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效果,栓塞时机、技巧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采用血管内栓塞治疗31例(32个颅内动脉瘤),其中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27例(28个),球囊辅助瘤颈重塑型技术和微导丝辅助瘤颈成形技术栓塞治疗2个宽颈动脉瘤,电解可脱性弹簧圈闭塞载瘤动脉1个,可脱性球囊闭塞载瘤动脉1个。结果致密栓塞29例,疏松栓塞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1例术后死亡。结论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可靠等优点;采用微导丝辅助瘤颈成形技术等方法,可以明显提高宽颈动脉瘤的致密栓塞率。  相似文献   

2.
可膨胀水凝胶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可膨胀水凝胶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栓塞的致密程度.方法 对16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进行栓塞治疗,其中16枚动脉瘤的栓塞中应用可膨胀水凝胶弹簧圈.6例前交通动脉瘤,5例后交通动脉瘤,2例颈内动脉瘤,2例为椎动脉梭形动脉瘤,1例大脑中动脉瘤.15例为破裂出血动脉瘤,Hunt-Hess分级Ⅰ级6例,Ⅱ级3例,Ⅲ级2例,Ⅳ级1例,Ⅴ级1例.1例为未破裂动脉瘤.动脉瘤的最大径为3.2~16mm,平均(6.8±3.2)lnln.结果 13枚动脉瘤完全致密栓塞,3枚瘤颈残瘤.随访3~16个月,预后满意,1例复发,1例死亡.结论 使用可膨胀水凝胶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安全的,可以有效提高栓塞的致密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支架辅助治疗在颅内宽颈动脉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78例宽颈动脉瘤患者行颅内支架联合弹簧圈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结果:支架植入后显示动脉瘤腔内造影剂滞留。完全栓塞62例,近全栓塞9例,部位栓塞5例;动脉瘤破裂2例,均死亡。38例病例术后3~6个月血管造影随访,32例致密栓塞的动脉瘤均未显影;6例瘤颈残留者,无再次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血栓栓塞症状。结论:颅内支架联合弹簧圈血管内介入栓塞在宽颈动脉瘤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70岁老年人颅内动脉瘤破裂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5例〉70岁经CT检查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且全脑血管造影明确诊断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患者,按Hunt-Hess分级,Ⅱ级15例,Ⅲ级17例,Ⅳ级及以上13例。经数字减影造影(DSA)发现动脉瘤48个。依据动脉瘤的不同结构和不同位置,采取单纯弹簧圈栓塞、支架结合栓塞与球囊辅助栓塞;术后予"3H"、"尼莫地平"预防血管痉挛治疗,同时治疗基础疾病。结果成功栓塞44个动脉瘤,栓塞成功率为91.67%。术后评分优良37例,轻度残疾5例,重度残疾1例,死亡2例。结论血管内栓塞可以有效治疗〉70岁患者破裂颅内动脉瘤,防止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经验,探讨微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的技巧、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31例,32个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用弹簧圈栓塞25例,宽颈动脉瘤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4例,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1例,载瘤动脉闭塞1例。结果栓塞程度:致密栓塞27例,疏松栓塞3例,闭塞载瘤动脉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3例,术后完全康复22例,不同程度神经功能障碍8例,死亡1例。结论电解脱弹簧圈栓塞颅内动脉瘤,具有微创、安全、效果可靠等优点。选择合适的技术和方法,对提高栓塞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管内栓塞颅内微小动脉瘤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血管内栓塞治疗的33例(共37个)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其中单纯弹簧圈栓塞29例,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的2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3例.通过分析栓塞方法、效果、并发症、预后及6~12个月随访结果来评价血管内栓塞颅内微小动脉瘤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操作技巧.结果 37个颅内微小动脉瘤中,共34个被栓塞;达完全栓塞者25个,动脉瘤瘤颈残留的6个,瘤腔残留3个;术中发生破裂出血者2例,发生血栓栓塞1例;术后3个月GOS评定结果示:Ⅰ级1例,Ⅱ级2例,Ⅲ级4例,Ⅳ级8例,Ⅴ级18例;27例患者术后6~12个月随访未发现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结论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是比较安全有效的,结合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点,选择合适的血管内栓塞技术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中出血并发症防治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12例,其中单纯弹簧圈栓塞9例,相对宽颈动脉瘤采用球囊辅助技术栓塞 1例,支架辅助技术栓塞 2例.结果 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迅速栓塞后开颅清除血肿6例,侧脑室外引流4例,腰大池外引流2例;出院时恢复良好3例,轻度瘫痪4例,重残1 例,死亡4例.结论 合理的治疗方案、规范操作、适当的致密填塞可大大减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脑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成功率.对于术中出血并发症,必须针对原因迅速果断采取合理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8.
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技巧及结果.方法 采用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20例.结果 栓塞程度:致密柃塞15例,栓塞90%以上3例,90%以下2例.术中出血2例,1例死亡.结论 采用支架结合弹簧圈可以明显提高颅内宽颈动脉瘤的致密栓塞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水凝胶弹簧圈联合铂金微弹簧圈在治疗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回顾我院从2006年11月到2008年1月行水凝胶微弹簧圈联合铂金微弹簧圈栓塞治疗的17例19个颅内动脉瘤病例,其中Hunt-Hess分级Ⅱ级7例,Ⅲ级10例. 结果 完全致密栓塞18个,瘤颈残瘤1个,暂时性对侧肢体轻偏瘫2例.6月后复查残留瘤颈消失,随访6~18月,未见复发. 结论 水凝胶微弹簧圈联合铂金微弹簧圈治疗颅内动脉瘤安全有效,可显著提高栓塞的致密程度,但是否可减少栓塞后动脉瘤复发仍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中出血发症防治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术中破裂出血12例 其中单纯弹簧圈栓塞9例,相对宽颈动脉瘤采用球囊辅助技术栓塞 1例,支架辅助技术栓塞 2例。结果 术中发生动脉瘤破裂迅速栓塞后开颅清除血肿6例, 侧脑室外引流4例,腰大池外引流2例;出院时恢复良好3例,轻度瘫痪4例,重残1 例,死亡4例。结论 合理的治疗方案、规范操作、适当的致密填塞可大大减少出血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脑动脉瘤栓塞治疗的成功率。对于术中出血并发症,必须针对原因迅速果断采取合理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 ]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治疗;术中破裂出血 ;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破裂前交通动脉瘤介入治疗、适应症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可解脱弹簧圈对47例破裂前交通动脉瘤进行栓塞治疗.结果 痊愈46例,自动出院1例,致密栓塞39例,大部栓塞8例,支架辅助1例.术后随访38例,随访时间3个月~1.5 a,随访期间无再出血病例.结论 前交通动脉瘤的弹簧圈栓塞治疗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其远期效果需进一步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2.
微弹簧圈栓塞治疗急性破裂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u M  Hua XM  Wan L  Jiang F  Zhong J  Ma J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9):756-758
目的 探讨急性破裂颅内动脉瘤应用电解可脱性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 34例急性破裂动脉瘤在发病6d内采用GDC早期栓塞治疗动脉瘤。术前Hunt—Hess分级,Ⅰ级6例,Ⅱ级23例,Ⅲ级4例,Ⅳ级1例。其中1~3d内治疗14例,4~6d内治疗20例。2例宽颈动脉瘤采用Medtronic AVE支架结合GDC栓塞治疗。结果 除2例因血管严重痉挛致使微导管无法到位操作失败而实施动脉瘤夹闭术外,其余28例造影证实为完全闭塞,4例为90%闭塞。介入治疗中发生动脉瘤破裂1例,GDC尾端残留于瘤动脉2例,均未导致临床后果。无死亡及严重后遗症。经随访未见再次破裂出血。结论 早期应用GDC栓塞治疗急性破裂颅内动脉瘤,具有微侵袭性,创伤小,安全性高,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7):66-69+73
目的探讨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破裂前循环微小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19年3月在我院应用介入栓塞术治疗的破裂前循环微小动脉瘤患者14例的临床资料,应用术后即刻造影后Raymond分级、随访复发率及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估手术疗效,以围术期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复查载瘤动脉狭窄、弹簧圈脱出发生率评价手术安全性。结果 14例患者中,应用单纯弹簧圈栓塞12例,支架辅助栓塞1例;术后即刻造影示致密栓塞9例(64.3%),瘤颈残留4例(28.6%),手术失败1例;患者围术期均未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术后3~6个月随访结果显示,完全闭塞11例、弹簧圈袢部分脱出至载瘤动脉1例、瘤颈残留1例。患者术后6个月mRS评分均为0~1分。结论颅内前循环破裂微小动脉瘤患者应用介入栓塞术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排容积CT血管造影(CTA)及3D重建在急性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诊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行急诊颅脑CTA检查,并经手术治疗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对照破裂动脉瘤的3D-CTA影像表现与外科手术及介入手术所见,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143例患者中,142例手术证实为破裂动脉瘤,1例为假性动脉瘤。急诊显微外科手术成功夹闭125个破裂动脉瘤,17例行DSA介入栓塞治疗;动脉瘤分布情况:颈内动脉-后交通段动脉瘤60个,占40.54%,前交通动脉瘤及大脑前动脉瘤43个,占29.05%,大脑中动脉瘤37个,占25%,椎-基底动脉瘤8个,占5.41%。142例颅内破裂动脉瘤影像所见大小、形态及位置与手术所见基本一致。结论 64排容积CT血管造影及3D重建在急诊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诊断中具有准确、简便、快速及无创的优点,CTA-VR、MPR显示瘤体及载瘤动脉的三维立体图像,对临床确定手术入路及手术方式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IA)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 年 1 月—2018 年6 月绍兴市人民医院113 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破裂IA 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改良Rankin 量 表(mRs)评价预后,根据随访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mRs 评分0 ~ 1 分)和预后不良组(mRs 评分2 ~ 6 分)。 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113 例患者中,83 例(73%)预后 良好,30 例(27%)预后不良。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unt-Hess 分级、Fisher 分级、手术时机及脑积 水对预后有影响(P <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l ^ R=1.065(95% CI :1.012,1.121)]、 Hunt-Hess 分级[Ol ^ R=9.497(95% CI :2.034,44.345)]、手术时机[Ol ^ R=3.957(95% CI :1.242,12.604)] 及 脑积水[Ol ^ R=8.005(95% CI :1.552,41.278)] 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Hunt-Hess 分级、 手术时机及脑积水能够影响行介入治疗的破裂IA 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早期CT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CT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及颅内血肿的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病例资料。结果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及颅内血肿其分布有一定规律,在CT上表现有一定特征胜。结论通过CT检查,根据不同脑沟、脑池及脑内血肿的特征性分布及形态改变,发现潜在动脉瘤的部位,可初步对动脉瘤破裂出血进行定胜诊断,大致提示潜在动脉瘤的存在及部位,对指导进一步检查、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管栓塞术治疗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诊疗经验.方法 对26例颅内多发性动脉瘤(60个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行3D-DSA检查并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结果 术中无动脉瘤破裂,术后病人住院天数10~20日.术后疗效依照GOS评分为优良19例,轻残4例,重残2例,死亡1例,因动脉瘤夹闭术后继发同侧大片脑梗塞死亡.术后6个月,23例遵医嘱行DSA复查均未见动脉瘤复发及新生动脉瘤,2例病人未随访.结论 3D-DSA检查可有效检出颅内多发性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颅内多发性动脉瘤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涛  张青山  曹驰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3):1692-1693
目的:总结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及介入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经验。方法: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21例行DSA检查,6例确诊动脉瘤者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成功栓塞6例10个动脉瘤。1例术中渗血,经治疗后康复。结论:介入神经放射技术为许多脑血管病的诊断治疗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超早期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3例不同部位颅内动脉瘤(26个)患者,术前Hunt-Hess分级:Ⅰ~Ⅱ级12例,Ⅲ级8例,Ⅳ级2例,Ⅴ级1例。在动脉瘤破裂48 h内气管内插管全麻下行电解式可脱性微弹簧圈(GDC)栓塞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24月,恢复良好者20例(86.95%);出现偏瘫和单纯运动性失语各1例(4.35%),后经综合治疗1个月后逐渐恢复;死亡1例(4.35%)(Hunt-HessⅤ级)。无再出血病例发生。结论:超早期电解式可脱性微弹簧圈栓塞治疗可避免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减少脑血管痉挛,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特征及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行血管内治疗的9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评价指标包括:影像学结果、临床预后和手术合并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动脉瘤复发和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本组患者中男性36例,女性55例,平均年龄(45.9±11.1)岁。破裂动脉瘤58例,Hunt-Hess Ⅲ~Ⅴ级9例。单纯弹簧圈栓塞48例,球囊辅助栓塞28例,支架辅助栓塞15例。颅内动脉瘤复发12例(13.2%)。Cox回归分析显示,动脉瘤破裂史、大动脉瘤及宽颈动脉瘤是影响复发的危险因素。良好临床预后80例(87.9%),高Hunt-Hess评分是预测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12例患者出现手术相关合并症。结论 血管内治疗颅内动脉瘤临床预后良好;动脉瘤大小、瘤颈和破裂史是预测动脉瘤复发的危险因素;入院时高Hunt-Hess评分的动脉瘤患者病死率及残疾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