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对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ACS的作用机制。方法8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40)及阿托伐他汀组(n=40)。常规治疗组应用阿司匹林、肝素、硝酸酯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及β-受体阻滞剂等,不使用其他调脂、抗氧化药物、非类固醇类消炎镇痛药物;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疗程4周。测定治疗前后CRP、血脂,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n=40)比较。结果ACS患者CRP升高,TC、TG、LDL—C升高,治疗后两组CRP均有下降,阿托伐他汀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CRP降低更明显(P〈0.01),且CRP变化幅度与其降脂幅度呈明显相关性;ACS患者治疗后TC、TG、LDL—C下降,阿托代他汀组分别下降了15%、6%、16.4%,HDL—C升高达5.0%;阿托伐他汀组有2例出现胃肠道反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早期治疗ACS通过降低CRP水平而起到稳定斑块、抑制炎症、改善内皮功能等作用,是有效、安全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早期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将180例U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阿托伐他汀治疗A组9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9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mg/d,用药时间6个月。两组均于入院第2天及6个月后抽血检测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脂蛋a(LPa)及hs—CRP水平。结果阿托伐他汀A组和B组治疗6个月后检测TC、TG、LDL—C、LPa、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HDL—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前后血清TG、TC、HDL—C、LDL—C、LPa、hs—CRP两组间变化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调脂、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尿酸(UA)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住院治疗符合标准的ACS患者112例随机分为10mg/d阿托伐他汀组和20mg/d阿托伐他汀组,同时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CRP、血uA和血脂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CRP、血U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轻度升高,20mg/d阿托伐他汀组效果更好,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剂量阿托伐他汀除均能有效降低ACS患者血脂水平外,同时具有抗炎、降低UA作用,其降低CRP〈UA作用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对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一定的作用。20mg/d阿托伐他汀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作用,观察他汀类药物调脂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分常规治疗组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其中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是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40mg/d,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临床心血管事件发生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变化,应用统计学处理,比较P值。结果和治疗组相比较,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心血管事件明显减少;血清CRP、TC、LDL—C、TG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不仅有降低血脂作用.亦可明显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减少临床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5.
高华  费天彬 《中原医刊》2009,(13):80-81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对极高危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和临床结果的影响。方法128倒极高危冠心病患者根据是否使用阿托伐他汀及其用量分为治疗组1、治疗组2与非阿托伐他汀对照组,对三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及治疗期间临床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下降水平均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P〈0.05),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升高水平明显低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P〈0.05);而阿托伐他汀强化组较阿托伐他汀常规组,TC、TG、LDL—C及HDL—c水平改善更加明显。对照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47.5%)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治疗组(21.5%,15.2%)。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相对减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29.0%)。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调节极高危冠心病患者的血脂及降低其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强化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阿托伐他汀,商品名:立普妥)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C-反应蛋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测定ACS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的C-反应蛋白(CRP)、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含量的变化。结果ACS患者治疗前CRP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降脂治疗4周后,CRP浓度较治疗前降低(P〈0.01),但仍比对照组要高,他汀类药物治疗4周后能够使LDL、TC、TG分别下降,HDLC上升。结论他汀类药物可通过降低ACS患者血清CRP及血脂水平达到减少斑块内炎症。改善内皮功能和抗凝,稳定斑块的作用。ACS患者越早使用他汀类药物获得的收益越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短期应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早期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经临床诊断ACS9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ACS的一般治疗,不予任何调脂药物;治疗组除给予ACS的一般治疗外,加服阿托伐他汀20mg/d。用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CRP。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TC、TG、HDC—C、LDL—C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浆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CRP治疗后较治疗前分别下降39.82%和32.3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托伐他汀短期治疗患者能够使CRP显著下降,说明他汀类早期应用有抗炎、稳定斑块及防止斑块破裂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以及辛伐他汀应用于急性脑梗塞(ACI)患者的调脂效果。方法:选取 ACI 患者84例,将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法分为辛伐他汀组和阿托伐他汀组,每组42例。辛伐他汀组给予辛伐他汀20mg/d 口服;阿托伐他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d 口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浆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 -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 -C)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 TC、LDL -C、TG 在血浆中的浓度均明显降低,但与辛伐他汀组相比,阿托伐他汀组患者血浆浓度下降的水平更加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2种他汀类药物均可以改善 ACI 患者的血脂水平,但阿托伐他汀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对该院心内科2010年10月~2011年10月的7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常规给予硝酸酯类、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低分子肝素、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组3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氟伐他汀钠缓释片80 mg/d;连续用药4周。分别测定服药前、服药4周后患者血脂指标、CRP,比较两组患者血脂、CRP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RP均较治疗前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较治疗前升高,两组治疗后血脂CRP水平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氟伐他汀治疗ACS,可显著降低ACS患者血清TC、TG、LDL-C、CRP水平,升高血清HDL-C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的观察。方法:经头颅CT、MRI证实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1次)和对照组各50例,与4w后测定两组患者的血脂。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或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载脂蛋白A1较治疗前有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①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短期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C-反应蛋白及脑利尿钠肽水平的影响.②方法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分级Ⅱ一Ⅲ级)106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4例,对照组52例.两组都给予B-受体阻止剂、ACEI、利尿荆及地高辛治疗,观察组再给予阿乐10rag,每晚1次,共服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心脏彩超,评价心功能,测定C-反应蛋白、脑利尿钠肽及血脂水平的变化.③结果 6个月后观察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心功能有明显的改善(P<0.01),左室射血分数有明显的提高(P<0.01),C-反应蛋白、脑利尿钠肽有明显的降低(P<0.01),而对照组前后无明显变化.④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降低血浆中C-反应蛋白、脑利尿钠肽的水平,改善心功能,有利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俞小敏  肖洁  陈秀萌  何洁莹 《吉林医学》2014,(13):2752-2755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肾脏保护作用。方法:选取血脂正常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服阿托伐他汀20 mg,1次/d,连续观察1年。观察血压(收缩压/舒张压:SBP/DBP)、血浆C-反应蛋白(CRP)、血浆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肌酐(Scr)和24 h尿蛋白(U-pro)的变化。结果:1年后,治疗组患者CRP含量明显减少,24 h尿蛋白减少,同时患者血肌酐也呈下降趋势。治疗组患者肾功能得以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可以通过抑制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微炎性反应,减少尿蛋白排出,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13.
樊淑敏 《中原医刊》2011,(14):50-52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连续服用4周。检测治疗前后血清h—CRP和IL-6水平,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定。并以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ACI患者血清hs—CRP和IL一6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和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N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均P〈0.05),且阿托伐他汀组较常规治疗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hs—CRP和IL-6水平,并有助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探讨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将90例ACI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45例和常规治疗组45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20mg,每日1次,连服4周。治疗前后检测血清hs—CRP、IL-6和IL-10含量,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评定。另选同期健康查体正常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结果ACI患者较健康对照组血清hs—CRP、IL-6显著升高,IL-10显著下降(P〈0.05);两组ACI患者治疗前hs—CRP、IL-6和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阿托伐他汀组hs—CRP、IL-6较常规治疗组明显下降,而IL-10明显升高(P〈0.05)。此外,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NDS评分较常规治疗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ACI患者较健康者血清hs—CRP、IL-6水平升高,IL—10水平下降。阿托伐他汀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清hs—CRP、IL-6水平,升高血清IL—10水平,有助于ACI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具有减轻炎症反应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杰  孙立勤  于春艳 《浙江医学》2014,(16):1398-1401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 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老年ACS患者162例,分为A组(阿托伐他汀20mg/d)、B组(阿托伐他汀40mg/d)、C组(阿托伐他汀80mg/d),各54例,所有患者分别于入院后24 h内和服药后4周、12周采血测定hs- CRP、Hcy、TG、TC、HDL- C、LDL- C。入院后24 h内和服药后12周清晨空腹采静脉血,测定ALT、肌酸激酶(CK)、血肌酐(SCr)水平。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TC、LDL- C、TG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0.01),B、C组患者治疗后第12周HDL- C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与A组比较,B组在治疗第4周时LDL- C水平降低,第12周时TC、LDL- C水平降低(P<0.05),C组在治疗第4、12周时TC、LDL- C、TG水平均降低(P<0.05或0.01),治疗第12周时HDL- C水平升高(P<0.05)。治疗后3组患者hs- CRP、Hcy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0.01),与A组比较,B、C组在治疗第4、12周时hs- CRP、Hcy水平均降低(P<0.05或0.01)。治疗后3组患者ALT、CK、SCr水平均未见明显升高(均P>0.05),与A组治疗后第12周比较,B、C组ALT、CK、SCr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老年ACS患者中,8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是有效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53例ACS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6例,测定治疗前、治疗4周后CRP和MMP-9水平。结果2组治疗前CRP和MMP-9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CRP和MMP-9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观察组MMP-9和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可降低ACS患者CRP及MMP-9水平。  相似文献   

17.
程道金 《中原医刊》2011,(14):54-5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分别测定血清hs—CRP、IL06和TNF-α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hs—CRP、IL-6和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治疗后hs—CRP、IL-6和TNF—α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CS的发生与机体炎症反应激活有关。阿托伐他汀能够降低血清hs—CRP、IL-6和TNF—α水平,在ACS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尚晓斌  梁艺  黄学成  王琦武 《广西医学》2009,31(8):1086-1088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干预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脂联素(APN)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测定85例ACS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脂联素和hs-CRP水平;将ACS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45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晚口服阿托伐他汀40mg/d,ACS对照组40例仅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脂联素和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ACS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而血清hs-CRP水平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8周与治疗前比较,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ACS对照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均显著升高,hs-CRP水平均显著下降;与ACS对照组比较,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后血清脂联素水平更高,而血清hs—CRP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S患者的血清脂联素与h8-CRP呈负相关(r=-0.348,P=0.013)。结论ACS患者血清脂联素下降和hs—CRP升高在粥样斑块的炎症反应起重要作用。阿托伐他汀等他汀类药物可通过降低血清hs—CRP及升高脂联素等促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减轻ACS患者粥样斑块内的炎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及其对ACS炎症抑制和斑块稳定的作用。方法:8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常规治疗组予常规药物治疗,但不用降脂药物;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阿托伐他汀40mg/d,口服疗程2个月。治疗后7天及30天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7天,阿托伐他汀组血清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常规治疗组无明显变化;治疗后30天,常规治疗组血清hs-CRP水平降至正常,而阿托伐他汀组血清hs-CRP水平降低程度较常规治疗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能降低ACS患者的血清炎症因子,具有抑制炎症和稳定斑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蕊  李方江  李跃  石金铮 《医学综述》2014,(14):2662-2664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及血脂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5月至2014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110例ACS患者依据用药剂量的不同分为三组:对照组38例、低剂量组36例和高剂量组36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低分子肝素常规治疗,低剂量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10 mg,每晚1次,高剂量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每晚1次。比较三组患者用药前后血脂水平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7 d、30 d CRP均有所下降。对照组治疗前CRP为(9.08±0.30)mg/L,治疗后7 d为(7.43±0.41)mg/L、30 d为(6.03±0.34)mg/L;低剂量组治疗前为(9.12±0.28)mg/L,治疗后7 d为(6.04±0.44)mg/L、30 d为(4.42±0.38)mg/L;高剂量组治疗前为(8.98±0.34)mg/L,治疗后7 d为(5.88±0.22)mg/L、30 d为(3.02±0.33)mg/L,且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患者治疗后7 d、30 d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升高,且高剂量组降脂效果优于低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ACS可以降低血脂水平,减轻炎性反应及稳定斑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