较正常对照者的(1.74±0.63)μg/L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急性加重期血浆D-dimer含量也明显高于缓解期(P〈0.05)。结论 D-dimer增高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病理生理改变的结果,而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脉压对左室肥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脉压(PP)增大对左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高血压病患者按24 h PP分为A组和B组,A组24h PP≥60 mmHg,B组24h PP<60 mmHg,对两组患者进行动态血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A组的PP、24h PP、24 h收缩压(SBP)、左室重量指数(LVMI)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4 h PP与LVMI密切相关(P<0.01);A组LVH发生率(60.0%)高于B组(21.7%),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PP增大是导致高血压病患者LVH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方法 检测 5 8例脑梗死患者和 4 0例对照患者颈动脉内膜 -中膜厚度 ,斑块和附壁血栓情况 ,以及收缩期峰值流速和舒张期末流速。 结果 脑梗死组颈动脉内膜 -中膜厚度较对照组明显增厚 (P <0 .0 1) ,脑梗死组颈动脉收缩期的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有相关性。超声早期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 ,可为卒中前的干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超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MSCT)借助特殊软件进行脑灌注成像 ,观察超早期急性脑梗死动态变化。方法 静脉注射 10 0ml碘海醇 ,应用西门子SENSATION4型多层螺旋CT ,对 2 3例发病 6h以内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扫描观察时间 -密度曲线 ,测定梗死区和对侧正常对照区的血流灌注值局部脑血流量 (rCBF) ,局部脑血流容积 (rCBV) ,平均通过时间 (MTT)等 ,并获得相应参数的脑灌注CT成像 ,所有病例至少在发病 1周后复查 1次普通CT。结果  2 3例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中 2 0例其脑梗死侧rCBF比对侧显著降低 (P <0 .0 1) ,有 17例患者 1周后复查CT发现其最终梗死面积比 6h内脑灌注的面积有缩小 (P <0 .0 5 ) ,证明此组患者在梗死灶中心周围有缺血性半暗区存在 ,有 3例患者 1周后CT图像显示最终梗死面积与 6h内脑灌注成像面积无明显差异。结论 多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可以在急性脑梗死发病 6h内超早期明确梗死灶部位及范围 ,以及发现缺血坏死灶周围是否存在缺血性半暗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