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11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异搏定对大多数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无效,并常使之恶化。但有极少数室速,异搏定疗效却非常突出,其中一部分为无器质性心脏病证据的特发性室速,其发生可能与延迟后去极化所致的触发活动有关。本文报道两例经电生理检查证实异搏定有效的室速。  相似文献   
2.
1 临床资料患者 ,男 ,6 3岁 ,发现高血压 10年 ,因呼吸困难2 .5h ,于 2 0 0 1年 12月 2 3日急诊入院。患者于 10年前因出现头晕、胸闷 ,查体发现血压增高 ,最高达2 6 0 /15 0mmHg ,在门诊服用多种降压药物 ,包括硝苯地平、美托洛尔 (倍他乐克 )、卡托普利 (开博通 )等药物治疗 ,血压一直控制不理想 ,一般约在 170 /110mmHg。患者于入院前 2 .5h ,排便时突发呼吸困难 ,呈端坐呼吸 ,口唇发绀 ,咳嗽 ,咳白色泡沫样痰 ,伴大汗淋漓 ,急诊入院 ,诊断为急性左心功能不全 ,给予吸氧、静脉注射乌拉地尔、呋塞米、毛花甙丙等药物治疗 ,症状好转后入…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应用多巴酚丁胺静点的9例心力衰竭患者观察其血液动力学效应。结果多巴酚丁胺有较明显的增加心排出量和中度降低肺动脉楔压(PWP)及体循环血管阻力(SVR)作用,对心率和血压影响较少,适用于泵衰竭时心排出量降低,PWP中度增加的患者,若有明显低血压时可加用多巴胺。  相似文献   
4.
应用心内膜心肌活检和电生理检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新近发生的房室传导阻滞(AVB)12例患者的病因、阻滞部位及去自主神经影响药物实验的意义。12例中有半数诊断为心肌炎。3/4(9/12)的病例阻滞部位在房室结,希氏束内或室内束支者3例,有2例病因为非心肌炎。去自主神经影响药物试验阳性仅能反映有无迷走神经张力的影响,而不能确定同时有无器质性心脏病变存在。由心肌炎导致的AVB多具有动态变化特点。其它心脏疾患所致者治疗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5.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中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中的一些问题胡大一许玉韵1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一级预防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和)心室颤动(VT/VF)〕的一级预防对象即是临床上尚未发生过此类心律失常的病人。心肌梗死(简称心梗)后的病人如无使用β-受体阻断剂的...  相似文献   
6.
在以往的10年中,钙拮抗剂异搏定已成为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物之一。但它对室性心动过速的治疗成功率却很低。Stewart等最近的研究表明异搏定可能导致室速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及(或)心电不稳定性的恶化。他们报告的15例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由于被误诊为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其中13例使用异搏定治疗,结果全部出现临床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进一步理解T波和U波的关系及U波在长QT综合征(LQTS)中的病理生理学意义。方法对11例LQTS患者行左心交感神经切除(LCSD)手术,评价其手术前后及跟踪期间ECG上U波和T波变化。结果术后QTc(校正的QT间期:从0.50±0.05s到0.47±0.03s,P=0.02)、QTp(从QRS波起始到T波顶点的时间间隔:0.37±0.07s到0.33±0.06s,P=0.041)和QTpc(校正的QTp:从0.37±0.07s到0.34±0.05s,P=0.006)均显著缩短。同时QU间期(从QRS波起始到U波结束)、QUc(校正的QU间期)、QUp(从QRS波起始到U波顶点的时间间隔)、QUpc(校正的QUp)却无显著改变。TpTe(同一导联上T波顶点到T波结束点的时间间隔)无显著变化,但TpTe-max(12导联中最早的T波顶点到最晚的T波结束点的时间间隔,代表跨壁复极离散度:0.21±0.09s到0.18±0.07s,P=0.02)显著降低。U波幅度、T波幅度及U/T幅度比值均无显著变化,但TpUp(T波顶点到U波顶点的时间间隔:0.16±0.06s到0.19±0.05s,P=0.041)显著增加。手术后2天内,多数患者U波更明显并叠加于T波之上形成T-U融合现象;但随后融合程度逐渐减轻。结论LQTS患者的U波与T波具有不同的起源机制,因此在诊断LQTS测量QT间期时不应包含U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入院时心肌梗死溶栓疗法(TIMI)危险评分系统对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干预(PCI)后远期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应用TIMI危险评分系统的8个变量,分别累计各例的评分值,观察患者住院期并随访平均(23.9±3.8)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包括非致命心力衰竭、非致命再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及心脏性死亡),分析入院时TIMI危险评分值对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预测性.结果373例STEMI患者随访期总心血管事件发生89例(平均发生率23.9%);随危险评分值的逐渐递增,其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进行性增高(对增高趋势,X2值统计,P<0.05);评分≥8分者的总心血管事件是评分为0者的9倍;与<6分者比较,评分≥6分者心脏性死亡事件明显增高(25%比0,P<0.01),死亡+心肌梗死事件也显著增加(36.7%比2.6%,P<0.01).无论患者入院时TnI水平增高与否,其TIMI危险评分越高、则发生心脏不良事件的危险性越大.结论入院时TIMI危险评分值增高,临床预后越差,TIMI危险评分法可能是对STEMI行直接PCI患者进行床旁定量危险评估与远期预后预测较为方便、实用的临床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9.
贵刊2010年第5期刊出"心室肌致密化不全研究的进展"[1]一文,对心室肌致密化不全(NVM)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学特征、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了详尽的综述.阅读此文后,我们觉得确有必要提高对此病的重视.事实上,随着分子基因学和医学影像学的进展,此病越来越多的被人们认识,但在临床实践中,由于认识水平不足,此病被错漏诊并不少见,因此需要引起对其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利尿降压剂、β受体阻断剂和其它一些降压药物弊端很多,长期使用对代谢、血液动力学和体内其它组织可能有严重影响,而最近问世的哌唑嗪、钙拮抗剂和巯甲丙脯酸则比较安全,尤其是这些药物能解除高血压的最根本血液动力学障碍即体循环阻力增高,因此,在满意地控制高血压的同时,也应能降低高血压患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