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人MⅡ期卯母细胞的第一微体和D1双原核期的原核、核仁及胞浆进行形态分级,以预测胚胎发育潜能。方法以2009年6月-2012年6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研究中心接受卵胞浆内单精子硅微注射(ICS1)助孕治疗的269对不育夫妇(共269个移植周期)为研究对象。对所有获得的MⅡ期卵母细胞第一极体进行形态观察和分级,同时将D1双原核期的受精卵进行形态分级,分别比较其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结果根据所移植的胚胎来自不同级别第一极体的MⅡ期卵和不同原核等级分为B组和C组,分别为102例和98例,其余为A组(69例)。移植来源于1~2级第一极体的MⅡ期卵母细胞且D1双原核期为Z1~Z2级的胚胎其受精牢、卵裂牢、种植率、优胚率及临床妊娠率均较高。结论人MⅡ期卵母细胞第一极体和D1双原核期受精卵的等级越高,胚胎发育的潜能就越好。从而提高ICSI的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人卵母细胞第一极体形态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后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和优质胚胎率的关系。方法:选择行ICSI治疗的110个周期中1017枚人卵母细胞。将卵母细胞第一极体分为Ⅰ、Ⅱ、Ⅲ、Ⅳ四种类型,采用3种来源的精子[手淫取精精子、附睾穿刺/睾丸活检(PESA/TESA)取精精子、冷冻精液精子]授精。ICSI操作后,了解各型第一极体卵母细胞受精率、卵裂率和优质胚胎率。结果:手淫取精患者:各型第一极体卵母细胞正常受精率和卵裂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Ⅲ、Ⅳ型正常受精率低于Ⅰ和Ⅱ型,Ⅱ型卵裂率低于Ⅰ和Ⅲ型。PESA/TESA取精患者:各型第一极体卵母细胞正常受精率和取卵后第3天优质胚胎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88和6.789,P=0.044和0.034),Ⅰ型正常受精率低于Ⅱ和Ⅲ型,Ⅰ和Ⅲ型第3天优质胚胎率高于Ⅱ型。冷冻精液取精患者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排除精子来源对受精的影响,正常受精可能和卵母细胞第一极体形态有关。  相似文献   

3.
回顾分析了782个经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的卵母细胞,第一极体位于12点和6点时,卵母细胞膜穿破方式为显微注射针直接进入胸浆内,卵膜穿破,不形成凹痕(A)及显微注射针进入卵母细胞内,回吸少量胞浆,卵膜在细胞中部穿破,形成轻微的凹痕(B)两种类型时的卵母细胞存活率,卵母细胞受精率和卵裂胚胎的发育质量。结果显示:第一极体位于12点和6点时的卵母细胞存活率,卵母细胞受精率,卵裂胚胎发育质量差异均无显著性,卵母细胞膜穿破方式为A类型时的卵母细胞存活率,卵母细胞受精率,卵裂胚胎发育质量均显著低于B类型组,提示:显微注射受精时的第一极体位置对卵母细胞的受精和卵裂的影响不大,但不同卵母细胞膜穿破类型会影响受精和胚胎发育。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超排卵对小鼠卵母细胞和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方法 建立超排卵妊娠小鼠模型,获取孕4 d胚胎,观察获取卵母细胞的数目、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囊胚形成率,并与自然周期排卵小鼠的比较.结果 超排周期组获取的卵母细胞的数目高于自然周期组;超排周期组的受精率(88.57%)和卵裂率(92.17%)与自然周期组的受精率(92.86%)和卵裂率(96.70%)相似,但超排周期组的优质胚胎率(76.50%)和囊胚形成率(22.50%)低于自然周期组的优质胚胎率(88.64%)和囊胚形成率(43.18%).结论 超排卵能增加卵母细胞和胚胎的数量,不影响受精和卵裂,但会降低优质胚胎率和囊胚形成率,影响卵裂后胚胎的进一步发育的潜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周期中可疑受精障碍患者采用早期补救性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和部分卵母细胞单精子卵胞浆内显微注射(Half-ICSI)授精,比较两种不同授精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12月在我院进行IVF-ET治疗的患者,对可疑受精障碍者采用早期补救性ICSI和Half-ICSI授精,比较两种授精方式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可利用胚胎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探讨两种授精方式在可疑受精障碍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早期补救性ICSI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可利用胚胎率以及优质胚胎率明显较Half-ICSI组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两组在卵裂率、正常卵裂率、胚胎种植率以及临床妊娠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P〉0.05)。早期补救性ICSI组临床妊娠率较Half-ICSI组高4.11%。结论 IVF-ET常规授精失败后行早期补救性ICSI可明显提高受精率,是可疑受精障碍患者的最佳授精方式。  相似文献   

6.
人卵母细胞的形态对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人卵母细胞形态对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的受精以及对随后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试图寻找在受精前能预示卵母细胞受精和胚胎发育能力的形态标记。方法:ICSI前依据第一极体和卵周隙的形态以及细胞质有无内容物,对卵母细胞进行分组,比较各组间的受精率和卵裂率以及移植当天的优质胚胎率。结果:不同极体和卵周隙形态的卵母细胞ICSI后受精率有显著差异;无细胞质内容物的卵母细胞其受精后的优质胚胎率显著高于有内容物的卵母细胞。结论:卵母细胞的形态反映了其成熟度;并可以预示ICSI后的受精能力;有无细胞质内容物可能是卵母细胞细胞质成熟度的标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短时受精提前脱颗粒细胞对体外受精胚胎质量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12月就诊于本中心的1693例患者资料,将这些患者分为短时受精提前脱颗粒细胞后发现第二极体卵子行过夜受精组107例及传统过夜受精组1147例,观察早期脱颗粒细胞对正常受精率、1PN率、3PN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的影响。再将短时受精提前脱颗粒细胞后未发现第二极体卵子行ICSI组13例与传统的ICSI组426例,比较两组的正常受精率、1PN率、3PN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结果:短时受精提前脱颗粒细胞发现第二极体卵子行过夜受精组与传统过夜受精组之间的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短时受精提前脱颗粒细胞后未发现第二极体卵子行ICSI组的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与传统ICSI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时受精提前脱颗粒细胞与常规过夜IVF组相比并没有提高多PN的受精率,而与传统ICSI组相比多PN受精率没有差异,也没有降低胚胎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短时受精提前脱颗粒细胞可获得与常规IVF和ICSI相似的临床结局,短时受精通过提前观察第二极体的排出来判断是否受精,可预防出现传统过夜IVF低受精和完全不受精,降低ICSI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第一极体位置对卵母细胞显微注射受精后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了 782个经卵母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 (ICSI)的卵母细胞 ,分别分析第一极体位于 12点和 6点时的卵母细胞存活率、卵母细胞受精率和卵裂胚胎的发育质量。结果 第一极体位于 6点时的卵母细胞存活率、卵母细胞受精率、卵裂胚胎发育质量均略高于 12点位置 ,但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显微注射受精时的第一极体位置对卵母细胞的受精和胚胎发育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治疗中精卵孵育不同时间对胚胎质量的影响。方法按精卵共孵育时间不同将280个周期采集到的卵子3342枚随机分为短时受精组(A组,精卵共同孵育4-6h后随机选取1/2数量卵子脱颗粒细胞)、长受精组(B组,所剩1/2数量卵子,精卵孵育过夜)。分别比较两组的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结果两组的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和卵裂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缩短精卵孵育时间不影响受精率及卵裂率,相反能提高胚胎质量,从而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0.
余柯达  毛佳婷  柴娟  包云  高辉  师帅 《浙江医学》2021,43(23):2517-2520,2526
目的采用鼠胚实验(MEA)检测新建体外受精(IVF)实验室的培养环境和培养体系是否符合辅助生殖技术人类胚胎体外培养的要求,并探讨不同培养环境(O2浓度)对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方法利用ICR小鼠进行体内受精和IVF实验,观察不同受精方式来源的早期胚胎的受精及发育情况,并比较不同O2浓度下体内受精/IVF早期胚胎的受精率、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结果体内受精组共获卵1387个,受精率、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分别为86.37%、94.74%和91.72%;IVF组共获卵1345个,受精率、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分别为80.67%、94.75%和91.05%。体内受精组的受精率明显高于IVF组(P<0.05),但两组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体内受精组中,二气培养(三气培养)的受精率、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分别为87.04%、93.09%和88.19%(85.79%、96.21%和94.75%),二气培养与三气培养受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二气培养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均低于三气培养(均P<0.05)。IVF组的二气和三气培养环境下的鼠胚发育情况与体内受精组一致。结论MEAIVF和体内受精的囊胚形成率均达到了IVF实验室的质控标准。建议IVF实验室进行早期胚胎体外培养时选用三气培养,其可有效减少活性氧对早期胚胎的氧化应激作用,并可提高其发育潜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短时受精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治疗中对胚胎质量的影响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在唐山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助孕治疗的患者886例,其中短时受精不脱颗粒细胞组(A组)235例,短时受精并全部即刻脱颗粒细胞组(B组)315例,短时受精并部分(3~5枚)脱颗粒细胞组(C组)336例。分别比较3组的受精率、多精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胚胎种植率和流产率。结果 3组的受精率、卵裂率、胚胎种植率和流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多精受精率高于A、C两组(P0.05);C组的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高于A、B两组(P0.05)。结论短时受精并部分即刻脱颗粒细胞不影响受精率、卵裂率和胚胎种植率,但可提高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并且能够降低多精受精率。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非男性因素不孕超促排卵低获卵周期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和卵子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两种授精方式
对受精效果、胚胎发育潜能及助孕结局的影响,为明确ICSI指征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分析南方医院生殖医学中心的220
个非男性因素不孕患者超促排卵低获卵周期,将其分为IVF组(151例)和ICSI组(69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促排卵过程中
卵巢反应性指标、受精、胚胎质量和妊娠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两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完全受精失败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
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及完全受精失败率无显著性差异,但IVF组受精率、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呈
增高趋势;完全受精失败率呈降低趋势。结论ICSI即无法改善非男性因素不孕超促排卵低获卵患者的受精情况,对提高其胚
胎发育潜能及改善最终妊娠结局也无益处,不建议对该部分患者常规行ICSI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精液分析(CASA)相关运动参数与行IVF治疗后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良胚胎率的关系。方法
288例患者按受精情况分为正常受精率≥50%组,正常受精率<50%组;根据卵裂情况分为卵裂率≥90%组及卵裂率<90%组;根
据优良胚胎形成情况分为优良胚胎形成率≥50%组,优良胚胎形成率<50%组,记录取卵前男方2次精液检查精子运动相关参数
的均值,用t检验法确定各组间相关参数的均值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从而判定与试管婴儿正常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良胚胎形成
率相关的精子运动参数。结果正常受精率≥50%组VCL、VAP、ALH值明显高于正常受精率<50%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卵裂率≥90%组VCL、VAP值明显高于卵裂率<90%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胚胎形成率≥50%组与优
良胚胎形成率<50%组间VCL、VSL、VAP、LIN、STR、WOB、ALH、BCF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正常受精率、卵裂率与
精子运动能力有关;试管婴儿优良胚胎形成率的大小与精子运动参数无关。
  相似文献   

14.
卵细胞第一极体形态与受精卵及胚胎质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卵细胞第一极体形态与原核期受精卵形态、卵裂期胚胎质量的关系。方法 取性成熟期的雌、雄昆明小白鼠25对,给雌鼠进行控制性超排卵,收集其成熟卵母细胞,按其第一极体形态进行分组,采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将雄鼠的精子注入卵细胞内,评估卵细胞受精后原核期受精卵形态及卵裂期胚胎质量。结果 1级极体卵细胞比2、3级极体卵细胞的正常受精率明显高(P<0.01),且3级极体卵细胞受精后高评分原核少于1、2级极体(P<0.05),高评分原核发育成的高质量胚胎明显多于低评分原核(P<0.01),而由低评分原核产生的低质量胚胎(C级和D级)多于高评分原核(P<0.01)。结论 通过卵细胞第一极体形态可预测受精卵及卵裂期胚胎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卵母细胞成熟比例对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助孕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本研 究纳入194 例需行ICSI 助孕治疗的患者,根据不同卵母细胞成熟的比例将患者分为A、B 组,对两组患者ICSI 受精率、卵裂率、可利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及早期流产率等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大卵泡数、获卵率、促性腺激素(Gn)使用天数、Gn 总剂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子宫内膜厚 度、可利用胚胎数、优质胚胎数、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及自然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 >0.05);两组患者小卵泡数、平均获卵数、ICSI 受精率及卵裂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卵母细胞成熟比例过低可能影响受精率及卵裂率,降低卵母细胞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常规体外受精(IVF)完全受精失败和低受精随后周期行单精子卵胞浆内注射(ICSI)的临床结果。方法:2001年10月至2007年5月,30例IVF完全不受精和12例IVF低受精不育夫妇分别在随后周期采取38个周期(A组)和17个周期(B组)ICSI治疗,同期因男性因素行第1周期ICSI治疗的281个周期作为对照(C组),比较三组的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三组间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和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显著性;A组的胚胎种植率为14.3%,明显低于B组和C组(29.5%和26.0%,P均〈0.05)。结论:IVF低受精患者在随后周期改行ICSI可获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IVF完全受精失败患者随后周期改行ICSI的胚胎种植率较低,表明其完全受精失败至少部分原因是由于卵子异常而导致胚胎发育潜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特殊情况下对部分卵子实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Half ICSI)的必要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07年12月间在我院行Half ICSI的31个周期并将其作为研究组,将31个周期所有的卵子417个分为两个亚组,A组:行常规IVF-ET组214个卵子;B组:ICSI组203个卵子。分析两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获得率(优质胚胎彩卵子数),并且将同期在我院接受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连续427个周期及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ICSI)连续102个周期作为对照组。结果A组受精率、卵裂率及优质胚胎获得率显著低于B组,其中有7例完全不受精,11例受精率≤30%;研究组A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获得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研究组(A组+B组)妊娠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如精子数量及质量在IVF—ET及ICSI指征的临界值之间或取卵日精液与术前检查不符等特殊情况,选择部分卵子行单精子显微注射可以有效地预防因完全不受精及受精率过低导致的无胚胎移植及妊娠率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操作台温度对小鼠卵母细胞受精及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应用超促排卵技术获得小鼠卵母细胞,体外培养后受精,继续培养胚胎至囊胚期。观察在不同的操作台温度下小鼠卵母细胞的受精及胚胎的发育情况。结果:卵母细胞收集期操作台温度升高至38.0±0.2°C,两原核形成率(2PN率)和囊胚形成率分别为89.82%和41.66%,显著低于操作台温度为37.0±0.2°C的2PN率96.25%(P<0.05)和囊胚形成率57.50%(P<0.05)。胚胎培养期操作台温度升高至38.0±0.2°C,受精率、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与操作台温度为37.0±0.2°C时期的受精率、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卵母细胞收集期操作台温度升高至38.0±0.2°C会降低小鼠卵母细胞2PN受精率、胚胎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提高异常受精率。胚胎培养期操作台温度升高对小鼠卵母细胞受精率、胚胎卵裂率和囊胚形成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人成熟卵泡液、血清替代物对人未成熟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及发育的影响。方法 在基本培养液中加入人成熟卵泡液(human follicle fluids,HFF)(A组)、或血清替代物(serum subtitute supplement,SSS)(B组)用于未成熟卵母细胞的体外培养(in vitro maturation,IVM),观察成熟率及进一步发育能力。结果 两组之间成熟率、受精率差异无显著性,A组的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及临床妊娠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 卵母细胞在两种培养液中均能完成核成熟,但人成熟卵泡液能同时促进卵母细胞的胞质成熟,两者相比HFF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精子活力和形态与常规IVF-ET胚胎质量的关系进行探讨。方法分析251对在本中心接受IVF治疗的不孕夫妇男方患者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和精子正常形态百分率对IVF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和早期流产率的影响。结果当前向运动精子总数〈20×106时,卵裂率、优质胚胎率显著低于活力正常组(P〈0.05),对IVF受精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无影响(P〉0.05);当精子正常形态百分率〈4%时,受精率显著低于精子形态正常组(P〈0.05),对卵裂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和早期流产率无影响(P〉0.05)。结论精子活力和形态与胚胎有一定关系,但是仅凭精子活力和形态预测胚胎质量有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