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慢性应激抑郁状态对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影响.方法 应用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和孤养法建立抑郁模型,分为对照组、CUMS 14 d组、CUMS 28 d组,采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测定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存活和分化的改变.结果 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与对照组( 2919.50±188.80)比较,14d CUMS组(2254.17±164.41)和28 d CUMS组(1900.33±104.10)海马齿状回BrdU阳性细胞数均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海马神经干细胞存活:与对照组( 2404.50±148.77)相比,CUMS 28 d组(1845.33±126.88) 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海马神经干细胞分化:与对照组[ NeuN/BrdU(71.63±10.21),GFAP/BrdU( 14.34±2.03)]比较,CUMS 28d组[NeuN/BrdU(69.11±11.30),GFAP/BrdU( 17.27±2.93)]细胞分化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海马齿状回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存活受到抑制,但干细胞的分化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追踪观察匹罗卡品诱导癫痫模型大鼠海马区增殖的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的分化及演变过程,从而探讨痫性发作对增殖的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的影响。方法 氯化锂和匹罗卡品联合诱导大鼠癫痫模型,正常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干预后14d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苷嘧啶(BrdU)标记海马DG区增殖的内源性神经前体细胞;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观察标记后5、14、28d海马DG区BrdU/神经元核性蛋白(NeuN)、BrdU/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TUNEL标记方法观察BrdU/TUNEL的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癫痫模型组大鼠海马区出现的BrdU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增殖的细胞大多数分化为神经元(约70%),只有少数分化为星形胶质细胞。随标记时间延长,存活的增殖细胞逐渐减少,部分BrdU阳性细胞表现为TUNEL阳性。结论 癫痫发生后出现了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增殖的细胞大多数分化为神经元。但只有少部分细胞存活下来参与海马结构的重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初步探讨心脉隆注射液对新生SD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作用的影响。方法分离新生SD大鼠海马组织,采用无血清及单克隆培养方式获得大量神经干细胞,将不同浓度心脉隆注射液加入第3代神经干细胞单细胞悬液中有血清贴壁培养并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应用免疫荧光及细胞化学染色检测Nestin、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微管相关蛋白2(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计算MAP-2阳性细胞百分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观察心脉隆注射液对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海马NSCs在分化后,各心脉隆注射液干预组MAP-2阳性细胞比例均较空白对照组增高(P<0.05),MTT结果显示培养5 d后各药物组NSCs增殖能力均较对照组增强(P<0.05)。结论心脉隆注射液具有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并向神经元方向分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海马齿状回(DG)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变化揭示针刺穴位对老年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方法复制脑缺血动物模型,将大鼠随即分组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非穴位组、穴位治疗组。每组又根据缺血及再灌注时间不同分为缺血3h后再灌注1,3,7,12d4个时间点观察。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DG神经细胞的5-溴脱氧尿嘧啶(BrdU)、神经元核抗原(NeuN)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数。观察脑缺血3h后再灌注1,3,7,12d后脑组织的病理、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神经症状积分、脑组织海马齿状回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脑组织含水量(各时间点)、神经症状积分(各时间点)、BrdU阳性细胞(各时间点)、BrdU/NeuN双标阳性细胞(I/R3,7,12d)、BrdU/GFAP双标阳性细胞(I/R7,12d)数目均高于假手术组,模型组各指标各时间点和非穴位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穴位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I/R1,3,7d)、神经症状积分(I/R3,7,12d)、BrdU/GFAP双标阳性细胞数目(I/R7、12d)低于模型组和非穴位组,BrdU阳性细胞(各时间点)、BrdU/NeuN双标阳性细胞数目(各时间点)高于模型组和非穴位组。结论脑缺血可刺激大鼠DG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针刺穴位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与其促进DG区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单侧海马锥体细胞被损毁后,海马齿状回(dentategyrus,DG)神经干细胞/前体细胞(neuralstemcells/progenitorcells)原位激活的时间变化规律。方法用海人酸(kainicacid,KA)建立单侧海马损毁模型,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deoxyuridine,BrdU)标记增殖的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损毁后不同时间点损毁侧及对侧海马DG表达BrdU的细胞数。结果空白对照组和各时间点假损毁组双侧海马DG区均可见到少量BrdU阳性细胞,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双侧DGBrdU阳性细胞均于损毁后第3d起明显增多(P<0.01),第5d达高峰(P<0.01),第9d下降至对照组水平;损毁侧阳性细胞数目较对侧略多。结论成年大鼠单侧海马损毁可增强双侧海马DG的神经发生,其机制可能与损毁引起的机体激素水平、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浓度的改变以及损毁侧局部微环境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电针对放射线照射小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放射线照射小鼠制备脑损伤小鼠模型,分别电针针刺百会、风府和双侧肾俞穴位1周(电针1组)、2周(电针2组)和3周(电针3组)进行治疗。免疫荧光方法检测海马的5-溴脱氧尿嘧啶(5-Bromo-2-deoxy uridine,BrdU)、星形胶质细胞标记蛋白(S100 calcium-binding protein B,S100β)、小胶质细胞特异性蛋白(ionized calcium binding adaptor molecule 1,Iba1)、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及DNA结合蛋白(sex determining region Y-box 2,Sox2)阳性细胞数,观察电针针刺穴位对放射性脑损伤小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海马BrdU/S100β、BrdU/Iba1、Sox2/GFAP双标阳性细胞数目均显著减少(P0.05,P0.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针刺穴位1周后,小鼠海马BrdU/S100β、Sox2/GFAP双标阳性细胞数目均显著增加(P0.01,P0.01),而BrdU/Iba1双标阳性细胞数目无明显变化;电针针刺穴位2周后,小鼠海马BrdU/S100β双标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增加(P0.01),而BrdU/Iba1、Sox2/GFAP双标阳性细胞数目无明显变化;电针针刺穴位3周后,小鼠海马BrdU/S100β、BrdU/Iba1、Sox2/GFAP双标阳性细胞数目均显著增加(P0.001,P0.05,P0.01)。结论:放射线照射可影响海马区神经元分化,电针干预可激活放射线照射小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向星形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分化,其疗效与电针疗程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切割穹窿海马伞侧和非切割侧大鼠海马内自体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向神经元分化的情况。方法切割SD大鼠右侧穹窿海马伞,术后2 d腹腔注射BrdU,连续5d,于术后28 d取脑冰冻切片,进行BrdU/NF-200免疫荧光双标检测。结果切割穹窿海马伞侧海马内的BrdU免疫荧光阳性细胞明显多于非切割侧,且发现有BrdU/NF-200双标神经元,而非切割侧未见到BrdU/NF-200双标神经元。结论穹窿海马伞切割后,切割侧海马内自体神经干细胞增殖加快,并可向神经元分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海马CA1区损毁后,齿状回(DG)细胞先增殖后减少的原因。方法用海人酸(KA)建立单侧海马损毁模型;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海马DG区增殖的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标记后不同时间点DG区BrdU阳性细胞,并用无偏差体视学方法定量分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BrdU与裂解的caspase-3的共表达。结果实验组动物在损毁海马后各时间点DG区BrdU阳性细胞总数均比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动物BrdU阳性细胞总数在标记后第1天最多,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在颗粒细胞层和门区均有少量BrdU/cleaved caspase-3共表达的阳性细胞。结论损毁成年大鼠海马CA1区后,增殖的细胞总数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减少,其机制可能与caspase-3相关的细胞死亡及异位迁移有关。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后神经干细胞的原位增殖及其可塑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脑梗死后自体神经干细胞的原位增殖,并探讨其可塑性.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共68只,分对照组(n=8),脑梗死后1、3、7、14、28 d组,每组12只.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检测大鼠脑内5-溴脱氧尿苷嘧啶(BrdU)、Brdu/多唾液酸神经细胞黏附分子(PSA-NCAM)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室下区和海马BrdU阳性细胞在脑梗死后1 d开始增加(P<0.05),7 d达到高峰,14 d后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28 d后接近正常水平;室下区和海马BrdU/PSA-NCAM阳性细胞在脑梗死后7 d开始增加(P<0.05),14 d达到高峰,28 d后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大约占同期BrdU阳性细胞数60%.结论脑梗死可激活自体神经干细胞原位增殖,并且大多数增殖的神经干细胞具有可塑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海马齿状回增殖细胞分化情况,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 干预对其的影响,探讨实验大鼠的远期行为学变化.方法: 7日龄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氧缺血组和bFGF干预组,建立HIBD模型(假手术组不予缺氧处理),分别于术后5、10、14、21 d取脑,采用免疫荧光双标记观察大鼠海马齿状回BrdU/MAP-2、BrdU/GFAP阳性细胞表达,并应用Y-迷宫法进行行为学测定.结果: 缺氧缺血组及bFGF干预组BrdU/MAP-2、BrdU/GFAP阳性细胞于术后10、14 d较5 d时有所升高(P<0.05),21 d下降至5 d时的水平.与假手术组及缺氧缺血组比较,bFGF干预组于HIBD后各个时间点BrdU/MAP-2、BrdU/GFAP阳性细胞均有所增加(P<0.05).Y-迷宫测试显示bFGF干预组学习记忆能力较缺氧缺血组有所提高(P<0.05).结论: HIBD后海马齿状回增殖细胞存在分化为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的现象,bFGF能够促进HIBD后海马齿状回增殖细胞向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分化,并可以改善大鼠后期行为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11.
人参皂苷Rg1对成年大鼠脑缺血海马区神经干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平  司银楚  胡煜辉  刘大全 《医学争鸣》2008,29(24):2225-2228
目的:观察人参皂苷Rg1对成年大鼠脑缺血后海马区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探讨其促进神经细胞再生的作用.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单纯缺血组及人参皂苷Rg1治疗组.用Longa线栓法制作大鼠脑中动脉闭塞模型.通过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苷(BrdU)的方法标记神经干细胞,用免疫单标及双标免疫荧光技术观察人参皂苷Rg1对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区BrdU,BrdU/β-Ⅲ型微管蛋白(Tuj-1)和BrdU/波形蛋白(Vimentin)免疫活性的影响,并计数作定量分析.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脑缺血后海马区存在BrdU阳性细胞.单纯缺血组7 d(28.4±3.0)时,与同组1 d(12.7±1.2),3 d(20.3±2.7)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缺血7 d后阳性细胞达高峰,14 d(17.2±1.2)时可见BrdU阳性细胞急剧减少.应用人皂苷Rg1后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人参皂苷Rg1治疗组1 d(15.1±1.5),3 d(27.2±3.3),7 d(37.1±4.2),14 d(23.6±2.7)与同时间点单纯缺血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人参皂苷Rg1治疗组BrdU/Tuj-1,BrdU/Vimentin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4.3±0.5),(15.1±0.5)个/视野,较单纯缺血组(7.2±0.3),(8.9±0.4)个/视野明显增多(P<0.01).结论:人参皂苷Rg1能诱导海马区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提示其具有促进神经神经细胞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三七总皂苷对归巢到梗死边缘区CD105+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 参照改良Zea-Longa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MCAO).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三七总皂苷高、中、低剂量组.各组再随机按1、3、7、14、28 d时间点分为亚组.三七总皂苷各组分别以浓度20、40、60 g/L血塞通灌胃,每天10 mL/kg.正常组和模型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次/d,共28 d.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时间点归巢BMSCs在梗死边沿区CD105+-BMSC、微管相关蛋白-2(MAP-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Ⅲβ-Tubulin型微管蛋白的增殖分化情况.结果 模型组、三七总皂苷各剂量组各时间点梗死周边CD105+-BMSC、MAP-2、GFAP、Ⅲβ-Tubulin阳性细胞数比正常组明显增多(P<0.05).模型组、三七总皂苷各剂量组CD105+-BMSC、MAP-2、GFAP、Ⅲβ-Tubulin阳性细胞数从第1天开始升高,第7天到高峰,其后逐渐降低.但三七总皂苷中、高剂量组各时间点CD105+-BMSC、MAP-2、GFAP、Ⅲβ-Tubulin阳性细胞数比模型组增多(P<0.05).结论 三七总皂苷可以通过促进归巢到梗死边沿区BMSCs增殖分化再生而修复损伤脑组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植入痴呆大鼠海马中的存活、分化情况及人参皂苷Rg1对其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5只,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双侧穹窿海马伞(FF)切断模型组(模型组):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BMSCs移植治疗组(BMSCs组):在模型制作2周后,每只大鼠接受1&#215;106个BMSCs治疗;间充质干细胞联合人参皂苷Rg1治疗组(联合治疗组):两者联合与BMSCs组同时进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BrdU阳性细胞数,免疫组织化学双染法检测NSE、BrdU双染阳性细胞,RT-PCR技术检测海马神经生长因子(NGF)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在FF切断术后6周,联合治疗组BrdU阳性细胞数(34.2±5.4)较BMSCs组(10.3±4.3)多(P<0.05)。联合治疗组海马NGF mRNA表达水平(1.13±0.21)较BMSCs组(0.75±0.12)有所升高(P<0.05)。结论:人参皂苷Rg1能够促进植入AD模型大鼠海马中的BMSCs生存,其机制可能与人参皂苷Rg1能够提高A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NGF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大脑缺血缺氧的损伤,导致体内神经干细胞巢微环境结构和功能的紊乱,实验室前期研究表明三七总皂苷、人参总皂苷能够促进中风后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和分化,促进脑缺血后缺氧后VEGF的表达。黄芪甲苷、麦冬皂苷是否能够通过作用于神经干细胞巢内的星形胶质细胞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通过调控VEGF的表达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尚不清楚。目的:分别将胎大鼠星形胶质细胞、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模拟体内复杂的神经干细胞巢微环境,研究黄芪甲苷、麦冬皂苷是否能够通过作用于神经干细胞巢内的星形胶质细胞和脑微血管内皮细胞,通过调控VEGF的表达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启动脑损伤结构和功能的修复。材料:取孕15 d SD大鼠,用以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微血管内皮细胞。方法:利用Transwell装置,分别将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微血管内皮细胞和神经干细胞共培养。设立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中药有效成分组,于氧糖剥夺模型4小时后2h、4h和6h3个时间点分别收集处理细胞和培养液,做ELISA和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结果:大鼠星形胶质细胞、脑微血管内皮细胞分别与神经干细胞共培养条件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黄芪甲苷、麦冬皂苷可显著增加Brdu、Tuj-1和Vimentin阳性细胞数(P<0.05),显著上调VEGF的表达(P<0.05)。结论:黄芪甲苷、麦冬皂苷通过作用于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和微血管内皮细胞,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可能与黄芪甲苷、麦冬皂苷通过促进VEGF的分泌调控神经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重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缺氧脑瘫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NSCs)增殖、迁移及分化的影响.方法:制备缺氧脑瘫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治疗组(5 d组和21 d组各8只)、模型组(5 d组和21d各7只),同时设假手术组(5 d组和21 d组各4只).治疗组于造模12 h后腹腔注射rhG-CSF 40μg/(kg·d),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共3 d;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BrdU)10 mg/kg;分别于BrdU注射5 d(5d组)和21 d(21 d组)后,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BrdU、GFAP、NeuN和PSA-NCAM的表达.结果:手术后5 d和21 d,模型组海马及大脑皮层BrdU阳性细胞增多,BrdU+GFAP、BrdU+NeuN及Brdu+PSA-NCAM双阳性细胞也增多(P<0.05);治疗组多于模型组(P<0.05).治疗组海马齿状回区域急性期(术后5 d)Brdu+NeuN双阳性细胞较稳定期(术后21 d)少(t=2.279,P=0.038),而Brdu+GFAP双阳性细胞较稳定期多(t=7.220,P<0.001).结论:rhG-CSF能促进缺氧脑瘫大鼠内源性NSCs的增殖、迁移和分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SC)的体外培养和诱导分化的条件和特点。方法分离出生1d大鼠海马,在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成因子和B27联合作用下使其稳定增殖,用5-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处于增殖状态的神经干细胞,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方法行巢蛋白(Nestin)、5-溴脱氧尿苷(BrdU)、β-Ⅲ型微管蛋白(Tuj-1)、波形蛋白(Vimentin)和Galc-C免疫荧光染色,对NSC的增殖及其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体外培养的NSC增殖成神经干细胞球并传代,鉴定为Nestin染色阳性细胞和5.溴脱氧尿苷(B枷)标记染色阳性细胞,并可诱导分化为神经元细胞(Tuj-1染色阳性细胞)、神经胶质细胞(Vimentin染色阳性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Galc-C染色阳性细胞)。结论采用无血清培养基中加入特定生长因子的培养技术,可培养出在体外稳定增殖并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新生大鼠海马NSC。  相似文献   

17.
皮质酮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皮质酮(corticosterone,CORT)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变化,探讨肾阳虚证与CORT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联系.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连续14 d皮下注射CORT(10mg·kg-1·d-1),采用免疫单标和双标方法检测成体大鼠神经干细胞及分化的功能细胞.给予CORT大鼠右归饮水煎剂灌胃,观察CORT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CORT大鼠大脑皮层、海马及下丘脑区BrdU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BrdU NF200,BrdU NeuroD,BrdU GFAP免疫荧光双标细胞数也显著减少(P<0.01).给予右归饮后CORT大鼠BrdU阳性细胞以及免疫荧光双标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结论CORT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能力显著下降,右归饮可显著增加CORT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鼠胚脑皮层和隔区神经干细胞在NGF的诱导下分化为神经元和AChE阳性神经元的情况。方法:应用无血清培养技术,分别从SD大鼠胚脑皮层和隔区分离克隆神经干细胞,然后在含或不含NGF的培养液中分化14d。用MAP-2免疫荧光和AChE组化技术检测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和AChE阳性神经元的情况。并对MAP-2阳性神经元的分化率、AChE阳性神经元数及其它们的细胞面积和周长进行图像处理;用STATA7.0统计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两两比较。结果:隔区和皮层NGF组MAP-2阳性神经元分化率高于隔区和皮层对照组;其细胞面积除隔区NGF组与皮层NGF组之外,其它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其周长各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ChE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及细胞面积和周长,隔区NGF组最佳,皮层NGF组次之,隔区对照组再次之,皮层对照组较差。三项指标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NGF可诱导大鼠胚脑皮层和隔区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隔区神经干细胞较皮层神经干细胞更易于向AChE阳性神经元分化;这种区域特异性可在NGF诱导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9.
蒺藜皂苷诱导SD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蒺藜皂苷对于诱导SD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 NSCs)分化的影响作用以及蒺藜皂苷培养液浓度变化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无血清和单克隆培养方法,将蒺藜皂苷加入离体的海马NSCs的培养液中,应用Nestin、BrdU、NF200、GFAP免疫荧光染色观察NSCs的形态及分化而来的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形态,并检测由海马NSCs分化而来的细胞的数量.结果 海马NSCs在无血清培养下,可形成Nestin阳性细胞球.在诱导分化后,免疫荧光染色可见NF阳性细胞、GFAP阳性细胞,而其中20 mg/kg 蒺藜皂苷干预组海马NSCs向神经元的分化比例最高.结论 在蒺藜皂苷的作用下,海马NSCs向神经元分化的数量增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单侧海马CA1区毁损后,海马齿状回(DG)神经发生新生细胞存活与自噬的关系。方法建立海人酸(KA)损毁单侧海马的模型,用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于毁损后3d标记增殖的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rdU阳性细胞,采用体视学的计数方法计算DG的BrdU阳性细胞总数。用自噬特异性抗原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与BrdU双标的方法检测这些新生细胞的减少是否有自噬的参与。结果假毁损组DG区可见少量的BrdU阳性细胞;与假毁损组比较,实验组在海马毁损后DG区BrdU阳性细胞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BrdU给药后第1天最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均未见BrdU和LC-3双标细胞。结论成年大鼠海马毁损可增强DG的神经发生,新生细胞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少,而自噬性程序性细胞死亡在新生细胞减少的调控中可能不占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