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发病不同时点证候特点的研究,探讨缺血性中风阴、阳类证中医证候组成特征。 方法:采用“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对1246例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发病后1~3d、4~10d、11~30d3个时点的中医证候特点进行了调查,分析缺血性中风急性期中医证候在3个时点的变化特点及阴、阳类证患者中6个基本证候分布的差异。 结果:缺血性中风急性期患者风证的比率由1~3d的87.1%降到11~30d的79.3%(P〈0.01);火热证患者比率由1~3d的52.1%降到11~30d的38.7%(P〈0.01);患者痰证的比率由1~3d的67.1%降到11~30d的57.4%(P〈0.01);血瘀证、气虚证和阴虚阳亢证患者比率在3个调查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性中风急性期3个时点阴、阳类证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类证患者中,风证、火证、痰证、阴虚阳亢证出现频率高于阴类证患者(P〈0.01),血瘀证、气虚证出现频率低于阴类证患者(P〈0.05,P〈0.01)。缺血性中风急性期证候组合在3个调查时点均以3个证候组合为主。阳类证患者中出现4、5个证候组合的频率高于阴类证患者,出现单证和两证组合的频率低于阴类证患者(P〈0.05,P〈0.01)。阴类证患者中证候组合出现频率最高的为风+痰+血瘀+气虚组合和风+痰+气虚组合。阳类证患者中证候组合出现频率最高的为风+火+痰+气虚组合和风+火+痰组合。 结论:阳类证和阴类证证候组合最主要的区别为阳类证具有火热证特征,痰证、气虚证、血瘀证与阴阳分类的证候诊断无关。  相似文献   

2.
基于复杂算法的中医证候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将中医诊断方法与复杂算法结合,以期通过复杂算法研究证候诊断的新思路。方法通过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收集包括5种病的696例病例,采用信息熵的关联度和多元对应分析对中医证候中的血瘀证及亚型进行研究。结果基于信息熵的关联度提取出气虚血瘀、气滞血瘀、阴虚血瘀、痰浊血瘀4种血瘀亚型的症状体征,得出4种亚型的共同症状体征共12项作为总体血瘀证的症状体征。说明血瘀兼证=血瘀证 兼证;同时得出气虚血瘀患者的总体血瘀证贡献度远大于其他3类亚型。利用对应分析得出5种疾病与血瘀兼证的相关距离表。结果显示气虚证位于5种不同部位血瘀证的中央。类风湿关节炎与阴虚血瘀证的关系最密切;肝硬化与气滞的关系最密切;月经不调与气虚、气滞的关系最密切;脑梗死与气滞痰浊的关系密切;心绞痛与痰浊的关系最密切。结论综合以上2种算法,说明复杂算法适合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同时得出气虚证是伴随血瘀证的主要证候,不同兼证的血瘀证除有共同的症状和体征外,还各有自己的特点。即使是公共症状,它们各自在不同部位所占的权重也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医证候分型,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中医药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137例患者,收集相关中医四诊资料,采用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分析法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所有患者的中医证型可分为:肝阳上亢,脉络空虚证;肝肾不足,痰瘀互结证;肝气郁结证;气血亏虚,肾气不固证;脾虚湿盛,风痰阻络证;瘀血内停,湿热交阻证等六类。[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医证候的研究,为缺血性脑血管病证候要素的确立提供了理论依据,将推动缺血性脑血管病证候诊断标准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2006年2月至2009年4月间在我院住院的20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证候分布:阳虚血瘀证32例(15.8%)、气虚血瘀证28例(13.9%)、气滞血瘀证28例(13.9%)、痰瘀交阻证24例(11.9%)。兼证中:血瘀证及其兼证(气虚血瘀证+阳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合计占88例(43.6%)、阳虚及其各兼证组(阳虚寒凝证+阳虚痰瘀证+阳虚血瘀证)合计占62例(30.8%)>气虚及其兼证组(气虚血瘀证+气虚痰瘀证)合计50例(24.8%)。[结论]血瘀阳虚证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和证候要素特点。方法:对210例HPV阳性的CIN患者建立中医症状数据库,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处理,采用系统聚类中的R型聚类方法分析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证候要素特点。结果:HPV阳性的CIN患者证型分布由高到低为:脾虚湿困75例,占35.7%;湿热下注61例,占29.1%;肾阳虚30例,占14.3%;阴虚夹湿29例,占13.9%;气滞血瘀15例,占7.1%。病位类证候要素有肾、肝、脾、心、冲任,病性类证候要素包括阴虚、阳虚、气虚、血虚、气滞、血瘀、热毒、湿、湿热、寒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中医证候与心功能分级及超声心动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 在文献调研和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制定临床四诊信息采集表,对98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行超声心动检测,同时采集患者的四诊信息,判断其心功能级数和中医证候分型,将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气虚血瘀组、气虚血瘀兼痰浊组主要分布于心功能Ⅱ级,气虚血瘀兼水停...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疲劳的基本证候及证候类型分布特点,并探讨疲劳严重度量表(FSS)评分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方法根据中医临床证候信息采集表收集信息,对我院符合纳入标准的12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FSS评分以分析中医证候分型。结果脑卒中后疲劳基本证候以气虚证、血瘀证占绝大多数,均超过总数73%;中医证候类型以气虚血瘀、气虚痰瘀、气阴两虚挟瘀三证最常见,且患者FSS评分明显高于风痰火亢、风痰瘀血、阴虚风动三证的FSS评分(P〈0.05)。结论脑卒中后疲劳中医证候类型以本虚标实证多见,以气虚血瘀、气虚痰瘀、气阴两虚挟瘀三证最常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方法] 临床采集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四诊信息、胃镜及病理检查报告并建立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历数据库;采用因子分析、对应分析、类神经网络建模的多元统计方法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要素分布情况、证候要素间关联性以及重要病理改变与证候要素间相关性。[结果] 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要素包括气虚、湿、热、血瘀、气滞、阴虚、阳虚;两两证候要素中,气虚与气滞、气虚与阳虚、湿与热、血瘀与气滞、血瘀与阳虚、气滞与阳虚的关联性较高;湿、血瘀、气虚对重要病理改变异型增生的影响较大。[结论] 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要素分布规律的研究可为进一步加深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病因病机阐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聚类分析和对应分析法研究251例稳定型心绞痛的25个常见症状的分类和证候要素组合规律。 方法:收集25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记录中医四诊信息,运用聚类分析和对应分析方法进行证候分类和证候要素组合规律研究。 结果:运用聚类分析法把25个常见症状聚成4类,专家辨证第1类为心气亏虚证,第2类为脾气虚弱证,第3类为气阴两虚证,第4类为痰瘀互阻证,其中心气亏虚证和痰瘀互阻证关系最为密切。应用对应分析法发现气虚和血瘀之间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痰浊和热蕴以及气虚和阴虚。 结论:气虚血瘀是稳定型心绞痛的核心病机,稳定型心绞痛的常见证候要素组合为气虚+血瘀、气虚+阴虚、血瘀+痰浊、心气虚+痰浊+血瘀。同时还提示聚类分析和对应分析是进行证候要素组合规律研究较适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症中医症状及证候要素分布特征。方法由确诊的200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填写四诊信息采集表,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量表(HAMD)评分,采用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症状、证候要素等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并对证候要素与HAMA分值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前十位症状依次为急躁易怒、心情郁闷、胸闷喜太息、乏力疲倦、心慌多梦、短气、头身困重、神疲懒言、口干咽燥、口苦,证候要素依次为气滞、气虚、火热、血虚、阴虚、痰证、血瘀。根据聚类结果,可以得到血虚、火热、痰证、气虚、气滞、阴虚聚为一类,血瘀为一类。中医证候要素"气滞""气虚"与HAMA分值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焦虑患者,证候以气虚、气滞为主,可以认为焦虑越严重,这些证候要素的得分也越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癌性疼痛患者的中医证候特点,对其中医证型分布特征进行初步探索。方法:纳入恶性肿瘤癌性疼痛患者10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症状,应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各类中医证候进行提取与判识,并确定其证型。结果:恶性肿瘤癌性疼痛患者中医证型可分为6类,其中气血亏虚证最为常见,肺气亏虚证次之,阴虚内热证、肝郁气滞证、瘀血内阻证、脾肾亏虚证再次之。结论:恶性肿瘤癌性疼痛患者的基本中医证型与中医传统理论"不荣则痛,不通则痛"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law governing the distribu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syndromes of pancreatic cancer.Methods:The authors used retrospective study to statistically analyze TCM syndromes of patients,separated complex syndromes and calculated the frequency of appearance of single syndromes.Results:The patients mainly suffered from 4 syndromes:blood stasis syndrome,qi stagnation syndrome,qi(yang) deficiency syndrome,and phlegm dampness syndrome.The distribution of syndromes is rarely rela...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辅助化学治疗期乳腺癌患者的中医证候及其变化规律.方法 采集216例辅助化学治疗期乳腺癌患者的四诊信息,通过聚类分析结果结合专家经验归纳出中医证候的分布和演变规律.结果 化学治疗开始前患者多表现为脾虚与肝郁两证,第2周期化学治疗结束后患者表现为脾气虚证、肝郁化火证、心肝实热证,第4周期化学治疗结束后患者表现为肝、脾、胃三脏阴血不足为主的证候,第6周期化学治疗结束后患者出现心、肝、脾、胃等多脏腑不足的证候.结论 在辅助化学治疗期,患者中医证型总体以虚证为主;在化学治疗前期,主要为肝脾两脏的气病;随着化学治疗的延续,由阳病转为阴病;后期患者逐渐表现为类似五脏赢弱的证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温州地区失眠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拟定《失眠中医证型调查表》,对失眠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频数描述、非参数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对应分析等多种统计学方法研究温州地区失眠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517例失眠患者,其中医证型按比例由多到少依次是心脾两虚型、阴虚火旺型、肝郁化火型、痰热内扰型、心胆气虚型和"其他证型",其中以心脾两虚和阴虚火旺2个证型最为常见。失眠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P<0.01);各个证型中除痰热内扰和"其他证型"外,其余证型均是女性多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其他证型"外,其余证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1岁以下年龄段的失眠患者以痰热内扰型为主,21~30岁年龄段的失眠患者以心胆气虚型为主,31~40岁、41~50岁和51~60岁年龄段的失眠患者均以心脾两虚型为主,61~70岁年龄段的失眠患者以阴虚火旺型为主。研究生以上文化程度的失眠患者以心脾两虚型为主,大学本科、大专和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者均以肝郁化火型为主,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以阴虚火旺型为主。未婚和丧偶者的失眠证型以肝郁化火型为主,已婚者的失眠证型以心脾两虚型为主,离异者的失眠证型以"其他证型"为主。结论:温州地区失眠患者的证型以心脾两虚和阴虚火旺为主,证型分布受到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婚姻状况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艾滋病毒携带者及艾滋病(HIV/AIDS)咳嗽的中医临床特点、病因病机以及证候分布规律,为开展中医药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分析的方式,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河南省艾滋病病历资料282例,应用SPSS13.0软件对提取的相关数据与信息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并进行因子分析,归纳其内在的证候特点和规律。结果:经主成分分析,共得出10个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因子,其对总方差的累积贡献率为63.139%,能很好的反应艾滋病咳嗽的特点、病因病机以及证候分布规律。结论:艾滋病咳嗽的病因以虚为主,归结为元气亏虚,同时受外感六淫之邪气的侵扰主要为风、湿、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白癜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辨证分型规律.方法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200例白癜风患者症状体征及相关因素进行聚类及频数分析.结果 证候聚类聚为5类,通过综合分析得出各类证型及比例为:气血不和型(49,24.5%)、肝肾不足型(44,22.0%)、湿热内蕴型(31,15.5%)、脾胃虚弱型(38,19.0%)、气滞血瘀型(38,19.0%).结论 白癜风聚类证型以气血不和型及肝肾不足型多见,其次为气滞血瘀型、脾胃虚弱型和湿热内蕴型,突出了皮损辨证在白癜风辨证分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探索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PMS)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为临床辨证拟方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2017年7月至2021年8月期间,共收录236例PMS患者,以问卷方式调查收集其症状、体征和舌脉等四诊资料,采用SPSS统计软件中的因子分析法进行证候要素分析并提取公因子,结合中医理论及临床实际予以分析解释。结果 共提取特征根值为1.352、对总方差的累计贡献率为78.272%的4个公因子,联系中医证候分型,分别代表类肝肾阴亏证、类肝郁化火证、类肾虚血瘀证和类心肾不交证。结论 从因子分析角度,浅析PMS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并与实际经验相佐证,从而为临床辨证拟方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中医症状及体征的分布特征。方法:通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应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冠心病中医症状、体征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本研究对冠心病患者的中医症状、体征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14个公因子;并对14个公因子进行聚类分析,聚为3类特征。结论: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的结果与冠心病中医理论及临床表现基本一致,更直观地反映了冠心病中医证候虚实夹杂,正虚为本,邪实为标的本质,为冠心病中医证候规范化和客观化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中风病急性期中医证候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15年关于中风病急性期证候学研究文献的复习回顾,探讨中风病急性期证候分布、兼夹组合、演变规律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现状,以期进一步完善中风病急性期的证候规范,为中风病的辨证诊断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