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3 毫秒
1.
目的分析出国劳务人员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和乙肝病毒常规五项血清标志物的模式特征。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出国劳务人员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表面抗体(HBsAb)、e抗原(HBeAg)、e抗体(HBeAb)以及核心抗体(HBcAb)五项HBV血清标志物(HBVM)。结果6500例中有3750例为全阴性,占总数57.69%;2750例为HBVM五项中有一项或一项以上阳性,总阳性率为42.31%,模式共有14种,分为感染期模式组和恢复期模式组,感染期模式组以"135"和"145"模式为主;恢复期模式组以"25"和"2"模式为主。结论在出国劳务人群中,乙肝的总感染率仍较高,应加强乙肝病毒的检测。  相似文献   

2.
1562例六项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人群中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感染情况和六项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模式特征。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1 562例非肝炎病区及门诊患者和门诊健康体检者血清HBV病毒表面抗原(HBsAg)及其抗体(HBsAb)、e抗原(HBeAg)及其抗体(HBeAb)、核心抗体IgG(HBcAb-IgG)和HBcAb-IgM六项HBV血清标志物(HBVM)。结果: 837例为全阴性,占总数53.6%;725例为HBVM六项中有一项或一项以上为阳性,总阳性率为46.4%;模式共有18种,分为感染期模式组和恢复期模式组,感染期模式组以"145"和"135"模式为主,恢复期模式组以"2"模式为主。结论: 虽然人们已重视对乙型肝炎的免疫预防,但乙肝的总感染率仍较高;HBVM六项的血清模式较为复杂,了解这些模式特征,可以帮助我们提高ELISA法对HBV检测的准确性,减少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相关性原发性肝癌(PHC)患者中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酸(HBVDNA)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70例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PHC患者同时检测HBVM和HBV DNA,根据HBVM组合模式进行分组分析。结果:HBVM组合模式中以HBsAg、HBeAb及HB—cAb(小三阳)的感染模式最多;小三阳组、HBsAg+HBcAb组、HBsAg+HBeAg+HBcAb组的HBVDN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乙型肝炎相关性PHC大多数存在着HBV—DNA复制活跃状态,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可能是最实际的防癌措施。  相似文献   

4.
叶静 《海南医学》2002,13(1):15-1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模式的类型及追踪观察抗原-抗体的变化。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患者血清进行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测。结果 血清学标志模式,分为感染期模式组和恢复期模式组,两组共14种模式,感染期感染中以“1、4、5”和“1、3、5”模式为主,共占54.22%;恢复期模式组“2、4、5”和“2、4”模式,占31.36%,单项抗-HBs占46.27%。随访结果表明,抗原抗体的转变有5种类型,即e系统的转换,s系统的转换,抗-HBs消失或出现,抗-HBs消失或出现,抗-HBc出现或消失。结论HBV 血清标志物模式呈多样性,3-5年随访结果表明,部分乙肝患者抗原抗体发生转变,可能与低滴度抗原抗体存在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血清学标志物的表现模式。方法共957份乙肝患者血清标本,均以Abbott多功能全自动酶免疫快速分析仪进行检测。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HBV—DNA。为表述方便,设定血清病毒学标记检测项目第1~5项的排列顺序为①乙肝表面抗原(HBsAg);②乙肝表面抗体(抗-HBs);③乙肝e抗原(HBeAg);④乙肝e抗体(抗-HBe);⑤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并以出现阳性项目的序号为该模式的代码。结果本组血清病毒学标志物模式可分为感染期模式组和恢复期模式组,2组共16种模式。感染期模式组以“145”和“135”模式为主,占全部病例的47%。恢复期模式组以“245”和“25”模式为主,占全部病例的35.6%。随访结果表明,模式改变大致可分为5种类型。结论本组HBV血清免疫学标记的模式较为复杂,除了检验误差外,产生少见模式的主要原因有低滴度抗-HBc,低滴度抗-HBs等。推测HBV血清免疫标志物模式转换的顺序依次为e系统的转换、s系统的转换、抗-HBe消失或抗-HBe和抗-HBs消失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学标记的表现模式,方法 共2693份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检测标本均通过DG3022A型酶联免疫检测仪进行结果测试。结果 本次血清病毒学标记模式可分为感染期模式组和恢复期模式组,两组共计20种模式。感染期模式组以“145”和“135”模式为主占总病例的62.9%;恢复期模式组为“2”和“24”模式为主,占总病例的13.7%。根据随访结果显示,模式改变大致分为5种类型。结论 本次HBV血清学标记模式较复杂,除检测误差外,产生少见模式的主要原因为低滴度抗-HBc或低滴度抗-HBe等。推测HBV血清学标记模式转换顺序依次为e系统转换、s系统转换、抗-HBe消失或抗-HBe与抗-HBs消失等。  相似文献   

7.
大连市儿童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的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大连地区儿童乙肝血清学标志物,分析其表达模式。方法:采用快速酶联固相免疫法一步法(ELISA)检测6534份血清标本中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结果:共获得62份HBV感染标本,占全部标本的0.95%。HBV感染模式以HBsAg是否为阳性分为感染期和恢复期,共发现13种模式,感染期模式以5、8、9、10为主。抗HBs单项阳性标本占58.37%。结论:大连地区儿童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表达模式比较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与乙肝疫苗接种、父母的感染以及母婴传播都有关系。  相似文献   

8.
薛暄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7):3741-374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前S1抗原在HBV血清标志物模式中的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53例患者血清标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乙型肝炎病毒(Pre-S1Ag)6种免疫指标的表达。结果:HBsAg阳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前S1抗原阳性率为61.8%,前S1抗原在HBeAg阳性组中的检出率为84.4%,明显高于HBeAg阴性组中的检出率(4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作为一种新的反映HBV复制状态和传染性的指标,与HBeAg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可弥补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的不足,在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模式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在乙肝五项常见模式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4500例血清标本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和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比较不同血清模式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的阳性率。结果:前S1抗原在大三阳HBsAg(+)+HBeAg(+)+HBcAb、HBsAg(+)+HBcAb、小三阳HBsAg(+)+HBeAb(+)+HBcAb模式中的阳性率显著增高,依次为83.78%、74.07%、60.21%。HBeAg阳性模式组的前S1抗原的阳性率与HBeAg阴性模式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的检测,可起到提示病毒是否复制的补充作用,与其他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同时检测对临床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7754例HBV标志物检测阳性表现模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伟 《安徽医学》2005,26(3):245-248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学标志表现模式及转归。方法应用酶标记免疫吸附试验技术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共7754例乙肝患者。按文献报道[1]设定血清病毒学标记检测项目1~5项的排列顺序为(1)HBsAg(2)抗-HBs(3)HBeAg(4)抗-HBe(5)抗-HBc。以出现阳性序号为模式代码。结果本组乙肝病毒血清学标记模式分感染期模式组和恢复期模式组,两组共29种模式。其中感染期模式以135,145为主占43.39%,恢复期模式组以2,245,24,25,5为主占30.8%。本组对176例患者进行跟踪检测,时间为2~11年,结果显示,145及15模式,除少数为趋向恢复模式外,大多为长期携带模式。结论本组HBV血清免疫学标志模式较为复杂,除试验误差外,产生少见模式的主要原因,可能与低滴度HBsAg、抗-HBc、抗-HBs及乙肝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血症有关。HBV血清学免疫标志模式可分为恢复期转换及HBV感染后长期携带的免疫状态固定模式。恢复期模式转换为e及s抗原转换、消失,继而产生高滴度抗-HBc,抗-HBe,抗-HBs。最终抗-HBc、抗-HBe相继消失从而表现为抗-HBs保护性抗体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肝癌与乙、丙、TTV型肝炎病毒感染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解郑州地区原发性肝癌 (HCC)发生与乙、丙、TTV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 :对 5 3例HCC患者血清HBV、HCV及TTV标志进行检测 ,并与 68名健康对照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在 5 3例原发性肝癌中 ,乙肝病毒感染为 77.4% (4 1/ 5 3 ) ,TTV、HCV及HBV与HCV重叠感染分别为 7.5 5 %、3 .77%和5 66%。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发生密切相关。在原发性肝癌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与TTV、HCV及HBVHCV重叠感染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肝癌患者的病毒性肝炎感染率尤其是乙肝病毒感染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成人原发性肾炎肾组织乙肝病毒抗原沉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与成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炎)发病的联系。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169例成人原发性肾炎患者肾活检冰冻切片组织HBsAg和HBcAg的沉积情况。按血清HBV感染标志物检测分血清阳性和阴性两组进行分析。结果:肾组织HBsAg和HBcAg的阳性率分别为14.2%和10.9%。HBV抗原(HBAg)总阳性率为15.4%(26/169)。其中系膜毛细血管肾炎、膜性肾病和系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海南省2011—2019年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流行病学趋势与特征,为制定乙肝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海南省2011—2019乙肝病例报告数据,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SPSS 22.0 软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 2011—2019年海南省共报告乙肝106 576例,年均发病率为130.04/10万,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长速度为8.22%。急性乙肝、慢性乙肝、未分类乙肝分别占发病总数的5.51%、86.03%、8.46%,慢性乙肝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急性乙肝与未分类乙肝发病率均呈下降趋势。年均发病率居前三位的市(县)依次为五指山市(204.03/10万)、乐东县(184.29/10万)、文昌市(169.73/10万)。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5~59岁人群,共88 758例,占 83.28%;15岁以下人群报告病例最少,共668例,占0.63%。男性总发病人数为72 777例,发病率为168.82 /10万;女性总发病人数33 799例,发病率为87.01 /10万,男女性别比为2.15:1,男性发病率历年均高于女性。职业中农民、职业不详、家务及待业人员发病人数居前三位,分别占42.05%、17.48%、13.19%,农民各年份乙肝发病数均最高,均占当年发病总数的40%左右。8月份累计报告病例最多,占发病总数的9.14%,全省无明显季节性发病高峰。 结论 海南省乙肝总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乙肝防治任务严峻,应当在巩固儿童乙肝疫苗预防接种、提升成年人接种率的基础上开展广泛的乙肝筛查,对乙肝患者规范诊治,加强管理,以控制乙肝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孕妇妊娠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间入院诊治的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均为阳性的孕妇160例,根据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其中实验组在妊娠28周开始每间隔4周肌肉注射一次乙肝免疫球蛋白(200IU ),共注射3次;对照组妊娠晚期不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在胎儿娩出后手挤脐静脉血进行乙肝表面抗原测定,观察妊娠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对婴儿免疫效果的影响。结果:新生儿感染情况中,实验组 HBsAg 与 HBeAb 均阴性69例,占86.25%,对照组为57例,占71.25%;仅 HBsAg阳性实验组10例,占12.50%,对照组18例,占22.50%;HBsAg与HBeAb均阳性实验组1例,占1.25%,对照组5例,占6.25%;实验组宫内感染率为12.50%,对照组为27.50%;两组差异显著( P<0.05)。感染风险比较中,实验组孕妇极低风险组22例,新生儿感染率为9.09%,对照组孕妇极低风险组23例,新生儿感染率13.04%,两组无显著差异( P>0.05);实验组孕妇低风险组26例,新生儿感染率15.38%,对照组孕妇低风险组23例,新生儿感染率为21.74%,两组无显著差异( P>0.05);实验组孕妇高风险组32例,新生儿感染率为15.63%,对照组孕妇高风险组34例,新生儿感染率为44.12%,两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妊娠晚期肌注 HBIG可有效降低宫内感染率;对于孕期 HBV-DNA极低风险或低风险的孕妇,妊娠晚期注射 HBIG对阻断母婴传播无明显效果;而HBV-DNA高风险孕妇妊娠晚期注射 HBIG可有效减少新生儿 HBsAg阳性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间246例HBsAg阳性孕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均123例。对照组仅新生儿单独接种乙肝疫苗,观察组孕妇及新生儿均联合接种乙肝疫苗和HBIG。结果:对照组及观察组新生儿中出现宫内HBV感染率分别为22.76%和9.76%,一年后对照组及观察组新生儿中HBV感染率分别16.26%和1.63%,两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及观察组新生儿出生时及一年后对应HBsAb阳性率分别为8.13%、76.42%和27.64%、94.31%,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孕妇及新生儿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应用能够有效降低HBsAg阳性情况患者所产新生儿HBV感染率,同时能使新生儿对应的HBsAb转阳率有效提高,最终使HBV的传播阻断率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和分析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病毒血清学模式及其与年龄、性别相关的分布特征,为儿童乙肝的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技术在RocheE601免疫分析仪上检测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应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将2009年5月-2011年5月期间所有乙肝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导出为EX-CEL数据文件,通过排除重复检测者、年龄>7周岁,最终筛选出2 500例研究对象,男1 575例,女925例。结果:在2 500例7岁内儿童中检出乙肝病毒血清学模式为17种,最主要模式为"单anti-HBs(+)",占66%(1 650/2 500);接着为"阴性",占18%(450/2 500);其次为"anti-HBc(+)anti-HBs(+)"和"anti-HBe(+)anti-HBc(+)anti-HBs(+)",占10%(250/2 500)与4.4%(110/2 500);其他13种低频模式检出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学龄前儿童中"单anti-HBS(+)"检出率最高,其抗体浓度多位于100~1 000mIU/ml间;其次为"阴性"模式。HBsAg检出率很低。乙肝模式检出率在本地区与年龄有关。分析1岁内(主要为3个月内)儿童乙肝血清学模式考虑母亲血清乙肝抗原抗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阻断宫内感染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阻断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 将120例HBsAg和(或)HBeAg阳性的孕妇分成3组,A组42例给予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治疗,B组40例给予乙肝疫苗治疗,C组38例,未给任何治疗.A组和B组均在孕20 wk时开始注射,用ELISA检测孕妇HBV血清标志物和新生儿的血清HBsAg.结果: 新生儿A组感染率为7%(3/42).B组感染率为30%(12/40).C组感染率为37%(14/38).A组HBV感染率明显低于B组与C组(P<0.01).结论: 携带乙肝病毒孕妇于孕晚期给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联合治疗可有效地降低婴儿HBV感染率,表明干预性治疗可有效阻断HBV宫内传播.  相似文献   

18.
From a population with high hapatitis B virus(HBV)infection,289liver biopsies were performed,including39cases of chronic asymptomatichepatitis(ASH),218 chronic asymptomatic carrier(AsC),10 transientcarriers and22cases after ending of carrier status.Among AsC,therewere 7.3% of chronic active hepatiti(CAH),22.0% of chronic persistenthepatitis(CPH),10.6% of chronic lobular hepatitis(CLH),48.2% of mi-nimal changes,and 11.9% of normal liver histology.The pathologicalchanges of AsH were more severe,that of transient carriers milder andsome after carrier status cases had still remained chronic hepatitis.Among257cases with chronic HBV infection there were 26(10.1%)asymptomaticCAH,and 61(23.7%)asymptomatic CPH,their importance in the compo-sition of HBV infections was emphasied.48.2% of AsC were the cases ofminimal changes,which might be a quite stable status of hypo-reactivity toprolonged HBV infection.From the above results,the clinico-pathologicalfeatures of HBV infection in high pravalence area might be:numerousasymptomatic infections and hypo-reactive type of infection status,but highfrequency of liver lesions,although most of them were mil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