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稳定性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微螺钉种植体在不同愈合时间承受不同正畸负荷后的稳定性。方法:32例拔除四颗第一双尖牙成年患者,将微螺钉植入到上颌第二双尖牙与第一磨牙之间作为前牙内收的颌内支抗。微螺钉植入即刻、2周、4周后施力150g、300g、400g力。对比种植体受力后的稳定性。结果:32例患者共64颗微螺钉种植体,其中6颗种植体松动。加载负荷的时机对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加载负荷的大小在正畸力范围内对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微螺钉种植体是一种稳定的支抗装置,在植入体内后可即刻加力,在正畸力范围内的负荷下能保持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微螺钉支抗种植体种植成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微螺钉支抗种植体种植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为进一步提高国产微螺钉支抗种植体的种植成功率提供依据.方法 按微螺钉支抗种植体的标准操作规程对32例各类错(牙合)畸形采用直丝弓矫治技术配合自攻型微螺钉支抗种植体进行了矫治,共计种植微螺钉87颗,并对其种植后即刻、种植后2~4周及负载后4周的稳定性进行统计分析. 微螺钉支抗种植体的种植成功与失败情况通过其脱落率及折断率来评价.结果 32例87颗微螺钉支抗种植体,共有5例6颗脱落,成功率为93.18%,脱落率为6.82%,其中种植后即刻脱落2例3颗,2~4周后脱落1例1颗,负载4周后脱落2例2颗,无种植体折断情况发生.结论 微螺钉支抗种植体的种植成功率与种植手术的术式、技巧及手术设备、环境有关,同时,患者的个体因素(年龄、性别、骨密度及口腔卫生情况)也是微螺钉支抗种植体种植成功及能否稳定行使功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微种植体支抗施力的时机与微种植体支抗稳定性的关系,为微种植体支抗在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犬3只,设为未加力组、即刻加力组与非即刻加力组。全麻条件下将钛微种植体植入实验动物狗的双侧上颌尖牙、磨牙区与下颌磨牙区,所施力值0.2 N。8周处死动物,X线拍片进行影像学评价;通过HE染色与GOMORI特殊染色方法进行组织学评价。结果:X线结果显示磨牙区植入的微种植体较尖牙区更多骨结合。HE染色显示实验8周时即刻加力组可观察到微种植体周围骨边缘整齐的成熟的层状骨,可见到大量成纤维细胞;非即刻加力组微种植体周围为高矿化的层状骨组织,可见较多的骨陷窝,内有骨细胞,钙化程度与旧骨组织接近。GOMORI特殊染色显示即刻加力组微种植体周围有较多未矿化结缔组织,非即刻加力组微种植体周围有明显矿化骨组织出现。结论:非即刻加力组较即刻加力组的微种植体有更多的骨性结合,可更好地提供稳定的正畸支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在1.96N水平力作用下感染微螺钉种植体-骨界面的组织学变化。方法:健康雄性杂种犬4只,在犬的双侧上颌尖牙近远中、第二双尖牙近远中颊侧骨板各植入微螺钉种植体1枚,共32枚。种植体颈部缠绕正畸橡皮圈及4-0缝合线以诱导炎症。选左侧为实验组,右侧为对照组。实验组用镍钛拉簧在2种植体间即刻施加1.96N的水平力,对照组不加力。分别于种植体植入后1、2、4和8周处死动物。采用HE染色法观察种植体-骨界面的组织学变化。结果:观察期内实验组2枚种植体松动,未脱落。1周时种植体周围牙龈黏膜组织均出现明显的红、肿等炎性反应。实验组1周时种植体出现大量的急慢性炎症细胞,毛细血管增生扩张,有少许新生纤维组织,越接近尖部炎性反应越轻;2周时中部压力侧骨质连续性破坏;4周时颈部见少量骨质破坏,同时有片状的新生骨形成;8周时颈部骨质破坏吸收,中部压力侧见纤维增生,排列杂乱。对照组骨质破坏较实验组轻。结论:微螺钉种植体在感染状态下,骨质的吸收由颈部向尖部进行;加力较不加力对骨质破坏严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传统强支抗和微螺钉种植支抗对正畸患者治疗结果的影响. 方法 选择双颌严重前突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第一组使用微型种植钉作为支抗体;第二组使用Nance弓、横腭杆和口外弓联合作为强支抗.比较两组总的治疗时间,及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的线距和UI/SN的角度差值. 结果 ①微型种植钉保持稳定而无松动,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无肿胀感染,患者无明显不适.②种植支抗组平均疗程19个月,传统支抗组平均疗程24个月③种植支抗组患者在软组织侧貌得到显著的改善,上下唇相对于审美平面分别内收4.15mm和4.48mm.UI/SN角减小了10.9°,传统支抗组上下唇相对审美平面分别内收3.05mm和3.52mm.UI/SN角减小13.02°.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相比传统支抗技术,微螺钉种植支抗能够更好地控制牙齿移动,缩短整个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在糖尿病状况下微种植体支抗施力时对微种植体支抗稳定性的影响,为微种植体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健康Wistar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三组,每组10只。设为不加力组、即刻加力组及延期加力组。高糖高脂饲料喂养结合STZ建立2型糖尿病模型后,在大鼠右侧胫骨植入微种植体2枚,所施力值60g。施力4周后处死动物,植入种植体始末,测量微种植体之间的距离,摄X线片进行影像学评价。镜下观察种植体的骨组织磨片进行组织学评价。结果三组大鼠微种植体无松动,无X线阴影。即刻加力组微种植体支抗位移大于延期加力组(P〈0.05),骨结合率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糖尿病状况下,延期加力组较即刻加力组的微种植体有更多的骨性结合,可更好地提供稳定的正畸支抗。为早期糖尿痛患者的正畸治疗提供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加载时间及加载力值对微钛螺纹钉种植体-骨结合界面的影响。方法选取5只Beagle犬建立实验动物模型,分别在左、右两侧上颌牙槽骨内植入微钛螺纹钉种植体各9枚。采用恒定力值为100 g及300 g的镍钛螺旋拉簧,分别在即刻、第2、4、8周对两侧种植体加载,对照组不加力。于第20周处死动物,取含微钛螺纹钉及其周围2 mm组织块,采用扫描电镜观察骨结合的状态。结果分别对不同加载力值及加载时间各组的扫描电镜图片进行对比观察,各组种植体-骨结合界面在形态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均表现为:种植体与周围骨质结合良好,表面有大量骨质覆盖。种植体与其周围骨质间存在微小间隙,间隙均小于0.85 mm。结论微钛螺纹钉种植体即刻加载300 g以内的水平力不影响支抗种植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褚存超  刘堪来  徐艳 《当代医学》2009,15(15):116-117
正畸支抗的重要性已为正畸医师广泛认识,只有正确的支抗设计和良好的支抗控制,才能取得高质量的矫治结果。种植支抗在牙颌畸形正畸临床中的应用实现了支抗的完全控制,在对支抗控制要求较高的疑难病例的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因此,种植支抗逐渐被正畸医生所认识和接受,目前对种植支抗的研究也已成为口腔正畸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特别是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现代正畸的临床操作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针对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的微螺钉种植体的起源与发展、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的特点、微螺钉的材料与表面处理及大小和形状、微螺钉种植体支抗的临床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李三军 《河北医学》2014,(9):1441-1443
目的:分析微螺钉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口腔正畸的患者180例,将他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取微螺钉种植体支抗技术,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正畸支抗技术,一段时间后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67%)明显低于对照组(35.56%),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微螺钉种植体支抗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对患者的损伤小,应用于口腔正畸中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在正畸治疗中自攻型与助攻型微种植体支抗钉的稳定性。方法:将2013年10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55例双颌前突畸形成年患者随机分为助攻型组(n=34)和自攻型组(n=21),为自攻型组患者植入84枚自攻型微种植体,为助攻型患者植入136枚助攻型微种植体,在为其植入微种植体4周后对比分析其微种植体支抗钉的稳定性。结果:34例助攻型患者共植入助攻型微种植体136枚,在4周后有11枚微种植体发生松动(占8.09%),种植成功125枚(种植成功率为91.91%)。21例自攻型组患者植入自攻型微种植体84枚,在4周后有9枚微种植体发生松动(占10.71%),种植成功75枚(成功率为89.29%)。两组患者的种植成功率相比较,差异不显著(χ2=2.45,P=0.081),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攻型和助攻型微种植体支抗钉的稳定性相似。在治疗双颌前突畸形牙齿方面,自攻型微种植体支抗钉具有容易植入、植入部位灵活、术式简单、种植体体积小、异物感不明显、可实现绝对支抗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微螺钉种植体植入的不同角度,观察微螺钉种植体的稳定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临床上需内收前牙的正畸患者,分成以垂直于牙槽骨面和与牙槽骨成30°、60°角度三组植入微螺钉种植体,每组各22例,每例植入2颗微螺钉种植体。于植入后4周开始加载力150 g,比较施力前后微螺钉种植体稳定性的差异。结果 4周后加载力的情况下,30°角度植入微螺钉种植体松动脱落8颗,成功率81.8%;60°角度植入微螺钉种植体松动脱落2颗,成功率95.5%;垂直于牙槽骨面植入微螺钉种植体松动脱落10颗,成功率77.3%。结论微螺钉种植体分别以垂直牙槽骨面植入、与牙槽骨面成30°、60°角度植入情况下,临床稳定性以与骨皮质成60°角度植入最佳,建议临床医师多选择以此种方式植入微螺钉种植体。  相似文献   

12.
罗璇  杨德圣 《海南医学》2013,24(21):3131-3133
目的 探讨不同加载时机对种植体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将40颗种植体植入2只实验犬的双侧上、下颌骨,每只20颗.分为五组,对照组负载力值为0g,其他四组于即刻、术后2周、4周、6周加载力值200 g.测量种植体的位移情况,观察并分析种植体-骨组织界面的组织形态学变化情况.结果 40枚种植体有1枚出现Ⅰ °松动,其余39枚稳固无松动.随着加载时间的延长,种植体的平均位移逐渐缩短.不同加载时机各组的骨沉积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加载时机各组的骨结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不同加载时机会对种植体的位移距离产生一定的影响,对骨沉积率和骨结合率无明显影响,对种植体的稳定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肽涂层微种植体在不同愈合时间时骨组织中Ⅰ型胶原(ColⅠ)和骨钙蛋白(OC)表达水平的变化,阐明RGD肽涂层对微种植体骨整合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6只成年雄性Beagle犬,将36枚微种植体分为2组,实验组为RGD肽涂层微种植体,对照组微种植体表面未做处理(n=18)。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在第0、4、6周时分别在Beagle犬上颌骨左、右侧植入区(第 2、第3、第4前磨牙根分叉区域随机选取任一部位)各植入1枚种植体,一侧为实验组,对侧为对照组。实验第8周时处死动物,获得愈合时间为2、4和8周的微种植体-骨组织标本,行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检测微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中ColⅠ和OC的表达情况。结果:HE染色,实验组与对照组均显示有一定的成骨反应,愈合2和4周时,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骨组织表现为较强的成骨反应,8周时骨反应趋于一致,均可见板层状骨组织。实验组微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中ColⅠ和OC表达水平在2和4周时高于对照组(P<0.05),8周时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愈合4周时微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中 Col Ⅰ表达水平高于2和 8周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仅2周与8周时 Col Ⅰ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微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中OC表达水平随愈合时间延长而逐渐升高,8周时表达水平明显高于2周时(P<0.05);实验组愈合4周时OC表达水平明显高于2周时(P<0.05),而对照组2周与4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GD肽涂层能够提高微种植体周围骨组织中ColⅠ和OC的表达,其在促进微种植体初期骨整合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一种可行的建立包含真实螺纹形态的牙种植体即刻负载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方法,为牙种植体即刻负载相关研究提供模型支持.方法采用三维机械设计软件SolidWorks在计算机上建立螺纹型牙种植体、局部下颌骨块三维实体模型,将实体模型导入ABAQUS有限元软件,采用过盈配合法模拟实现即刻负载种植体骨界面初始应力,定义界面摩擦系数.结果在计算机上建立了真实螺纹形态牙种植体、下颌骨块的三维立体即刻负载有限元模型,随着过盈量的增加,界面初始应力相应逐渐增加.结论采用过盈配合法可模拟即刻负载种植体骨界面的初始应力状态,所建即刻负载有限元模型为牙种植体即刻负载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由选择性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技术制备的钛种植体的粗糙表面对种植体周围早期骨矿化沉积率的影响。方法:在两只成年雄性比格犬下颌骨愈合拔牙窝分别植入SLM种植体和大颗粒喷砂酸蚀(sandblasted, large grit, acid etched, SLA)种植体共16颗,分为埋入愈合和穿龈愈合即刻负重,在植入后2、4、8周分别注射3种四环素类荧光标记物,用以标记和观察新骨。植入12周时处死两只比格犬,制作硬组织切片共16张,经甲苯胺蓝染色后在光学显微镜和激光扫描共聚焦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标本,对比各组种植体周围的新骨形成情况并计算平均骨矿化沉积率。结果:SLM种植体在植入术后12周与骨组织之间形成了良好的骨结合,新生骨在其粗糙表面爬行生长并渗透于孔隙之间,SLM种植体的平均骨矿化沉积率明显高于SLA种植体(P<0.01)。结论:SLM法制备的钛种植体可以促进种植体周围早期骨整合,提高早期骨矿化速率。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和比较种植海南澄黄滨珊瑚(Hainan Coral, Porites Iutea; HNC)和骨基质明胶(Bone Matrix Gelatin; BMG)作为人工代用骨复合种植的实验动物可行性论证。采用实验兔下颌骨缺损种植作为实验模型,设HNC、BMG、HNC—BMG实验组和下颌骨折愈合、自身颌骨移植为对照组,进行喂养观察,X线摄片和组织学观察各项评估。珊瑚的生物相容性得到证实,复合种植不仅互补了材料自身的缺点而且获得了最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载荷下微型种植体的稳定性及种植体骨界面组织学表现,为其成功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微型螺钉种植体(长度7 mm,直径1.4 mm)植入兔的胫骨,共植入种植体120枚。将其分成4组,每组30枚。在种植体植入后即刻分别对种植体施加0、150、300及450 g的载荷,加载时间为20周。加载结束后检查种植体是否发生移位、松动和脱落,同时观察种植体骨结合界面组织学表现。 结果: 所有种植体均保持稳定,未发生松动和脱落。其中,450 g组加载前后位移减小了0.60 mm(P<0.05),而其他力值组加载前后位移也有所减小,0 g组,0.09 mm;150 g组,0.20 mm; 300 g组,0.16 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0 g组和150 g组种植体骨结合界面主要发生在骨皮质区,300 g组种植体骨结合界面明显增宽,450 g种植体骨结合界面进一步增宽,几乎发生在种植体全长。结论:种植体在一定载荷范围下可以保持稳定,当载荷达到一定程度,种植体可以发生位移。随着载荷的增加,种植体与骨结合程度亦加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兔下颌前牙即刻种植后种植体周围炎动物模型。方法:选取12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麻醉后拔除兔下颌左侧前牙,在拔牙窝中即刻植入锥柱状纯钛种植体。待种植体植入8周后,随机选择3只实验兔处死,采用Micro-CT观察种植体骨结合状况。剩余实验兔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不加刺激,对照组种植体周围注射磷酸盐缓冲溶液,实验组注射细菌内毒素溶液。加刺激2周后处死实验动物,取含种植体的下颌骨标本,采用Micro-CT观测骨量;取种植体周围牙龈标本,采用HE染色,观察牙龈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即刻种植8周后,种植体骨结合良好,牙龈健康。加刺激2周后,空白组和对照组牙龈健康呈粉红色,质地坚韧,种植体骨结合良好,种植体顶部骨组织无明显吸收,牙龈组织中见散在炎症细胞;实验组牙龈红肿,质地软,种植体顶部牙槽骨明显吸收,骨密度和骨体积分数显著降低,牙龈组织中见大量炎症细胞弥散性浸润。结论:种植体周围局部注射细菌内毒素可快速构建兔种植体周围炎原位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