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PSE)治疗肝硬化合并牌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脾亢患者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或奈,行脾脏中下极动脉分支超选择性插管栓塞,比较术前、术后临床指标。结果:部分性脾栓塞术后1~4周血小板、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1周B超提示脾脏有不同程度的梗死表现,1个月后脾脏体积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术后常见腹痛、发热等不良反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部分性脾栓塞对肝硬化合并脾亢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部分性脾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对30例脾栓塞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象和脾脏体积的变化进行观察。结果30例均手术成功,术后随访6—12个月,其血红蛋白含量、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值较术前显著增加(P〈0.01)并恢复正常,术后脾脏体积逐渐缩小,术后半年(形成皱缩脾)脾脏体积较术前显著缩小,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结论利用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效果显著,治疗效果与栓塞范围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蒋锐  何乾文  顾明  柯振武  李建浩 《四川医学》2010,31(8):1180-1182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在肝癌伴脾功能亢进中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4例肝癌合并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采取肝动脉化疗和部分性脾脏栓塞术,其中12例2次行PSE,3例3次行PSE,术后定期复查血常规和肝功能。结果共行部分性脾脏栓塞52例次。栓塞范围30%-60%,栓塞后有49例次出现发热,大部分持续3-30d,46例次出现腹痛,其中4例次需要强效止痛药,少量胸腔积液6例次,保守治疗后消失,未出现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术后WBC和PLT显著升高(P〈0.05),并长期维持在较高水平,RBC和Hb量无明显改变(P〉0.05),TBA下降(P〈0.05),TBIL、ALT和AST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部分性脾脏栓塞治疗肝癌伴脾功能亢进是一种有效、安全、微创的方法,它可以有效改善血象和肝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为进一步化疗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改良的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方法选择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住院治疗的脾功能亢进患者30例,行改良的部分脾动脉栓塞治疗,观察术后血常规、肝功能、门静脉内径、平均血流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0例脾功能亢进患者栓塞术后化验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明显高于栓塞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功能术后1周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1、2周和1、3、6个月门静脉压力、血管内径、每分血流量明显下降,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未发生消化道出血、明显腹痛、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改良的部分脾动脉栓塞是治疗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的方法,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杜品清  胡毅  卢武胜 《西部医学》2011,23(10):1883-1884,1887
目的通过对脾动脉部分栓塞和脾切除治疗脾大伴脾功能亢进症的疗效及并发症分析,探讨两种方法治疗脾功能亢进的优越性。方法回顾分析35例行脾动脉部分栓塞和24例行脾切除治疗的脾功能亢进患者的临床资料,将两种方法治疗后的外周血液成份(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改变及并发症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种方法近期均能有效治疗脾功能亢进,可明显改善血小板和白细胞计数(P〈0.01)。脾切除组对血小板和白细胞的改善优于部分脾动脉栓塞组(P〈0.01)。脾动脉部分栓塞组术后并发症较脾切除组多,而脾切除组手术适应症要求较高。结论两种方法均能有效治疗脾脏功能亢进,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继发脾功能亢进的疗效。方法采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超选择性插管进入脾动脉,行部分性脾栓塞共17例,术前血小板和/或白细胞和/或红细胞计数均明显低于正常水平。结果部分脾栓塞后1~2周血小板、白细胞超过正常范围并达峰值,术后2~3月仍明显高于术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计数变化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17例患者术后均有左上腹疼痛和发热。结论部分脾栓塞术既能有效地缓解脾功能亢进和门脉高压,又能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对门脉高压继发脾功能亢进的患者是一条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部分性脾栓塞(PSE)治疗脾功能亢进(脾亢)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 对15例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患者进行了部分性脾栓塞治疗。结果 术后15例患者脾脏缩小、白细胞和血小板明显回升,未发生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PSE术能够缩小脾脏以缓解脾亢,同时保留部分脾脏以维持正常脾功能。因此,PSE术是膊亢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陈黎  张宇锋 《广西医学》2005,27(12):1922-1924
目的评价部分性脾栓塞术(PSE)的近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74例确诊为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患者,比较部分性脾栓塞术前术后血常规、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部分性脾栓塞术后白细胞即有明显回升(P〈0.01),血小板缓慢回升,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红细胞与术前相比变化不大(P〉0.05)。部分性脾栓塞术后可出现脾包膜下血肿、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栓塞面积在60%~80%之间时可取得较好的疗效且并发症发生无明显增加。结论部分性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脾亢,近期疗效明确,不良反应较少,应重视围手术期的处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性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门静脉高压引起脾功能亢进患者35例,采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超选择性插管进入脾动脉,行部分脾栓塞术。观察栓塞术前后血小板、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脾脏体积的变化及临床表现的改善和并发症出现的情况。结果部分脾栓塞术后1、2、4、8、12、28、56周血小板、白细胞均较术前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56周红细胞计数均较术前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脏栓塞术后2、4、8、12、28、56周脾脏体积较术前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6周后接近正常。35例患者术后均有右上腹疼痛、发热,10例患者有胸、腹水。结论部分脾栓塞术能有效缓解脾功能亢进和门脉高压,保留脾脏的免疫功能,对门脉高压继发脾功能亢进的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①目的探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继发脾功能亢进的效果。②方法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以明胶海绵颗粒为栓塞剂加入庆大霉素24万U混合后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术前及术后检查外周血细胞、血小板计数。超声及增强CT检测脾脏大小及门静脉宽度并作比较。③结果术后3天复查外周血象,白细胞、血小板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1月、6月脾脏大小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④结论采用PSE治疗肝硬化继发脾功能亢进可以明显提高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数量,缩小脾脏,减轻门静脉压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并探讨其对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60例肝硬化并脾功能亢进采用部分脾栓塞术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3周和术后12周进行血常规、肝功能检查,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观察门静脉主干内径及血流速度的变化,并且计算血流量。结果:部分脾栓塞术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计数均显著上升(P〈0.01),血红蛋白(Hb)在术后12周也明显升高(P〈0.05);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T-BIL)术后12周也出现好转。同时,部分脾栓塞术治疗术后门静脉主干内径术后3周、12周均无显著变化(P〉0.05),而时间平均血流速度术后3周、12周均有明显下降,同时血流量也均有显著减少(P〈0.05)。结论:部分脾栓塞术治疗可有效改善外周血象,对门静脉主干血流动力学有一定影响,是替代外科脾切除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地中海贫血的疗效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2例地中海贫血患者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观察术前和术后的血象变化、脾脏大小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显示全部患儿临床表现明星改善,术后2周及1个月复查血常规,HGB有显著升高(P〈0.01),脾脏3个月后较前缩小。结论PSE治疗地中海贫血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PSE)治疗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术后血象及门脉压力的改变。方法观察行PSE的216例肝硬化并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患者,其手术前后肝脾血流动力学、血像、脾脏大小等变化。结果 PSE术后,外周血象明显升高(P〈0.05),脾脏不同程度缩小(P〈0.05),消化道出血次数明显减少。结论对肝硬化合并门脉高压、脾亢患者实施PSE治疗,血细胞数值有不同程度升高,达到了治疗脾亢的目的,消化道出血减少,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部分脾动脉栓塞(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术后病人进行中期随访,比较术中不同栓塞体积百分比病人术后栓塞区及脾组织的CT变化、外周血细胞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取肝硬化脾功能亢进行PSE治疗的病人43例,根据脾脏栓塞体积百分比分为A组(≤50%)和B组(>50%)。比较2组病人术前和术后1周、4周、10周及6个月的上腹部CT表现、外周血细胞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在术后4周有1例有液化坏死,术后6个月均修复;B组在术后4周有5例有液化坏死,术后10周有7例有液化坏死,术后6个月有5例有液化坏死;2组术后4周、10周、6个月脾脏组织修复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SE术前后2组病人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41.38%)低于B组(71.42%)(P < 0.05)。结论螺旋CT可显示病人PSE术后脾脏栓塞区域及脾脏体积大小变化,评估术后并发症风险,PSE术中栓塞体积百分比≤50%更有利于病人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5.
江俊锋 《当代医学》2011,17(25):143-144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继发性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对接受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治疗的脾功能亢进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治疗前后外周血象、肝功能、门静脉以及脾静脉血流动力学。结果 PSE术后1周以及1个月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计数均有显著升高,对比术前差异性明显(P〈0.05);手术前后患者血红细胞计数无显著变化;术后1周肝功能升高明显,术后1个月较术前无明显差异;术后1个月与术前彩超对比,门静脉和脾静脉与术前相比内径明显缩小,血流明显降低,平均血流量明显减少(P〈0.05),未见明显副反应。结论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可有效缓解脾亢、降低门脉压力,且无显著毒副作用,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症术后并发症的厡因及临床护理。方法本组127例脾功能亢进症患者,均经导管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栓塞剂采用明胶海绵颗粒:1.0×1.0×1.0mm3、2.0×2.0×2.0mm3、4.0×4.0×4.0mm3;术后准确统计并发症发生时间、发生率,认真分析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周密地制定护理对策,精心地指导、护理及康复。结果本组发生栓塞后综合征36.2%(46/127),脾脓肿形成4.7%(6/127),肺炎及胸膜炎22.8%(29/127),胰腺炎2.3%(3/127),肝功能损害9.4%(9/127),脾脏破裂0.7%(1/127),上消化道出血7.1%(9/127)。结论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是目前脾功能亢进症较有效的治疗方法,尽管术后并发症多而重,通过术前预见性的护理指导,术后有效的对症治疗和护理,是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部分脾栓塞术治疗脾功能亢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在脾功能亢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脾亢患,采用介入方法行部分脾栓塞术。栓塞材料使用普通明胶海绵颗粒或经高压蒸汽消毒后的明胶海绵颗粒,脾栓塞范围约为脾脏体积的35%-70%左右。结果:16例行部分脾栓塞术的脾亢患,完全缓解(CR)9例,部分缓解(PR)5例,总有效率达87%,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部分脾栓塞术具有微创、疗效满意、可重复治疗等优点,是脾功能亢进非常合理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王彤 《医学文选》2004,23(4):449-450
目的 探讨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性脾功能亢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2例乙肝肝硬化性脾功能亢进患者,以seldinger技术用明胶海绵行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后1周、3~5个月观察其疗效。结果 术后白细胞、血小板上升,脾脏厚度、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缩小,肝CP积分上升,严重并发症死亡3例。结论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性脾功能亢进的近期疗效显著,注意栓塞面积及保肝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术(Partial Splenic Embolization,PSE)介入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25例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及脾大、脾功能亢进症患者进行PSE,栓塞剂使用明胶海绵,导管尽可能超选择到脾脏中下极分支。介入治疗术前、后定期复查血常规,CT测定脾脏大小,并对并发症进行观察。结果:25例超选择插管和栓塞全部成功。栓塞25例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超选择插管和栓塞全部成功。25例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上腹部疼痛等栓塞后综合征的表现,经对症处理逐步缓解。栓塞面积〈40%者5例,40%~60%者16例,〉60%者4例。除2例栓塞面积〈40%者外,另外23例患者术后外周血细胞均逐步上升,术后1周患者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由术前的(2.34±0.53)×109/L和(34.45±7.34)×109/L分别上升为(7.65±2.34)×109/L和(79.36±22.38)×109/L。术后1个月患者的WBC、PLT分别为(5.78±1.21)×109/L和(97.34±21.32)×109/L。术后3~6个月CT复查,脾脏均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栓塞面积〈40%者无并发症,栓塞面积40%~60%者1例、栓塞面积〉60%者2例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包括左侧胸腔积液1例,左下肺炎症2例。无脾脓肿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PSE能有效缓解肝硬化患者的脾功能亢进症引起的血细胞减少。掌握合适的栓塞面积、术中严格的无菌操作、术后加强抗炎及对症处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部分脾栓塞(PSE)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9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行部分脾栓塞术。观察术前、术后血常规及影像学变化。结果:39例脾功能亢进患者术后血红蛋白量、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均值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影像学显示栓塞满意。结论:部分脾栓塞治疗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是一种疗效满意、微创、易被医患双方接受、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