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比较乙肝患者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 FOXP3 mRNA表达水平差异. 方法: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25例慢性乙肝患者以及11名健康人PBMC中FOXP3 mRNA的水平. 结果:乙肝患者PBMC中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血清中的病毒含量呈正相关(r=0.70,P<0.01),而与谷丙转氨酶(ALT)水平无关(r=0.06,P>0.05). 结论:慢性乙肝患者FOXP3表达水平可能是HBV感染持续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血清、唾液HBV-DNA水平与肝组织HBcAg间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分析2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Q-PCR)精确定量配对检测血清、唾液中HBV-DNA含量;同时进行肝活体组织检查,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分析肝组织HBsAg,HBcAg。按血清logHBV-DNA水平将CHB患者分为5组。结果各组血清HBV-DNA与肝组织免疫组化检测HBsAg、HBcAg阳性者之间分析具有显著差异(P<0.01)并呈正相关(分别为r=0.55,0.80;P<0.001);分组唾液HBV-DNA水平与肝组织免疫组化HBsAg阳性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7),而唾液HBV-DNA与HBcAg之间则有明显差异(P<0.001),并呈显著正相关(r=0.41,P<0.001)。血清、唾液HBV-DNA水平间呈正相关(r=0.73,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唾液HBV-DNA水平与肝组织HBcAg阳性者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及正相关,提示检测唾液HBV-DNA与肝细胞内HBcAg具有明确的一致性。首次同时检测唾液HBV-DNA及HBcAg可能对慢性乙型肝炎诊断及疗效观察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郑专 《医学研究杂志》2012,41(8):164-166
目的探讨e抗原(HBeAg)阳性的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载量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19例HBeAg阳性的乙肝患者血清,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HBsAg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ALT和AST。结果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BV-DNA载量与HBsAg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r=0.514,P<0.001);与ALT、AST水平无显著相关性;ALT水平正常组的HBV-DNA载量与HBsAg水平的相关系数更佳(r=0.535 vs r=0.514)。结论 HBeAg阳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载量与HBsAg水平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趋化因子Mig、IP10、ITAC在肝移植术后的变化,探讨其对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2005年4~9月30例肝移植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及病理学检查分为急性排斥组(AR,n=9)(排除3例术后感染患者),非急性排斥组(NAR,n=18).检测患者术前1 d及术后1、3、5、7 d血清中趋化因子Mig、IP10、ITAC的表达,并与同期住院的肝硬化或肝癌患者(肝癌肝硬化组,n=16)以及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n=16)进行比较.AR组患者分别于确诊当天以及经激素冲击治疗后3、7 d检测血清中3种趋化因子的表达,并分析确诊当天3种趋化因子表达与肝脏穿刺活检Banff排斥活动指数(RAI)的相关性.结果:肝移植术前1 d AR组、NAR组患者血清Mig、IP10、ITAC表达与肝癌肝硬化组无明显差异,但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肝移植术后3 d,AR和NAR组Mig、IP10、ITAC的表达水平均有上升,高于术前1 d的表达(P<0.05).AR组9例患者分别在术后11、12和14 d确诊AR发生,术后各时间点患者血清Mig、IP10、ITAC表达明显高于NAR组(P<0.01);确诊AR当天Mig、IP10、ITAC的表达与RAI呈正相关(r=0.88、0.94、0.80).与确诊AR当天相比,经冲击治疗逆转后,3种趋化因子的表达也相应下降(P<0.01).结论:肝移植术后血清中趋化因子Mig、IP10、ITAC的表达可作为早期诊断急性排斥反应辅助特异、敏感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HBV感染者血清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BV-DNA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112例乙肝患者PBMC及血清中HBV-DNA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PBMC内HBVDNA阳性60例,阴性52例;PBMC内HBV-DNA阳性患者HBeAg阳性率68.3%,较PBMC内HBV-DNA阴性患者显著增高(P<0.05);血清和PBMC检测结果一致的患者占总检出率的79.5%.肝硬化组PBMC内HBV-DNA阳性率高于急性乙型肝炎组和慢性肝炎组(P<0.05).结论 血清与PBMC内HBV-DNA阳性率以及HBeAg阳性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BMC中HBV-DNA的持续存在可能与乙肝易慢性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疾病患者血清中IL-6及IL-8水平变化及其与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29例、乙肝后肝硬化31例、原发性肝癌(PHC)33例患者及正常对照30例血清中IL-6、IL-8的水平;并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上述研究对象血清的HBVDNA的含量.结果:CHB、乙肝后肝硬化及PHC患者血清IL-6、IL-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3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HBVDNA的载量与IL-6(r=0.73)、IL-8(r=0.59)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ALT水平与IL-6(r=0.81)、IL-8(r=0.63)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乙肝相关疾病患者存在着免疫调节的紊乱,IL-6、IL-8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IL-6、IL-8与HBVDNA载量及ALT水平的相关关系提示其有望成为判断慢性肝病炎症变化和抗病毒治疗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7.
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与IL-8、IP-10、Mig表达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HCV慢性感染与CXC趋化因子mRNA表达水平的相互关系.方法以Real-time PCR法动态检测慢性丙肝患者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前、治疗3、6个月后IL-8、IP-10、Mig mRNA的表达水平.以趋化因子与GAPDH比值为趋化因子的最终相对表达量.结果慢性丙肝患者HCV-RNA平均水平2.09×106 拷贝/ml,IL-8、IP-10、Mig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243 7±0.071 2)、(0.682 8±0.073 8)、(0.668 3±0.075 4),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IFN-α治疗3个月后HCV-RNA平均水平6.70×103 拷贝/ml,IL-8、IP-10、Mig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89 1±0.094 6)、(0.551 2±0.090 2)、(0.560 2±0.096 0),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IFN-α治疗6个月后HCV-RNA平均水平3.86×102 拷贝/ml,IL-8、IP-10、Mig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12 2±0.058 6)、(0.439 5±0.091 3)、(0.420 5±0.084 4),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HCV 1b和HCV 2a型患者各趋化因子表达水平相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丙肝患者PBMC内IL-8、IP-10、Mig mRNA表达升高,其表达水平与体内HCV-RNA复制水平有关,但与HCV基因型无关.IFN-α能显著抑制HCV复制,间接下调IL-8、IP-10、Mig mRNA表达水平.IFN-α这种综合作用效果,对降低患者体内炎性反应,控制病情发展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不同HBV感染者血清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中的细胞因子水平. 方法 采集不同HBV感染者血清;制备PBMC并用rHBcAg刺激,培养72h后收集培养上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和培养上清中的IFN-γ和IL-4水平. 结果 血清IFN-γ水平,急性乙肝显著高于健康对照和HBV携带者(P<0.01和P<0.05),也高于慢性乙肝;慢性乙肝显著高于健康对照(P<0.05).血清IL-4水平,急、慢性乙肝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和HBV携带者(P<0.01和P<0.05),HBV携带者与健康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IFN-γ/IL-4比值,除慢性乙肝显著低于健康对照(P<0.01),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PBMC培养上清中,急、慢性乙肝患者的IFN-γ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和HBV携带者(P<0.05),急性肝炎组高于慢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BV携带者与健康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HBV感染组的IL-4水平与健康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与使用rHBcAg刺激后的PBMC培养上清相比,血清检测可能更加符合患者的真实细胞因子水平.(2)HBV感染时IFN-γ表达水平和IFN-γ/IL-4比值与疾病转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B7家族共刺激分子B7-H1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表面的表达情况.方法 利用荧光抗体标记结合多色流式技术,检测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群体表面B7-H1分子的表达.结果 在慢性乙肝患者,T、B淋巴细胞表面B7-H1低表达,与健康对照无差异;单核细胞表面B7-H1的表达率为(19.17±11.64)%,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的(7.30±5.49)%(P<0.01),且B7-H1的表达与患者血浆ALT水平成正相关(r=0.423,P<0.01).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表面B7-H1低表达,单核细胞B7-H1表达上调,且与ALT水平正相关,提示B7-H1可能与乙肝病毒感染慢性化相关.  相似文献   

10.
慢性乙型肝炎肝组织HBsAg和HBcAg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中HBsAg和HBcAg的表达与血清HBV-DNA含量、肝组织中HBV-DNA含量、肝组织病理及临床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慢性乙肝患者83例,检测血清HBV-DNA的含量,并行肝穿刺取肝组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乙肝患者肝组织中HBsAg和HBcAg的表达并检测肝组织中HBV-DNA的含量,同时行常规肝组织病理染色。结果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内HBsAg和HBcAg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9%和53%。HBsAg 98.5%是浆膜型;HBcAg浆膜型占62.8%、胞核型占37.2%,浆膜型的肝组织炎症、纤维化较胞核型明显。HBsAg表达强度与血清HBV-DNA定量、肝组织HBV-DNA定量及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之间均无相关性。HBcAg表达强度随着血清HBV-DNA定量的增加而增加,呈正向关联(r=0.291,P=0.008),与肝组织HBV-DNA定量呈现明显的正向关联(r=0.664,P〈0.001),与肝组织炎症、纤维化分级也呈正相关(r=0.611,0.841,P〈0.001)。结论慢性乙肝患者肝组织免疫损伤发生的免疫应答的主要抗原是HBcAg。将肝组织中HBcAg的表达结合HBV-DNA载量作为抗病毒治疗指标更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移植手术前后趋化因子(Mig、IP10、ITAC)及其受体(CXCR3)的动态变化在术后急性排斥(AR)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30例肝移植患者,于移植前1天及术后不同时间点分别检测血清Mig、IP10、ITAC水平及外周血淋巴细胞CXCR3的表达;分析发生AR者用激素冲击治疗后上述指标的变化及其与排斥活动指数(RAI)的关系.结果肝移植术后发生AR者(AR组)和未发生AR者(NAR组)Mig、IP10、ITAC水平和CXCR3表达均显著上升(P<0.01);NAR组在常规免疫抑制治疗后5 ~ 7 d,上述监测指标下降至术前水平,而AR组患者则持续增高,至激素冲击治疗逆转AR后下降.Mig、IP10、ITAC水平及CXCR3表达与RAI 计分呈正相关.结论血清中趋化因子Mig、IP10、ITAC和外周血淋巴细胞CXCR3的表达与排斥反应密切相关,可作为诊断AR和观察抗排异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不同HBV-DNA载量与炎性因子、肝功能酶学指标的关系。方法对7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血清HBV-DNA载量,并以此分为阴性组(17例)、低载量组(30例)、中载量组(19例)、高载量组(12例)4组,比较各组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肝功能相关酶(ALT、AST、GGT)的水平,并探讨其相关性。结果随着HBV-DNA载量的增高,TNF-d、IL-6均明显升高,表现为高载量组>中载量组>低载量组>阴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s-CRP中载量组、低载量组间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血清ALT、AST、GGT水平比较,表现为高载量组>中载量组>低载量组>阴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ALT与TNF-α、IL-6相关(r=0.68、0.56,P<0.05);ALT与hs-CRP无相关性(r=0.23,P>0.05)。结论炎性因子在乙肝的发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综合检测血清炎性因子和肝脏酶学对了解乙肝体内免疫状态、临床诊断和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初步探讨慢性乙肝(CHB)患者血清IL-32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 分别检测78例CHB患者(轻度组34例、中度组32例、重度组12例)和3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IL-32水平,同时检测各组血清ALT/GGT水平;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并分成HBV DNA低载量组(≤105拷贝数/ml),高载量组(>105拷贝数/ml).结果 CHB各组血清IL-3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且重度组显著高于轻度和中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BV DNA载量组血清IL-32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CHB患者血清IL-32水平与血清ALT呈显著正相关(r=0.744,P<0.01),与血清GGT亦呈显著正相关(r=0.639,P<0.01).结论 IL-32可能参与了CHB的炎性损伤,在清除HBV的同时也造成了肝细胞炎性损伤;血清IL-32水平对判断CHB患者肝损害有一定临床意义;血清IL-32水平变化与HBV-DNA复制无关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中的Th17细胞、Treg细胞的水平,探讨Th17、Treg细胞在HBV-ACLF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22例HBV-ACLF患者、2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以及20例健康对照者(HC)外周血Th17、Treg细胞的频率,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者外周血HBV-DNA水平,同时分析Th17细胞、Treg细胞、Th17/Treg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及HBV-DNA载量间的相关性。结果 HBV-ACLF组患者的Thl7细胞、Treg细胞、Th17/Treg较CHB组和HC组明显增高,CHB组又较HC组Th17细胞、Treg细胞、Th17/Treg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ACLF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与Treg细胞间存在正相关(r=0.873,P<0.05),CHB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与Treg细胞间存在正相关(r=0.638,P<0.05),HC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与Treg细胞间存在正相关(r=0.617,P<0.05)。HBV-ACLF组Thl7细胞与ALT呈正相关(r=0.612,P<0.05),Th17/Treg与ALT呈正相关(r=0.592,P<0.05);CHB组Thl7细胞与ALT呈正相关(r=0.636,P<0.05),Th17/Treg与ALT呈正相关(r=0.712,P<0.05)。HBV-ACLF组、CHB组和HC组Th17、Treg、Th17/Treg与AST和TB间无相关性。HBV-ACLF组和CHB组Th17细胞、Treg细胞、Th17/Treg与HBV-DNA载量间无相关性。结论 Thl7细胞和Treg细胞在机体内可能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在CHB和HBV-ACLF体内这种平衡可能已经打破。Thl7细胞、Treg细胞可能参与了慢性乙型肝炎和HBV相关慢加亚急性肝衰竭的发生发展,同时,Th17细胞有望成为评估HBV-ACLF患者肝脏损伤程度的一个免疫学指标。Th17细胞、Treg细胞与HBV-DNA载量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IL-18基因的转录及表达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从57例HBV感染者(无症状携带者15例,慢性肝炎患者30例,重型肝炎患者12例)和10例健康献血员血液中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脂多糖(LPS)刺激6h后,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流式细胞术技术对IL-18基因的转录及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不同临床类型HBV感染者之间IL-18基因转录及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重型肝炎组IL-18基因转录及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均P<0.01),无症状携带者组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慢性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均P>0.05).随着病情加重,IL-18水平上升.肝组织炎症活动度不同的慢性肝炎患者之间IL-18基因转录及表达水平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肝组织炎症程度越重,IL-18水平越高.慢性肝炎组患者IL-18基因的转录及表达水平均与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含量呈明显正相关(r=0.54,P<0.01;r=0.63,P<0.01).无症状携带者、慢性肝炎患者、重型肝炎患者PBMC内IL-18mRNA表达水平与PBMC内IL-18蛋白含量呈高度直线正相关(r=0.980,P<0.001;r=0.910,P<0.001;r=0.975,P<0.001).结论IL-18可能参与了宿主对HBV的免疫应答,与肝脏炎症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慢性乙肝)患者乙肝病毒(HBV-DNA)复制水平和肝组织损伤与肝纤维化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法(FQ-PCR)检测HBV-DNA复制水平,按HBV-DNA检测结果分为阳性组129例、阴性组101例;同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检测患者血清中肝纤维化的相关标志物即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肽(PCⅢ)和IV型胶原(IV-C)以及层黏连蛋白(LN) 等的含量水平;再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患者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结果 当慢性乙肝患者HBV-DNA的复制水平增高时,其血清中ALT、AST和肝纤维化标志物的含量水平均明显增高 (P<0.05, P<0.01).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HBV-DNA复制水平和肝组织损伤与肝纤维化之间关系密切;在临床上,通过有效地抗病毒治疗,能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组织炎症程度,进而可以阻止肝组织纤维化进程和肝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与AST/ALT比值的关系,评价瘦素、脂联素和AST/ALT比值水平在判断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疗效观察及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瘦素,ELISA法检测脂联素,速率法测定AST和ALT。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乙肝肝硬化患者组血清瘦素、脂联素和AST/ALT比值水平明显增高(P<0.05);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随Child-Pugh分级的增加而逐步升高;血清AST/ALT比值水平与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呈正相关(r=0.585、r=0.526;P<0.05、P<0.05),血清瘦素与脂联素水平也呈正相关(r=0.483,P<0.01)。结论慢性乙肝肝硬化血清瘦素、脂联素和AST/ALT比值水平显著升高,对慢性乙肝肝硬化的疗效观察及预后估计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体内趋化因子MIG(即IFN-γ诱导单核因子,又称CXCL9)的表达情况,并了解MIG水平与核苷类似物治疗的关系.方法 通过ELISA方法检测9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及72例健康对照者血清MIG水平,并检测32例CHB患者接受核苷类似物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血清MIG水平.结果 CHB患者血清MIG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B患者血清MIG水平与HBV-DNA定量(r=0.309 2,P<0.01)和血清ALT水平(r=0.390 4,P<0.01)呈现正相关,与肝脏结节改变、腹水、癌变相关(P<0.05).CHB患者核苷类似物治疗3个月后血清MIG水平明显下降(P<0.05),并伴随HBV- DNA及ALT水平下降(P<0.01).结论 慢性HBV感染能诱导患者体内趋化因子MIG表达,其表达水平与病毒含量和肝脏的炎症程度密切相关,MIG可能成为预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疾病进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核苷类似物通过抑制病毒复制,下调趋化因子MIG表达,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延缓乙肝患者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纤维连接蛋白(FN)测定在肝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198例肝病患者和55例正常对照血清FN水平,并与ALT、AST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急性肝炎患者血清Fn水平高于正常对照;重度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清FN水平均低于正常,差异均具显著性(P<0.05);急性肝炎组血清FN水平与ALT、AST水平呈显著相关(r=-0.259,P<0.05),后三种类型肝病血清FN的水平与ALT、AST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451、-0.467、-0.451,均为P<0.001).结论 血清FN水平能反映肝脏损伤的程度,检测血清FN对肝病患者病情及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HBV-DNA荧光定量PCR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昊  柳永和  张帆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11):132-133,135
目的通过与血清标志物(HBV-M),血清ALT的比较,探讨血清乙肝病毒DNA荧光定量PCR检测的临床意义及其与病毒复制程度变化的关系与原因.方法采用FQPCR法对慢性乙肝病人进行血清HBVDNA定量检测并与血清中乙肝标志物及血清AL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血清HBVDNA水平与HBvM表现模式有关,其水平变化与HBsAg HBeAg有明显正相关关系,血清HBVDNA水平与ALT成负相关.结论HBV-DNA含量与HBeAg有明显关系,抗HBe阳性患者HBV-DNA含量仍高,病毒突变是其重要原因.HBV-DNA FQPCR检测能更准确地反映病毒复制程度,对乙肝的诊断治疗预后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