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通过分析各组大鼠尿液代谢物图谱,发现小青龙汤证的生物标志物,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的尿液进行核磁共振氢谱检测,图谱经Me-stRec预处理和积分后,所得数据用SIMCA-P+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得到相应的散点图和载荷图,进行比较后找出差异性代谢物。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肌酸酐、胍基乙酸、三甲胺、牛磺酸、尿囊素等代谢物含量升高(P<0.05),琥珀酸、α-酮戊二酸、乳酸、甘氨酸、甲基烟碱等代谢物含量降低(P<0.05)。结论模型组大鼠尿液中与能量代谢有关的小分子化合物与正常组有明显差别,提示基于核磁共振技术和模式识别的代谢组学方法可以揭示小青龙汤证的证本质。  相似文献   

2.
膝骨关节炎患者尿液代谢谱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比较膝骨关节炎(OA)患者与正常对照者之间尿液代谢谱的差异,及膝OA不同证型间代谢表型的差异,为中医“证”的本质研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检测37例膝OA患者和37例正常对照者尿液代谢产物,识别OA潜在的生物标记物;比较分析OA两个证型组的尿液代谢谱变化。结果:OA组与正常对照组尿液中代谢物的总离子流图存在明显差异,两证型组尿样中多种内源性代谢物的含量和尿液代谢谱差异明显。结论:中医“证”的本质具有特定的生化物质基础;代谢组学分析可以为OA的临床诊断和中医“证”本质研究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代谢组学气相色谱质谱法检测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肝郁脾虚证大鼠血液中内源性代谢物,探讨当归芍药散加味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部分机制。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当归芍药散加味组每组8只。采用高糖高脂饲料、慢性束缚应激刺激、饥饱失常法复制模型,治疗组灌胃30 d后,腹主动脉取血,进行气相色谱质谱技术检测内源性代谢物。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可指认出18种代谢产物发生明显变化,当归芍药散加味组寻找出三种差异代谢产物,分别是单棕榈酸甘油酯、碳化二亚胺和草酸。结论模型大鼠经高脂饲养后产生病理性代谢产物,可引起脂质代谢、能量代谢、免疫功能等代谢紊乱,最终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肝郁脾虚证的发生;当归芍药散加味可能是通过调控代谢紊乱的机制来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此外,碳化二亚胺等部分物质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尚需进一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代谢组学研究技术测试与比较正常对照组和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Ulcerative ColitisModel,UCM)组结肠组织代谢产物,探讨UCM结肠组织中UC相关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22只)和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21只),分笼喂养,采用2,4-二硝基氯苯(2,4-dinitrochloro-benzene,DNCB)复合乙酸法复制大鼠溃疡性结肠炎动物模型,收集两组大鼠结肠组织,进行1H-NMR图谱测定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大鼠相比,UC模型组结肠组织的内源性代谢谱、肠组织的代谢表型发生了显著变化,UC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丙酸、乳酸、牛磺酸、乙酸、脯氨酸、丙氨酸等小分子代谢物含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C大鼠结肠组织的代谢谱明显偏离正常大鼠结肠组织,乳酸、牛磺酸、脯氨酸、丙氨酸等6种代谢物在临床上可作为溃疡性结肠炎早期诊疗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儿童哮喘患者尿液中小分子代谢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的代谢组学技术研究儿童哮喘患者尿液中小分子代谢物的变化。方法 取50例儿童哮喘患者尿样及49例年龄、性别匹配的正常儿童尿样,用GC/MS技术检测尿液中的小分子代谢物,应用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PLSA)的方法,观察正常儿童对照组和儿童哮喘组的代谢轮廓差异。结果 正常儿童对照组和儿童哮喘组的代谢谱能明显的区分,利用商业化的代谢物谱库(如Wiley和NIST质谱库)及本实验室建立的标准品代谢物谱库鉴定了18个差异代谢物。与正常儿童对照组比较,儿童哮喘患者磷酸盐、L-苏氨酸含量降低;丁二酸、L-脯氨酸、β-D-呋喃木糖、肌酐、2,3-二羟基丁酸、苯乙酸、D-阿拉伯糖、1H-吲哚、木糖醇、α-L-吡喃甘露糖、苯乙酸、α-L-吡喃甘露糖、甘氨酸、D-葡萄糖、肌醇、尿酸、马尿酸、1H-吲哚-3-乙酸含量升高。结合代谢途径分析发现,儿童哮喘患者体内存在能量代谢、肠道菌群代谢、氨基酸代谢等代谢异常。结论 基于GC/MS的代谢组学技术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儿童哮喘患者体内尿液中的代谢物变化,潜在的代谢标志物分析及代谢途径探讨将为儿童哮喘的诊断和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一个可借鉴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分析RSV肺炎小鼠尿液和粪便中代谢物的相对含量变化,寻找可协助RSV肺炎诊断的生物标记物。方法?RSV滴鼻感染BALB/c小鼠建立RSV肺炎模型,分别收集小鼠的尿液和粪便,经肟化和衍生化后,运用GC-MS检测尿液和粪便中所含有的代谢物及其相对含量的变化。结果?RSV肺炎小鼠的尿液中共测得38种代谢产物,其中乳酸、丙酸、L-脯氨酸为差异代谢产物(P<0.05);粪便中共测得43种代谢物,其中亮氨酸、天冬氨酸、胱氨酸、酪氨酸、嘧啶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运用GC-MS代谢组学技术寻找RSV肺炎小鼠尿液和粪便中的生物标记物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胃轻瘫组大鼠与正常组大鼠血清分子代谢物代谢轮廓的变化?方法:应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仪方法,通过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方法(partial least squares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方法(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鉴别糖尿病胃羟瘫组和正常组间血清小分子代谢物的区别?结果:两组血清的多种氨基酸成分有显著差异,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胃轻瘫组苏氨酸?丙氨酸?甘氨酸?肌酸及苯丙氨酸含量明显下降,尿酸含量明显上升?结论:甘氨酸?肌酸?苯丙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可能与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薏苡仁及其拆分组分对脾虚水湿不化模型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低蛋白饲料饲养+负重游泳复合因素诱导8周,建立脾虚水湿不化大鼠模型,造模后给予薏苡仁各组分进行干预,干预14 d,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并测定小肠推进率、胃排空率,血浆胃泌素、胃动素、血管活性肠肽、生长抑素的含量变化,评价薏苡仁不同组分对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胃排空延迟、小肠推进速度下降,血浆胃泌素、血管活性肽、生长抑素水平显著升高(P0.01)、胃动素水平显著降低(P0.01)。经薏苡仁及其拆分组分治疗后,以上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薏苡仁及其拆分组分能改善脾虚水湿不化模型大鼠胃肠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血液中紊乱的胃肠激素趋于正常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四君子汤对脾虚证大鼠胃肠电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四君子汤对脾虚证大鼠胃肠电活动变化的影响,探讨四君子汤健脾益气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3组:正常对照组、脾虚模型组、四君子汤组,每组各10只,用利血平制作实验性脾虚证大鼠模型14d后,四君子汤组灌胃四君子汤治疗,正常对照组和脾虚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用双极银丝电极记录胃窦、十二指肠电活动。【结果】脾虚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胃电慢波节律、振幅及运动指数均下降(P〈0.01,P〈0.05)。四君子汤组治疗后上述各值均恢复正常,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四君子汤能调整脾虚大鼠紊乱的胃肠电活动。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代谢组学方法探索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虚寒证和虚热证患者的小分子代谢物差异,揭示哮喘临床证候分型与小分子代谢物之间的相关性,寻找哮喘证型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北京地区汉族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20例(虚寒证组与虚热证组各10例),健康志愿者10例为对照组,取得受试者知情同意后,收集空腹外周抗凝血2 mL,抗凝静置,离心取血清,-80℃冰箱保存,进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采用多维分析(O)PLS-DA和单维分析(t检验)相结合的办法,筛选组间差异代谢物(VIP1,P0.05)。通过MBRole与KEGG进行差异代谢物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共发现40种差异代谢物;虚寒证组与虚热证组相比,共发现18种差异代谢物;既是哮喘相关小分子代谢物,又可以区分虚寒证和虚热证两种不同证型的小分子代谢物有4种,分别为:二十四碳烷、4-氨基丁酸、苯甲酰甲酸、异肌醇。经MBRole与KEGG分析哮喘虚寒证组和虚热证组差异代谢物,发现β-丙氨酸代谢通路受到扰动。结论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小分子代谢物有显著差异,哮喘虚寒证与虚热证患者小分子代谢物有显著差异,4-氨基丁酸可能是潜在鉴别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虚寒证和虚热证型的生物标记物,哮喘虚寒证组和虚热证组β-丙氨酸代谢通路受到扰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符合中医证候特点的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大鼠模型。方法: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三硝基苯磺酸(trinitrobenzenesulfonicacid,TNBS)模型组,内外因加TNBS模型组及健脾化湿防治组。正常对照组给予普通喂养;TNBS模型组采用TNBS与乙醇复合物进行造模,内外因加TNBS模型组大鼠给予环境与饮食因素干预结合TNBS与乙醇复合物进行造模,健脾化湿防治组在内外因加TNBS模型复制过程中给予参苓白术散煎剂灌胃。观察各组大鼠症状、体征、病理改变,并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a(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的浓度。结果:内外因加TNBS模型组大鼠出现嗜睡懒动、蜷缩,饮少纳呆,精神萎靡,毛发疏松粗糙、晦暗无光泽,腹泻及黏液血便症状;大鼠体质量明显下降,摄食饮水量明显降低,小便量明显减少,大便湿重增加,自发活动次数明显减少,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镜下观察黏膜见水肿、充血、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伴有溃疡灶形成;大鼠结肠组织损伤程度评分及IL-6、IL-8和TNF-α的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健脾化湿防治组大鼠经治疗后体质量明显增加,摄食饮水量明显增多,小便量明显增加,大便湿重减少,自发活动次数明显增多,与TNBS模型组及内外因加TNBS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黏膜见轻度充血、水肿,仅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其结肠组织损伤程度评分及IL-6、IL-8和TNF-α的浓度与内外因加TNBS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境与饮食因素干预结合TNBS与乙醇复合物建立的脾虚湿困型UC大鼠模型,符合人类自然发生的UC病变特点和中医证候特点,是较理想的脾虚湿困型UC模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结肠组织中ERK、p38MAPK蛋白表达的变化及参苓白术散的干预作用。方法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柳氮磺吡啶组、参苓白术散组,每组10只。采用环境与饮食干预结合TNBS/乙醇灌肠法复制脾虚湿困型UC大鼠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ERK、p38MAPK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模型对照组大鼠结肠组织ERK、p38MAPK表达明显增多,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柳氮磺嘧啶组和参苓白术散组大鼠结肠组织ERK、p38MAPK的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苓白术散组大鼠结肠组织ERK、p38MAPK的表达与柳氮磺嘧啶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脾虚湿困型UC大鼠结肠组织ERK、p38MAPK表达明显增强,参苓白术散治疗可显著降低其ERK、p38MAPK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理肠汤对脾虚湿困型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肠道微生态及其代谢产物短链脂肪酸、脑肠肽的影响。方法:首先通过"内外因+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建立脾虚湿困型UC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用随机数字表将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理肠汤高剂量组、理肠汤低剂量组、美沙拉秦组,每组10只。模型组每天予大鼠自由饮用0.9%NaCl溶液,连续14 d;理肠汤高、低剂量组分别予24 g·kg~(-1)·d~-、6 g·kg~(-1)·d~-的浓煎药液灌胃,美沙拉秦组予美沙拉秦0.2 g·kg~(-1)·d~-灌胃,连续14 d。采用菌群培养观察各组肠道微生态情况(双歧杆菌、消化球菌、乳杆菌、肠球菌、酵母菌菌落数),HPLC测定粪便短链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含量,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脑肠肽包括血管活性肠肽(VIP)、P物质(SP)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理肠汤组双歧杆菌、酵母菌、乙酸、丙酸、VIP、SP均明显升高(P0.05),且其作用较美沙拉秦组显著(P0.05),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更明显(P0.05)。结论:理肠汤对脾虚湿困型UC的肠道微生态、短链脂肪酸及脑肠肽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黄芪多糖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修复脾虚湿困大鼠小肠黏膜损伤的机制.方法 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黄芪多糖高剂量组(900 mg·kg-1·d-1)、黄芪多糖中剂量组(600 mg·kg-1·d-1)、黄芪多糖低剂量组(300 mg·kg-1·d-1)、参苓白术散组(2.5...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脂肪肝中医证型与性别、职业、年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年7~12月就诊的脂肪肝患者263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流行病问卷调查患者性别、年龄、职业、症状、体征等信息,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各证型的发病率依次为脾虚湿滞型、湿热困脾型、肝郁脾虚型,脂肪肝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41~60岁,不同性别、年龄脂肪肝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肝郁脾虚型患者多见于无业及退休人员,脾虚湿滞型患者多见于脑力劳动者,湿热困脾型患者分布于各职业类别中。结论脾虚湿滞型是脂肪肝的常见证型,41~60岁是脂肪肝发病的高峰期,脂肪肝的中医证型与职业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何嘉  郭建辉  梁栋  史肃育 《海南医学》2014,(10):1412-1414
目的:观察健脾益肺口服液对慢阻肺“肺脾气虚证”大鼠脾脏指数、胸腺指数的影响。方法将65只SD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健脾益肺口服液高、中、低剂量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用香烟熏吸和脂多糖(LPS)复制慢阻肺“肺气虚”模型;接着用大黄液灌胃,复制“脾气虚证”;造模共为28 d,在造模开始14 d开始给药,28 d麻醉后取血处死后剥离大鼠脾脏及胸腺,计算脾脏指数、胸腺指数。结果(1)模型组大鼠体重、脾脏指数、胸腺指数低于空白组(P〈0.05或P〈0.01);(2)健脾益肺口服液各治疗组大鼠体重、脾指数、胸腺指数显著增加,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3)高、中、低剂量三组组间大鼠体重、脾脏指数、胸腺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益肺口服液可提升慢阻肺大鼠体重,而脾脏指数、胸腺指数相应提高,从而使机体免疫力得到提高,机体防病抗病力得到加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液体营养餐负荷实验结合B超检查,探讨分析不同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胃容受性舒张及排空功能的差异。方法 入选74例研究对象,健康者14例(HS组),FD患者60例(脾虚气滞型33例,脾虚湿阻型16例,脾阳虚型11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液体营养餐负荷实验,结合VAS视觉评分,记录阈值和最大饮入量;并且通过超声测量,比较不同证型的胃排空率及半排空时间。结果 FD组3种证型最大饮入量均低于HS组(P<0.05~0.01),脾虚湿阻型最大饮入量低于脾虚气滞、脾阳虚型(P<0.05);FD组3种证型与HS组比较,脾阳虚型餐后90min远端胃排空率低于HS组(P<0.05);脾虚湿阻型远端胃半排空时间较HS组、脾虚气滞型和脾阳虚型均延长(P<0.05)。结论 不同证型FD患者胃肠运动功能有差异,辨证为脾虚湿阻型患者减退更显著,为中医辨证施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慢性胃炎主要病名下的证素分布特点,总结慢性胃炎的发病规律。方法选择慢性胃炎中医诊断为"胃痛"、"胃痞"患者各60例,运用证素辨证方法对其证候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胃痛和胃痞主要病位证素相同,为胃、脾、肝;主要病性证素相同,为气滞、阳虚、气虚、湿;证素组合频率较高的有:肝脾胃加气滞加气虚、脾胃气虚、脾胃湿、脾胃阳虚、肝脾胃气滞。结论慢性胃炎的证素特点和发病规律基本相同,病变实质为虚实夹杂,虚证以脾气虚弱、脾阳不足为主,实证以胃气不降、肝气郁滞、湿邪阻滞为主。  相似文献   

19.
类风湿性关节炎从脾论治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中医学病机为脾胃虚弱、湿浊内生;气血不足,营卫失调;痰瘀互结,脉络阻滞.中医证候呈现脾虚湿盛、虚实夹杂的特征.中医治法为健脾益胃,调补后天;扶助正气,益气养血;急则治标,祛痰化湿.RA从脾论治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其机制为免疫抗炎,维持免疫功能平衡;调节细胞因子,降低血管通透性;恢复滑膜、胸腺有序的细胞凋亡;保护胃黏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