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患者男,44岁。因上腹部持续性隐痛两年,近两月又伴恶心呕吐而入院。入院钡餐检查示胃窦肿块。查体:上腹部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未扪及明显肿块。临床诊断:胃窦肿瘤。行手术切除,术中见肿块位于胃窦部,约5×5×4cm大小,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未扪及肿大淋巴结,胃及十二指肠明显水肿。 病理检查:胃大切标本,大弯16cm,小弯10cm,在胃窦部见一6cm×6cm范围大小弥漫增厚区域,最厚处约4cm,直达浆膜层,表面粘膜呈粗颗粒状隆起,切面质硬韧、灰白。镜下见胃粘膜腺体无异常,粘膜下纤维组织增生,大量梭形纤维细胞浸润,瘤细胞间较多胶原纤维,在纤维细胞间可见大量浆细胞  相似文献   

2.
胃脂肪瘤1例     
1 病历报告 患者,女,52岁。不明原因餐后上腹部不适,呃逆达月余。餐后约1h左右逐渐好转,即到我院作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未取活检)。门诊治疗无效且上述症状逐渐加重。复查胃镜:发现胃窦部隆起,似有新生物,考虑为胃息肉,取活检。病理诊断为胃息肉,故收入院。查体:腹部平坦,上腹部轻度压痛。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正常。手术发现肿物位于胃窦部前壁大弯侧,切开胃壁见肿块位于粘膜下,黄色质软。病理检查:部分胃切除标本有一约5.5cm×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56岁,上腹部隐痛1年多未行系统诊治。1个月来腹痛加重,多为饥饿性痛,但无明显反酸、喷气,体重也无明显减轻。于本科行内镜检查发现球部前壁溃疡3X2cm,表面覆厚腻白苔,周边粘膜充血水肿。胃窦部变形但未见溃疡或新生物,于胃窦部活检见慢性炎症细胞侵润。镜下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AI期,镜检3天后因排柏油样黑便住院,6天后突发上腹剧痛,诊为胃肠穿孔行手术治疗。术中见球部前壁穿孔灶3cm,周围摊痕4.5X4X3cm,质硬,与左肝脏面粘连。灶周组织糜烂,周围淋巴结无肿大,胃体及肝、脾、胰腺探查无异常,遂行胃次全切除术,…  相似文献   

4.
1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40岁,工人。主因反复上腹部持续性隐痛一年余,伴返酸、嗳气,进食后疼痛无明显缓解,于当地社区诊断为慢性胃炎,根据医嘱服法莫替丁、多潘立酮等药物后,症状时有好转,但此上述症状反复发作。自述2周前饮酒后上腹部疼痛再次发作,呈灼烧样感且症状逐渐加重。自述服西咪替丁、丽珠得乐等药无效后到我院就诊。查体:呼吸25次/min。脉率90次/min。心、肺检查均正常。上腹部压痛,未扪及肿块。心电图示:电轴左偏。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示:病变位于胃体上部及胃窦部前壁。位于胃体上部者(图1)表现为突出于胃壁的约4cm×6cm类椭圆形充盈缺失区。病变边缘清楚。且分布多发不规则切迹。周围胃壁柔软度减低伴有轻度痉挛。周围粘膜皱襞粗大紊乱并直达病变边缘。病变区表面造影剂分布欠均匀。见大小不等的点状高密度影与之相伴。位于胃窦部者(图2AB)表现为近大弯侧约2CM结节样充盈形缺损区。局部腔壁线光滑连续。病变边缘呈现不规则浅分叶状,周围粘膜紊乱增粗,病变表面呈细网格状改变,其内部分布多发不规则深龛影,周围壁活动度尚好。数字胃肠机下对患者进行多体位摄片及反复用硫酸钡对病变进行涂抹,病变形态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粘膜内癌1例报告张在厚,黄英才1临床病例患者,男性,48岁,某厂干部。因上腹部灼痛加重一月入院。10个月前始感上腹部痛,剑突下疼痛明显,呈烧灼性以空腹为著,餐后可以缓解。一月前症状加重,在当地医院胃镜检查于胃窦部可见l个2cm×1.8cm大小,不规整...  相似文献   

6.
自 1 998年 1月~ 2 0 0 1年 1 2月 ,笔者应用“四逆散加味”治疗慢性胃炎 67例 ,获较好疗效 ,并与胃苏颗粒冲剂治疗的 2 5例作对照观察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参照 1 998年孙传兴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拟定 [1]。 1中上腹 ,剑突下或两侧腹隐痛、不适、钝痛、饱胀、嗳气、反酸、消化不良等。碱性药物可暂时缓解疼痛。或有食欲不振、疲乏、贫血等。腹部体格检查无特殊异常。2胃酸分泌功能可降低或增高 (胃窦及体部病变者胃酸降低 ,胃体粘膜萎缩者无胃酸 )。 3胃镜检查可见粘膜充血、水肿形成 ,红白…  相似文献   

7.
胃脂肪瘤在临床上少见。且术前难以诊断。本文报道一例经胃镜电凝切除,组织学诊断的胃脂肪瘤。 患者 女性,48岁,胃镜号18485。患者两月前始感上腹部隐痛,伴暖气,以夜为甚,无呕血及黑便。查体:腹平软,上腹部深压痛。胃镜检查示:胃窦近胃角处前壁见一约4.1cm×2.5cm大小息肉样物,表面光滑,色红,有蒂,息肉样物随胃蠕动达幽门口,时而堵塞幽门。活检钳触之似海棉样感。用圈套套扎息肉蒂  相似文献   

8.
胃脂肪瘤是一种少见的胃间叶来源良性肿瘤,其发病率低,容易被临床医师所忽视,导致漏诊和误诊,使病情迁延不愈。现就芜湖市中医医院发现的1例胃部脂肪瘤病例诊治报道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女47岁,因"上腹部隐痛不适1月"入院。患者于4个月前曾住院治疗,当时诊断为"慢性胃炎、胃窦黏膜下隆起病变(胃间质瘤?)"。患者入院后查体未见阳性体征,积极完善各项相关检查,  相似文献   

9.
<正> 例1 男,34岁。间歇性上腹部隐痛3年。钡餐透视发现胃窦部有3×2cm~2大小之充盈缺损,粘膜紊乱.胃镜见该肿块呈半球形,中心凹陷,局部粘膜糜烂。行胃大部切除术,病理诊断:胃粘膜下异位胰腺合并粘膜溃疡。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我们应用胃双重对比造影诊断早期胃癌1例,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患者女,54岁,以往无明显胃病史,近年中上腹部有间歇性隐痛就诊。在本院作GI显示:胃窦部小弯前壁见约10mm左右龛影,龛边不整齐,较僵硬,周围有少数颗粒状隆起以及指压迹征。诊断为早期胃窦部溃疡型癌。建议作胃镜检查。外院胃镜:胃窦部溃疡。活检报告:胃窦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度活动期。经1个月口服洛赛克、雷尼替了等治疗后GI复查病灶无明显变化。再做胃镜检查仍诊断为四窦部溃疡。而病理提示:胃窦粘膜高度异常增生,有早期胃癌变可能,即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胃小弯近幽门前壁可扪及2.5cm直径的肿块,质中偏硬,未及浆膜,周围淋巴结不肿大,肝(-),盆腔(-)。术后病理诊断:胃窦邪前壁小弯  相似文献   

11.
患者 女性,32岁。于1990年11月入院。2年前开始出现上腹部饱胀隐痛伴恶心呕吐,经对症治疗好转。此后症状反复发作,逐渐加重。1年前因“幽门梗阻”“急性胃扩张”在当地剖腹探查,术中见胃高度扩张,胃异位而来作处理关腹。术后症状如故,现每日仅能进食少量流质饮食。入院前经X线证实为胃扭转,遂行剖腹探查。术中见胃窦大弯侧近幽门处由前向上翻起,在食道裂孔左侧与横膈膜粘连,使幽门十二指肠球部及部份胃体顺时针扭转180°,十二指肠拉长,贲门位置下移(见附图),同时见胃体扭转处  相似文献   

12.
我院2001~2005年间行胃内窥镜检查患者8680例,发现内脏反转移位2例,现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1,女,38岁,因上腹部隐痛、恶心6年,加重3周来我院行内窥镜检查.查前无内脏移位提示,采取常规左侧卧位,内镜到达贲门后,见胃底穹隆部于贲门右侧,粘膜增粗,呈条索状充血,经多次进镜失败.改为坐位后进镜成功,胃至十二指肠粘膜未见异常.胃镜诊断为:①慢性浅表性胃炎(胃底部);②内脏反转移位.检查完毕再次了解患者病情,患者自诉是右位心,此前上消化道钡餐、腹部B超诊断为内脏全反胃.  相似文献   

13.
异位胰腺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华  李娟  易军 《医学争鸣》2001,22(6):537
0 引言 异位胰腺罕见 ,其发生率国内报道为 0 .2 9%~0 .71% .我科收治 1例 ,报道如下 .1 病例报告 患者 ,女 ,5 8岁 ,因间断性上腹部隐痛不适 3a入院 .缘于 3a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 ,疼痛无放散 ,与饮食无明显关系 ,伴反酸、嗳气 ,无恶心、呕吐、发热、黄疸等症状 . CT:胃体近胃窦部小弯侧胃壁见梭形软组织影 ,多考虑为平滑肌瘤 .胃镜 :胃体后壁隆起性病变 ,位于黏膜下(平滑肌瘤 ) .局部活体组织病理检查 :(胃体 )黏膜慢性炎症 ,部分腺体中度异型增生及肠化 ,黏膜下平滑肌轻度增生 .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 .入院诊断 :胃平滑肌…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性,43岁,因腹部疼痛两个月加重三天入院.现病史: 病人于两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腹部部适隐痛胃区胀满症状无明显好转,于一周前右上腹疼痛明显加重,腹胀,以上腹部明显.  相似文献   

15.
1临床资料例1,男,59岁,反复上腹部胀痛伴黑便月余,间断发热,消瘦。体检:腹部未及明显包块,无压痛及反跳痛,右锁骨下淋巴结0.8cm。大便常规:粘液( ),白细胞( ),红细胞( )。X线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见胃部粘膜粗大、迂曲呈波浪状,胃体及胃窦部见多个大小不等、不规则充盈缺  相似文献   

16.
<正>患者女,64岁,因"上腹部隐痛不适1年余,加重伴黑便2周"入院。入院前1年余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隐痛不适伴腹胀,无反酸、嗳气,无恶心、呕吐,无呕血、黑便;2周前患者腹痛频率增加、疼痛程度加重,伴腹胀、黑便;查体:剑突下轻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腹部增强CT示:胃窦部壁稍增厚,胃大弯侧壁见不规则异常密度影,最大径约5.1 cm,边界清楚,密度欠均匀,其内主要为脂肪密度,CT值  相似文献   

17.
甲亢致恶心呕吐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47岁,主因上腹部隐痛不适2个月,加重伴恶心、呕吐1个月入院.10d前在当地某医院行胃镜检查提示胃窦息肉,并行内镜下息肉射频消融术,病理提示炎性息肉.术后给予药物治疗(具体药物及剂量不详),症状无缓解.追问病史,述近4个月有消瘦、心悸等症状,但无明显食亢、多汗等.近1个月食欲减退.4个月来体重减轻约8kg.病程中大小便无明显异常,既往体健,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系统回顾无特殊.  相似文献   

18.
使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和微穿孔技术,观察了切断大鼠腹部迷走神经腹干和刺激其向中端对杏仁核、下丘脑和胃的生长抑素含量的影响。切断迷走神经,杏仁核生长抑素含量无明显改变,外侧视前区、下丘脑腹内侧核和室旁核的生长抑素含量下降,胃窦与胃体的粘膜和肌层的生长抑素含量也下降,表明腹部迷走神经冲动对下丘脑和胃的生长抑素有紧张性影响。刺激腹部迷走神经向中端,杏仁的内侧核、外侧核和中央核的生长抑素含量减少,外侧视前区、下丘脑腹内侧核和室旁核的生长抑素含量增加,胃窦部粘膜和肌层的生长抑素含量也增加,提示了杏仁核和下丘脑一些核团的生长抑素可能在内脏传入信息的中枢整合活动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胃效室是一很少见病。在X线发现中占比例很少,多见于冒责门近小弯后壁,很少见于责门近小奇前壁或胃窦部,我院曾遇见一例报告如下。女性,15岁。间歇性腹痛4月,加重2天,仍有恶心,无腹胀、呕吐、黄疽及发热等。查体:贫血貌。腹部脐周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快。叩诊清音,肠鸣音正常。脊柱四肢无畸形,生理反射存在。X线检查:胃形态正常,位于骼椅上3cm蠕动及张力正常。胃窦部粘膜增粗,小弯幽门前区见一2XI.scm大小向腔外迹出的整状突出影,基底部较窄,边缘锐利,轮廊光整,可见胃粘膜伸入其内。X线诊断:胃小弯幽前区…  相似文献   

20.
胃结核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和方法例 1 患者男 ,35岁。因剑突下隐痛 10余年 ,加剧 10多天住院。持续性疼痛 ,不放射 ,进食后加剧 ,无嗳气返酸 ,无盗汗午后潮热 ,无呕血及黑大便 ,院外检查报告为“溃疡型胃癌”。体查 :一段情况可 ,浅表及锁骨上无肿大淋巴结 ,心肺无异常 ,剑突下较饱满 ,轻压痛 ,胃钡餐检查提示 ,胃底充盈良好 ,胃窦 ,胃体广泛性不规则充填缺损 ,痛变累及胃窦全部及部份胃体大小弯侧 ,胃角切迹大弯侧后可见巨大形 ,其边缘基底凹凸不平 ,粘膜向内集中杵状中断。X线诊断 :胃体胃窦溃疡型胃癌 ,胸片 ,右肺尖锁骨下区可见斑状形及小许索条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