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脉压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脉压的变化。方法比较缺血性脑卒中与对照组之间高血压患病率、各血压参数(收缩压、舒张压、脉压)的差异性以及不同脉压水平的分布情况、年龄与脉压之间的关系。结果(1)缺血性脑卒中与对照组高血压患病率、收缩压、脉压比较有显著性(P〈0.05);(2)在缺血性脑卒中组脉压最大的分布区域在60-69mmHg,占28.5%,≥60mmHg占70.3%;而对照组脉压最大的分布区域在50-59mmHg,占30.4%,≥60mmHg,占30%。显示脉压≥60mmHg脑卒中发生的频率较高;(3)缺血性脑卒中组脉压随着年龄增长明显增大。结论脉压的增大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有关,是脑卒中发生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蔡倩  吴晓菊  吴瑜  肖莹莹 《广东医学》2016,(17):2622-2624
目的:研究H型高血压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14例高血压病患者,据血浆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将患者分为H型高血压组( Hcy≥15μmol/L)和对照组( Hcy<15μmol/L),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脂史、糖尿病、吸烟史等因素的差异,并分析缺血性脑卒中与各项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1)H型高血压组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冠心病患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3)高血压病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组Hcy水平高于非缺血性脑卒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患者中缺血性脑卒中与Hcy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H型高血压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积极防治H型高血压,可减少脑卒中事件。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邓晓  秦超 《广西医学》2010,32(1):50-5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为缺血性脑卒中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根据全脑血管造影术检查(DSA)结果,分为对照组(狭窄50%)与颅内动脉狭窄组(狭窄50%或闭塞),分析颅内动脉狭窄与年龄、性别等相关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组与对照组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血浆HDL-C、血清脂蛋白Lp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性别、吸烟、既往卒中史、脑血管病家族史、CHO、TG、LDL-C、ApoA、ApoB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血清脂蛋白Lpa可能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HDL-C为颅内动脉狭窄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疗效。方法:选取于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有降压及硫酸镁用药指征的386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硫酸镁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进行治疗,临床观察两组患者实施治疗前后的平均动脉压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实施治疗之前的平均动脉压高低没有明显差异,但是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平均动脉压为(105.23±5.18)mmHg,对照组的平均动脉压为(120.54±6.66)mmHg,两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对于治疗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孕中期平均动脉压与妊高征关系郑波,赵宗云(费县妇幼保健站)关键词平均动脉压,孕中期,高血压,妊娠为探讨妊娠高血压征(简称妊高征)的预测方法,笔者自1990年开始对351例孕妇进行了孕中期平均动脉压测定,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及方法自1990年开始对...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心输出量、平均动脉压与血清一氧化氮(NO)的变化,并探讨肝硬化患者心输出量与NO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彩超及水银血压计分别检测15例肝硬化患者及10例正常人每分心输出量与平均动脉压的变化,Griess方法测定50例肝硬化患者及30例正常人自清NO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与正常人比较,其每分心输出量增加(P〈0.025),平均动脉压降低(P〈0.05),血清NO水平明显升高(P〈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之间的关系,以及维生素B12和叶酸联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意义。方法:分别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2例(卒中组)和无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消化系统疾病住院患者30例(对照组)血浆Hcy水平;将卒中组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维生素B12和叶酸联合治疗;治疗后再次检测卒中组患者血浆Hcy水平。结果:卒中组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维生素B12和叶酸联合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浆Hcy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且降低Hcy效果优于常规组(P〈0.01)。结论:血浆Hcy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存在相关性;维生素B12和叶酸联合治疗可以降低血浆Hcy水平,对防治缺血性脑卒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月影 《中外医疗》2011,30(15):72-73
目的观察伴缺血性脑卒中的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和白细胞参数的改变,探讨其在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日本CELLTACEMEK-7222K型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对30例伴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患者及3例无卒中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比率(NEUT)6项参数进行检测,2组间进行比较并分别与3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1)2组糖尿病患者的MPV、PDW、PCT、NEUT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伴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患者的PLT较正常对照组低(P〈0.01),WBC较正常对照组高(P〈0.01);无卒中糖尿病患者PLT、WBC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伴缺血性脑卒中糖尿病组WBC、NEUT均显著高于无卒中糖尿病组(P〈0.01),其余血小板4项参数在2组糖尿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和白细胞6项参数的检测对糖尿病并发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超声检查颈部血管发现的粥样斑块情况与缺血性中风的关系探讨。方法:选择2006~2007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77例(缺血性脑卒中组)及非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健康体检者83例(对照组)行颈部血管超声和血液生化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数量、性质、颈动脉内径及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间的差异。结果:两组研究对象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左右颈总动脉内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位于颈总动脉最多(78.0%),其次是颈总动脉分叉处(15.8%),颈内动脉颅外段最少(6.2%)。斑块部位与缺血性脑卒中部位有显著同侧相关性(P〈0.05)。两组研究对象年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间差异无显著差异(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有密切关系,对早期预测及预防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老年人外周动脉压与中心动脉压的差异,探讨二者与冠心病的关系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收集2010年9月至2012年1月在北京航天总医院行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的386例老年的临床资料,分为冠心病组(212例)和非冠心病组(174例)。比较两组患者外周肱动脉压与中心动脉压的差异。结果:肱动脉袖带收缩压(SBP)与肱动脉内压力波测量的SBP相近,两者的升降呈平行改变,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两组患者的外周动脉压与中心动脉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冠心病组患者的外周动脉压与中心动脉压差异更为显著。两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动脉压与中心动脉压间存在差异;冠心病患者外周动脉压明显低于中心动脉压;中心动脉硬化可能与外周SBP低于中心SBP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高血流动力学状态对脑动静脉畸形(cAVM)血管重塑的影响.方法 收集7例颅脑外伤病人内减压术后的脑组织做为正常对照组,另选择27例脑动静脉畸形出血病人开颅切除术后的脑组织病理蜡块,按其并发症的有无及不同分为单纯AVM组、AVM合并糖尿病组、AVM合并高血压组,计算各病例的肱动脉平均动脉压,HE染色后观察组织形态,免疫组化染色后观察层粘连蛋白(LN)和VEGFR-2阳性表达及分布.结果 LN表达量和VEGFR-2表达量在组间比较中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LN的表达量在各组的两两比较中,正常对照组与各AVM组相比,单纯AVM组与AVM合并高血压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VEGFR-2表达量在各组的两两比较中,正常对照组与各AVM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LN和平均动脉压的Pearson相关系数有显著性(P〈0.01),VEGFR-2和平均动脉压的Pearson相关系数差异无显著性(P〉0.01).结论 脑AVM出血的畸形血管能表达过量且分布异常的层粘连蛋白,其表达量与平均动脉压之间存在正相关;AVM出血的畸形血管中VEGFR-2表达量显著增多,其表达量与平均动脉压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徐敏 《当代医学》2016,(20):23-24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5年内再发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展开研究,将5年内再次发生脑梗死60例患者为观察组,其他5年内无脑卒中再发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的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血尿酸水平、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3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尿酸水平升高成为缺血性脑卒中较明显的特征,检测患者血尿酸水平是诊断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方法,早期发现高尿酸血症并给予相对应的治疗,成为预防及治疗脑卒中不可或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影响进展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对缺血性进展性卒中5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65例脑梗死进行对照。结果:进展性卒中58例中,高血压史42例(72.41%),糖尿病史28例(48.27%),卒中家族史7例(12.07%),治疗中感染25例(43.10%),高血压38例(65.51%),高血糖37例(63.79%),电解质紊乱9例(15.51%),死亡17例(29.3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缺血性进展性卒中死亡率高,糖尿疯、高血压和脑血管狭窄是进展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且高血压病与脑血管狭窄同时存在更易形成进展性脑卒中。治疗时积极抗感染,控制血糖,维持水电解平衡,保持必要的脑灌注压,血压不宜降得太快、太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浆同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脑卒中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60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缺血性脑卒中50例,出血性脑卒中10例。对照组为40例健康人。采用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Hcy。检测健康人与脑卒中患者的血浆Hcy水平,统计高Hcy卒中患者与正常Hcy卒中患者伴随的脑卒中危险因素状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卒中Hcy水平(26.56±6.38)μmol/L,对照组(9.15±2.30)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组高Hcy血症发生率41%,对照组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Hcy卒中患者与正常Hcy卒中患者伴随的吸烟、高血压症、糖尿病及高血脂症的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0.09,0.48,1.06,P〉0.05)。结论 Hcy与脑卒中密切相关,高Hcy血症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中心动脉压与肱动脉压的相关性。方法100例临床需要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将测得的中心动脉压与肱动脉压进行组内相关分析;将测得的中心动脉压与肱动脉压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及行Bland-Altman图示法。结果采用two-way-mixed模型计算组内相关系数分析,中心动脉压与肱动脉压测量值的组内相关系数均有统计学意义(收缩压单个F值为148.419,平均148.419,舒张压单个F值为39.314,平均39.314, P<0.01);测量结果中收缩压数值为:中心动脉压为(136±25)mmHg,肱动脉压(135±4)mmHg;舒张压数值为:中心动脉压(82±12)mmHg,肱动脉压(81±12)mmHg;中心动脉压与肱动脉压的测量的结果具有一致性。结论未出现动脉硬化的患者中心动脉压与肱动脉压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于旭 《中外医疗》2014,(8):67+69-67,69
目的研究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颅内动脉狭窄所存在的危险因素,以便为在诊断和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原因查找提供资料依据。方法对所有入院治疗的患者进行详细地询问并记录患者既往病史,比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和家族性脑血管病以及既往卒中史等,对颅内动脉狭窄程度和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颅内动’脉狭窄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比率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年龄、既往卒中史和脑血管病家族史等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患有糖尿病和冠心病、高血压等病症,都属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相关危险因素,应当在发病早期就对该类危险因素进行积极的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的进展与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的关系。方法观察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计427例。依据本研究确定的缺血性进展型卒中标准,确定脑卒中患者进展型136例为进展组,非进展型脑卒中患者291例为对照组。统计记录入院时患者FIB、PLT、PT水平,观察结束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缺血性卒中两组间FI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LT、PT水平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缺血性卒中的进展与FIB无明显关系,与PLT、门水平关系密切。患者发病时的PLT、胛水平是缺血性卒中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超敏 C 反应蛋白(hs - CRP)水平与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的关系,探讨 hs - CRP 在缺血性卒中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对全部样本进行 hs - CRP 水平测定,据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对177例住院缺血性卒中患者按病因、发病机制分型,探讨缺血性卒中各亚型与 hs - CRP 水平的关系。结果:缺血性卒中组血清 hs - CRP 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05),不同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血清 hs - CRP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清hs - CRP 水平与缺血性卒中发生密切相关,在中国缺血性卒中不同亚型血清 hs - CRP 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脉压水平与住院期间死亡的关系。方法选取188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完成人院血压及其他临床资料的收集,采用t检验分析死亡组与存活组的脉压水平有无差异。采用Logistie回归分析不同脉压水平住院死亡的风险。结果①死亡组平均脉压水平为(79.5~22.5)mmHg,存活组平均脉压水平为(62.1±17.5)mmHg,两组脉压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②脉压水平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男性年龄在60。69岁,70.79岁,≥80岁,女性年龄在70~79岁,≥80岁,死亡组与存活组脉压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以脉压〈50mmHg为参照.脉压在50.59mmHg、60~69mmHg、t〉70rnmHg组的死亡的OR值分别为1.019(95%CI:0.227~4.586)、1.801(95%CI:0.462~7.017)、3.458(95%CI:1.024~11.676)。结论脉压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脉压~〉70mmHg者死亡的危险性更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心输出量、平均动脉压与血清一氧化氮(NO)的变化,并探讨肝硬化患者心输出量与NO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彩超及水银血压计分别检测15 例肝硬化患者及10 例正常人每分心输出量与平均动脉压的变化,Griess 方法测定50 例肝硬化患者及30 例正常人血清NO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与正常人比较,其每分心输出量增加( P< 0-025) ,平均动脉压降低( P<0-05),血清NO水平明显升高( P< 0-001) ,且肝硬化患者每分心输出量与血清NO水平呈正相关(r=0-68,P<0-01) 。结论:肝硬化患者心输出量增加,说明肝硬化时机体存在着高动力循环,NO作为扩血管剂可能参与了其高动力循环的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