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袁建树  马蓉  王育文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12):1330-1331,1336
目的评价Acrysof Toric人工晶状体(IOL)矫正角膜散光的效果及在囊袋内的稳定性。方法收集确诊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并伴有角膜规则散光的患者45例(45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法植人AcrysofToric IOL。观察术前、术后裸眼视力(UCVA)及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前角膜散光、预计残余散光、术后残余散光及IOL旋转度。结果术后3个月92%患眼UCVA≥0.5,78%患眼UCVA≥0.8,BCVA≥0.8者达96%。术前角膜散光平均为(1.400±0.405)D。术后3个月残余散光为(0.197±0.179)D。3个月时与术后第l天轴位相比较,IOL旋转平均为(2.322±1.853)°。结论 Acrysof Toric IOL可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裸眼远视力,减少了患者的残余散光,预测性强,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是一种有效的矫正角膜规则散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张晓城  陈茂盛  李嘉文 《重庆医学》2012,41(24):2486-2488
目的评价Acrysof Toric复曲面人工晶状体(IOL)在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合并规则角膜散光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旋转稳定性。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09年6月至2011年8月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的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并植入Acrysof Toric IOL。其中实验组40例(43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眼轴长度≥26mm),植入IOL度数≤15D;验光球镜(-5.50~-10.25)D,平均(-6.25±-0.25)D,柱镜(-1.25~4.25)D,平均(-2.75±-0.25)D。对照组39例(40眼)单纯散光白内障患者(眼轴长度为22~24mm),验光球镜(-0.25~-1.25)D,平均(-0.75±-0.25)D,柱镜(-1.50~4.25)D,平均(-2.50±-0.25)D。术后3个月充分散瞳后裂隙灯照相,采用Adobe Photoshop软件行IOL轴位分析,记录各组术前、术后观察期间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术后术眼角膜散光及全眼散光、预期散光与实际残余散光、IOL旋转度数。结果术后3个月,UCVA≥0.5的眼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VA≥0.8的眼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残留散光,实验组为(0.56±0.33)D,对照组为(0.54±0.32)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IOL旋转度数,实验组为3.79°±2.33°,旋转范围是(-6.25°,+7.78°);对照组为2.75°±1.38°,旋转范围是(-4.62°,+6.15°),两组旋转度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旋转方向比较,顺时针、反时针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3个月观察表明植入Acrysof Toric IOL可以有效且稳定地矫正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的角膜散光,使患者术后获得更好的裸眼远视力。但由于高度近视患者囊袋较大,部分患者可能存在悬韧带松弛等情况,与单纯散光白内障患者相比,Acrysof Toric IOL在囊袋的旋转稳定性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AcrysofToric人工晶状体(IOL)矫正角膜散光的效果及在囊袋内的稳定性.方法 收集确诊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并伴有角膜规则散光的患者33例(40眼),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法植入Acrysof Toric IOL,观察术前、术后裸眼视力(UCV A)、最佳矫正视力(BCV A)、术前角膜散光、术后残余散光及IOL旋转度.结果 术前患者BCV A为LP/眼前~0.3,术后3个月92.5%的患眼UCV A>0.4,65%的患眼UCV A≥0.8,BCVA≥0.8者达90%.术前角膜散光平均为(2.35±0.43)D,术后3个月残余散光平均(0.22±0.34)D,3个月时与术前目标轴位相比,IOL旋转平均(3.85±1.46)°.结论 Acrysof Toric IOL矫正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预测性强,具有良好的抗旋转稳定性,是一种有效的矫正角膜规则散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散光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OL)植入术与球面IOL植入联合角膜缘松解术矫正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散光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本院眼科住院的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患者56例56眼。按角膜散光度大小分为A组(0.75 D≤散光≤1.50 D)28眼,B组(1.75 D≤散光≤3.50 D)28眼。患者均进行超声乳化联合Toric IOL植入术和球面人工晶状体联合角膜缘松解术矫正术前散光,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裸眼视力、矫正视力、柱镜度数及散光矫正率。结果:术后验光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小瞳验光柱镜度数明显降低;A组中Toric IOL组与角膜缘松解术组的矫正视力、柱镜度数及散光矫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中Toric IOL组术后矫正视力、柱镜度数及散光矫正率与角膜缘松解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oric IOL植入囊袋内稳定性良好,随访3个月未发现有超过6度的旋转度。结论:Toric-IOL与角膜缘松解术两种手术方式矫正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散光安全、有效。Toric-IOL术矫正高度数散光的疗效优于角膜缘松解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白内障患者植入AcrySofToric人工晶体(IOL)矫正角膜散光的临床效果和旋转稳定性。方法:30例(35只眼)白内障患者,术前角膜散光≥0.75D,术前根据验光结果,角膜地形图和IOLMaster测量角膜曲率值计算植入相应的AcrySofToric IOL。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检查裸眼视力(UCVA)、屈光状态、人工晶体旋转度。结果:患者术前UCVA为0.23±0.13,术后UCVA为0.72±0.14;残余散光在术后3个月时≤1.0D者占79.22%,≤1.5D者占20.78%,≥2.00D者0只眼。而术前术后的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35只眼的IOL旋转均≤20度。结论:AcrySofToric IOL对于合并散光的白内障患者能有效的矫正角膜散光,并且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提高术后脱镜率,改善白内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Toric人工晶体应用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将25例白内障并伴有角膜规则性散光的患者分成Acrysoft natural IOL组和Acrysoft Toric IOL组,按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治疗,观察手术的疗效.结果 术后3个月UCVA≥0.5、UCVA≥0.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rysofToric IOL植入是一种有效矫正角膜规则散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白内障术前存在角膜散光的患者应用Toric IOL,观察其矫正散光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5月-2013年5月在我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Toric IOL植入的患者30例36眼,术中分别植入SN60T3,T4,T5 Acrysd Toric IOL,术后3个月时比较术前、术后的屈光结果。结果术后3个月时T3,T4,T5各组的未矫正视力分别为0.73±0.20,0.92±0.16,0.85±0.23,残余散光为0.52±0.22D,平均轴位发生偏转为(5.75±4.15)度,各组分别为6.8±4.5,5.0±2.0,4.5±1.8。结论Acrysof Toric IOL能有效的矫正角膜散光,并具有良好的囊袋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右上方透明角膜切口联合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toric intraocular lens,Toric IOL)植入与陡峭轴切口联合非球面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残余散光及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在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就诊,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IOL植入术的老年性白内障合并低度数角膜散光(散光度为1.0~1.5 D)患者60例(60眼),按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右上方透明角膜切口联合Toric IOL植入组(试验组)和陡峭轴切口联合非球面IOL植入组(对照组),每组30例(30眼),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患者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残余散光(residual astigmatism,RA)、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CS)和主观视觉质量。结果: 术后均随访3个月。试验组术眼UCVA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散光度数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残余散光度数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试验组CS在暗光眩光环境下各空间频率(3、6、12、18 cpd)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CS在明光、明光眩光、暗光环境下各空间频率(3、6、12、18 cpd)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有眩光视觉干扰症状的患者人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两种手术均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视力及降低术后散光度数,但右上方角膜切口联合Toric IOL植入术可获得更佳的裸眼视力及对比敏感度、更低的残余散光度数和更高的视觉质量,是目前白内障合并低度数角膜散光患者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用于治疗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5月在库尔勒巴州人民医院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的40例(46眼)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植入 Toric 人工晶体患者为观察组(20例25眼),接受Acrysof IQ人工晶体植入患者为对照组(20例21眼)。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1 w后、1个月后、6个月后裸眼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 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能够安全、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散光,提高术后视觉质量,预测性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Toric人工晶体植入矫正老年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4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50例(50眼),行"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Toric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前、术后6个月术眼的裸眼远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残余散光、角膜散光、IOL轴位偏离度等。结果术后6个月随访裸眼远视力≥0.8者34例(87%),裸眼远视力≥0.6者46例(92%),术后裸眼视力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裸眼视力与术后矫正视力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残余散光(0.67±0.08)D明显小于术前角膜散光(3.34±0.27)D(P<0.05);术前预计残余散光(0.72±0.09)D与术后6个月残余散光(0.67±0.08)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角膜散光(3.29±0.09)D与术前(3.34±0.12)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IOL轴位平均偏离(3.12±1.29)°。结论对于老年性白内障合并有角膜散光患者行"超声乳化吸除联合Toric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可行的,能够有效减少总和散光,提高患者术后裸眼视力及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Toric人工晶状体在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植入术中应用效果。方法:收集64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且角膜散光介于0.75D~2.5 D,行单眼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组34例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对照组30例植入普通单片式人工晶状体,观察术前、术后第1天和术后3个月的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以及术后残余屈光不正。结果:2组术前和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是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散光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90%旋转角度小于5°。结论:相比于传统单片式人工晶状体,Toric人工晶状体治疗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效果更好,且适合于中度散光度的白内障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房型有晶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治疗高度近视眼的临床效果。方法 10例(20眼)高度近视眼患者(屈光度-8.50D-20.50D)表面麻醉后行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3个月随访观察。结果术前最佳矫正视力(0.93±0.20)与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0.95±0.17)两者无统计学意义。术前角膜内皮计数(2866±135)个/mm2,眼压(1.93±0.14)kPa,平均等效球镜度数为(-12.25±2.56)D,术后角膜内皮计数(2831±151)个/mm2,眼压(2.00±0.15)kPa,平均等效球镜度数为-1.07±0.52。实际校正的球径度数与预期校正球镜的度数在±1.0D者为95%,预期柱镜为±1.00D者55%。100%术眼的最佳矫正视力保持不变或增加≥1行,术后裸眼视力≥1.0者为60%,术后裸眼视力≥0.8者为80%。结论后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高度近视眼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3.
吴杰  王小芳 《河北医学》2016,(8):1290-1292
目的:评价散光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OL)治疗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临床疗效。方法:将白内障患者100例(143眼)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 =50,72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球面 IOL植入术,观察组(n =50,71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Toric IOL 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裸眼视力均较术前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和散光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传递函数截止频率值(MTF cut off)、100%对比度下视力、20%对比度下视力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9%对比度下视力改善幅度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的 IOL 柱镜轴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oric IOL 治疗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疗效确切,能有效地矫正散光,视觉质量改善幅度较大,且具有良好稳定性,推广前景光明。  相似文献   

14.
张军涛  陆勤康  王惠云  赖晓明  张姚  董飞  沙恒 《浙江医学》2019,40(11):1197-1200
目的对比Toric人工晶体植入和飞秒激光角膜缘松解切开(femtosceondlaserlimbalrelaxingincisions,FLLRIs)矫正白内障术前角膜散光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的患者50例(65眼),分为FLLRIs组35眼和Toric组30眼,术前均使用VERION手术导航系统(以下简称VERION)检查患眼、规划手术,术中VERION引导下施行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FLLRIs组同时在VERION引导下行FLLRIs并植入AlconAcrySofIQ人工晶体。Toric组植入AlconAcrySofToric人工晶体。所有入选者在术前及术后3个月行角膜地形图、IOL-Master、VERION、裸眼视力、主觉验光、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检查。结果术前FLLRIs组和Toric组角膜地形图、IOL-Master、VERION测得的散光绝对值、主觉验光散光绝对值、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个月,FLLRIs组角膜地形图、IOL-Master、VERION测得的散光绝对值均小于Toric组(均P<0.01),FLLRIs组的主觉验光散光绝对值大于Toric组(P<0.01),FLLRIs组的裸眼视力低于Toric组(P<0.05),但两组间的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oric人工晶体植入和FLLRIs矫正白内障术前角膜散光安全、有效,前者能更好地矫正术前角膜散光,获得较好的术后裸眼视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Toric人工晶状体矫正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3月我院老年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160例,依照手术方案不同分组。对照组80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置入非球面人工晶状体,观察组80例行Toric人工晶状体矫正+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观察对比术后3个月两组裸眼视力、屈光参数。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裸眼视力高于对照组(P <0. 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角膜散光、残余散光小于对照组(P <0. 05)。结论:Toric人工晶状体矫正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应用于老年性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可有效改善患者远视视力,促进视力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ICL(Toric Implantable Collamer Lens)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散光的临床效果及晶体旋转稳定性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TICL植入术的高度近视散光患者35例(70只眼),平均随访时间(8.8±5.5)个月。采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晶体4个襻的位置,眼前节照相测算术后轴向与预测轴向的偏差。结果经过随访,术前平均柱镜度数(MRC)-(2.88±1.49)D降为术后的-(0.61±0.41)D,术后MRC≤-0.50 D占48.57%(34/70),在-0.50~-1.00D范围内占51.43%(36/70)。术前平均等效球镜度数(MRSE)-(12.08±4.22)D降为术后的-(0.41±0.61)D。术前最佳矫正视力≥1.0的占44.29%(31/70),术后裸眼视力≥1.0占55.71%(39/70)。平均术后TICL轴向与术前预测的差别为(6.96±8.37)°,29只眼(41.43%)TICL襻顶点位置在睫状沟内,41只眼(58.57%)不在睫状沟内。TICL旋转的角度和术后人工晶体襻的位置及拱高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TICL矫正高度近视散光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预测性,术后TICL晶体襻的位置和拱高是引起晶体旋转的两个可能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非球面人工晶状体(IOL)AcrySof IQ IOL植入术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视觉质量.方法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42例55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其中非球面人工晶体组24例(28眼),植入AcrySof IQ IOL;球面人工晶体组18例(27眼),植入AcrySof Natural IOL.术后随访3个月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远视力(BCVA),不同亮度环境下的对比敏感度等.结果 手术后3个月非球面组UCVA为0.76±0.18,优于球面组的0.66±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球面组BCVA为0.85±0.19,优于球面组的0.74±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球镜、柱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明视觉条件下,非球面组在12.0 cpd、18.0 cpd的对比敏感度明显优于球面组(P<0.01).在暗视觉条件下非球面组所有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非球面组均优于球面组(P<0.05).非球面组眩光、光晕等的发生率均低于球面组(P<0.05).结论 白内障术后早期,非球面人工晶状体能够提供较好的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亮环境下高频对比敏感度和暗环境下的所有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提示非球面人工晶状体能够提供较好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非球面人工晶状体(IOL)AcrySof IQ IOL植入术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视觉质量。方法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42例55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其中非球面人工晶体组24例(28眼),植入AcrySof IQ IOL;球面人工晶体组18例(27眼),植入AcrySof Natural IOL。术后随访3个月的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远视力(BCVA),不同亮度环境下的对比敏感度等。结果手术后3个月非球面组UCVA为0.76±0.18,优于球面组的0.66±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球面组BCVA为0.85±0.19,优于球面组的0.74±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球镜、柱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明视觉条件下,非球面组在12.0 cpd、18.0 cpd的对比敏感度明显优于球面组(P<0.01)。在暗视觉条件下非球面组所有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非球面组均优于球面组(P<0.05)。非球面组眩光、光晕等的发生率均低于球面组(P<0.05)。结论白内障术后早期,非球面人工晶状体能够提供较好的术后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远视力、亮环境下高频对比敏感度和暗环境下的所有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提示非球面人工晶状体能够提供较好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9.
《陕西医学杂志》2016,(8):972-973
目的:对白内障患者行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晶状体植入术,分析手术前后角膜散光变化情况。方法:术前依据角膜散光状态将102例白内障患者(102眼)分为顺规散光组、逆规散光组、斜轴散光组,于患眼11:00方位施以2.2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晶状体植入术,检测并分析三组患者手术前后角膜散光、手术源性角膜散光、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结果:术后3个月,三组的角膜散光度数与手术源性散光度数相比,均不存在差异性(P均>0.05);术前患眼的平均裸眼视力为与术后3个月患眼的平均裸眼视力相比,差异显著(P<0.05);术前患眼的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后3个月患眼的平均最佳矫正视力为相比,差异显著(P<0.05),但各散光轴位组之间的比较其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经2.2mm角膜切口进行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晶状体植入,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TORIC人工晶体(IOL)植入矫正白内障患者角膜散光的效果.方法 分析在我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TORIC IOL植入的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0.75D的患者115眼,分别于手术前,术后3个月测量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残余视力、残余散光及IOL轴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IOL及一元协方差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3个月植入TORIC IOL后角膜散光较术前减少98%.结论 TORIC IOL植入矫正角膜散光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