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从生物力学角度评价钛合金和不锈钢两种不同材质的正畸微种植体即刻负载后的初始稳定性
及生物稳定性。方法: 不锈钢微种植体和钛合金微种植体各16 枚以自攻方式分别植入1 只雄性迷你猪的左右侧
上下颌骨颊侧牙根间隙,即刻应用转矩测量仪测量微种植体最大植入转矩值。之后用8mm 左右长的高弹闭合镍
钛弹簧在相邻两枚种植体上即刻加载约150g 左右的水平力,10wk 后,应用转矩测量仪测量其最大旋出转矩值。
: 钛合金微种植体的最大植入转矩值为8.22±4.72Ncm,不锈钢微种植体的最大植入转矩值为5.57±2.07Ncm,统计
学检测显示P>0.05,无统计学意义; 实验测得钛合金微种植体的旋出最大转矩值为-4.79±2.93Ncm,不锈钢微种
植体的旋出最大转矩值-5.50±1.16Ncm,P>0.05。在实验中不锈钢微种植体折断1 枚,钛合金微种植体折断4
枚。结论: 不锈钢微种植体作为正畸支抗已达到和钛合金相近的良好的初始稳定性及远期稳定性,且不锈钢微
种植体与钛合金微种植体相比具有较好的延展性及强度,穿透力强,容易自攻植入,价格低廉,便于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实验研究自攻型正畸微螺旋种植体即刻负载持续中重度水平力的生物力学特性。方法:8枚自攻型钛合金微螺旋种植体种植于一只犬下颌骨颊侧的牙根间区,即刻负载约150g持续水平力。种植体植入时选择控制最高植入转矩在5.5 Ncm~7.3 Ncm,并且用Periotest测量种植体的稳定性,其值低于+9;观察9wk后,测量种植体稳定性及最高旋出转矩。结果:实验过程中未见种植体松动,脱落。最高去除转矩力值(5.9±1.2)Ncm。Periotest值在后牙区低于+9,在下颌骨中段在+10~+18间。结论:即刻负载的自攻型微种植体有良好的生物机械性能,即刻负载对自攻型正畸微种植体的生物整合未见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血管化腓骨瓣游离移植钛网塑形同期种植体植入修复狗下颌骨缺损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4例狗切除单侧下颌骨体,以自体腓骨瓣血管吻合游离移植修复下颌骨缺损.以微钛板内固定,钛网塑形人工骨粉植入恢复下颌骨形态及完整性,同期用人工种植体各一枚植入移植腓骨处,定期进行血液指标检测,X线检查及动物处死后组织学检查。结果:X线、骨密度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骨钙素(BGP)、下颌运动功能检测、扭转、剪切力、压力、弯曲试验结果显示,植人物愈合正常,下颌外形恢复满意。结论:血管化腓骨瓣游离移植钛网塑形同期种植体植入修复狗下颌骨缺损是可行的,重建下颌骨的功能和外形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不同表面处理的微种植体支抗在骨质疏松家兔中的稳定性。方法制作去势新西兰大白兔模型(骨质疏松模型),分组植入不同表面处理的微种植体。种植术后1个月,微种植体之间用镍钛拉簧100g交互牵引持续1个月后测量2枚种植体之间减少的距离,检测胫骨近端微种植体周1cm骨组织的骨密度。结果HA+ZOL涂层的一组比HA涂层的微种植体的脱落率低,微种植体移动距离小,骨结合和骨密度显著性增高。结论局部用唑来膦酸可以提高种植体的稳定性,增加种植体的骨结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羟基磷灰石(HA)涂层的微种植体和HA+唑来膦酸(ZOL)涂层的微种植体与骨界面的组织学结合情况,分析不同表面处理对微种植体支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在骨质疏松家兔左侧胫骨植入2枚HA+ZOL涂层的纯钛种植体,右侧胫骨植入2枚HA涂层纯钛种植体。术后1个月,给予100g交互牵引力持续1个月。测量2枚种植体位移;微种植体周围1cm骨组织的骨密度;制作不脱钙的骨磨片,甲苯胺兰染色,观察微种植体与骨界面的骨结合情况。结果在给予相同的牵引力后,HA+ZOL涂层的比HA涂层的微种植体移动距离小,骨密度高,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骨组织结合率高。结论局部用唑来膦酸可以提高种植体的稳定性,增加种植体的骨结合率。减少唑来膦酸对骨质疏松患者的不良反应,为临床的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上置法植骨种植修复的远期临床效果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将颏部自体骨块通过钛钉植入骨性缺损区,以增加种植术区唇、颊侧骨组织的厚度和垂直性骨高度。采用该方法修复骨性缺损的前牙区4l例,后牙区19例。植骨3~6个月后,植入种植体198枚。结果 60例植骨区除2例由于钛钉暴露、骨块吸收较多外,其余平均增加骨宽度3.45mm,增加骨高度3.79mm,植骨术区植入的198枚种植体,种植修复后12~60个月的回访,2枚种植体由于功能负荷过大,导致种植体脱落外,196枚种植修复体咀嚼功能满意。结论 上置法植骨能有效修复种植术区骨量不足。  相似文献   

7.
微植体-骨界面各部位组织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比研究微植体植入后即刻加载200 g力值与非加载8周时期微植体-骨界面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 健康犬2只.微型种植体16枚,将其植入犬双侧上颌颊侧基骨处,实验侧相邻两钉间即刻加载水平向力200 g.采用HE染色法,对加载后8周时微植体-骨界面横断面各部位组织形态进行光镜观察.结果 16枚种植体无松动、脱落.实验组非受力侧有类骨质形成,受力侧为机械结合;对照组为骨整合结合状态.结论 即刻加载不影响骨整合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骨水平种植体和软组织水平种植体在后牙区植入后的早期边缘骨吸收,并分析各分组要素对边缘骨吸收的影响。方法 后牙区植入种植体105枚,术后即刻、术后三个月负载前分别进行全景片检查,测量种植体边缘骨高度,计算边缘骨吸收量。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软组织水平种植体在后牙区近中、远中的边缘骨吸收量分别为(0.594±1.104)mm、(0.298±1.032)mm,骨水平种植体在后牙区近中、远中的边缘骨吸收量分别为(0.889±1.500)mm、(0.603±1.068)mm,两种种植体早期边缘骨吸收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愈合方式之间,不同形态的骨水平种植体之间,早期边缘骨吸收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在后牙区,软组织水平种植体负载前边缘骨吸收量与骨水平种植体相近,可以作为后牙区种植的常规选择。非埋入式愈合的患者、使用根形种植体的患者易引起较多的早期边缘骨吸收。  相似文献   

9.
口腔正畸微种植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微种植体在即刻的正畸力影响下的支抗能力和组织学特征。方法:16枚钛合金微种植体,放置于狗上下颌颊侧根间区,愈合在开放的环境下,立即承担约200g左右的持续的水平力。9wk后,测量相互受力的微种植体的稳定性,种植体周边袋及组织学检查。结果:绝大部分种植体稳定性良好,能承担即刻的矫治力。有1枚微种植体松动,周围X线阴影等种植失败症状。上下颌骨种植体均有轻度的移位现象,上颌种植体移位多于下颌种楚体。突出,倾斜可见于上下颌前面的微种植体。组织学分析显示成功的种植体与骨组织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中间没有纤维结缔组织干扰。松动的种植体被植入到牙根中,周围有炎性细胞,纤维结缔组织,无骨组织可见。结论:微种植体是一种非常可靠的正畸支抗源,与骨组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可即刻施力。  相似文献   

10.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即刻加载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微螺钉支抗种植体即刻负载的稳定性. 方法 以两只绵羊作为实验动物,分别于两侧下颌骨各植入4枚微螺钉种植体,共计16枚,随机选择一侧即刻加力200 g为实验组,对侧不加力为对照组,通过测量种植钉-骨界面的剪切力,评价即刻负载对支抗种植钉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 实验组种植体的剪切力平均137.53 N,对照组种植体的平均161.48N,两组剪切力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检测中随着载荷的增加种植体颈部出现不同程度的弯曲. 结论 良好的初始稳定性前提下适当力值的即刻加载不会影响种植体的稳定,可以满足正畸要求.  相似文献   

11.
①目的 观察辛伐他汀对骨质疏松新西兰大白兔微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②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被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势组、去势加辛伐他汀组.制作骨质疏松模型.胫骨干骺端植入2枚微种植体,加载100克力值.同时给予辛伐他汀灌胃9周.标本制作不脱钙硬组织切片.③结果 去势辛伐他汀组微种植体移动距离降低,微种植体周围松质骨量、松质骨骨结合、骨密度显著性增高;微种植体周围皮质骨骨量、皮质骨结合无显著性变化.④结论 辛伐他汀可以对抗骨质疏松对微种植体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微型双皮质双偶支抗种植体夺牙齿移动中的支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微型双皮质种植体双侧支抗对狗后牙近中移动的影响,评价微型双皮质双侧支抗种植体作为正畸支抗的可行性.方法取成年beagle犬5只,在一侧下颌第二前磨牙两牙根近抗力中心处植入微型双皮质双侧支抗种植体(实验侧),另一侧相对部位植入相同直径的微型单皮质支抗种植体(对照侧).对第四前磨牙施加100 g近远中方向力.实验侧用2根相同的钛镍螺旋弹簧双侧加载,对照侧用1根钛镍螺旋弹簧单侧加载.测量加载前、加载间隔2周时第一磨牙中央尖到第四前磨牙牙尖距离(M1-P4),尖牙牙尖到第一磨牙中央尖的距离(CA-M1),尖牙牙尖到种植体颊侧端距离(CA-IB).加载3个月后,测量种植体骨结合率(BIC).结果单皮质支抗种植体有1颗初期稳定性较差,在1周内松动脱落,5颗双皮质支抗种植体在整个加载过程中保持稳定.双皮质侧第四前磨牙近中位移为(3.92±0.22)mm,单皮质侧为(2.03±0.15)mm,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硬组织切片显示种植体骨界面未见炎性细胞,两组种植体骨结合相似.结论微型双皮质双侧支抗种植体能提供稳定的双侧正畸支抗,在前移后牙时能提供双侧加载力点.  相似文献   

13.
rhBMP-2/SH复合物对微种植体支抗稳定性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 目的:评价 rhBMP-2/SH复合物对微种植体支抗稳定性的作用。方法:实验选用新西兰大白兔12只,分为2、4、8周组,每组4只。每只动物每侧胫骨植入rhBMP-2/SH/微种植体、微种植体各1枚;术后2、4、8周处死动物进行:(1)微种植体周围骨组织形态学观察。(2)微种植体-骨界面剪切力的测量。结果:在2、4、8周时, rhBMP-2/SH/微种植体周围胫骨表面周围有新骨生成,4周、8周时 rhBMP-2/SH/微种植体骨质附着量多于单纯微种植体。rhBMP-2/SH/微种植体组的剪切力分别为:(121.52±20.32) N、(213.78±25.30) N 和 (252.15±36.96) N;微种植体组的剪切力分别为:(124.32±18.25) N、(175.63±23.45) N 和 (201.07 ±33.49) N;术后4和8周时rhBMP-2/SH/微种植体组的剪切力要明显大于微种植体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rhBMP-2/SH复合物可以促进微种植体周围新骨形成,增加骨皮质厚度、骨结合率,从而增加微种植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上下颌骨后牙区颊侧在不同高度下的骨皮质厚度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为选择微植体支抗植入的最适位点提供理论依据,提高植入后的稳定性。方法:选择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患者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影像资料30例,测量上下颌骨尖牙远中到第二磨牙间根间区距牙槽嵴顶3、5、7 mm位点处骨皮质厚度,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下颌后牙区颊侧骨皮质厚度大于上颌(P<0.001),上颌在尖牙到第一磨牙间骨皮质厚度在距离牙槽嵴顶5 mm处最小,下颌及上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间颊侧骨皮质随距牙槽嵴顶增大而增大。结论:后牙区颊侧骨皮质厚度随前后向和垂直向位置的变化而变化,微植体支抗植入时应考虑这一因素,上颌尖牙到第一磨牙间应尽可能选择离牙槽嵴顶远或者尽可能近的位置,上颌第一磨牙和第二磨牙间及下颌后牙区应尽可能选择离牙槽嵴顶远位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在糖尿病状况下微种植体支抗施力时对微种植体支抗稳定性的影响,为微种植体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健康Wistar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三组,每组10只。设为不加力组、即刻加力组及延期加力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结合STZ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后,在大鼠右侧胫骨植入微种植体2枚,所施力值60g。施力4周后处死动物,植入种植体始末,测量微种植体之间的距离,摄X线片进行影像学评价。镜下观察种植体的骨组织磨片进行组织学评价。结果三组大鼠微种植体无松动,无X线阴影。即刻加力组微种植体支抗位移大于延期加力组(P〈0.05),骨结合率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糖尿病状况下,延期加力组较即刻加力组的微种植体有更多的骨性结合,可更好地提供稳定的正畸支抗。为早期糖尿痛患者的正畸治疗提供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上颌窦窦底骨量不足的种植修复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比较上颌窦窦底骨量不足的不同种植设计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79例上颌后牙区缺失的上颌窦窦底骨量不足的患者,通过采取3种不同的种植设计:上颌窦外提升以增加骨量;沿上颌窦前壁近中倾斜的斜种植体的植入;短种植体的植入.其中,上颌后牙区行上颌窦外提升的患者39例,共植入98枚种植体;采取倾斜种植体设计修复的患者17例,共植入30枚种植体;另外一组23例患者植入长度为5~7 mm的短种植体56枚.种植体上部结构修复完成后6~36个月定期复查.结果 二期手术时,184枚种植体中2枚种植体形成纤维包裹而失败;种植修复体完成后,其中3枚种植体,由于颌力负荷过大松动脱落,其余种植体与周围组织均形成良好的骨性结合,植入骨材料改建良好,无上颌窦炎的发生,且能行使较好的咀嚼功能.结论对于上颌窦窦底骨量不足的病例,根据患者的骨质条件、修复设计的要求,灵活选择合宜的种植设计方法 ,均能获得较高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微植体植入即刻负载后不同时期微植体-骨界面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方法:健康犬4只,微型种植体32枚,将其分别植入犬双侧上颌颊侧基骨处,一侧为实验组,另一侧为对照组.实验组相邻两钉间即刻加载水平向力1.96 N.实验动物分别于加载后1、2、4、8周处死.采用HE染色及喷金法对加载后不同时期微植体-骨界面横断面各部位组织形态进行观察.结果:观察期内32枚种植体无松动、脱落,周围软组织愈合良好.2周内种植体与骨组织成纤维性愈合;4周时骨界面处有类骨质出现;8周时有层状骨形成.对照组4周时有明显类骨质形成.骨界面处各部位组织反应以颈部最重,尖部最轻;受力侧以吸收为主,非受力侧以增生为主.结论:界面处各部位骨组织反应不同;即刻加载不影响种植体-骨界面的骨整合.  相似文献   

18.
冲顶式上颌窦底提升植骨同期牙种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用Summer's骨凿冲顶提升上颌窦底后窦底骨质和黏骨膜改变情况以及种植体与周围组织结合生物学变化,为临床应用该项技术提供进一步可靠的实验依据.[方法]16只狗随机分为提升高度不同(2 mm、4 mm)2组,每只狗植入种植体4枚,一侧植骨,一侧不植骨,在不同时间(3、6、12、24周)取材.标本经大体观察,放射检查,组织学检查,四环素荧光检查,抗BMP-2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移植骨愈合良好,种植体形成骨结合,提升4 mm不植骨种植体顶端无骨形成.[结论]上颌窦提升2 mm种植体顶端有骨存在,提升4 mm时,植入种植体顶端多数情况下无骨存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本研究通过临床检查及组织学、组织形态测量学方法探究种植在牙根间隙内即刻负载的钛合金微种植体不同直径对植入成功率和周围组织愈合状况的影响,期望选出植于根间隙区的适宜直径正畸种植体,为基础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和指导,降低正畸种植支抗植入的失败率。方法各16枚型号为SH1312-07和型号为SH1514-07的钛合金微种植体,左右对称的种植于两头成年巴马香猪上颌骨的颊侧牙根间隙内。种植完成即取口腔检查镊子记录其松动情况,评价初始稳定性。即刻应用镍钛闭合弹簧加载200g水平力于相邻支抗间,术中及术后注射染色剂,以三色动态荧光标记骨代谢。十周后处死2只小型猪,再次检测松动度并拍摄带有微种植体的X线片,测得两组微种植体成功率。每组各选两个标本制成带微种植体非脱钙骨磨片,利用光学、荧光学显微镜评价种植体周围骨代谢状况,运用形态丈量学图像分析软件计算每组种植支抗的骨结合率。采用SPSS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不同直径种植体远期成功率的差异,P0.05有显著差异,研究有统计学意义。结果①SH1312微种植体折断率较高,但二者差异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②两组成功率均为9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稳固支抗种植体未发现邻近骨组织间存在明显低密度影,然松动支抗种植体和周围牙根组织有所触碰或距离较近,其颈部存在楔状吸收。④组织学、组织荧光学显微镜下均见两组支抗种植体周围骨再生,组织完整微种植体骨结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局部两螺纹间种植体支抗骨结合率实验组低于对照组。结论①两种直径支抗种植体均可承受即刻加载的正畸力而具有良好的初期稳定性。②两种直径支抗种植体和周围组织均有骨性结合,但直径较小的SH1312微种植体植入时不易触碰牙根组织,降低正畸种植支抗植入失败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时期负荷状态下颌骨植入种植体的骨整合变化。方法 负荷状态下在5个实验狗的下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区植入两种种植体,分别于术后2、4、8、12、24周后采用光镜,荧光标记法观察种植体一骨组织界面。结果 8周时基本达到临床骨性愈合,随着时间推移骨整合出现改建。结论 在同一实验狗中,负荷状态下种植体骨整合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