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三角韧带修复在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8例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手术治疗但不进行三角韧带修复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三角韧带修复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AOFAS评分为(93.1±2.5)分,高于对照组的(82.4±3.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住院时间则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进行手术治疗和三角韧带修复具有良好的预后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一期韧带修复联合拉力螺钉固定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扭伤所致踝关节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扭伤致踝关节不稳病人3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7例,观察组采用一期带线铆钉原位修补联合拉力螺钉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石膏或支具外固定治疗。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疗效、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踝与后足功能评分(AOFAS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uc=2.059,P<0.05)。观察组术后1、2、3个月AOFA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2.28~4.29,P<0.05)。术后观察组病人距骨倾斜角度及距骨前移距离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t=4.213、3.672,P<0.05)。结论一期韧带修复联合拉力螺钉固定治疗急性踝关节外侧韧带扭伤所致踝关节不稳临床效果较好,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较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全关节镜下锚钉修复与改良Brostr9m锚钉修复距腓前韧带(ATFL)对踝关节外侧不稳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78例踝关节外侧不稳手术患者,根据手术方法分为A组和B组,A组给予全关节镜下锚钉修复ATFL,B组给予改良Brostr9m锚钉修复ATFL;比较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前、术后2周、3个月和6个月随访疼痛程度、踝关节功能相关指标及影像学指标变化。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24.27±6.20)vs(42.83±6.15) min]、术中出血量[(8.54±2.54)vs(35.09±2.60) mL]及术后恢复时间[(5.36±1.40)vs(7.49±1.51)周]较B组患者显著缩短(P<0.05);术后2周、3个月及6个月2组患者VAS、AOFAS、JSSF评分均优于术前,且术后2周A组患者VAS[(1.84±0.50)vs(2.51±0.48)分]、 AOFAS[(80.15±7.84)vs(75.29±7.06)分]、JSSF[(88.13±8.30)vs(83.20±8.15)分]评分均优于B组(P<0.05),但3个月及6个月2组患者VAS、AO...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强筋活血复元汤对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术后关节功能及康复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85例接受内固定术治疗的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试验组(n=42)和对照组(n=43)。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强筋活血复元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踝-后足评分(AOFAS)、视觉模拟评分(VAS)]、凝血功能[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水平]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AOFAS评分、VAS评分及FIB、PLT、D-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采用强筋活血复元汤治疗有助于缓解术后疼痛反应,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及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方法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30例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均对骨折实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损伤三角韧带行切开探查修复以恢复踝关节内侧结构的稳定。术后通过X线进行检查,并根据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OFAS)制定的踝-后足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手术前后踝-后足功能评分以及疼痛评分,观察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在30例患者中,优26例,良3例,可0例,差1例,优良率为96.67%;骨折愈合时间最短为10周,最长为14周,平均骨折愈合时间(12.4±1.7)周。术后AOFA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VAS评分明显降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术后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良好,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踝关节骨折伴随三角韧带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创伤骨科于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手术治疗了伴有三角韧带断裂的踝关节骨折16例,其中,AO分型A型2例、B型8例、C型6例,均对骨折行切开复位板钉或张力带内固定,三角韧带行切开探查并行手术修复以恢复踝关节内侧结构的稳定性。术后随访评价指标包括X线检查、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结果:全部病例得到30~84个月,平均47个月的随访。所有骨折均已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2.8周(10~14周),未发生伤口并发症。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优8例,良8例,优良率100%,平均93分(85~100分)。VAS为0.94分(0~2分)。结论:在处理踝关节骨折时,应重视是否合并三角韧带损伤,如损伤严重,手术修复或重建断裂的三角韧带能取得良好的功能恢复结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缝合锚钉治疗踝关节三角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本科2009年6月~2011年6月,手术治疗三角韧带损伤共20例,术中探查深层在距骨附着点撕脱15例,内踝附着点撕脱3例,体部断裂2例;浅层均在体部断裂,术中均采用将缝合锚钉在三角韧带距骨止点处拧入,同时修复和重建三角韧带深层,浅层直接缝合.结果术后随访5~24个月.采用齐氏疗效评定标准,优良15例,可3例,优良率为90%.结论踝关节损伤中应充分重视修复重建三角韧带,缝合锚钉修补三角韧带,既修复了韧带的连续性,又重建了三角韧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舒筋活血汤对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关节功能恢复及炎性因子影响. 方法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96例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并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舒筋活血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个月后中医症候评分、疼痛程度(VAS评分)、踝关节主动活动度、踝关节功能(Baird-Jackson评分、AOFAS踝-后足评分)以及炎性因子水平的改变. 结果 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者踝关节疼痛、肿胀等中医临床症状评分,VAS评分,炎性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背伸与跖屈角度、Baird-Jackson及AOFAS踝-后足评分显著上升(P<0.05),且研究组患者上述指标与同期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急性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应用舒筋活血汤可有效地缓解患者疼痛肿胀等症状,改善踝关节主动活动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并减轻炎症反应,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带线锚钉修复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断裂的临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踝关节骨折并三角韧带断裂病人72例资料,均予以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其中,36例术中采用带线锚钉修复三角韧带(观察组);另36例术中未修复三角韧带(对照组)。2组病人术后均获随访6~16个月,对其进行相关指标的疗效对比分析。结果全部病人均手术顺利,骨折复位良好。2组踝穴内侧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术后6例发生踝关节内侧不稳,3例踝关节跖屈活动明显受限,观察组无一例发生踝关节内侧不稳和螺钉脱出等并发症。观察组的踝关节跖屈和背伸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观察组总优良率为86.1%,对照组为75.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联合带线锚钉修复治疗踝关节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断裂,能够提高踝关节稳定性,有助于恢复踝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0.
佘刚  邹拥军  黄靖 《安徽医学》2017,38(10):1262-1265
目的 探讨锚钉修补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攀枝花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经踝关节X线确诊为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锚钉修补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跨下胫腓联合螺钉固定方法治疗.治疗后采用Baird-Jackson评分,踝-后足评分(AOF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评价手术疗效,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8.4个月.结果 观察组患者Baird-Jackson评分优良率92.8%,对照组为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AOFAS评分在术后1个月为(77.26±8.03)分,术后6个月为(94.12 ±8.63)分,较同期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患者术后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距骨倾斜角为(4.61±1.42)°,距骨前移距离为(3.09±1.21)cm,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治疗当天为(4.93±1.03)分,治疗后1个月为(2.14 ±0.92)分,对照组治疗当天为(5.12±1.06)分,治疗后1个月为(3.21 ±0.95)分,两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发现,骨折均顺利愈合,未出现内固定断裂、松动、骨折不愈合等不良事件.结论 锚钉修补结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临床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复合喷他佐辛用于臂丛神经阻滞对于术后镇痛时间、程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3月-2011年3月收治入院的80例ASAⅠ或Ⅱ级,接受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行上肢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均分为:A组,0.75%罗哌卡因30mL;B组,0.75%罗哌卡因30mL+喷他佐辛30mg。手术开始15、30、60 min及术后1、6、12、24h行VAS疼痛评分,并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感觉与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明显快于A组(P<0.05),镇痛持续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5),术中、术后VAS疼痛评分低于A组(P<0.05)。结论喷他佐辛复合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可缩短阻滞起效时间,延长持续时间,能明显延迟术后疼痛出现的时间,并使疼痛的程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早期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寻找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最佳血小板浓度。方法将16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丙、丁四组,所有患者均随访半年,共有155例患者获得随访,根据患者分组予不同血小板浓度富血小板血浆膝关节内注射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 d、3个月、6个月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安大略西部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评估膝关节症状及功能改善情况,并比较四组患者临床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甲组、乙组、丙组治疗后3 d、3个月、6个月以及丁组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VAS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其它各组(P<0.05),乙组治疗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低于甲组和丁组(P<0.05),丁组治疗6个月后VAS评分均低于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乙组、丙组治疗后3 d、3个月、6个月以及丁组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WOMAC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组治疗后各时间点膝关节WOMAC评分均低于其它各组(P<0.05),乙组治疗后3 d WOMAC评分低于甲组和丁组(P<0.05)。6个月后,丙组总有效率最高(92.1%),乙组次之(80.0%),丁组再次之(65.0%),甲组最低(48.6%)(P<0.05)。丁组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5);甲、乙、丙组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血小板浓度富血小板血浆对早中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在一定程度上呈浓度依赖性,过高或者过低血小板浓度的富血小板血浆对早中期骨性关节炎患者均达不到最佳治疗效果,但存在一个最适宜浓度,可能为(1 100~1 400)×109/L,并且血小板浓度较高的富血小板血浆还会产生较高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手术重建旋前外旋Ⅳ度踝关节骨折下胫腓联合稳定性的效果及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方法分析2008年3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53例Ⅳ度不伴有三角韧带损伤旋前外旋型踝关节骨折手术病例。手术方法为外踝钢板固定,内踝2枚螺钉固定,修补下胫腓联合前韧带,依后踝骨块大小决定是否进行螺钉固定。然后进行拉钩试验检测下胫腓联合稳定性。若不稳定,加行下胫腓螺钉固定。术后定期随访复查。结果随访12-48个月,平均18个月。所有病例骨折均愈合,术后均未发现下胫腓联合分离。后踝固定33例,未固定后踝20例。术中拉钩试验共发现14例下胫腓联合不稳,均为未固定后踝患者。末次随访时按AOFAS踝关节-后足评分标准,后踝固定组优良率为84.8%;未固定后踝组优良率为75.0%。两组优良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旋前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后踝固定与否是决定能否有效重建下胫腓联合的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带线锚钉对Danis-Weber B型骨折伴三角韧带损伤的疗效.方法:对15例Danis-Weber B型骨折脱位患者先予切开复位和钛板内固定外踝骨折,然后修复重建三角韧带,恢复踝关节稳定性.结果: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28个月,平均15.6个月.均无感染、皮瓣坏死、螺钉松动、创伤性关节炎等术后并发症.美国足与踝关节协会功能评分系统(AOFAS)评分为79~97分,平均87.6分.15例疗效评定为优12例,良3例,优良率100%.结论:对于伴三角韧带损伤的Danis-Weber B型骨折,治疗上除使骨折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外,还需对断裂的三角韧带进行修复重建.  相似文献   

15.
林晓峰 《中外医疗》2016,(35):91-93
目的:探究锚钉修复外踝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方便选取于2014年1月—2015年12月该院治疗的外踝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患者86例,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43例。乙组患者行内固定治疗,甲组患者额外予三角韧带修复。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关节功能评分(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评分)、距骨倾斜角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甲组总体优良率为95.35%,乙组为79.07%,甲组明显优于乙组(P<0.05);甲组与乙组治疗前距骨倾斜角分别为(13.29±2.41)°、(13.21±2.37)°。治疗后(1.17±0.21)°、(6.67±0.32)°,治疗后甲组明显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锚钉修复外踝骨折合并三角韧带损伤,较单纯内固定而言能改善关节功能及距骨倾斜角,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皮微创小切口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效果情况。 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台州骨伤科医院影像学证实为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患者43例,根据富血小板血浆使用情况将患者分为观察组24例与对照组19例,观察组采用经皮微创小切口联合注入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6ml对急性闭合性断裂的跟腱进行修复,对照组仅采用经皮微创小切口修复急性闭合性断裂的跟腱;分别记录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足踝功能评分、跟腱断裂评分(ATRS及Leppilahti跟腱修复评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 结果 43例病人全部得到随访,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侧别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ARTS评分、AOFAS-AH评分及Leppilahti跟腱修复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观察组ARTS评分、AOFAS-AH评分及Leppilahti跟腱修复评分在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经皮微创小切口联合富血小板血浆(PRP)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能更有效的促进断裂跟腱的修复,加快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张秀伟  徐斌 《安徽医学》2016,37(12):1519-1521
目的 分析外侧副韧带修复联合关节镜下踝关节腔清理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28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踝关节镜处理关节内病变及修复外侧副韧带,应用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对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1年进行踝关节功能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术前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系统评分为(40.63±4.75)分,术后3个月评分为(68.75±3.65)分,术后6个月评分为(90.00±1.31)分,术后1年评分为(91.25±1.28)分,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侧副韧带修复联合关节镜下踝关节清理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分析关节镜下微骨折术与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对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踝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临床收治的60例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给予自体骨软骨移植术治疗,B组给予关节镜下微骨折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前、术后6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Cobb角、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AOFAS)踝-后足评分、踝关节活动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治疗效果总有效率为93.33%,较B组(80.00%)显著提高(P<0.05)。术前两组VAS评分、Cobb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均显著下降,且A组患者下降更显著(P<0.05)。术前两组AOFAS评分、踝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均显著上升,且术后A组患者上升更显著(P<0.05)。A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3%,较B组(17.02%)显著降低(P<0.05)。结论 与关节镜下微骨折术相比,自体骨软骨移植术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效果更显著,可改善患者踝关节活动度,缓解疼痛,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