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外周血Lunx mRNA表达,探讨其诊断NSCLC微转移、评估预后和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荧光定量PCR法测定66例NSCLC患者和40例良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Lunx mRNA表达。肺癌组患者随访1~40个月,了解Lunx mRNA表达与生存期的关系,并对其中50例Ⅲ~Ⅳ期NSCLC患者化疗2周期后进行疗效评价以了解其与Lunx基因表达的关系。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Lunx mRNA阳性率为57.6%,中位拷贝数为48 copies/ml;良性肺疾病中则无表达。Ⅲ、Ⅳ期肺癌患者外周血Lunx mRNA阳性率(59.3%,88.9%)均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18.8%)(P<0.01),Lunx mRNA阳性表达的患者总体生存期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P<0.01),但其表达与化疗疗效则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外周血Lunx mRNA表达对判断肺癌患者预后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检测外周血Lunx mRNA表达用于诊断肺癌微转移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Lunx mRNA表达对于诊断肿瘤微转移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42例NSCLC患者及18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外周血Lunx mRNA进行检测。结果:NSCLC患者外周血Lunx mRNA表达的阳性率为40.5%(17/42),Ⅰ-Ⅱ期NSCLC患者的阳性率为18.8%(3/16),Ⅲ期患者的阳性率为47.1%(8/17),Ⅳ期患者阳性率为66.7%(6/9),而肺部良性疾病患者外周血无1例阳性表达。结论:检测外周血Lunx mRNA表达可作为诊断早期NSCLC患者微转移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共刺激分子CD28、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 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Taqman 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50例NSCLC患者、3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及50例健康人外周血共刺激分子CD28、CTLA-4、PD-1、PD-L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人相比,NSCLC及肺良性疾病患者CD28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PD-1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CTLA-4 mRNA及PD-L1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肺良性疾病患者相比,NSCLC患者4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NSCLC患者CD28 mRNA表达低于Ⅰ+Ⅱ期患者( 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CD28 mRNA表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D-1 mRNA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P<0.05)。结论 NSCLC患者B7-CD28家族分子表达异常是其免疫功能紊乱和疾病恶化进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及淋巴结组织中肺特异性X蛋白(LUNX)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56例NSCLC患者及34例肺良性病变患者外周血及淋巴结组织中LUNX mRNA的表达情况,对比两组表达的差异,并分析其表达与NSCLC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 病理组织学检查NSCLC淋巴结微转移阳性率为50.0%(28/56),RT-PCR法检查淋巴结组织LUNX mRNA阳性表达率为53.6%(30/5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5).NSCLC组外周血中LUNX mRNA阳性表达率为58.9%(33/56),在淋巴结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3.6%(30/5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3);肺良性病变组外周血及淋巴结组织中均无LUNX mRNA表达,NSCLC组外周血及淋巴结组织中LUNX mRNA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外周血和淋巴结组织中LUNX mRNA阳性表达率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均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有无吸烟以及病理类型、肿瘤部位等均无关(P>0.05).结论 外周血和淋巴结中LUNX mRNA的表达是肺癌微转移的一个潜在的特异性指标,外周血LUNX mRNA可能更具敏感性,LUNX mRNA的检测对预后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肺组织特异性X蛋白( LunX)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中的表达,探讨LunX与NSCLC患者肿瘤微转移的关系。方法收集54例NSCLC患者,转移组( n=34)为NSCLC并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非转移组(n=20)为NSCLC无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另选取同期胸部良性病变行手术患者21例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 FQ-PCR)、蛋白印记法和免疫组织化法检测54例NSCLC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淋巴结中LunX基因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FQ-PCR结果显示转移组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及癌转移淋巴结中LunX 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非转移组( P<0.01);蛋白印记结果显示转移组癌组织及癌转移淋巴结中LunX蛋白相对表达量较非转移组明显上调( 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转移组癌组织及癌转移淋巴结LunX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0.01),两组癌旁组织在蛋白印迹及免疫组化表达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肺组织及肺门纵隔淋巴结无LunX mRNA及蛋白表达。结论 LunX在NSCLC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及淋巴结中均有表达,其表达的上调可能参与NSCLC患者肿瘤微转移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及其受体Flt-4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检测40例NSCLC、12例癌旁组织VEGF-C、Flt-4基因的转录表达,并与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NSCLC中VEGF-C mRNA及Flt-4 mRNA的相对含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1);与淋巴结转移正相关(P<0.01).VEGF-C mRNA与肺癌的TNM分期正相关(P<0.01).结论:VEGF-C与NSCLC的发生有一定关系;VEGF-C表达可做为肺癌患者判断淋巴转移的估计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李晨蔚  李凯敏  王子善  郭晶  刘雅辉 《浙江医学》2017,39(6):442-444,448
目的探讨人类肺组织特异性X蛋白(LUNX)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基因联合检测对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入院手术的39例I期NSCLC患者(淋巴结78枚)为实验组,同期入院的10例肺良性肿瘤患者(淋巴结19枚)为对照组,采用RT-PCR检测两组患者淋巴结LUNX、VEGFAmRNA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NSCLC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淋巴结LUNX、VEGFAmRNA阳性表达率为23.08%、19.23%,分别高于对照组的5.26%、0.00%(均P<0.05)。与常规病理检测比较,RT-PCR检测LUNX、VEGFAmRNA表达诊断NSCLC淋巴结微转移阳性率均较高(均P<0.05)。I期NSCLC患者淋巴结LUNX、VEGFAmRNA表达水平与肺癌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均呈正相关(r=0.661、0.552和0.527,均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等未见相关(r=0.212、0.236和0.183,均P>0.05)。结论LUNX、VEGF基因联合检测可辅助常规病理检测判断I期NSCLC淋巴结微转移,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戎银芳  赵玲娜  宗刚军  赵海滨 《重庆医学》2021,50(23):4024-4027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法检测MMP3在76份NSCL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MMP3表达与组织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年龄及患者预后的关联性;利用基因表达综合(GEO)数据库分析MMP3 mRNA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基因表达谱表达分析(GEPIA)数据库分析MMP3 mRNA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癌旁组织比较,MMP3 mRNA和蛋白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且其表达水平与患者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呈明显正相关(P<0.05).生存分析显示,MMP3阳性表达、MMP3 mRNA高表达与NSCLC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P<0.05).结论 MMP3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可作为NSCLC治疗的潜在靶点和预后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凝溶胶蛋白(Gelsolin)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临床病理特征、癌细胞转移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63例有完整资料的NSCLC患者癌组织标本及63例癌旁组织标本Gelsolin蛋白表达,分析Gelsolin与NSCL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转移、预后的关系。结果:Gelsolin蛋白在63例癌旁组织中均为弱阳性表达,在肺癌细胞中的阳性表达率为31.7%(20/63);Gelsolin蛋白阳性表达与NSCLC组织学类型、肿瘤分化程度、肿瘤大小、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Gelsolin蛋白阳性患者生存率较Gelsolin蛋白弱阳性或阴性患者为低(P〈0.05);Cox风险比例模型显示淋巴结转移及Gelsolin蛋白阳性可显著增加NSCLC患者的死亡风险(P〈0.05)。结论:Gelsolin基因在NSCLC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与NSCLC转移及低生存率有关,可作为临床早期发现NSCLC转移及预测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发生率,研究淋巴结微转移与结直肠癌转移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结直肠癌肿瘤组织和淋巴结 癌胚抗原(CEA)的表达,并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结直肠癌淋巴结癌胚抗原(CEA)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法示50例Dukes‘B期患者128枚淋巴结中发现10枚淋巴结CEA表达,有淋巴结CEA表达的6例患者全部在术后5年内出现肿瘤转移或复发,而其他44例患者只有5例出现肿瘤转移或复发。RT-PCR法示11例肠癌的44枚淋巴结中有12枚淋巴结CEA mRNA表达,而病理组织学检查(HE染色)仅发现3枚淋巴结存在肿瘤转移,免疫组化法发现4枚淋巴结CEA表达。结论 存在淋巴结微小转移的大肠癌患者预后较差,基于RT-PCR的CEA检测可作为早期检测结直肠癌淋巴结微小转移的一种手段,为结直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淋巴结阴性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血管生成素-2(Ang-2)mRNA表达量的变化,探讨其与淋巴结微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20例淋巴结阳性胃癌患者和61例淋巴结阴性胃癌患者术前及30位健康者外周血Ang-2mRNA的表达量,同时检测淋巴结组织CK20表达以评价淋巴结微转移,随访术后,分析术前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与淋巴结微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淋巴结阳性胃癌患者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淋巴结阴性胃癌患者[(9.02±3.74)比(4.30±2.59),P<0.01],两者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淋巴结微转移阳性患者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淋巴结微转移阴性患者[(5.41±2.25)比(3.95±1.83),P<0.05]。术前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与淋巴结阴性胃癌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呈正相关(P<0.05或<0.01),与肿瘤组织类型无关,与术后生存期、术后复发转移及术后生存率呈负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是影响淋巴结阴性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术前外周血Ang-2mRNA表达量可能成为评价淋巴结阴性胃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和预后的有价值的临床指标,有助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3.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淋巴结分子分期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可行性。方法术中将每枚淋巴结平均分成两半,一半淋巴结进行HE染色病理检查;另一半淋巴结,按区域混合,用于RT-PCR。如果一枚淋巴结HE染色证实有显性转移,该患者同一区域的其他淋巴结不再接受RT-PCR。结果(1)25例肺癌患者中共195枚淋巴结接受了HE染色检查,9例共30枚淋巴结中发现有显性转移,无一枚淋巴结检出微转移。(2)39组HE染色阴性的区域淋巴结混合组织中,11组RT-PCR呈阳性。(3)16例常规病理PN现了0期患者中,6例肺门淋巴结出现了微转移;另9例常规病理PN1期患者中,5例出纵隔淋巴结的微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063,P=0.0043)。结论(1)HE染色病理能准确地检测出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中的显性转移灶,而不易发现隐匿性微转移灶。(2)RT-PCR能提高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率,并可对部分Ⅰ、Ⅱ期患者重新进行分子分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纵隔淋巴结微转移情况,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合理的纵隔淋巴结廓清范围提供依据,使术后外科病理分期更加精确,以更好地拟定术后治疗方案。方法:随机选取2006年11月~2007年12月间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胸心外科行肺癌根治术后的37例NSCLC患者为对象,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其术后常规病理学检查阴性的纵隔淋巴结中MUC1 mRNA基因的表达,以明确是否存在微转移灶。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纵隔淋巴微转移与原发肿瘤大小、年龄、性别、吸烟、肿瘤位置、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外科病理分期(P-FNM)、淋巴结大小、淋巴结融合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37例患者常规病理学检查阴性的50枚纵隔淋巴结中,13例患者的20枚淋巴结检出微转移灶,阳性率为35.1%(13/37),其中P-N0期纵隔淋巴结微转移率为29.2%(7/24),P-N1期为46.2%(6/13)。微转移与原发肿瘤大小、年龄、性别、吸烟之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但与肿瘤位置、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分期、淋巴结大小、淋巴结融合情况等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外科病理分期(p-TNM)与分子TNM分期方法之间总符合率为64.9%,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RT-PCR方法检测纵隔淋巴结MUClmRNA基因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预后及指导术后治疗有临床应用价值,并有望成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后精确TNM分期一个重要的手段,可使目前的肿瘤TNM分期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免疫组化(IHC)检测结直肠癌区域淋巴结微转移的细胞角蛋白20(CK20)对结直肠癌术后临床分期、预后判断和治疗干预的可行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0例常规HE病理检查淋巴结转移阴性的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抽取外周血行循环肿瘤细胞(CTCs)测定;术中、后沿亚甲蓝染剂标识的区域淋巴结按4站次淋巴结分别摘除、放置并标记,应用IHC技术检测淋巴结中CK20,统计淋巴结微转移患者的阳性例数及阳性率及其在各不同站次的分布情况,并对HE、CTC和IHC CK20方法检测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淋巴结CK20测定与HE染色法的淋巴结微转移阳性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站次间淋巴结微转移阳性检出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全组CK20检测有存在淋巴结微转移11例(11/40,27.5%);7例患者TNM分期提高,HE染色法重新分期率为17.5%(7/40)。全组CTC检测显现阳性7例,阳性表达率为17.5%(7/40),其中6例对应于IHC淋巴结CK20(+)患者,1例为IHC淋巴结CK20(-)患者,且CTCs细胞学分型表达与结直肠癌肿瘤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呈正相关性。结论:CK20免疫组化法是检测淋巴结微转移可靠而敏感的方法,结合亚甲蓝染色法显影淋巴结可简便、快速地发现微转移灶,与CTC检测联用可达互补效能,进一步提高微转移检出率,减少假阴性发生。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周血中癌胚抗原mRNA(CEA mRNA)及细胞角蛋白19 mRNA(CK19mRNA)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病理类型、分期、细胞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48例NSCLC患者、15例肺良性疾病(BLD)患者和10例健康人外周血中CEA mRNA及CK19 mRNA的表达。结果 NSCLC患者外周血中CEAmRNA及CK19 mRNA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3%(28/48)、68.75%(33/48),在BLD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7%(1/15)、13.33%(2/15),而健康对照组均无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Ⅰ、Ⅱ期NSCLC患者外周血中CEA mRNA及CK19 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7.78%(5/18)、83.33%(10/12)及44.44%(8/18)、75%(9/12)。外周血CEA mRNA及CK19 mRNA的阳性表达与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而与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NSCLC患者早期(Ⅰ、Ⅱ期)外周血中也有微转移的存在,说明微转移可能是NSCLC预后不良的原因之一。CEAmRNA与CK19 mRNA均可作为检测NSCLC患者外周血微转移较为合适的分子标志物,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乳腺癌组织及腋窝淋巴结中趋化因子受体5(CCR5)的表达和基因多态性CCR5一A32的发生频率,探讨其在乳腺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08年8月至2009年6月聊城市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手术切除的组织标本35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乳腺癌原发癌灶及其腋窝淋巴结、癌旁组织和乳腺纤维腺瘤组织中CCR5mRNA相对表达量,及CCR5一A32等位基因发生频率。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①乳腺癌组织CCR5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及良性肿瘤组织(P〈0.05),Ⅱ期与Ⅲ期乳腺癌组织CCR5mRNA相对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正常组织与纤维腺瘤组织CCR5mRNA的相对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转移淋巴结组织CCR5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非转移淋巴结(P〈0.05);(奶5例均未发现等位基因CCR5一A32的变异;④乳腺癌组织CCR5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ER、PR等临床免疫指标无相关性,但与有无腋窝淋巴结转移及C—erbB一2表达相关。结论CCR5在乳腺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中的表达明显升高,CCR5与其配体结合促进了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腋窝淋巴结的转移,可作为预测引障瘸腑蜜激p结弦稳砖而后的舌算锌千粽士物柏I瞻市治疗焊枇了拓苗Ⅲ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环氧化酶2( COX-2)、P53、Ki67、EGFR、HER2等基因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及其预后价值。方法以S P 免疫组化法检测40 例Ⅰ期NSCLC 根治术后病灶COX-2、P53、Ki67、EGFR、HER2 蛋白表达,以细胞角蛋白为指标检测86 枚肺门淋巴结微转移状态。以Kaplan-Meier 和Log rank 检验进行5 年生存资料分析,COX 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淋巴结微转移检出率16.3%(14/86)、患者阳性率为12.5(5/40)。肺腺癌COX-2 蛋白表达高于肺鳞癌及其他类型肺癌(P < 0.05);其他基因表达在不同的性别、年龄、原发肿瘤大小、组织学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淋巴结微转移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组织学呈高分化、原发灶COX-2、P53 蛋白阴性表达、淋巴结微转移阴性者5年生存率高(分别为78.6%,76.5%,73.7%,60.0%)。多因素COX 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组织学分化程度、COX-2、P53 蛋白表达是影响玉期NSCLC 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原发灶组织学分化程度、COX-2、P53 蛋白表达是Ⅰ期NSCLC 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0.
MIF和CD147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组织芯片技术探讨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及其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0例良性病变肺组织、327例NSCLC原发灶以及112例淋巴结转移灶中MIF和CDl47的表达.结果 MIF和CD147在良性病变肺组织、NSCLC原发灶以及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逐渐增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NSCLC原发灶中,MIF和CD147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P均<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MIF与CD147的表达呈正相关(r=0.400,P=0.000).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MIF和CD147高表达组的总体生存率均低于低表达组(P<0.05).Cox回归分析提示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以及CD147的表达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MIF和CD147在NSCLC的浸润、转移中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对NSCLC患者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