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理想的人松质骨成骨细胞体外培养的方法。方法:取人髂骨松质骨,剪碎,用改良的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成骨细胞;从细胞的形态学、增殖、碱性磷酸酶染色及矿化结节茜素红染色等方法鉴定培养的成骨细胞。结果:分离培养的人成骨细胞生长状态良好,纯度较高,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特征,碱性磷酸酶染色及矿化结节茜素红染色阳性。结论:改良的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松质骨可获得大量纯度较高的人成骨细胞。  相似文献   

2.
兔骨髓成骨样细胞体外培养及生物学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丁奕健  曹之强  吴求亮  应红 《浙江医学》2001,23(4):211-213,F003
目的建立一种体外培养兔骨髓成骨样细胞的生物学模型,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抽取日本大耳兔骨髓液经离心得骨髓单个核细胞,以1×106/ml的细胞浓度进行培养,2周后得到贴壁生长的单层细胞.随后进入传代培养,通过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HE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后光镜观察及I型、Ⅲ型胶原检测等手段对所获得的细胞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获得的成骨样细胞呈多种形态,有长短不一、粗细不匀、互相连接的胞质突起,可互相重叠呈复层生长.胞质丰富,富含线粒体、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经连续传代,形态与功能不变.细胞富含碱性磷酸酶活性,I型胶原染色阳性,与典型成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相似.结论用兔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能培养出成骨样细胞,为成骨细胞复合人工骨移植修复骨缺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大鼠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建立一种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并研究不同培养时期成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用成年雌性大鼠松质骨为培养细胞来源,组织块培养法和胰酶消化法相结合进行成骨细胞培养,并测定成骨细胞不同培养阶段的碱性磷酸酶(AKP)活性和骨钙素(OC)分泌水平。  相似文献   

4.
脱蛋白骨为支架材料体外构建的组织工程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Fan W  An H  Jiang DM  Cao BZ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7):3349-3352
目的观察脱蛋白骨与成骨细胞在体外复合培养情况。方法用胎兔颅骨培养的成骨细胞与兔干骺端松质骨制成的脱蛋白骨体外复合培养,通过酶消化法、倒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其生长情况。结果成骨细胞在脱蛋白骨外表面及孔隙内表面均可贴附生长,增殖、分化良好。结论体外构建的成骨细胞与脱蛋白骨的复合体具有组织工程骨的一部分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观察其在体内的再血管化和成骨活性,用于大段骨缺损修复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5.
人胚成骨细胞的分离培养及生物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体外条件下成骨细胞生物学特性,为研究骨代谢提供一种体外模型。方法取人胚胎颅骨骨膜,采用酶消化法获取成骨细胞体外培养并传代。观察细胞形态,生物特性,绘制生长曲线,并经碱性磷酸酶染色鉴定成骨细胞以及比较冻存前3~5代与冻存后成骨细胞的特点。结果体外培养的骨膜成骨细胞形态多为梭形和多角形与成纤维细胞相似,3~5代成骨细胞生长特点稳定,具有成骨能力,冻存后成骨细胞生存率、增殖能力明显受到影响。结论自骨膜获取人成骨细胞培养方法易形,可大量培养高纯度的人成骨细胞供研究使用,冻存细胞不易作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6.
大鼠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一种成骨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 ,并研究不同培养时期成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方法 :选用成年雌性大鼠松质骨为培养细胞来源 ,组织块培养法和胰酶消化法相结合进行成骨细胞培养 ,并测定成骨细胞不同培养阶段的碱性磷酸酶 (AKP)活性和骨钙素 (OC)分泌水平。结果 :体外培养所获成骨细胞纯度高、数量多 ,且培养时间明显缩短。培养细胞近融合时 ,产生的AKP和OC处于低水平 ,融合后 3d、14dAKP和OC的产生明显增加。结论 :实验采用的改良大鼠成骨细胞培养方法较为方便、切实可行。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在不同生长阶段 ,其骨基质蛋白的产生发生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 明确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en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在体外全骨髓培养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向成骨细胞分化的能力,探索更为简便有效的BMSCs体外培养方法.方法 提取大鼠原代BMSCs,用酠EM完全培养基和成骨诱导条件培养基体外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和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台盼蓝活细胞计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ALP检测试剂盒检测ALP含量变化和von Kossa染色检测细胞矿化结节,以判断细胞是否向成骨细胞分化.结果 全骨髓培养法在体外培养的大鼠原代BMSCs贴壁生长,呈梭形或多角形;使用Dex-SaMEM向成骨诱导后的BMSCs具有与成骨细胞在体外培养时相似的特征,倍增时间延长;合成ALP能力显著增强(P<0.05),von Kossa染色出现阳性的棕褐色或棕黑色团块的钙化结节.结论 全骨髓培养法取材方便,经成骨诱导培养的BMSCs表现出成骨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该方法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培养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bbi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rBMSCs)的体外分离培养,观察其生长特性并探讨其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脂肪细胞的途径,为种子细胞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实验基础。方法:乌拉坦麻醉下耳缘静脉空气栓塞处死兔子,无菌条件下取出兔股骨,用percoll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全骨髓贴壁培养法相结合进行体外培养、传代,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取第3代细胞向成骨细胞和成脂肪细胞诱导,14 d后成骨细胞诱导组检测碱性磷酸酶,成脂肪细胞诱导组进行油红O染色。结果: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可成功获得rBMSCs,具有活跃的增殖能力。第3代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基本一致,并能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及成脂细胞。成骨细胞诱导组碱性磷酸酶检测表达呈强阳性,成脂肪细胞诱导组油红O染色见胞浆内出现大量红染脂滴。结论: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可成功分离和培养rBMSCs,其生长稳定,增殖力强,能定向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及成脂细胞,可见rBMSCs是组织工程的优良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成骨细胞的培养方法,为应用人骨髓基质干细胞进行骨科细胞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抽取人骨髓组织,梯度离心后置于含100ml/L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培养24h换液,待细胞完全贴壁融合长满瓶底后,胰酶消化,传代,换诱导培养基继续培养、扩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结合细胞化学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细胞鉴定,以及采用细胞增殖法(MTT比色试验)分别于1、2、4、6、8、d测细胞OD值,绘制细胞生长曲线。结果:传代细胞4~5d即可传代,在诱导培养基中2周形成多层结构,并聚集成黑色结节。培养细胞ALP染色强阳性,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呈黄褐色,细胞在接种后3~6d增殖最快。结论:本实验方法应用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所培养的细胞符合成骨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不同方法体外培养兔结膜上皮细胞的效率,确定体外培养兔结膜上皮细胞的最佳方法,建立兔结膜上皮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结膜上皮干细胞的鉴别、定位及其增殖分化提供基础。方法分别采用DispaseⅡ消化法、组织块培养法、胰酶/EDTA混合消化法获得兔结膜上皮细胞后进行体外培养,在不同时间观察细胞的形态,并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细胞鉴定。结果组织块培养法细胞生长较慢,胰酶/EDTA混合消化法容易有成纤维细胞等污染,DispaseⅡ化法能够获得大量的较纯净的结膜上皮细胞,细胞生长增殖快,免疫荧光pan-cytoeratin染色阳性.部分细胞MUC5AC染色阳性。结论DispaseⅡ消化法是进行体外结膜上皮细胞培养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其分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体系并研究其多向分化潜能。方法:取6周龄大鼠双侧腹股沟和附睾处脂肪,酶解法分离培养原代脂肪间充质干细胞,绘制第三代细胞生长曲线。成脂诱导4 d,成骨诱导培养18 d,分别通过油红O染色、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和钙盐沉积VonKossa染色来观察细胞成脂、成骨表型转化。结果:大鼠脂肪中能分离培养出一定量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其群体倍增时间为(60±3.2)h。在成脂诱导培养液作用下可分化为脂肪细胞;成骨诱导培养液作用下,可特异性表达成骨分化标志碱性磷酸酶,同时也具有矿化细胞外基质的能力。结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具有易于取材、大量分离培养和定向诱导成骨分化的特点,是骨组织工程理想的种子细胞的来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犬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培养的条件及生物学特性,并向成骨方向定向诱导培养,为骨组织工程提供适宜的种子细胞。方法分离纯化犬骨髓基质细胞,并利用条件培养液将其向成骨方向诱导培养、扩增;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用Vonkossa及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的方法鉴定其成骨性能。通过分光光度仪及MTT染色法描绘标准曲线及标准细胞浓度-光密度值(optical density,OD)曲线。结果原代培养18d后可分离得到骨髓基质细胞,经成骨条件培养液诱导培养后,形态相对稳定,具有成骨性能。结论可以通过在体外分离纯化骨髓基质细胞并诱导培养的方法,获得足够数量的具有成骨潜能的细胞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3.
兔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体外培养技巧,观察免骨髓基质干细胞的体外生长特性,为用于骨组织工程的功能细胞提供实验基础。方法:自兔髂骨抽取骨髓,分离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别采用常规培养液及含矿化液的培养液进行培养,绘制细胞生长曲线,对细胞行碱性磷酸酶染色,计算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率,观察细胞在体外长期培养时钙结节形成情况。结果:第1-3代细胞生长曲线基本相同,加入矿化液后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减慢,但细胞表现出成骨细胞特性,其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率大大提高,在体外长期不传代培养时可形成钙结节。结论: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在体外适当的培养条件下可以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4.
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体外分化为成骨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目的:建立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体外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的模型。方法:分离大鼠骨髓间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并选用一定的诱导剂诱导成骨细胞,通过形态学变化、碱性磷酸酶染色及钙沉积对成骨细胞进行鉴定。结果:大鼠MSCs细胞形态呈长梭形,成骨细胞诱导后MSC细胞形态由长梭形向多边形转变,ALP染色阳性,Von Kossa染色阳性,呈现典型的成骨细胞形态和生物学特征。结论:大鼠骨髓MSCs体外能被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为骨组织工程研究的优良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5.
hBMP-4瞬时转染对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应用兔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marrowstromalcells,MSCs)作为基因治疗的靶细胞,体外转染人骨形成蛋白4(humanbonemorphogeneticprotein-4,hBMP-4)基因,观察瞬时转染对兔MSC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贴壁法培养兔MSCs,分别在体外转染pEGFP-hBMP-4和pEGFP基因并留置空白对照。检测转染效率及目的基因的转录和表达,观察细胞形态及生长情况,检测碱性磷酸酶、钙结节及骨钙素等成骨细胞表型。结果基因转染效率达到20%~30%,RT-PCR显示MSCs本身有目的基因的少量转录,转染pEGFP-hBMP-4后转录增强。目的基因转染后细胞形态略有变化,生长曲线与对照组相似,碱性磷酸酶阳性染色面积增加(P=0.0016),钙结节增多(P=0.0001),骨钙素表达增强(P=0.03)。结论优化的条件下取得了较高的转染效率,hBMP-4基因转染可以增强目的基因的转录,加速MSCs向成骨细胞表型转化。hBMP-4转染的MSCs可望成为组织工程化骨理想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6.
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的生物学特性和成骨能力初步鉴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狗的骨髓基质细胞(BMSCs),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分化,初步鉴定其成骨潜能和生物学特性。方法抽取毕格犬髂骨骨髓体外分离培养获得BMSCs,DMEM、新生牛血清培养基进行原代培养,部分传代细胞以含10mmol/L地塞米松、50μg/ml抗坏血酸和10mmol/L β-甘油磷酸钠的矿化培养液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倒置相差显微镜进行细胞形态学和细胞生长增殖观察,VonKossa法染色检测体外矿化结节形成,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检测BMSCs的成骨活性。结果体外分离培养的BMSCs经条件培养基诱导后表现出明显的成骨活性,体外矿化(骨样)结节的Von Kossa染色阳性;传代BMSCs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结论体外分离培养的BMSCs中含有骨源性前体细胞.传代细胞具有较强的成骨潜能。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证实体外培养的胎兔骨髓基质骨祖细胞具有成骨细胞系特征。采用胎兔长管骨骨髓细胞 ,加入 DMEM培养 ,传代四代后 ,用活体相差显微镜、透射电镜、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化等方法进行观测。结果显示体外培养的基质细胞具有成骨细胞系特征。提示胎兔骨髓基质骨祖细胞 ,可以作为修复骨缺损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证实体外培养的胎免骨髓基质细胞可以修复骨缺损,将培养的基质细胞吸附于明胶海绵,植入兔骨缺损处,1、2、4、6、8周作99mTc-MDP骨显像、x片、组织切片观察骨痂生长情况。结果显示,平均4周左右实验组骨缺损得到修复,提示胎儿骨髓基质细胞可以作为种子细胞来修复骨缺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重组逆转录病毒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retrovirus pLXSN/hVEGF165)基因转染对人骨髓基质细胞(hM-SCs)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从健康志愿者全骨髓中分离培养人hMSCs,体外扩增纯化后随机分为4组:①retrovirus pLXSN/hVEGF165组:培养液中加入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1×1010OPU/ml,孵育24h后换普通培养液继续培养;②retrovirus pLXSN组:培养液中加入逆转录病毒空载体,其余处理与retrovirus pLXSN/hVEGF165组相同;③阳性对照组:培养液中添加地塞米松、抗坏血酸和β-甘油磷酸钠;④空白对照组:不给予特殊处理。各组细胞处理后2周,免疫组化观察VEGF表达,Von Kossa染色检测人hMSCs中骨胶原结节形成,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培养上清碱性磷酸酶活性。结果:经多次换液传代,人hMSCs呈均一梭形形态。处理后retrovirus pLXSN/hVEGF165组与阳性对照组细胞形态逐渐趋于扁平,突起减少。retroviruspLXSN组和空白对照组形态无明显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见VEGF主要在胞浆内表达,...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induce the differentiation of bone marrow stromall cells (BMSCs) isolated from Beagles into osteoblasts in vitro and identify the osteogenic potential and bioactivity of the BMSCs. METHODS: Primary cultured BMSCs isolated from Beagles were subcultured in mineralization medium to induce their differentiation into osteoblasts, whos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roliferation status were observed by phase-contrast microscope. The osteogenic activity of the cells was evaluated with von Kossa staining of the mineralized nodules and determination of the alkaline phosphatase activity. RESULT: BMSCs cultured in vitro showed obvious osteogenic capacity in DMEM. Von Kossa staining of the mineralized nodules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detection of the passaged cells both yielded positive results. CONCLUSION: BMSCs cultured in vitro contain osteogenic precursor cells, and the passaged cells possess osteogenic potenti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