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脑转移瘤是发病率高且预后差的颅内恶性肿瘤,以肺癌脑转移在临床中最为常见。MRI作为颅内肿瘤首选影像诊断方法,MRI影像基因组学逐步应用于脑转移瘤的精准个体化诊疗。伴随着对基因与肿瘤之间联系的不断深入研究,肿瘤的诊断正向分子遗传学方向延伸,影像基因组学是一种将影像表型与基因分子融合的方法,运用无创精准的方式检测活体肿瘤的分子遗传学改变,在肿瘤的发现、指导治疗及预后预测等方面已广泛应用。现基于颅脑的MRI图像,对影像基因组学在肺癌脑转移应用的可行性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脑转移瘤是成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之一,具有发展快、预后差的特点。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新型治疗方式的出现,脑转移瘤患者生存率有了很大提高。影像学上病灶的检出和评估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及患者预后至关重要。因此,现代医疗对影像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常规影像学磁共振检查一直是诊断与评估脑转移瘤的金标准。随着影像技术的不断提高。MRI不只局限于从形态学评估脑转移瘤,磁共振波谱成像、脑灌注成像、扩散张量成像等功能成像更是从生物水平评估脑转移瘤状况。不仅如此,近年来涌现的放射组学与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更是有望将繁重的临床工作简单化,实现对病灶的检出及评估的智能化,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及工作的准确率。本文从影像学对脑转移瘤的诊断和疗效评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回顾恶性肿瘤脑转移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及特点。方法:通过对2005年1月~2010年5月119例脑转移瘤的CT及部分MRI影像的回顾分析,总结其CT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影像学特征及一般规律。结果:脑转移的发生与原发肿瘤发病部位有一定比例关系,脑转移瘤CT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特点。结论:结合临床病史资料,CT能对脑转移瘤做出明确的定性诊断,易与其他脑内原发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4.
脑转移瘤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颅脑肿瘤,约占成人颅内肿瘤的40%,其最常见的原发瘤为肺癌、乳腺癌和黑色素瘤。本研究收集70例资料较完整的脑转移瘤患者,对其磁共振成像(MRI)影像表现进行分析评估,探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在诊断脑转移瘤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脑胶质瘤与非胶质来源肿瘤脑浸润的量化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应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量化比较不同颅内肿瘤脑浸润程度。方法选择颅内肿瘤62例,其中脑胶质瘤30例,脑膜瘤17例,脑转移瘤15例,诊断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建立不同颅内肿瘤的脑浸润病理标准,确定肿瘤病理脑浸润程度;利用MRI常规成像和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比较,测定肿瘤瘤周水肿区的分量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确定肿瘤影像脑浸润程度;比较分析不同肿瘤间的脑浸润程度差异。结果胶质瘤30例中,按病理脑浸润程度分为重度8例,中度10例,轻度8例,无脑浸润4例;脑膜瘤17例中,有病理脑浸润者7例,无病理脑浸润者10例。平均影像脑浸润值(平均瘤周水肿区FA值):胶质瘤0.16±0.09,脑膜瘤0.39±0.16,脑转移瘤0.37±0.08;脑胶质瘤瘤周水肿区的FA值显著低于脑膜瘤和脑转移瘤(P<0.05)。结论从病理分析角度无法横向比较不同类型脑肿瘤的脑浸润程度;从影像量化分析的角度比较,脑胶质瘤的脑浸润程度明显超过颅内非胶质来源肿瘤。  相似文献   

6.
杨健  陈刚 《重庆医学》2004,33(9):1392-1393
目的探讨单发脑转移瘤的CT表现.方法对45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脑内单发转移肿瘤CT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内单发转移瘤CT表现可分为4型:(1)肿瘤环并瘤周水肿型;(2)结节水肿型;(3)单纯结节型;(4)单纯水肿型.结论脑内单发转移瘤有其特征影像学表现.通过认真检查分析大多数通过CT检查能获得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颅内单发脑转移瘤的CT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发脑转移瘤的CT表现。方法对33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脑内单发转移肿瘤CT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内单发转移瘤CT表现可分为4型:1)肿瘤环并瘤周水肿型;2)结节水肿型;3)单纯结节型;4)单纯水肿型。结论脑内单发转移瘤有其特征影像学表现。通过认真检查分析大多数通过CT检查能获得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脑转移瘤是恶性肿瘤的晚期,近年来,脑转移瘤的发病率日益增高,其原因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环境因素的影响及老龄化社会的步入,使人群肿瘤的总体发病率升高;(2)医疗水平的提高使肿瘤患者的寿命得以延长,从而有足够的时间形成症状性脑转移灶;(3)影像技术的改进使无症状的脑转移灶检出率提高等。传统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治疗的决断。对脑转移瘤的治疗方法,从手术、激素治疗发展到化疗和全脑放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等综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发囊性脑转移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的8例单发囊性脑转移瘤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结果8例单发囊性脑转移瘤术前误诊5例;术前发现肺癌3例,术后发现肺癌2例;影像表现:囊壁可均匀、不均匀或壁结节;增强呈环形强化6例,壁小结节强化1例,无强化1例;瘤周无水肿3例,轻度水肿2例,中度水肿2例与重度水肿1例。结论单发囊性脑转移瘤临床误诊率高,缺乏“小瘤体,大水肿”的脑转移瘤典型影像征象,肿瘤病史及肺部CT检查可提高诊断率。  相似文献   

10.
马晓辉  周海春  梁佳伟  赖灿  贾绚 《浙江医学》2022,44(8):887-889,895
人工智能时代各种基于高通量自动化数据分析的放射组学技术能够自动、精准、量化提取感兴趣区的影像特征,通过大量数据化的信息挖掘隐含在影像中的组织、细胞乃至蛋白、核酸的变化,剖析感兴趣区病理生理、遗传代谢、信号转导等状态,准确判断肿瘤的分化、分期,预测肿瘤的行为,使肿瘤的精准治疗成为可能。本文就放射组学概念、工作流程、Pyradiomics工具包在放射组学中的应用及对精准医学的贡献,人工智能时代放射组学的机遇及面临的挑战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误诊为传统性脑血管疾病所致的脑卒中有呈上升的趋势.本研究选择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嘉兴中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神经内科2009年9月~2012年3月资料完整并跟踪调查了1年及以上的这类病例共17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旨在总结经验教训,减少误诊,提高诊断水平.其中5例误诊为多发性脑梗死,实为神经梅毒、多发性硬化、低血糖性偏瘫;9例误诊为高血压性脑出血,实为肺癌脑转移、脑静脉血栓;3例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实为成人烟雾病.因此可知,肿瘤、血管炎、中枢脱髓鞘疾病、脑静脉疾病、脑血管畸形和低血糖是近年来我院6种易误诊的脑卒中,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2.
随着医学诊断技术的发展,肾上腺肿瘤的检出率逐年增加。影像组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能够对人眼难以识别的深层次数据进行挖掘、预测和分析,在肿瘤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关注。主要介绍影像组学在肾上腺肿瘤诊疗中的研究进展,包括肾上腺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临床决策与风险评估、预后预测以及预测肿瘤生物学行为等,最后总结现阶段影像组学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影像组学可以从医学图像中提取高通量和定量的图像特征,挖掘与肿瘤病理生理相关的信息,这有助于临床决策并提高诊断和预测效能。目前,影像组学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的研究中,其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病理分级、侵袭性评估、疗效预测和预后分析中均显现出一定的应用价值。本文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影像组学在前列腺癌中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 MSCT) 脑肿瘤灌注成像方法及其对脑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至2006年4月收治的21例脑肿瘤患者行MSCT 灌注扫描,得出灌注图像及参数, 包括脑血流量(CBF) 、脑血容量(CBV) 、造影剂平均达峰时间(TTP) 和肿瘤表面渗透性(PS),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1例脑肿瘤中, 脑胶质瘤8例,脑膜瘤7例, 脑转移瘤6例.21例灌注图像均可以清晰显示肿瘤的大小、轮廓, 清晰地区分肿瘤和水肿; 不同类型肿瘤的CBF、CBV、TTP及PS值不尽相同, 灌注伪彩图表现不同; PS图能清晰显示脑肿瘤的实质部分及微血管通透性.结论:MSCT 灌注成像能科学地量化脑肿瘤的血液动力学改变, 在脑肿瘤的鉴别诊断、肿瘤范围的界定中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动态对比增强灌注磁共振成像在颅脑肿瘤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动态对比增强灌注磁共振(MR)成像能提供非侵袭、生理状态下的脑组织微循环血供图,通过计算正常脑组织及肿瘤组织的局部血容量,评估肿瘤组织的血供状态;并有助于评估胶质瘤病理学级别的高低,确定肿瘤穿刺活检的部位,以及对胶质瘤、单发脑转移瘤、淋巴瘤和其他脑肿瘤切除放疗后复发与放射性坏死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等;但在颅内脑外肿瘤及伴有血脑屏障严重破坏的脑肿瘤诊断仍存在一定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磁共振造影在脑转移瘤诊断中的重要价值。方法;脑转移瘤30例,均经病理或临床证实,全部病例均做了磁共振造影检查。使用0.5T超导MR仪,做常规平扫和造影扫描。结果:脑转移灶单发14例,多发16例,其中发生在幕上24例,幕下6例,兼有2例。病灶最大径为2~7cm,平均为2.8cm。发现病灶数:T1WI44个,T2WI54个,顺磁造影124个。结论:顺磁造影发现的脑转移病灶明显多于非增强MRI,并且能分清病灶与瘤周水肿的界限,从而明确其发生部位、形态、大小与数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腮腺肿瘤类型复杂,动态增强扫描定性分析鉴别腮腺肿瘤的良恶性较为困难,本研究利用腮腺动态增强的定量参数图像进行影像组学分析,判断动态增强成像在鉴别腮腺肿瘤良恶性中的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2年4月病理证实的51例腮腺占位性病灶磁共振图像,共54个病灶,其中多形性腺瘤12个,Warthin瘤19个,恶性肿瘤8个,其余非肿瘤病变15个。腮腺动态增强图像生成转运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血浆容积分数(Vp)、回流常数(Kep)定量位图,通过FAE软件提取影像学特征,建立鉴别腮腺病变良恶性诊断的影像组学模型,并用AUC、敏感性、特异性、准确度等指标对影像组学模型进行评价,判断腮腺良恶性肿瘤样病变鉴别的效能。同时,将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和非肿瘤性病变分别与恶性腮腺瘤进行影像组学比较分析。  结果  腮腺动态增强定量图像通过特征提取进行影像组学分析,判断腮腺肿块良恶性的AUC、准确度、敏感性、特异度分别为0.612、0.844、0.500、0.875。多形性腺瘤、腺淋巴瘤和非肿瘤性病变分别与恶性腮腺肿瘤对照进行影像组学分析时,AUC、准确度、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0.736、0.781、0.909、0.714,0.886、0.880、0.933、0.857,0.805、0.781、0.700、0.818。  结论  利用动态增强功能定量图像进行影像组学分析能够初步判断腮腺肿瘤的良恶性,而在区分不同病理亚型的良性腮腺瘤、非肿瘤性病变与恶性腮腺肿瘤中,影像组学的评估效能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直肠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逐年增高,且趋于年轻化。手术是目前直肠癌的首选治疗方案,手术方式选择主要依赖癌肿浸润情况,影像学检查能为临床提供癌肿浸润信息,是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基础。本文以直肠癌病理TNM分期为基础,综述内镜超声成像、计算机体层摄影、磁共振成像、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及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等影像学方法在直肠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The recent spring up of the antineoplastic agents and the prolonged survival bring both challenge and chance to radiological practice. Radiological methods including CT, MRI and PET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evaluating the efficacy of these antineoplastic drugs. However, different antineoplastic agents potentially induce different radiological signs, making it a challenge for radiological response evaluation, which depends mainly on one-sided morphological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RECIST) in the status quo of clinical practice. This brings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radiomics, which is promising to serve as a surrogate for response evaluations of anti-tumor treatments. In this article, we introduce the basic concepts of radiomics, review the state-of-art radiomics researches with highlights of radiomics application in predictions of molecular biomarkers, treatment response, and prognosis. We also provide in-depth analyses on major obstacles and future direction of this new technique in clinical investigations on new antineoplastic agen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