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潘锋  邓少丽  张志成  马海航  陈鸣 《重庆医学》2015,(9):1184-1185,1188
目的:探讨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血清铁蛋白(SF)与ACS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ACS患者110例,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46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组30例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组34例;同期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正常的患者为对照组42例,检测S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脂水平,比较组间SF的差异并分析SF与hs-CRP及各血脂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UA组、NSTEMI组、STEMI组与对照组比较SF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NSTEMI组、STEMI组明显高于 UA组。相关性分析显示,SF与hs-CRP、三酰甘油(TG)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负相关。结论 SF在ACS患者中明显升高,且与hs-CRP、脂质代谢紊乱密切相关,SF检测有助于ACS患者临床分型和危险度分层。  相似文献   

2.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前两者也称为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目前主要根据心电图ST段是否抬高,将ACS分成ST段抬高的ACS和非ST段抬高的ACS。ACS发病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其中血小板活化是血栓形成的关键和始动因素,而炎症反应与血小板活化、血栓形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不稳定型心绞痛(US)是冠心病的一种重要表现,它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它标志着冠心病由慢性期转变为急性期,由稳定状态转化为不稳定状态。不稳定型心绞痛,ST段抬高和非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统称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  相似文献   

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一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致急性或亚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包括ST段抬高的ACS(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和无ST段抬高的ACS(不稳定性心绞痛和无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炎症和氧化应激是的重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血脂因素水平.方法 研究共人选194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组及82例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术排除冠心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及ROC曲线下面积评价各种血脂水平及血脂比值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关系.结果 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的各项血脂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非HDL-C是目前常规血脂检测中评价发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最佳指标.结论 高脂血症是患者发生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非HDL-C是预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为基本病理生理特点,以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导致急性心肌缺血为共同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有学者将ACS分为ST段抬高的ACS(STEACS)和无ST段抬高ACS的(NSTEACS).NSTEACS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UA)、无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大量文献报道,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主要作用,CRP是反映低水平组织炎症急性期的物质.而CTnI是心肌受损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指标.BNP作为一种神经内分泌激素对ACS诊断、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急性冠脉综合征再灌注治疗和抗栓治疗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为冠心病急性发病的临床表型,包括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AMI)、无ST段抬高AMI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A),后两者常被称为无ST段抬高ACS。ST段抬高AMI约90% 最终演变为Q波性AMI,无ST段抬高AMI 中的80%演变为非Q波性AMI。  相似文献   

8.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不稳定心绞痛(UA)、非Q波急性心肌梗死(AMI)和Q波AMI。动脉粥样硬化(AS)是发生ACS的基本原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突然破裂,诱发冠状动脉急性血栓形成是ACS发生的主要机制。近年来许多学者根据心电图是否有ST段的抬高将ACS分为ST段抬高的ACS与无ST段抬高的ACS,认为ST段抬  相似文献   

9.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包括非ST段抬高的ACS(主要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Q波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的ACS(Q波心肌梗死)以及心源性猝死。其共同  相似文献   

10.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是一大类包含不同临床特征、危险性及预后的症候群,它们有共同的病理机制,即冠状动脉不稳定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并导致病变血管不同程度的阻塞。根据心电图有无ST段持续性抬高,可将ACS分为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前者发生率超过后者,是冠心病患者最常见的住院原因之一。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STEACS),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胆固醇流出能力的差异,为冠心病的防治提供新方法.方法 检测正常对照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SAP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及血清胆固醇流出能力.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AP组、ACS组患者血脂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胆固醇流出能力明显降低(P<0.01);与SAP组比较,ACS组血清介导胆固醇流出率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 胆固醇流出能力可作为独立指标,预测冠心病的发生及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与C-反应蛋白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不同类型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noary syndrome,ACS)患者血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及其与C-反应蛋白(CRP)的关系,进一步探讨ACS临床识别和预测的指标。方法将7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ACS组和稳定型冠心病组(SCHD组),同时选择38例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分别测定3组受检者的血清CRP、TG、TC、HDL-C和LDL-C,并进行比较。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CRP浓度;酶法测定血清TC和TG;直接法测定HDL-C和LDL-C。结果ACS组(含不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稳定型冠心病(SCHD)患者和对照者,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ACS组患者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SCHD组患者,差别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清CRP水平与TG含量呈显著正相关(r=0·68,P<0·01);与LDL-C含量亦呈明显正相关(r=0·31,P<0·05);与HDL-C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33,P<0·01)。结论ACS患者血清CRP水平显著增高;CRP水平与ACS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CRP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标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与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率的关系。方法:从2011年2月~至2011年11月在湖南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的符合入选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171例,其中以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入院的82例;没有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9例。其中按照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不同将其分为2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10μmol/L为H型高血压组(H型组,n=97),Hcy水平≤10μmol/L为单纯高血压组(单纯组,n=74)。比较H型高血压组与单纯高血压组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生率的差异。结果:H型组患者中ACS的发病率(65.853%)大于单纯高血压组ACS的发病率(48.315%)(P<0.05)。ACS组血脂水平与非ACS组血脂水平比较,ACS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非ACS患者,P<0.05;而总胆固醇(TCH)水平、甘油三脂(TG)水平、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型高血压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大剂量(40?mg/d)和常规剂量(20?mg/d)辛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2周后,对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ACS患者86例,随机分为常规剂量组(n=43,辛伐他汀20?mg/d)和大剂量组(n=43,辛伐他汀40?mg/d),测定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甘油三酯(TG)和hs CRP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常规剂量组和大剂量组TG和HDL C变化不明显,TC和LDL C均下降(P<0.05),大剂量组下降更为明显;hs CRP水平亦呈下降趋势,大剂量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后血浆hs CRP浓度的变化与同期血脂(TC、LDL C、HDL C、TG)水平的变化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短期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可以使血脂和hs CRP水平显著下降, 减少炎症反应,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维吾尔族(维族)、汉族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液中内皮细胞微粒水平及其与血脂的关系,为 ACS发生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8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 ACS患者100例(维、汉族各50例)作为病例组,选取健康体检者100例(维、汉族各5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血样,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内皮细胞微粒(EMPs)的含量,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浆中血脂相关指标的含量。结果维、汉族病例组血液中内皮细胞微粒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但2个民族病例组和2个民族对照组间内皮细胞微粒的含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多重线性回归显示内皮细胞微粒的水平与血脂相关指标存在明显相关(P <0.05),血脂相关指标对内皮细胞微粒的解释度为86.70%;路径分析显示,内皮细胞微粒主要受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影响(P <0.05)。结论 ACS血液中EMPs水平明显增高,而且 HDL-C含量与 EMPs水平之间呈负相关,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过程可能与血液中内皮细胞微粒水平增高相关,而且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能影响了内皮细胞微粒表达水平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The study was aimed to find out the correlation of serum triglyceride level with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This cross sectional study was conduc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cardiology, Mymensingh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from August 2009 to May 2010. Socio-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smoking habit, hypertension, serum total cholesterol level, serum HDLc, Serum LDLc, TG level were important variable considered. A total number of 100 respondents consisted of 50 cases (patient) and 50 healthy persons (control). Investigations included ECG, cardiac enzyme (troponin I), FBS and lipid profile.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computer with the help of SPSS. Chi-square Test, T-test & ANOVA test were used as test of significance. The mean level of TG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 patients (cases) was 168.2±58.0 mg/dl and in control were 141.2±45.3 mg/dl. So serum TG level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patients with ACS (p=0.01). In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of elevated TG with risk of ACS (relative risk) is the highest, compared with the lowest quarantile = 1.011;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 1.002 - 1.020; P for trend = 0.01). The relation of TG level to HDLc was a strong predictor of ACS (RR in the highest) compared with lowest quarantile = 0.02; (95% CI = 0.003 - 0.173; P for trend <0.0001). The study revealed that high level of serum triglyceride is associated with ACS. Categorization of patients with ACS on the basis of TG level may be helpful for risk stra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强化他汀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短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从我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抽选410例,给予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强化患者的降脂治疗,给予其每日40mg阿托伐他汀口服治疗,观察并比较本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个月后的血脂水平变化情况,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强化他汀治疗1个月后,本组410例患者的TC、TG、LDL-C等临床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的ALT、Cr水平比较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血脂达标率为96.59%;410例患者在治疗期间共有31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7.56%)。结论强化他汀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给予患者介入治疗后早期服用大量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其血脂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刘军委 《中原医刊》2009,(12):23-2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忽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和血脂的影响。方法7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分别测定治疗前后CR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I-IDL—C)。结果治疗4周后,阿托伐他汀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血清CRP和TC、TG及LDL—C浓度显著降低(P均〈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患者血清CPR水平增高,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能安全、有效地降低血脂和CRP,升高HDL—C。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g)变化与发病的关系,同时观察辅以温阳益气法治疗对ACS患者纤维蛋白原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测定57例ACS患者(ACS组)、20例非ACS病人(正常组)外周血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ACS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与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辅以温阳益气法治疗,分别测定其出院前纤维蛋白原水平,同时随访3月,观察短期预后结果。结果 ACS组纤维蛋白原水平高于正常组(P<0.01),治疗组出院前纤维蛋白原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月,辅以治疗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有一定程度降低(P=0.101)。结论 纤维蛋白原在ACS的发生发展中其重要作用;温阳益气汤治疗可以进一步降低Fig水平,改善ACS患者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不同性别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血清胆红素、血脂水平及临床表现差异。方法:对ACS患者男198例,女164例,健康对照组男36例,女34例,测定清晨空腹血清直接胆红素(DBi)、间接胆红素(IDBi)、总胆红素(TB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结果:无论男女,ACS患者DBi、IDBi、TBi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C、TG、LDL-C均高于对照组(P<0.05)。ACS男性患者DBi、IDBi、TBi、HDL-C显著低于女性患者(P<0.05),而TC、TG、LDL-C水平高于女性(P<0.05)。而对照组男女间上述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综合分析血清胆红素、血脂水平有助于预测ACS的发生,尤其有利于男性ACS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