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病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压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入组前患者收缩压(163±9.4)mmHg,舒张压(98±15.3)mmHg,半年后收缩压(128±8.1)mmHg,舒张压(82±10.2)mmH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干预组患者健康意识增强,按时服药率达97.3%,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康教育干预提高了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人群心血脑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滨州市城市社区≥60岁老年人且符合高血压伴糖尿病人群共654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326例)和对照组(328例)。干预组采取综合干预方案进行干预,包括定期随访、生活方式干预及监督用药等综合措施干预12个月,对照组维持日常生活及医疗状态。每3个月记录血压、血糖及血脂水平,随访24个月观察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收缩压较干预前明显降低(P<0.05),血压达标率较干预前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两组干预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干预组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24个月,干预组共有19例(5.82%)不良事件发生,而对照组发生34例(10.3%),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伴糖尿病患者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高危人群,社区综合干预可改变多种风险因素,促使血压、血糖及血脂达标,降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综合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5月本社区收治的80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家庭医生综合干预,比较两组收缩压、舒张压、知识知晓率以及干预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观察组血压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实施家庭医生综合干预,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压,提高患者高血压知识知晓率及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杜海英  纪巍  葛伟 《吉林医学》2010,(35):6578-657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不良因素的控制和治疗的辅助作用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定时、定点监测、跟踪、随访、全面干预,并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干预组患者2年后收缩压(128±10)mmHg(1mmHg=0.133kPa)和舒张压(80±10)mmHg水平与入组前收缩压(160±8.6)mmHg和舒张压(98±15.2)mmHg水平及与对照组收缩压(152±11)mmHg和舒张压(95±12)mmH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按时服药率高达1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控制率91.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症发生率、致残率和病死率与对照组相比下降15%。结论:护理措施的积极干预,提高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伴微量白蛋白尿患者实施综合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伴微量白蛋白尿患者386例,按照丢硬币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探究组各193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干预治疗,探究组给予综合干预治疗。结果干预前,两组Log ACR、收缩压、舒张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Log ACR(1.47±1.23)、收缩压(142.37±7.14)mmHg、舒张压(87.64±6.32)mmHg与探究组Log ACR(1.03±0.33)、收缩压(132.11±5.23)mmHg、舒张压(74.37±4.15)mmHg比较,探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治疗老年高血压伴微量白蛋白尿,可有效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和UACR水平,降低心血管事件和其他并发症的风险,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规范化社区高血压健康指导对老年高血压的控制作用。方法2012年2月—2013年2月期间,选择8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予以常规健康指导,而实验组则予以规范化社区高血压健康指导,比较两组血压的控制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指导后收缩压(96.68±10.88)mmHg、舒张压(81.81±5.59)mmHg,对照组患者指导后收缩压(138.57±8.78)mmHg、舒张压(88.92±5.25)mmHg,二者相比明显实验组血压控制效果更为理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实验组满意率(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6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规范化社区高血压健康指导对老年高血压的控制效果极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依从性对高血压患者临床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选择轻中度高血压患者200例,入院后先予以氢氯噻嗪12.5 mg/d或氢氯噻嗪12.5 mg/d+依那普利25 mg/d,根据患者依从性分为依从组和非依从组。治疗期间每月随访1次,测量血压,记录心脑血管事件,随访3年。结果:第3年时依从组和非依从组的收缩压与基线值比较分别降低19.4±20.6 mmHg和7.3±8.2 mmHg,舒张压与基线值比较分别降低10.7±13.5 mmHg和3.5±10.2 mmHg,依从组血压与基线值和非依从组血压比较均降低(P0.01)。依从组未发生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1例;非依从组发生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2例,非致死性心脑血管事件5例。结论:在依从性良好的情况下,以噻嗪类利尿剂作为基础降压药物长期治疗高血压,不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压,还能减少高血压患者临床终点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杨奕  寿晓玲  杨丽 《浙江医学》2020,42(18):1944-1948,1953
目的比较不同血压管理模式对社区血压干预的效果。方法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通过本项目研发的数据采集管理系统录入杭州市5家社区医疗机构1844例研究对象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按照一般社区慢病管理模式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医务人员技能培训、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等工作。观察12个月后两组血压水平及门诊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基线血压分布构成比:高血压819例(44.4%),正常高值血压287例(15.6%),正常血压603例(32.7%),低血压135例(7.3%)。男性舒张压、收缩压、体重、身高、腰围、BMI均明显高于女性(均P<0.01)。随访12个月后发现:观察组、对照组数据基线可比;高血压者:对照组舒张压下降幅度较观察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高值血压者:观察组舒张压较对照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血压者:观察组和对照组均出现血压升高,对照组收缩压升高幅度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1年内5个随访时间点重复测量血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着时间的延长高血压者收缩压下降明显,正常高值血压者收缩压、舒张压均有明显改善,正常血压者血压升高,低血压者舒张压、收缩压水平有明显升高。结论观察组血压改善优于对照组,其血压管理模式可以在社区血压管理工作中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社区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肾素活性的影响.方法 对本社区内的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实行全面系统的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50例,实行一般护理干预,半年后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的肾素活性.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与肾素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收缩压,舒张压及PRL浓度干预前后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对照组收缩压147.5±10.4mmHg,舒张压96.8±6.6mmHg,治疗组收缩压127.4±7.3mmHg,舒张压82.7±6.9mmHg,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对照组患者肾素活性浓度为2.49±0.32 (ng/ml/hr),治疗组患者肾素活性为1.98±0.21 (ng/ml/hr),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作好社区护理干预,可以减低患者的肾素活性浓度,可以长期很好地控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病人的血压稳定.  相似文献   

10.
王莉  孙国建  鲍燕君  王苗云  谢地  戚静燕 《浙江医学》2020,42(17):1878-1880
目的评估高血压专科门诊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和临床预后的干预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在杭州市临安区人民医院高血压专科门诊接受综合性干预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85例作为研究组,2017年1至12月在同一医院普通门诊随访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1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1年随访期间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和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经1年随访干预,两组患者收缩压、收缩压降幅和舒张压降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研究组有47.9%(280/585)的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在随访干预期间,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5例(2.6%)和46例(7.5%)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两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层医院开展高血压专科门诊能有效加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增加血压达标率,并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治疗冠心病的效果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确诊冠心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综合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综合干预组从改善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药物治疗及院外随访等方面综合干预1年,常规治疗组维持原治疗1年。所有患者干预前、后检测相关指标,并在结束时观察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情况。结果:1年后比较:1.综合干预组在吸烟、饮酒、饮食控制等方面较干预前明显改善(P〈0.05)。常规治疗组在饮食控制方面较前改善(P〈0.05),吸烟、饮酒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在吸烟、饮酒、饮食控制及服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综合干预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踝臂脉搏波速度(baPWV)等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3.综合干预组心绞痛发生率及新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经过规范化综合干预,可以明显改善不良生活习惯,降低BMI、SBP、DBP、HbA1c、FPG、TC、LDL-C、baPWV等水平,有效控制危险因素,缓解症状,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更年期女性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并就其干预现状进行调查.方法 纳入某社区2011年5月的更年期女性500例,经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检查对冠心病进行筛选,确诊冠心病患者162例为冠心病组,对冠心病组患者进行危险因素研究,并计算更年期女性冠心病的发病率;未患冠心病的更年期女性为非冠心病组,对其进行危险因素干预,随访3年后对非冠心病组患者新发病率进行总结,并对比冠心病组新发病率,判定干预效果.结果 实验数据表明,更年期女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有BMI(OR=1.499,P=0.032 <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 =0.012,P=0.026<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13.251,P=0.016 <0.05)、尿酸(OR=1.021,P=0.009<0.01)、高血压(OR =6.132,P=0.0075 <0.01)、糖尿病(OR =8.124,P=0.0082 <0.01).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后,非冠心病组随访结果显示其新发病率(1 3.9%)明显低于原发病率(32.4%),对比差异显著(P =0.001 <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更年期女性冠心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研究及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情绪的疗效影响。方法:对8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焦虑情况;并对干预组(40例)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及降压药物的综合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观察患者情绪症状及降压疗效。结果:1.治疗后干预组、对照组降压显效率分别为9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P〈0.05);2.干预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焦虑得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3,P〈0.01;t=4.29,P〈0.05);3.治疗后干预组对比对照组焦虑得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P〈0.01);4.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对照均有显著下降(P〈0.01);5.治疗后干预组对比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有显著下降(t=4.25,P〈0.01)。结论:对高血压患者采用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提高常规降压治疗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周琳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24):60-61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AICD)患者代谢综合征(MS)对颈动脉粥样硬化(CA)的影响。方法对124例观察组AICD患者及100例对照组健康人群行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颈动脉,比较两组CA与MS的发生率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指数。将观察组分成有CA的A组及无CA的B组,分析两组MS的患病率以及MS和其单一组分危险因素与CA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MS与CA发生率、IMT、斑块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年龄与MS、高血压、糖尿病、三酰甘油增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及总胆同醇增高的发生率均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A相关的危险因素依次为MS、高血压、糖尿病、年龄、LDL—C增高、TG增高、TC增高、吸烟(P〈0.05)。结论AICD患者MS及CA发生率高,MS是CA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各单一组分危险因素均增加CA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从单纯的血压控制转移到降低脑血管疾病为治疗原则的高血压新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38例高血压病患者(基础收缩压为160mmHg以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3例持续的给予氨氯地平(5mg)加辛伐他汀(20mg),对照组115例给予氨氯地平(5mg)加安慰剂;观察两年内脑卒中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血压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治疗组患者脑卒中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两组的卒中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临床效果越显著。结论给予高血压患者氨氯地平控制血压联合他汀类药物降血脂能够更大幅度的降低脑卒中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6.
对老年冠心病住院失眠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十预对改善老年冠心病住院失眠患者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将102例老年冠心病住院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失眠护理十预。以患者睡眠质量、助眠药物的使用量、生活质量及心脏事件的发生为评价指标进行两组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睡眠质量明娃高于对照组(P〈0.05);助眠药物的使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心血管突发事件明显多于实验组(P〈0.05)。结论对老年冠心病住院失眠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其睡眠质量,减少催眠药物的使用量,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稳定冠心病病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通过检测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并测定血压及血管硬化主要指标为踝臂指数(ABI)和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baPWV).了解患者外周血管硬化程度,分析对比在不同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其周围血管僵硬度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测定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了解患者外周血管硬化程度,如外周血管硬化明显或堵塞,则彩色多普勒进一步明确诊断.结果 代谢综合征组,包括高血压高Hcy组(A组)、高血压正常Hcy组(B组)、正常血压高Hcy组(C组)、正常血压正常Hcy组(D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E组)比较明显升高,而且A组>C组>B组>D组>E组;而ABI水平则相反,A组<C组<B组<D组<E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越高,则ABI则越低,反映下肢动脉狭窄或阻塞程度越严重.同样的baPWV水平A组<C组<B组<D组<E组,说明全身血管的僵硬度A组>C组>B组>D组>E组,血管弹性A组<C组<B组<D组<E组.代谢综合征组Hcy水平、ABI、baPWV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代谢综合征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越高,ABI、baPWV水平则越高,周围血管的僵硬度就越明显,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越高,具有密切相关性,对患者疾病预防干预及临床病情的评估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 MHD)患者应用阿司匹林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00例透析充分的MHD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 P<0.05),出血事件无显著差异( P>0.05)。透析时间、血磷、spKt/V是MHD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阿司匹林可有效降低MHD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且危险性无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正五聚蛋白3(PTX3)与C反应蛋白(CRP )在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定9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66例体检健康者血浆PTX3水平,同时测定血清CRP浓度,计算两者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以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效能。结果 血压组PTX3和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并发脑血管病组和并发心血管病组PTX3和CRP水平显著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两者在并发疾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Ⅱ级高血压组两者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和Ⅰ级组,Ⅲ级组PTX3水平显著高于Ⅱ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Ⅱ级组与Ⅲ级组间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TX3对并发心脑血管病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RP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PTX3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4,95% CI (0.861~0.955),高于CRP:0.876,95% CI (0.822~0.901);PTX3的诊断界值为3.833mg/L ,其敏感度为92.7%,特异度为89.2%,阳性预测值为92.7%,阴性预测值为86.8%。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病诊断中PTX3比CRP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TCD对高血压及脑梗塞患者的脑血管扩张储备功能进行检测的可行性。方法应用TCD对60例高血压、脑梗塞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组的脑血管二氧化碳反应性屏气指数进行测定。结果高血压患者脑血管对CO2的扩张反应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脑梗塞患者的患侧明显低于健侧(P〈0.05),也低于单纯高血压患者(P〈0.05),脑梗塞患者健侧和无脑梗塞的高血压患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的脑血管对CO2的扩张反应性低于正常对照组,而脑梗塞患者患侧脑血管的反应性降低更为明显,反映了高血压及脑梗塞患者脑血管的扩张储备功能降低,说明TCD是检测高血压及脑梗塞患者脑血管扩张储备功能的可靠、经济、简便易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