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内脏脂肪面积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5月在笔者医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 (T2DM) 患者, 分为单纯T2DM组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其中单纯T2DM患者887例,DR患者214例,后者中非增殖期(NPDR)患者156例, 增殖期(PDR)患者58例,糖尿病诊断依据符合2014年美国糖尿病学会 (ADA)提出的T2DM诊断标准,DR的分期标准符合我国眼底病学会制订的2014年我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诊疗指南。结果 T2DM患者内脏脂肪面积(84.99±39.33cm2)与DR患者内脏脂肪面积(76.35±42.85cm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脏脂肪面积在NPDR和PDR患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高血压、内脏脂肪面积是DR的相关因素(P<0.05),内脏脂肪面积每增加1cm2,糖尿病患者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风险减少1%,性别、年龄、血脂、吸烟史、饮酒史等相关指标与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内脏脂肪面积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相关因素,其与DR的发生具有相关性,是DR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8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是否发生甲减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统计两组基线资料和实验室指标水平,分析T2DM患者发生甲减的影响因素。结果:80例T2DM患者中,18例发生甲减,占22.50%(18/80),62例未发生甲减,占77.50%(62/80);发生组T2DM病程≥7年、HbA1c>9%、24 h尿微量白蛋白>30 mg/L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用药史、合并高血压、合并冠心病、FBG≥8.0 mmol/L、2hPG≥11.1 mmol/L占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2DM病程≥7年、HbA1c>9%和24 h尿微量白蛋白>30 mg/L均为影响T2DM患者发生甲减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T2DM病程≥7年、HbA1c>9%和24 h尿微量白蛋白>30 mg/L均为影响T2DM患者发生甲减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于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内分泌科病房收集糖尿病住院患者527例,根据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单纯T2DM组和T2DM合并高血压组,调查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茶、咖啡、烟、酒、锻炼及糖尿病病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血清Hcy水平,并对两组指标分析比较。结果 单纯T2DM组与T2DM合并高血压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饮酒、糖尿病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T2DM组血清Hcy水平(11.20±3.83μmol/L)低于T2DM合并高血压组Hcy水平(13.69±7.5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Hcy水平与年龄、糖尿病病程呈明显正相关(r=0.232,P<0.001;r=0.112,P=0.010)。结论T2DM合并高血压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增高,提示高Hcy水平与糖尿病患者血压升高有关,糖尿病患者年龄越大、糖尿病病程越长,Hcy水平越高,早期监测糖尿病患者的Hcy水平有利于对糖尿病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MVC)关系。方法选取T2DM患者400例,按照有无大血管病变分为单纯T2DM组216例,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组184例,并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的100例健康者为对照组。对每位患者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常规生化指标、血清25(OH)D3水平检测;又根据25(OH)D3水平,将糖尿病患者分为伴维生素D缺乏组与不伴维生素D缺乏组,比较两组患者的MVC发生情况。结果 4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184例合并大血管病变,216例仅为单纯T2DM患者,3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血25(OH)D3浓度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血25(OH)D3水平显著低于单纯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单纯T2DM组相对健康对照组血25(OH)D3水平也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伴维生素D缺乏T2DM组的大血管病变发生率显著高于不伴有维生素D缺乏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糖尿病病程、年龄、吸烟史、25(OH)D进入回归方程。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年龄、吸烟史为糖尿病大血管的危险因素,血维生素D为保护性因素;T2DM患者血25(OH)D3水平与年龄、糖尿病病程呈负相关。结论血清25(OH)D3水平与T2DM大血管病变发生呈明显负相关,血清25(OH)D3水平降低可能增加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分析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71例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所有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吸烟史、饮酒史、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尿酸浓度(SUA)、24h尿蛋白。依据24尿蛋白将患者分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无肾病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结果糖尿病肾病组与糖尿病无肾病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史、高血压史、TC、TG、HDL、LDL、SUA、HbA1c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高血压(OR=6.67,95% CI:3.64~12.22)、高水平血尿酸(OR=1.01,95%CI:1.01~1.02)、高糖化血红蛋白(OR=1.20,95% CI:1.07~1.36)、高低密度脂蛋白(OR=4.61,95%CI:1.89~11.19)是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结论高水平血尿酸、高血压、高糖化血红蛋白、高低密度脂蛋白为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马丽珍  李学军  陈路  陈志刚 《中国全科医学》2015,(10):1150-1152,1156
目的评估脑卒中高危人群未来10年内卒中的风险率及其危险因素,从而指导患者加强一级预防。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和北京市丰台区方庄医院就诊的患者中脑卒中高危人群2 400例,对其进行诊断入组,并进行改良后Framingham卒中风险预测量表评定。对比不同性别及不同危险因素患者的卒中风险率,探究性别、危险因素对卒中风险率的影响。结果脑卒中高危人群10年卒中风险率为(24.90±20.59)%。不同性别脑卒中高危人群糖尿病、血脂异常、冠心病、心房纤颤、症状性周围动脉疾病(PAD)、吸烟史及脑卒中家族史的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血压、糖尿病史、心血管疾病史、心房纤颤、吸烟史均与10年卒中风险率存在线性相关(P<0.05);不同性别脑卒中高危人群卒中10年风险率高、中、低危分布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段未治疗时收缩压、治疗后收缩压积分值及10年卒中风险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高危人群未来10年内卒中风险率较高。在脑卒中的一级预防中,应综合评估危险分层,干预各种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伴同型半胱氨酸(Hcy)增高的缺血性卒中患者(I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共纳入80例经头颅MRI/CT证实的且Hcy水平>20μmol/L的IS患者,同时随机抽取138例不伴Hcy增高的IS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记录IS的传统危险因素。先以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伴Hcy增高的IS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生活规律及高密度脂蛋白(HDL)与伴Hcy增高的IS患者呈负相关(P<0.05);男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家族卒中病史、冠心病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入院首次收缩压、C反应蛋白(CRP)及LDL与之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CRP及LDL是伴Hcy增高的IS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生活规律是伴Hcy增高的IS患者的保护因素。结论:伴Hcy增高的IS患者的保护因素是生活规律,其独立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CRP及LDL,对该类人群的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基化间隙(GG)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之间的关联性,并探讨GG与DR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9月至2022年4月期间收治的90例T2DM患者,根据是否发生DR将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T2DM,n=30)和2型糖尿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T2DR,n=60),根据T2DM患者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得出发生DR的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分析GG对T2DM患者发生DR的预测价值。结果:直线回归分析结果显示,HbA1c与FA之间有直线回归关系(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尿素氮(BUN)、血清白蛋白(ALB)、HbA1c、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G是T2DM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P<0.05)。ROC结果显示GG预测DR发生发展的AUC为0.777。结论:GG是T2DM患者发生DR的危险因素,有可能成为预测DR发生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9.
胡玮 《当代医学》2021,27(13):50-54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共病抑郁症(MDD)的危险因素,观察度洛西汀抗的抑郁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220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自编一般情况调查问卷及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调查,按照有无MDD将患者分为T2DM组和T2DM+MDD组,统计MDD患病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共病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将T2DM+MDD组患者随机分为氯丙咪嗪组(n=52)和度洛西汀组(n=5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HQ-9评分及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按照PHQ-9自评量表评分标准无抑郁115例(52.27%),合并抑郁105例(47.73%),其中轻度抑郁45例,中度抑郁30例,中重度抑郁18例,重度抑郁1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T2DM共病MDD患者与性别、学历、睡眠质量、婚姻、饮酒史、糖尿病病程、糖尿病并发症、运动锻炼及HbA1c水平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丧偶、饮酒史、睡眠质量不好、存在糖尿病并发症、运动锻炼每天<60 min及HbA1c>8.0%是导致T2DM患者MDD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氯丙咪嗪组和度洛西汀组治疗后PHQ-9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度洛西汀组低于氯丙咪嗪组(P<0.05)。氯丙咪嗪组和度洛西汀组治疗后FPG、2 h 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度洛西汀组明显低于氯丙咪嗪组(P<0.05)。度洛西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5%,氯丙咪嗪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共病抑郁症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婚姻、饮酒史、睡眠质量、糖尿病并发症、运动锻炼及HbA1c,使用度洛西汀抗抑郁的效果优于氯丙咪嗪,且对血糖影响较小,可作为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0.
刘欢  杨锦龙  张晋 《广西医学》2016,(11):1525-152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并发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LEAD)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关系以及影响该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164例T2DM患者,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水平并计算NLR,测定踝肱指数(ABI),并进行下肢动脉超声评分,根据下肢动脉彩超评分分为无LEAD组、轻度LEAD组、中度LEAD组、重度LEAD组.比较4组间NLR及临床资料,分析NLR与ABI、下肢动脉超声评分的相关性;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2DM患者发生LEAD的危险因素.结果 164例患者中,无LEAD组34例、轻度LEAD组54例、中度LEAD组47例、重度LEAD组29例,4组间年龄、吸烟史、糖尿病病程、ABI、糖化血红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NL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NLR与下肢动脉超声评分呈正相关(P<0.05),而与ABI呈负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LR升高、高龄、吸烟史、糖尿病病程长是T2DM患者发生LEAD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随着糖尿病性LEAD严重程度的增加,NLR水平呈上升趋势.NLR升高、高龄、吸烟史、糖尿病病程长是T2DM患者发生LEAD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发展至糖尿病肾病(DN)阶段的有关风险因素,为护理干预提出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住院糖尿病肾病(DN)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糖尿病(DM)非肾病患者68例对照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相关资料收集,通过流行病学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确定DM发展至DN阶段的有关风险因素,根据调查研究结果提出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措施。结果:2组在吸烟史、饮酒史、餐后2小时血糖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年龄、高血压史、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有显著差异(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响DN发生的危险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病程长、空腹血糖。通过对DN的风险因素的调查结果,笔者认为防大于治,未病先防。实践证明随着DM的发展,积极控制体重、血压、血糖、血脂可以避免或延缓DN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生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EH)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特点,为心脏损害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364例患者分为T2DM组、EH组及T2DM合并EH组(DM+EH),对3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心脏多普勒等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2DM、EH及DM+EH3组患者左心室重量(LV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DM+EH组患者LVM高于其余2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EH、DM+EH组患者高于T2DM组(P<0.05);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V)、射血分数(EF)3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但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不全发生的百分率,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DM+EH组发生率最高,收缩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17.8%;舒张功能不全发生率为87.5%。结论:T2DM、EH及T2DM+EH三组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明显不同,高血压能明显加重糖尿病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3.
刘文莉  帖丽丽  王丽先  王丽君 《陕西医学杂志》2007,36(10):1364-1366,1369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2型糖尿病(DM)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DM+EH)患者血压和脉压与左心功能的关系。方法:对241例患者,高血压75例(EH),2型糖尿病患者(T 2DM)77例和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EH+T 2DM)89例进行血压检测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DM+EH组收缩压、脉压、左心室重量显著大于DM组及EH组(P<0.05),脉压增大的DM+EH组舒张早期血流峰值速度/舒张晚期血流峰值速度(E/A)显著大于DM组及EH组(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左心室舒张功能异常患者收缩压、脉压均显著高于左心室舒张功能正常患者(P<0.05),3组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脉压增大患者易引起心室肥厚及心脏舒张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隐匿性高血压(MH)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五里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未曾诊断高血压(HP)病的T2DM患者,根据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分为T2DM合并MH组和T2DM合并正常血压组,另外选取随访管理T2DM合并有HP病史的T2DM患者为T2DM合并HP组。观察各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指标、ABPM的差异,分析临床生化指标与T2DM合并MH的相关性。结果:T2DM合并MH组与T2DM合并正常血压组相比,血尿酸(UA)、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合并正常血压组与T2DM合并HP组相比,肌酐(Cr)、UA、24 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合并MH组与T2DM合并HP组相比,一般临床资料及临床生化指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尿微量白蛋白与T2DM合并MH患病有相关性(P<0.05)。T2DM合并正常血压组与T2DM合并MH组、T2DM合并HP组相比,24小时平均收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TDI)和Tei指数评价正常血压糖尿病患者及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左室收缩舒张功能。方法选取30例血压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DM组)、30例合并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患者(DM+HT组)、30例高血压病不伴糖尿病患者(HT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NC组)。应用TDI技术测量左房室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a)、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a)、Ea/Aa,并根据左房室瓣环组织多普勒计算Tei指数。结果 DM+HT组Sa较NC组、DM组、HT组显著减低(P<0.01);DM组、DM+HT组、HT组的Ea、Ea/Aa均显著低于NC组(P<0.01),而DM+HT组又显著低于DM组、H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a在DM、DM+HT组、HT组与NC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DM+HT组、HT组Tei指数均显著高于NC组(P<0.05),且DM+HT组Tei指数亦显著高于DM组、H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DI及Tei指数的联合应用可以敏感、准确地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的左室功能,而高血压加重糖尿病患者左室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患者未来10年脑卒中风险大小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筛选2018年1月~2019年7月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且年龄在55~84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549例,收集患者的相关资料,根据尿酸水平,分为2型糖尿病伴正常尿酸组(T2DM+NUA)467例和2型糖尿病伴高尿酸组(T2DM+HUA)82例,比较两组相关指标的差异;使用改良弗明汉卒中风险评估量表(Framingham stroke profile,FSP)评估患者脑卒中风险,每组患者进一步分为低危、中危及高危,绘制脑卒中风险图,比较两组患者未来10年脑卒中风险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筛选出T2DM+HUA组高危脑卒中风险的影响因素,使用ROC曲线分析其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尿酸(UA)及尿微量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HUA组患者高危脑卒中风险比例高于T2DM+N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A1c、LDL-C、UA(OR值分别为1.528、2.028、1.010,P<0.05)是T2DM+HUA患者高危脑卒中风险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上述指标有预测价值。结论T2DM+HUA患者未来10年脑卒中风险明显高于T2DM+NUA患者,HbA1c、LDL-C及UA是T2DM+HUA的患者高危脑卒中风险的危险因素,并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T2DM)患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 682例住院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确诊合并DR的所有资料完整的T2DM患者共1 323例(男712例、女611例)作为研究组(DR组);选取同期住院性别、年龄匹配但无DR的1 359例(男740例、女619例)T2DM患者作为对照(非DR组)。比较不同性别DR组和非DR组的临床资料及其他糖尿病慢性微血管并发症情况,分析DR的危险因素。结果男性DR组吸烟史、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_(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高血压病史、高血压病程、收缩压、舒张压、他汀服用史、三酰甘油(TG)、尿酸(UA)、血清肌酐(Scr)、胱抑素C(CysC)及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蛋白尿发生率均高于非DR组(P <0.05),DR组糖尿病起病年龄、空腹C肽(FC)、餐后2 h C肽(2 h CP)、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非DR组(P <0.05)。女性DR组糖尿病病程、HbA_(1c)、FBCG、2 h PG、高血压病史、收缩压、他汀服用史、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UA、Scr、CysC、DPN及蛋白尿发生率均高于非DR组(P <0.05),DR组糖尿病起病年龄、FC、2 h CP、eGFR低于非DR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和女性T2DM患者糖尿病起病年龄低、蛋白尿及DPN存在均为DR发生的危险因素(P <0.05),吸烟史、他汀服用史、高TG血症、eGFR及2 h CP值低为男性DR发生的其他危险因素,而糖尿病病程长及LDL~C控制不佳是女性DR发生的其他危险因素(P <0.05)。结论不同性别T2DM患者的DR发生均与多种临床危险因素相关,但存在差异,临床工作中应制订定不同的策略,针对性地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亚临床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333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As情况分为无As组70例(A组),亚临床As组145例(B组),临床As组118例(C组),比较3组年龄、病程、性别、吸烟史、体重指数、血压、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转氨酶、尿酸、尿微量白蛋白(Alb)等方面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T2DM患者亚临床As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3组患者年龄依次增大,B组及C组病程、收缩压、Alb对数均高于A组,B组低密度脂蛋白高于A组,ALT、ALT/AST低于A组,C组TG/HDL低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是亚临床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病程是T2DM患者发生亚临床As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实验(c-TCD)阳性的隐源性卒中(CS)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研究组、对照组隐源性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内容涉及性别、年龄、影像学检查结果、原发疾病、吸烟及饮酒史等,利用统计分析软件行相应检验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年龄、高血压、高血脂、吸烟史所占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糖尿病、饮酒史对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脑梗死发生部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CD阳性隐源性卒中患者传统危险因素所占比例较低,因卵圆孔未闭所致卒中对卒中发病部位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T2DM患者73例(T2DM组)、T2DM合并轻度心功能不全(NYHA分级Ⅰ~Ⅱ级)81例(T2DM轻度组)及T2DM合并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NYHA分级Ⅲ~Ⅳ级)76例(T2DM重度组),同时选取同期健康对照者76名(对照组)。比较4组血清SOD、糖化血红蛋白(HbA1c)、脑钠肽(BNP)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析糖尿病患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危险因素。结果T2DM组血清SO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2DM组SOD水平高于T2DM轻度组、T2DM重度组,T2DM轻度组SOD水平高于T2DM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T2DM组BNP低于T2DM轻度组、T2DM重度组,T2DM轻度组低于T2DM重度组(P<0.05);T2DM组LVEF水平高于T2DM轻度组、T2DM重度组,T2DM轻度组高于T2DM重度组(P<0.05);血清SOD水平与T2DM患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发生呈负相关(P<0.05)。结论T2DM患者的血清SOD水平低于正常人,且SOD水平越低,老年T2DM患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可能性越大,严重程度可能越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