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机械性小肠梗阻的腹腔镜最佳手术时机。方法2010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130例机械性小肠梗阻的治疗及效果。其中,早期施行腹腔镜手术(ELS)患者58例,延期手术(PS)患者32例及保守治疗(ET)患者40例。比较不同治疗方案患者的疗效。结果ELS组共计58例,无中转开腹病例,所有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PS组32例,治愈32例,1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术后并发症;ET组40例,治疗后梗阻复发25例。ELS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恢复、住院费用及预后方面均优于PS组(P〈0.05),ET组复发率最高(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技术和设备完善的前提下,早期腹腔镜手术在机械性小肠梗阻的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优于传统的保守治疗及开腹手术。对于高度怀疑是机械性肠梗阻的,可尽快行腹腔镜探查明确诊断;机械性小肠梗阻一经诊断,建议行腹腔镜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经内镜放置金属支架及肠梗阻导管治疗左侧大肠癌性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132例左侧大肠癌性梗阻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采用肠梗阻导管方法治疗左侧大肠癌性梗阻,观察组采用X线辅助下经内镜放置金属支架及肠梗阻导管治疗.结果 观察组66例患者均成功治愈,治愈率为100%(66/66);对照组66例患者,治愈率为84.8% (56/6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辅助下经内镜放置金属支架及肠梗阻导管治疗左侧大肠癌性梗阻,具有操作简单、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及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特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军  郭强 《安徽医学》2002,23(6):16-18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47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47例患者中,有33例经胃肠减压、营养支持、广谱抗生素、生长抑素和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应用等综合措施治愈,肠梗阻缓解平均时间为8.5 d;手术治疗14例,有半数不同程度的出现术后并发症,梗阻缓解平均时间为11.5 d.非手术与手术治疗两组间疗效比较P<0.01、梗阻缓解时间比较P<0.01,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非手术治疗优于手术治疗.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宜先行非手术治疗,安全、效果好;手术治疗困难且易发生术后并发症.还应严密动态观察病情变化,警惕发生绞窄性肠梗阻.  相似文献   

4.
黄尚进  李华 《四川医学》2011,32(6):907-909
目的研究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以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9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86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资料。结果 73例患者经保守治疗治愈,平均治愈时间10d。13例中转手术治疗后治愈,其中8例保守治疗时出现绞窄性肠梗阻而中转手术,5例保守治疗5周无效而中转手术。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仍以保守治疗为主。小剂量低分子肝素、胃肠外营养及生长抑素的联合应用具有较佳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非手术综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手术综合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治疗效。方法:将80例粘连性肠梗阻病例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非手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大黄芒硝浸泡液保留灌肠,分析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40例,其中37例临床治愈,有效率92.5%;3例中转手术,中转率7.5%。对照组加例,其中29例临床治愈,有效率72.5%;11例中转手术,中转率27.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粘连性肠梗阻可经非手术综合治疗获得满意疗效,但需严格掌握其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后早期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在肠癌手术412例术后早期肠梗阻29例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经手术探查发现以机械性梗阻占多数(18/20),手术治愈18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均为延误手术时机造成;非手术治愈9例。结论:大肠癌术后早期肠梗阻虽有梗阻症状,但由于术后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多缺乏典型机械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处理中先进行适当时间的非手术治疗,无缓解者再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鼻肠梗阻导管联合液体石蜡治疗术后粘连性小肠梗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获得明确诊断的粘连性小肠梗阻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分别定义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经鼻肠梗阻导管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液体石蜡经肠梗阻导管注入,观察两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肛门恢复排气时间、立位腹平片气液平消失时间、住院总时间、总有效率等指标。结果:所有患者均按要求置管成功。经鼻肠梗阻导管联合液体石蜡组患者腹胀腹痛等腹部症状缓解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气液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降低了中转手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肠梗阻导管联合液体石蜡治疗术后粘连性小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显著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后肠梗阻早期再手术的临床疗效,并总结分析治疗术后肠梗阻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对2010年9月-2011年6月于我院治疗出现术后肠梗阻早期的7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手术治疗组(n=36)与保守治疗组(n=37),A组采用手术进行治疗,B组采用保守治疗。结果 37例采用非手术保守治疗,治愈35例,一般平均住院时间为14.24±1.83d;另外36例经过手术治疗后,治愈26例,一般平均住院时间为25.62±1.47d。二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根据术后肠梗阻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及掌握适当的手术时机可提高术后肠梗阻临床疗效。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应采用非手术保守治疗,肠绞窄或有肠绞窄趋势应及时采取手术治疗,反复发作的粘连性肠梗阻应积极手术,一般术后肠梗阻早期大部分均为炎性肠梗阻,两种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再手术疗效较差,还会带来一系列并发症,而保守治疗疗效较好,所以对于术后肠梗阻早期的治疗并不提倡手术治疗,应以保守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9.
唐新华 《中外医疗》2010,29(8):90-90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早期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轻症非梗阻型41例,发病后2周内非手术治疗均治愈;轻症梗阻型30例,72h内中转急诊手术3例,均治愈;重症非梗阻型26例,经非手术治疗24例,中转手术2例,死亡1例;重症梗阻型12例,非手术治疗8例(死亡1例),36h内中转手术4例(死亡1例)。结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2周内)一般均可保守治疗,待胰腺炎症水肿消退,病情稳定后应及时手术治疗,防止复发。对确需手术治疗才能逆转病情的病例,应选择手术打击小。引流彻底的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粪石性急性小肠梗阻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治疗。方法:根据急性小肠梗阻的临床表现,要想到粪石性梗阻的可能。根据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性,把握好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时机。结果:本例患者剖腹探查,小肠切开取石。术后12天发生早期炎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不见好转,再手术后治愈。结论:通过对发病机理的探讨,近年来,粪石小肠梗阻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增多趋势,粪石性小肠梗阻易切开取后,术后预防早期肠梗阻的关键是术后排便排气后应控制饮食密切观察治疗2周以上,动态观察发现有机械性梗阻症状出现,及时中转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糖皮质激素与奥曲肽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3年4月普外科收治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72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奥曲肽治疗组(观察组)36例与糖皮质激素治疗组(对照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和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分别为(1.17±0.54)、(3.48±1.27)、(3.37±1.25)、(2.38±1.04)天,均低于对照组(1.78±0.74)、(4.21±1.77)、(4.28±1.61)、(3.11±1.19)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hs-CRP、TNF-α、IL-6、LPS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优于糖皮质激素,对血浆炎性介质水平有一定调节作用,缩短了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儿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对36例小儿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6例患儿经胃肠减压、肠外营养、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抑素等疗法治愈,平均7天,无一例再次手术.结论:小儿阑尾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常发生于术后4~13天,有典型的临床特点,保守治疗可治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52例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的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全胃肠外营养,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结果:(1)52例病人全部治愈;(2)平均治愈时间(24±10)天;(3)l例20个月以后因机械性肠梗阻再次手术。结论:采用非手术治疗术后炎性肠梗阻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鼻型小肠ED导管在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研究2007-06~2010-10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采用非手术治疗27例,其中采用小肠ED导管治疗12例做为试验组,同期住院的采用鼻胃管减压治疗的15例做为对照组,将两组置管前5 d减压引流量、排气排便恢复时间、置管天数、腹部X线平片设为观察指标,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试验组患儿的胃肠减压量明显多于对照组。排气、排便恢复时间在试验组为(4.6±3.2)d,对照组为(7.8±4.3)d,置管天数试验组比对照组明显缩短[(5.81±1.17)d vs(9.43±2.56)d,P<0.01]。结论小肠ED导管能有效施行肠减压,促进肠蠕动恢复,治疗小儿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5.
腹茧症合并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茧症合并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与治疗经验.方法:总结1例腹茧症合并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诊治经验并复习文献.结果:本患者为69岁男性,因阵发性腹痛,肛门停止排气、排便,伴呕吐1 d入院.急诊行剖腹探查术,术中及术后病理证实为腹茧症, 7 d后出现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痊愈,随访3月正常.结论:腹茧症手术时广泛的粘连分离易导致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该并发症的治疗应以保守治疗为主;传统的腹茧症手术原则应视情况灵活掌握,不必强求过分的粘连分离,以预防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石英 《医学综述》2012,18(2):267-268,274
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PISBO)是外科手术术后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对EPISBO的治疗已引起国内外众多学者的重视。当前,临床上多首选非手术治疗,一旦出现病情恶变才中转手术治疗。因此,正确地认识EPISBO并在术后早期就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法会减少其并发症,且有利于提高治愈率。在此,就近年来国内外EPISBO治疗的相关文献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措施.方法对本院收治的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的3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肠梗阻均发生于术后3~9 d,主要表现为腹胀、腹痛和呕吐,腹部X线平片显示有液气平面等梗阻征象;其中29例经保守治疗后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7.5d,2例患者保守治疗无效后行手术治疗后治愈,平均住院时间15.2d.结论腹部手术后早期肠梗阻多发生于术后2周内,具典型肠梗阻症状和体征,多为炎性梗阻,保守治疗为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周录平 《当代医学》2014,(26):80-81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总结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临床上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江西省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2002年10月~2013年3月接收的2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一般在腹部手术后3~19d出现,以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为主要特征,B超和CT检查结合可以确诊。23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全部恢复正常饮食,均达到治愈标准。随访3~6个月,无1例出现复发。肠梗阻症状于3~7 d开始逐渐缓解;治疗9~20 d症状消退;平均(12.7±1.4) d;第3天开始排气、排便的2例,4~7d的6例,7~10d的13例,10d以后排气排便的2例。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并且B超、CT检查等可以对其进行早期诊断;一旦明确诊断,行保守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症状,避免不必要的二次手术损伤,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疗效。方法: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1例用西医保守治疗,治疗组25例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西医保守治疗+中药汤剂。结果:对照组治愈19例,治愈率为90.5%。平均治愈时间为20.5 d;治疗组治愈24例,治愈率为96.0%,平均治愈时间为11.6 d,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缩短住院时间,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