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临床微生物检验的快速诊断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苏利 《当代医学》2009,15(16):15-16
目前感染性疾病仍然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隐患。随着新发和突发感染性疾病的涌现,曾已被控制的感染性疾病的卷土重来,造成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种类日益复杂,常见的病原微生物的威胁不仅没有消除而且出现了大量耐药菌株,加上新的病原微生物的出现,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严峻的现实给病原微生物的检测和诊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世界卫生组织(WHO)对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提出: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尽可能把目标集中在快速诊断方面。利用一切手段将实验室数据转化为临床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视窗     
《当代医学》2007,13(12):12-13
盖茨基金与中国联手抗艾滋;中华预防医学会首次颁出科技奖;组建神经科学“梦之队”;病原微生物卫生应急实验室布网;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成立.  相似文献   

3.
医学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不同于其他专业的实验室,根据其专业特点应以生物安全为主。所谓的实验室生物安全(Laboratory Bio-safety,LBS)是指在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中避免病原微生物对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危害[1]。我们的微生物学实验室包括实验教学实验室、准备室与消毒  相似文献   

4.
林骏 《中外医疗》2011,30(12):138-138
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在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中避免病原微生物对实验室工作人员及相关人员产生危害。实验室生物安全防范问题越来越重要。现针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防护策略。  相似文献   

5.
赵海燕  张旭 《包头医学》2010,34(4):221+223-221,223
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在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中避免病原微生物对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危害。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预防教育是非常主要的,使每个工作人员不仅成为生物安全的受益者,又是合格的管理者。  相似文献   

6.
根据生物安全的的分级,结合我国病原生物学实验室的现状,阐述如何在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操作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出现问题应如何处理,对今后明确操作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等级、掌握实验安全技术提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实验室生物安全(Laboratory Biosafety,LBS)指在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中避免病原微生物对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危害。随着国家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视,有必要对医学研究生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及技能培训,以保证我国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步入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Lu XX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8):518-519
我国属感染性疾病高发国家,发病人数多,病原微生物种类复杂多样,难培养和不能培养的微生物是感染的重要病原。重视前沿技术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提高疑难病原确诊率,将成为减少病原微生物漏诊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9.
<正>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在从事病原微生物实验活动的实验室中避免病原微生物对工作人员和相关人员的危害,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公众的伤害。为了保证实验研究的科学性,还要保护实验因子免受污染~[1],是安全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安全实验室在工作中,涉及到大量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和菌毒种,如果工作人员疏忽或操作不规范,易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的感染,甚至造成社会人群的感染,酿成实验室生物安全  相似文献   

10.
临床微生物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所有微生物领域的技能,包括传统的微生物诊断方法及出现的新方法,熟悉感染性疾病诊断试验的科学基础,与临床良好的沟通技能,具备结合试验结果与临床信息诊断感染性疾病的能力,并能为临床提出进一步的检验建议。另一个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领导一个临床实验室的知识和能力,包括实验室管理、新方法以及实验室质量控制。因此,在教学中应突出临床和微生物检验的密切联系,加强临床微生物专业知识的更新,以此提高临床微生物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浅论中医病因、邪气、邪的概念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医学中病因与邪气概念的混乱模糊现象进行澄清。认为致病因素是可能导致疾病的因素,病因是导致疾病的原因。邪气是六淫以及疫疠之气等外感病邪,不能泛指一切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防治"非典"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医药防治“非典”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如传统辨证与辨病毒、清热解毒与祛邪、补气扶正与恋邪助邪、避秽解毒与预防的主旨、中医药疗效评价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只有在明辨思路、正确立法的基础上,才能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应当抓住机遇,切实进行中医药研究,从而为各种传染病的防治、为人类健康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资料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此类疾病的疗效要明显优于单纯的西医或中医治疗。文章拟就近十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医药专业微生物教学效果。方法 在美豫国际中医学院教学中注重绪论章节的提出,注意中西医理论知识的结合,适当改进实验课教学,运用多种教学模式。结果 提高了中医药院校学生学习西医基础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论 中医院校微生物教学质量得到了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全国中医类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变化趋势.方法 根据2002至2013年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数据库,针对中医类医院的卫生技术人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医药卫生技术人员总量不断增长,但中医执业资格占比仍有待提高,医院床位数和人员配比较低.结论 中医药人力资源是保障中医药服务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对其培养的研究与规划,关系到中医药事业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传统中药饮片调剂方式与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方式进行应用分析比较,优化调剂方法。方法统计并分析本院传统中药饮片与中药配方颗粒的使用数据(调剂出错率、处方数等),并随机抽取180例于该院就诊的患者及12名在该院从事配药的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在患者选择和工作人员选择等方面对传统中药饮片调剂方式与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传统中药饮片调剂方式相比,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方式在出错率、取药方便程度、药品剂量准确度、卫生、食用方便程度、携带存储及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强度、减少药物浪费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P<0.01)。结论中药配方颗粒调剂方式具有明显优势,但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中医药工作者的不断完善与改进,发挥中医药优势。  相似文献   

17.
根据中医学基本理论,分别从外感六淫和五脏虚实对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生的病因、病机进行了论述,认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是肺、脾、肾虚为本,风、痰、瘀为标的本虚标实之疾,治疗急性期以祛风化痰、活血散瘀为大法;缓解期则从益肾、补肺、健脾3个方面论治。  相似文献   

18.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需求及发展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门诊患者的需求及发展策略。方法对上海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患者就诊数据进行分析。结果中医科门诊人次为全科门诊的21.4%,患者平均年龄比全科门诊高3.4岁(中医科为66.9岁,全科为63.5岁)。中医科在运动系统疾病的诊疗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结论中医科存在就诊患者数量较少,占优势的病种少,对运动系统疾病的诊疗具有优势,而老年患者接受度较高。其发展策略:①发展社区适宜中医诊疗技术,在更多的领域形成中医优势项目,提高中医服务质量;②注重老年病的防治工作,运用中医特色医疗手段和养生保健技术,在社区老年人常见病的治疗和预防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是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中西医结合本科专业第一版规划教材,从加强师赘队伍建设,优化教材内容以及加强实践教学3个方面总结了近3年的教学体会,尤其改革了教材教学体例,采用“两面一点”式教学体例,即内科每一个病先讲授西医的内容,后讲中医内的容,最后讲授中西医的结合点,这样提高了教学效果,深受学生和同行的好评。  相似文献   

20.
背景 中医药具有“简、便、效、廉”的特点,在糖尿病防治领域被广泛研究应用,尤其在糖尿病前期及并发症治疗方面优势明显。目的 了解北京市东城区基层全科医生对《糖尿病中医药临床循证实践指南》(《指南》)的应用和需求情况。方法 于2018年7-8月,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北京市东城区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全体基层卫生人员共30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中医138例,西医166例。自行设计《指南》应用及需求状况调查问卷,内容涉及医师对患者进行中医健康教育情况、中成药使用情况、对本指南的知晓情况及培训需求状况。结果 中医全科医生年龄、文化程度、工作年限、职称低于西医全科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8例中医全科医生中,133例(96.4%)对患者进行中医健康教育,127例(92.0%)使用中成药进行社区糖尿病防治;166例西医全科医生中,134例(80.7%)对患者进行中医健康教育,112例(67.5%)使用中成药进行社区糖尿病防治,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74,P<0.001;χ2=27.038,P<0.001)。138例中医全科医生中,25例(18.1%)没听说过《指南》,94例(68.1%)听说过但未学习,19例(13.8%)了解并认真学习过;166例西医全科医生中,33例(19.9%)没听说过,108例(65.1%)听说过但未学习,25例(15.0%)了解并认真学习过,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16,P=0.854)。中医全科医生中,男性《指南》学习率高于女性(P<0.05);随年龄增长、学历降低、职称升高、工作年限增长,《指南》学习率增高(P<0.05)。138例中医全科医生中,126例(91.3%)有《指南》培训需求;166例西医全科医生中,144例(86.7%)有《指南》培训需求,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76,P=0.209)。138例中医全科医生中,50例(36.2%)希望采用面对面培训《指南》,63例(45.7%)希望采用视频培训,25例(18.1%)认为两者兼可;166例西医全科医生中,59例(35.5%)希望采用面对面培训,69例(41.6%)希望采用视频培训,38例(22.9%)认为两者兼可,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29,P=0.569)。结论 北京市东城区基层全科医生《指南》知晓率、学习率较低,应加强《指南》社区推广,尤其在年龄低、职称低、工作年限短的中医全科医生群体中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