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预激综合征患者阵发性房颤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127例预激综合征合并旁道介导的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 根据既往有无阵发性房颤发作,分为阵发性房颤发作组(n=23)和无阵发性房颤发作组(n=104).电生理检查测定旁道的前传和逆传不应期;消融术术后24 h描记12导联心电图, 测量P波最大时限、最小时限,计算P波离散度.结果阵发性房颤发作组与无阵发性房颤发作组比较,射频消融术中旁道存在逆传者的数量无显著差别(87.0% vs 91.3%)(P>0.05);前者消融术前旁道前传和逆传不应期显著短于后者(P<0.01),消融术后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和离散度显著长于后者(P<0.01).结论在预激综合征患者房颤发生中,旁道有效不应期缩短和窦性激动在心房内的非均质传导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预激综合征伴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安全性、疗效,以及预激综合征患者发生阵发性房颤的机制。方法对300例预激综合征患者,根据术前有无房颤发作史分为A组(45例,有房颤发作史),B组(255例,无房颤发作史);A组消融后根据有无再发房颤分为PAF组(有房颤再发)和NPAF组(无房颤再发)。常规心内电生理检查(EPS),测定心房有效不应期;旁道的前传和逆传不应期;结合腔内电图寻找房室旁路最佳消融靶点,采用温度控制方式射频消融治疗;通过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量旁路消融术24h后,P波时限最大、最小值及计算P波离散度。结果本组手术成功率为98.0%,复发率为1.0%,并发症发生率为1.0%。A组的多旁路较B组多(P=0.008 3)。消融前,A组的心房有效不应期、旁道前传和逆传有效不应期较B组短(P=0.039 9);消融后,A组的P波最大时限、P波离散度较B组长(P<0.01);术后PAF组和NPAF组比较中,PAF组的心房不应期较短,P波最大时限、P波离散度较长。结论射频消融治疗预激综合征伴阵发性房颤安全有效。旁道有效不应期缩短和心房本身各向异性传导增大在预激综合征患者房颤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年龄、冠心病、左心室射血分数、高血压、糖尿病、左房内径、心悸病史等是预测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预激综合征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旁道和心房的电生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预激综合征患者阵发性房颤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127例预激综合征合并旁道介导的阵发性心动过速患者,根据既往有无阵发性房颤发作,分为阵发性房颤发作组(n=23)和无阵发性房颤发作组(n=104)。电生理检查测定旁道的前传和逆传不应期;消融术术后24h描记12导联心电图,测量P波最大时限、最小时限,计算P波离散度。结果阵发性房颤发作组与无阵发性房颤发作组比较,射频消融术中旁道存在逆传者的数量无显著差别(87.0%船91.3%)(P〉0.05);前者消融术前旁道前传和逆传不应期显著短于后者(P〈0.01),消融术后心电图P波最大时限和离散度显著长于后者(P〈0.01)。结论在预激综合征患者房颤发生中,旁道有效不应期缩短和窦性激动在心房内的非均质传导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比较23例房室结折返心动过速经导管射频消融房室结改良术治疗前后房室结电生理变化,结果发现,快径前传下不应期明显缩短(P〈0.01),且在慢径阻断组与改良组间无明显差异;在慢径改良组,术后前传不应期明显延长(P〈0.01),而房室结前传文氏点,房室结逆传不应期,逆传文氏点均无明显的变化,提示射频消融房室结改良术仅影响房室结快径和慢径的前传不应期,对房室结逆传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朱华江 《中外医疗》2010,29(33):174-174,183
目的分析预激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以及电生理检查的特点。方法对30例预激综合征患者进行经食道电生理检查,检测预激综合征诱发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后的电生理变化。结果 30例预激综合征前传有效不应期为200-600ms,平均300.87ms,旁路1:1房室传导频率≥200次/min。结论经食道电生理检查可发现预激综合征的大部分临床电生理现象,尤其对部分隐匿性预激综合征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伊布利特对人心脏正常传导系统及房室旁道的电生理作用,评价其应用于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的安全性.方法:21例经电生理检查证实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静脉注射伊布利特1 mg,比较用药前、用药后即刻、15 min、30 min时P-A间期、A-H间期、H-V间期、QRS时限、QT间期、右室起搏下QT间期、右心房不应期、右心室不应期、房室结不应期、房室结文氏点、旁道前传及逆传不应期.结果:与用药前相比,用药后P-A间期、A-H间期、H-V间期、QRS时限均无明显变化(P》0.05), QTc间期、右室起搏下QT间期、右房不应期、右室不应期、房室结文氏点均明显延长(P《0.05);与用药前相比,用药后旁道前传及逆传不应期明显延长(P《0.05),无1例出现前传或逆传功能丧失;无尖端扭转性室速及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伊布利特对心脏正常传导系统的传导性无明显影响;常规剂量伊布利特能够延长旁道不应期但不阻断旁道传导功能,不影响对房室旁道的标测和消融;将其用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未发生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背景 预激综合征影响QRS波终末向量,但尚未被关注。目的 探讨预激综合征患者旁路前传对QRS波终末向量的影响、与旁路位置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愈的、术前旁路有前传功能的单旁路预激综合征患者158例。根据术前心电图表现分为两组,显性组150例,隐性组8例。显性组分析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后心电图,观察旁路前传对QRS波终末向量的影响和QRS波终末向量改变与旁路位置及预激向量的关系;隐性组分析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后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心电图,观察对QRS波终末向量的影响,QRS波终末向量有改变者分析靶点图靶点V波与QRS波最早起点的关系。结果 显性组150例均有QRS波终末向量改变,QRS波终末向量改变与旁路位置有关。V1、Ⅰ、Ⅱ、Ⅲ、aVL、aVF导联不同预激方向患者QRS波终末向量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不同部位显性组预激综合征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前与术后QRS波终末向量变化与预激向量方向基本一致。相关分析显示:V1、Ⅰ、Ⅲ、aVL导联QRS波终末向量变化与预激向量呈高度正相关(rs=0.812、0.701、0.771、0.762,P<0.05),Ⅱ、aVF导联QRS波终末向量变化与预激向量呈中度正相关(rs=0.569、0.647,P<0.05)。隐性组8例中2例有QRS波终末向量改变,靶点图示靶点V波(旁路下传)与QRS波最早起点(正路下传)几乎同时出现。结论 预激综合征旁路前传不仅影响初始向量同时影响QRS波终末向量;δ波是旁路下传心室快于正路的表现,QRS波终末向量改变是旁路前传心室的标志,有助δ波不明显和不完全隐性预激综合征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7.电生理检查 7.1食道电生理检查 无创或食道电生理检查用于筛查静态ECG正常、有晕厥与心悸相关病史的快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或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患者;评估怀疑心动过缓性晕厥患者的窦房结功能.还可以用于预激综合征患者危险分层,尽管旁路不应期正常不能除外发生快速心室反应性房颤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9.
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OAW)是预激综合征旁路参与的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诱发和维持与旁路及房室结一希浦系的电生理特征密切相关。本文目的在于探讨两侧游离壁房室旁路OAVR诱发率的差异及可能的机制。方法:62例经成功射频消融治疗证实为左侧或右例游离壁单房室旁路患者,其中左游离壁旁路组41例,右游离壁旁路组21例,经心内电生理检查测定旁路前传及逆传有效不应期、房室结一希浦系的前传有效不应期及OAW的诱发率。结果:本研究左侧游壁旁路组中,43.9%(18/4)的旁路无前传功能;而在右侧游离壁旁路组中,仅9.5%(2/21)的旁路无前传功能,明显低于左游离壁旁路组(P<0.01)。旁路的逆传有效不应期,右游离壁分路长于左游离壁旁路(267.89±40.36vs245.25±35.81ms,P=0.033)。房室结-希浦系的前传有效不应期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245.33±50.97vs256.85±50.42ms,P>0.05)。42例具有前传功能的旁路,其前传有效不应期,左、右侧游离壁旁路间无明显差异(299.13±50.40vs306.67±42.57ms,P>0.05)。62例中55例可诱发OAVR,右侧游离壁旁路组OAW的诱发率(76.2%,16/21)低于左游离壁旁路组(95.1%,39/41)(P=0.039)。结论:右侧游离壁旁路OAVRT的诱发率低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激旁路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心动过速复发的原因。方法对530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进行随访(7.6±3.2)年,回顾性分析其电生理和临床资料。结果530例患者中22例心动过速复发,总复发率4.1%。前150例的复发率为8.0%,此后的复发率为2.6%(P〈0.05);复发可晚于术后2年。复发与旁路部位和是否显性无关,与旁路逆传时靶点室房波的融合程度、放电显效时间和是否为多旁路有关(P〈0.05)。另有患者心动过速复发,并不是由于旁路传导功能的恢复,而是由于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结论靶点标测欠精确以及多旁路是导致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研究小剂量胺碘酮对预激综合征(WPW)射频消融术中心房颤动(AF)发生的预防作用。12例WPW 合并AF患者,男7 例,女5 例,24~64 岁,平均(41±15)岁。10 例体表心电图提示显性预激,2 例提示隐匿性预激。所有患者均有AF发作病史和心电图。射频消融按常规方法进行,术前服用胺碘酮3~4 周,0.2g/d。12 例患者全部射频消融成功,2 例术中发生AF,数分钟后自行转为窦性心律。结果表明,射频消融是治疗WPW 合并AF的有效方法,小剂量胺碘酮可减少和避免术中AF发作,并且不阻断旁路的前传和逆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射频消融治疗持续性交接区反复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持续性交接区反复性心动过速(PJRT)的电生理特点和导管射频消融(RFCA)的疗效。方法:7例患者(男3例;女4例)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为PJRT;心动过速发作或右室起搏时,沿房室环标测最提前的逆传房波(EAA′)作为消融靶点,常规方法消融旁道,阻断其传导。结果:7例患者均呈典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发作,但持续时间较长,心功能均正常。SVT发作时R-P′间期较长,为(196±24)ms,R-P′/P′-R比值多>1,逆P波在下壁导联为负波。电生理检查证实均存在只有逆传功能的房室旁道,传导速度慢,靶点处V-A间期为(163±22)ms,并具有递减传导的特性。7条旁道分别位于右后间隔4条、右中间隔1条、左后间隔1条及左后壁1条。7例患者均1次手术成功,平均X线时间(11±3)min,无并发症。随访3-34个月无复发。结论:PJRT是递减传导的房室慢旁道参与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RFCA是安全有效的根治方法。  相似文献   

13.
探讨射频消融(radiofreqency  catheter ablation, RFCA)房室结慢径终点、快径前向传导功能与心动 过速复发率的关系。方法:对76例经系统电生理检查、RFCA证实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tachy- cardia,AVNRT)的患者根据消融终点分为三组:①A组,为44例慢径消融后慢径完全消失病人;②B组,为17例慢 径消融后慢径尚残存,但无心房回波病人;③C组,为15例慢径消融后慢径残存且有心房回波病人。对以上三组 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慢径消融终点、房室结快径传导功能及复发率三者关系。结果:①A组和B组,慢径 消融后其快径前传功能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明显缩短,随访期间无心动过速发作;②C组,慢径消融后其快径前 传功能不应期和有效不应期缩短不明显,随访期间有5例复发心动过速。结论:房室结双径路是彼此关联的两 条径路,功能慢径的存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快径的传导功能;AVNRT慢径消融最好达到慢径消失,若慢径残 存,亦应消融到无心房回波和快径传导功能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应用食管心房调搏术(TEAP)观察心律平对5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急性电生理效应。结果表明:心律平对房室旁道和房室结双径道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以旁道尤为明显。该药能阻断旁道的前向和逆向传导,延长其不应期。并使房室结传导的文氏阻滞点和2:1阻滞点提前,从而有效终止心动过速的发作。  相似文献   

15.
索他洛尔对射频消融患者QTd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索他洛尔对房室旁道射频消融 (RFCA )患者 QT离散度 (QTd)及电生理作用的影响 ,对药物在术中应用的安全性作评估。 方法 :36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AVRT)接受 RFCA的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 (18例 ,单纯行 RFCA)和药物组 (18例 ,RFCA+顿服索他洛尔 16 0 m g)。药物组服药后每 30 min测量 1次电生理参数 ,观察 2 .5 h。两组在术前、术后分别测量 QTd。 结果 :两组术前 QTd无差异 ,对照组术前、术后 QTd无明显变化。药物组服药后 ,电生理参数与服药前比较相差显著 ,RFCA术前、术后 QTd分别为 (30 .9± 14.3)和 (2 4.7± 9.6 ) m s;QTcd分别为 (33.7± 17.1)和 (2 5 .2± 10 .1) m s;QTL cd分别为 (30 .8± 14.1)和 (2 5 .6± 19.4) m s,3项参数均 P<0 .0 5。两组术后比较 QTd,QTcd,QTL cd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索他洛尔可轻度降低 QTd,致心律失常的危险性较低 ,无器质性病变的 RFCA患者术中应用可帮助终止心动过速频繁发作 ,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控论心室起搏呈向心传导或不典型偏心传导隐匿性旁道的射频消融方法。方法:对15例房室结文氏周期小于300ms且心室起搏呈向心传导或不典型偏心传导的隐匿性旁道的病人行射频消融治疗,用RS_2(或S_1S_2)右室起搏进行靶点标测和手术成功判定。结果:15例中男8例,女7例。左侧旁道11例。右侧旁道4例,RS_2(或S_1S_2)在心室刺激可以清楚标测到旁道部位并能及时判定放电是否有效。手术前后房室结前传功能及逆传功能均无改变。结论:RS_2(或S_1S_2)右室刺激对心室起搏呈向心传导或不典型偏心传导隐匿性旁道的射频消融是一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预防射频消融术后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l025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邻近希氏束和房室结旁道患者射频消融的临床资料.结果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首次消融成功率97.5%(829/850),邻近希氏束和房室结旁道首次消融成功率97.1%(170/175);总复发率2.5%(26/1025),均再次消融成功,无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结论积累经验,熟练心电生理和心脏解剖知识,及时处理手术中的房室传导阻滞,可有效地避免射频消融并发永久性房室传导阻滞.  相似文献   

1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