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6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表现,尤其是增强特征以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9例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表现:9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观察病灶形态学特征及强化方式,测量肿瘤平扫及双期增强CT值,计算净强化值,并与16例多形性腺瘤和16例腺淋巴瘤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腮腺基底细胞腺瘤CT平扫均表现为腮腺内单发的类圆形病灶,边界清楚,呈均匀的稍高密度,平均CT值约(38.2±9.1)HU,与多形性腺瘤及腺淋巴瘤的平扫CT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呈明显强化,动脉期净强化值约(54.9±8.6)HU,静脉期强化程度持续增加,净强化值约(63.0±10.7)HU。动脉期:肿瘤实质部分的强化程度高于多形性腺瘤(P<0.01),但与腺淋巴瘤无统计学差异(P>0.05);静脉期:肿瘤实质部分的强化程度均高于多形性腺瘤及腺淋巴瘤(P<0.01)。结论腮腺基底细胞腺瘤的CT表现为腮腺单发病灶,多发生于浅叶,边缘规则,增强扫描明显强化,且呈"快进慢出"持续、渐进性强化特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系膜侵袭性纤维瘤病(MAF)与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鉴别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经病理证实的MAF(14例)和GIST(39例)的CT表现。对病灶的位置、形态和边界、强化方式、病灶内坏死、血管和空气、钙化等征象进行分析。测量长径(LD)、短径(SD)、CT值,并计算LD/SD比值、强化程度。采用t检验和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确定有意义的CT征象。当使用单一或多个CT特征时,计算敏感度和特异度。 结果MAF多位于胃肠道外(χ2=10.437,P=0.001)、卵圆形或不规则形(χ2=9.192,P=0.004)、强化均匀(χ2=12.458,P=0.000)、病灶内无坏死(χ2=6.632,P=0.014)及强化程度低(静脉期增加CT值约23.9±8.2 HU)。当联合强化均匀和LD/SD比值诊断MAF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9%和97.4%。 结论胃肠外肠系膜、卵圆形或不规则形、均匀强化、病灶内无坏死、LD/SD≥1.19、动脉期强期增加CT值≤22 HU、静脉期强期增加CT值≤31 HU等7个CT指标有助于鉴别MAF与GIST。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探讨分析二丁酰环磷腺苷钙辅助治疗心力衰竭(HF)伴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信宜市中 医院心内科 2020 年 3 月至 2022 年 3 月收治的 HF 伴心律失常的 82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住院号末位数字为奇数 的 41 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 41 例纳入观察组。对照组给予雷米普利片及利尿剂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 础上增加二丁酰环磷腺苷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指标〔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 末期内径(LVES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律失常相关指标(期前收缩次数、心率)、实验室指标〔基质 金属蛋白酶 –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9)、N 末端 B 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变化,并 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心率失常治疗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LVEF 均上升, LVEDD、LVESD 均下降,且观察组变化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2)治疗后,两组 患者的室性期前收缩次数及心率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3)治疗后,两组患者的 MMP–2、MMP–9、NT–proBNP 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4)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心律失常治疗有效率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HF 伴心律失常患者采用二 丁酰环磷腺苷钙辅助治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心律失常情况及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降低 MMP–2、MMP–9、NT– proBNP 水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在16层螺旋CT影像上的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2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16层螺旋CT征象,并对征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单叶发病95例(77.24%),双叶15例(12.20%),峡部13例(10.57%)。98例(79.67%)甲状腺乳头状癌平扫为低密度,余25例(20.33%)表现为等密度。21例(17.07%)有沙粒样钙化,38例(30.89%)有斑块样钙化。91例(73.98%)表现为中等度强化,但强化欠均匀,余32例(26.02%)表现为明显强化,但强化欠均匀。增强后101例(82.11%)表现为病灶边缘规整、清晰,22例(17.88%)病灶不规则。80例(65.04%)与周围组织关系清楚,43例(34.96%)与周围组织关系不清楚。75例(60.98%)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CT表现为甲状腺实质内3cm以下低密度,边缘清楚,中等度或中等度以上欠均匀强化的结节病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CT和CA125联合检查在卵巢占位病变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143例卵巢占位病变的CT特征及CA125值,并用统计学方法分析CT、CA125、CT+CA125对卵巢占位病变的诊断效率.结果 CT、CA125、CT和CA125联合检查对卵巢占位病变诊断敏感分别为803%,885%,...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透明细胞癌的CT表现.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和/或病理证实的7例患者的CT表现和临床病理的特点,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原发性肺透明细胞癌的CT主要表现为肺周围性肿块(5/7),肿块常较大、形态不规则、密度均匀、有分叶、可见毛刺;1例为空洞性肿块,增强扫描呈中等度强化,无纵隔淋巴结肿大.2例左肺上叶中央型肿块合并肺不张,与其它类型中央型肺癌相似.结论 原发性肺透明细胞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上仅有相对的影像学特征,确诊仍需依赖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3种治疗方法对锁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31例锁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锁骨骨折类型分别选用"8"字绷带和(或)锁骨带外固定、克氏针(或加钢丝)、锁骨钢板固定,其中非手术治疗50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81例.结果 随访3~18个月,有99例效果良好,延迟愈合9例,23例畸形愈合.结论 3种治疗方法各有优缺点,移位较轻或手法复位较稳定的骨折,宜用非手术治疗.锁骨中外1/3骨折、中段锁骨骨折以克氏针(或加钢丝)固定和锁骨钢板固定,具有固定可靠、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张结肠充气16层螺旋CT扫描方法对结肠癌术前诊断及分期的价值。方法将47例临床术前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采用低张充气灌肠后用16层螺旋CT进行容积扫描,对原始容积数据进行拆薄重建,卷集核采用B10s very Smooth ,层厚2mm,层间距1-1.5mm,进行层厚5mm,层间距5mm的横断、冠状、矢状面的重建。以手术病理为标准,统计16层螺旋CT对结肠癌检出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进行16层螺旋CT影像T分期和手术病理T分期对照分析。结果47例患者顺利完成低张结肠充气16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检查出所有结肠肿瘤病变,敏感性是100%,准确性100%。16层螺旋CT对47例结肠癌的分期分别是:T1期5例,占10.64%(5/47):T2期10例,占21.28%(1O/47):T3期14例,占29.79%(14/47):T4期18例,占38.30%(18/47)。与手术病理T分期对比的结果分别是:T1期、T2期达100%;T3期92.86%;T4期94.74%。结论低张结肠充气16层螺旋CT检查是结肠癌术前检查的好方法之一,它能对结肠癌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及术前分期的信息,是结肠癌术前诊断和判断肿瘤的侵犯程度非常实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可以作为结肠癌术前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9.
Abernethy畸形即先天性肝外门‐腔静脉分流(congenital porta caval shunt ,CPCS),是一种罕见的先天畸形,是由于胚胎时期的门静脉系统和下腔静脉系统有直接交通,其发育异常导致出生后肝外门静脉与体静脉之间出现异常吻合,发病机制尚不清楚[1]。Abernethy畸形影像表现有特征性,正确认识其表现有助于临床工作中与门静脉高压侧支循环形成所致门腔静脉分流等血管异常鉴别。笔者报道5例Abernethy畸形的CT表现,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10.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肺印戒细胞癌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5例原发性肺印戒细胞癌的CT表现,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5例原发性肺印戒细胞癌均为周围型肺癌,病灶边界清楚,分叶状。平扫CT值(31.3±5.9)HU,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其中3例增强后见低密度未强化区,4例有双肺转移,3例有淋巴结转移,均未合并肺不张及胸腔积液。结论:原发性肺印戒细胞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有一定的CT特征,确诊仍需依赖病理学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