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时程吗啡依赖大鼠戒断1周后海马CA1区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及突触后致密质95(PSD-95)的表达变化,探讨吗啡依赖戒断对海马CA1区的影响。方法建立不同时程(1周、2周、4周)吗啡依赖大鼠模型并自然戒断1周后,应用RT-PCR方法观察海马CA1区BDNF及PSD-95的表达情况。结果吗啡依赖1周戒断组大鼠海马CA1区的BDNF及PSD-95表达较生理盐水对照组下降(P〈0.01),吗啡依赖2周戒断组大鼠海马CA1区的BDNF及PSD-95表达较吗啡依赖1周戒断组大鼠有所上升(P〈0.05),但仍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吗啡依赖4周戒断组大鼠海马CA1区的BDNF及PSD-95表达较吗啡依赖1周戒断组大鼠、吗啡依赖2周戒断组大鼠均下降(P〈0.01)。结论BDNF及PSD-95在吗啡依赖大鼠自然戒断1周后的海马CA1区的表达降低,吗啡依赖戒断对海马CA1区损伤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PP)重现大鼠海马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即早基因c-fos的表达.探讨BDNF和c-fos对吗啡成瘾记忆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吗啡CPP激发组(MR组)、吗啡CPP消退组(ME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每组12只.实验1~7天,MR组、ME组采用CPP实验,建立大鼠码啡精神依赖动物模型,实验第8天进行训红后CPP测试,给予7d消退期,实验第16天进行消退后测试,实验第17天对MR组大鼠进行环境激发,第18天进行激发后CPP测试.记录CPP实验过程中15min内伴药箱停留时间;激发后CPP测试完毕后,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大鼠海马内BDNF和c-foc的表达.结果:3组不同时间点大鼠伴药箱停留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5076,P=0.007;F组别=4.07,P=0.028).MR组大鼠海马中BDNF、c-fos的阳性细胞数及平均光密度均高于NS组和ME组(P均<0.01).结论:BDNF、c-fos可能通过成瘾记忆的形成,参与环境激发的大鼠吗啡CPP重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吗啡(morphine,Mor)点燃条件位置性偏爱(conditioned plac epreference,cPP)重现大鼠海马CA1区多巴胺(dopamine,DA)递质的变化,揭示海马CA1区DA递质的变化与吗啡点燃诱发cPP重现的关系.方法用恒量法(10mg/kg)给大鼠连续颈背部皮下注射(subcutaneous,SC)吗啡8d建立CPP模型;用生理盐水替代吗啡训练大鼠10d,使形成的CPP逐渐消退;单次SC2.5mg/kg吗啡点燃已消退的CPP.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吗啡点燃CPP重现大鼠海马CA1区DA递质的变化.结果SC10mg/kg吗啡8d建立CPP,生理盐水训练10d使已形成的CPP消退,小剂量吗啡(2.5mg/kg)使消退的CPP重现;吗啡点燃CPP重现大鼠海马CA1区DA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0.05).结论吗啡点燃CPP重现时大鼠海马CA1区DA增加,小剂量吗啡诱发大鼠CPP重现行为可能与海马CA1区中DA含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时程吗啡依赖大鼠戒断1周后海马CA1区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及突触后致密质95(PSD-95)的表达变化,探讨吗啡依赖戒断对海马CA1区的影响。方法建立不同时程(1周、2周、4周)吗啡依赖大鼠模型并自然戒断1周后,应用RT-PCR方法观察海马CA1区BDNF及PSD-95的表达情况。结果吗啡依赖1周戒断组大鼠海马CA1区的BDNF及PSD-95表达较生理盐水对照组下降(P<0.01),吗啡依赖2周戒断组大鼠海马CA1区的BDNF及PSD-95表达较吗啡依赖1周戒断组大鼠有所上升(P<0.05),但仍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吗啡依赖4周戒断组大鼠海马CA1区的BDNF及PSD-95表达较吗啡依赖1周戒断组大鼠、吗啡依赖2周戒断组大鼠均下降(P<0.01)。结论BDNF及PSD-95在吗啡依赖大鼠自然戒断1周后的海马CA1区的表达降低,吗啡依赖戒断对海马CA1区损伤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异丙酚对大鼠海马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表达和突触结构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24只,日龄18~21d,体重40~60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异丙酚组,每组12只。两组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mL/kg或异丙酚100mg/kg,连续用药5d。每组随机取6只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海马PSD-95的表达,剩余6只应用透射电镜及图像分析方法观察并测定海马CA1区突触结构的形态参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异丙酚组大鼠海马PSD-95阳性细胞数和光密度值明显减少(P〈0.05),而且异丙酚组海马CA1区突触结构的突触界面曲率下降、突触后致密物质变薄、突触活性区长度缩短、突触间隙变窄(P〈0.05)。结论:异丙酚降低了大鼠海马PSD-95的表达,破坏了突触结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吗啡(morphine,mor)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建立和消退阶段大鼠海马CA1区超微结构的变化,揭示海马CA1区超微结构的变化与CPP建立和消退过程的关系.方法恒量法(10 mg/kg)连续颈背部皮下注射(subcutaneous,SC)吗啡8 d建立吗啡依赖大鼠CPP模型;用生理盐水替代吗啡训练大鼠10 d,使形成的CPP逐渐消退.应用透射电镜动态观测吗啡CPP建立和消退大鼠海马CA1区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10 mg/kg吗啡8 d诱导CPP建立,生理盐水训练10 d可以成功消退CPP;CPP建立阶段海马CA1区超微结构以变性和坏死为主,主要表现为胞浆肿胀,粗面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溶解,细胞固缩等;消退阶段超微结构以坏死和凋亡为主,主要表现为细胞核固缩、胞浆肿胀、电子致密度增高,细胞器、细胞膜溶解,内质网池形成,细胞核常染色质浓聚、边集,核周隙增大等.结论海马CA1区神经元发生不可逆的损害,此变化可能与吗啡精神依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异丙酚对新生大鼠海马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和突触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30只,日龄7 d,体重10~15 g,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异丙酚组,每组15只。异丙酚组腹腔注射异丙酚总量为200 mg/kg,对照组不注射任何药物。透射电镜下观察海马CA1区突触结构的变化,并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海马组织中PSD-95和突触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对照组海马CA1区突触结构正常;异丙酚组突触结构明显改变:突触数目减少、突触间隙变窄甚至融合、PSD减少;RT-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异丙酚组海马组织PSD-95和突触素mRNA表达降低(P<0.05)。结论 异丙酚降低了新生大鼠海马PSD-95和突触素mRNA的表达,破坏了海马突触结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丰富环境对吗啡所致大鼠成瘾及其对多巴胺转运体的影响。方法将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丰富环境成瘾组(n=30)与普通环境成瘾组(n=30)及对照组(n=30),1月后进行吗啡诱导的条件性位置偏爱行为实验,大鼠成瘾后撤掉成瘾性物质使其自然戒断,观察不同组戒断反应。利用免疫组化法对不同环境对照组及吗啡依赖大鼠戒断后第0、1、3、7天多巴胺转运体动态表达实验。结果①丰富环境组与普通环境组CPP基线值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丰富环境组CPP测试值显著高于普通环境组(P〈0.05);②丰富环境大鼠戒断后摇体次数显著低于普通环境组;③吗啡依赖大鼠腹侧被盖区DAT蛋白灰度值在戒断第0、1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3天普通环境组仍高于对照组,丰富环境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第7天三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丰富环境对吗啡诱导的CPP可能有易化作用;吗啡依赖大鼠腹侧被盖区DAT出现下调,戒断后会逐渐恢复,而丰富环境可加速其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吗啡诱发条件位置性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大鼠海马CA1区NMDA受体亚型NR2A、NR2B的变化,探讨NR2A、NR2B在吗啡精神依赖形成过程的作用与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恒量法(10mg/kg)连续颈背部皮下注射(subcutaneous,SC)吗啡8 d建立大鼠CPP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海马CA1区NR2A、NR2B的表达.结果 SC 10 mg/kg吗啡8 d建立大鼠CPP模型,吗啡组海马CA1区NR2A表达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NR2B表达较生理盐水对照组增加(P<0.05).结论吗啡诱导大鼠CPP海马CA1区NR2B表达增加,NR2B可能参与吗啡诱导CPP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次临床剂量头颅X线检查对生长发育期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取出生后21 d的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照射组(3 d照射组及7 d照射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照射组大鼠于35 d龄时每天接受1次临床头颅CT检查剂量[以临床中婴幼儿(0~6岁)所采用剂量为基准,1次扫描剂量为285 mGy]的X线照射,其中3 d照射组连续照射3 d,7 d照射组连续照射7 d;对照组不作X线照射。待大鼠60 d龄时进行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其学习记忆能力;之后处死大鼠,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1区N-甲基-D-天冬氨酸2B亚基(NR2B)的表达,Fluoro-Jade B(FJB)染色观察神经元退变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海马总NR2B、突触后膜致密物-95 (PSD-95)蛋白的表达,并通过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的超微结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7 d照射组第1~4天逃避潜伏期均延长(P<0.01),原站台象限停留时间均缩短、穿越原站台次数均减少(P<0.01)。7 d照射组海马CA1区退变神经元显著多于对照组(P<0.01)。7 d照射组海马CA1区NR2B表达增强,海马总NR2B、PSD 95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7 d照射组部分突触结构受损。3 d照射组与对照组比较,在Morris水迷宫试验各指标及海马CA1区退变神经元、NR2B表达和海马总NR2B、PSD-95表达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头颅X线检查对学习记忆能力损伤属于确定性效应,该损伤与海马区的NR2B、PSD-95过表达导致兴奋性氨基酸毒性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戊四氮(PTZ)点燃癫痫对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及海马齿状回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表达的影响。方法戊四氮腹腔注射点燃慢性癫痫(CEP)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对大鼠进行行为学检测,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海马齿状回PSD-95的表达。结果癫痫组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受损;其海马齿状回PSD-95免疫阳性产物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戊四氮点燃癫痫大鼠空间学习记忆受损可能与海马神经元PSD-95的表达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组胺H3受体拮抗剂clobenpropit及组胺前体物质组氨酸对小剂量吗啡诱导的大鼠条件位置偏爱重燃的作用.方法:在吗啡诱导的大鼠条件位置偏爱表达、消退后,利用小剂量吗啡诱发复吸,然后评价clobenpropit及组氨酸对其的作用.clobenpropit干预组:在测试前15 min,大鼠腹腔内注射吗啡(1 mg/kg),合并脑室给予clobenpropit(2、5、10 μg/rat);组氨酸干预组:在给予吗啡(1 mg/kg)前1 h,腹腔内注射组氨酸(100、200、500 mg/kg);分别观察15 min测试时间大鼠各个阶段,各个处理组在伴药盒停留的时间.结果:脑室内注射clobenpropit(5、10 μg/rat)和腹腔内注射组氨酸(100、200、500 mg/kg),都可以显著抑制小剂量吗啡诱发的大鼠条件位置偏爱的重燃.结论:clobenpropit及组氨酸均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小剂量吗啡诱导的大鼠条件位置偏爱的重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吗啡的复吸过程,表明内源性组胺具有抑制吗啡复吸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采用不同的消退方法对吗啡诱导条件性位置偏爱(CPP)的消退及随后小剂量药物诱发点燃的影响。方法小鼠采用交替隔日皮下注射吗啡(10 mg/kg)或等容量生理盐水后在伴药箱或非伴药箱训练共8 d,即接受吗啡和生理盐水训练共4个轮次,使小鼠形成CPP。采用不同的消退方法使小鼠CPP熄灭。方案1:自然消退。小鼠吗啡CPP形成后不做任何处理,待21 d后,每隔7 d进行1次测试,观察其消退程度。方案2:测试消退。小鼠吗啡CPP形成第2天起,每日进行1次消退测试观察其消退程度;方案3:训练消退。小鼠吗啡CPP形成第2天起,用生理盐水代替吗啡,小鼠每日分别在伴药箱和非伴药箱完成一轮训练,每训练2轮测试1次,观察其消退程度。待各组完全消退后间隔2~7 d,皮下注射5 mg/kg吗啡对小鼠CPP进行重建测试。结果吗啡处理诱导小鼠出现显著的CPP效应,自然消退组在CPP形成后第28天仍保持CPP行为,第35天CPP效应消失。消退测试6次,训练熄灭4轮均使得CPP效应消退。以上3种方案消退的小鼠均可被5 mg/kg的吗啡点燃。结论吗啡诱导的小鼠CPP模型可维持28 d以上(自然消退),测试及训练消退的方法均可加速其消退,且5 mg/kg吗啡可诱导各组CPP效应的重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美金刚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N-甲基D-天(门)冬氨酸-2B亚基受体(NMDAR-2B)水平、突触后致密物质95(PSD-95)表达和钙/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VD大鼠模型,将14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VD模型组(VD组)和美金刚治疗组(美金刚组).于术后4、8、12、16周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水平,用RT-PCR法检测大鼠海马NMDAR-2B水平,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SD-95的表达,用32P掺入法检测大鼠海马CaMK Ⅱ的活性.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VD模型组大鼠术后各时间点的学习记忆能力均显著下降(均P<0.01);海马NMDAR-2B的水平和PSD-95的表达在术后4周时明显增高(P<0.05或0.01),术后8~16周显著降低(均P<0.01);海马总CaMKⅡ活性术后4周时明显增高(P<0.01),术后8周下降(P>0.05),术后12、16周明显降低(均P<0.01).美金刚组术后4周时上述各项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8、12周时学习记忆水平、NMDAR-2B水平和PSD-95的表达明显高于VD模型组(P<0.01或0.05);而总CaMKⅡ活性与VD模型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VD发生发展过程中,NMDAR-2B水平、PSD-95的表达和总CaMK Ⅱ活性先过度激活后明显降低,美金刚能拮抗或上调海马NMDAR-2B表达并改善VD大鼠的认知功能,但对CaMKⅡ活性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左旋四氢巴马汀(l—tetrahydropalmatine,l—THP)对甲基苯丙胺诱导的大鼠条件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模型的干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神经生化机制。方法:结果:通过条件位置偏爱实验建立大鼠甲基苯丙胺精神依赖模型,用左旋四氢巴马汀和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干预模型的消退、重建过程,比较分析各组实验结果。CPP实验中大鼠对甲基苯丙胺有明显的偏爱效应,但大鼠腹腔注射l—THP未显示明显的偏爱效应.l—THP对实验大鼠不能诱导条件位置偏爱效应。l—THP能不同程度地促进甲基苯丙胺诱导的大鼠条件位置偏爱效应的消退.而且这一作用有可能呈现一定的剂量依赖性,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低剂量甲基苯丙胺引起的大鼠CPP效应的重建。结论:l—THP在大鼠甲基苯丙胺精神依赖CPP实验中能够影响模型的表达、消退、重建过程。而l—THP在CPP实验中却没有显示出依赖性潜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远志总皂苷(Tenuigenin,TEN)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模型大鼠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4亚基(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 subunit alpha-4,nAChRα4)和突触后致密蛋白95 (postsynaptic density 95,PSD-95)表达的影响,旨在探讨TEN对AD干预作用的机制。方法: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TEN 12.5,37.5 mg·mL-1剂量组,应用D-半乳糖致衰老的基础上定向Meynert基底核损毁建立AD大鼠模型,TEN12.5,37.5 mg·mL-1治疗组则在造模的同时用远志总皂苷灌胃(ig)治疗,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来检测大鼠海马CA1区nAChRα4及PSD-95的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海马CA1区nAChRα4及PSD-95平均灰度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降低(P<0.01);TEN 12.5,37.5 mg·mL-1剂量组大鼠海马nAChRα4及PSD-95平均灰度值显著低于模型组,两组平均光密度值均显著增高(P<0.05);且TEN 37.5 mg·mL-1剂量组的平均灰度值比TEN 12.5 mg·mL-1剂量组显著降低,平均光密度值显著增高(P<0.01)。结论:TEN可显著提高AD模型大鼠海马CA1区nAChRα4及PSD-95的表达,并具有剂量依赖性,这可能是其改善认知功能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蟾毒灵在吗啡成瘾消退和重建中的药理作用.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溶酶组和蟾毒灵组,每组各12只.腹腔注射盐酸吗啡并通过条件性位置偏爱装置建立吗啡成瘾模型后,2组分别注射溶酶和蟾毒灵(0.6 mg/kg)并检测其偏爱分值变化.结果 蟾毒灵组在注射蟾毒灵后,偏爱分值降低,与后测值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效应持续3 d以上;溶酶组的偏爱分值与后测值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瘾消退后采用半剂量吗啡注射重建吗啡成瘾,蟾毒灵组和溶酶组的偏爱分值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蟾毒灵可促进大鼠吗啡成瘾的消退,但不影响成瘾消退后的重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健脑益智汤对慢性复合应激大鼠海马突触后致密物-95(PSD-95)表达的影响。方法 应用多因素的慢性复合应激制作Wistar或盯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动物模型,应激组大鼠每天给予健脑益智汤灌胃共4周,然后用Y迷宫测定所有大鼠的学习记忆成绩,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海马的PSD-95的表达。结果 健脑益智汤能显著改善大鼠因慢性复合应激所致学习记忆障碍。结论 健脑益智汤可以防止大鼠海马PSD-95的丢失从而改善学习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