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生物学分析揭示了Cereblon(CRBN)与人类精神发育迟缓有关.对CRBN的命名是基于它在大脑发育中的作用,以及它含有ATP依赖的酪氨酸蛋白激酶区域.然而,这个蛋白是否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迄今为止尚未被证实.目前一些类似沙利度胺的免疫调节剂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楚,但研究表明,这类药物对骨髓瘤细胞的毒性与CRBN有关,因此CRBN被认为是这类免疫调节剂的靶向蛋白,并可能与这类药物的致畸作用相关.本文对CRBN这一蛋白的潜在功能作一综述,为将来研究这个蛋白的更多功能提供理论依据,并为免疫调节剂的临床应用提供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沙利度胺的抗肿瘤机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利度胺(Thalidomide)又名反应停、酞胺哌啶酮,是一种谷氨酸衍生物。20世纪60年代中期反应停引起了医学史上最大的意外——口服反应停的孕妇生产了畸形胎儿。因此,一定时期内反应停几乎退出了其应用的历史舞台。但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研究发现沙利度胺具有免疫抑制及抗炎活性,且具有强大的抗血管生成效应。经过大量谨慎而客观的临床试验观察,沙利度胺在治疗卡波济肉瘤、肾癌、前列腺癌、肺癌、多发性骨髓瘤、红斑狼疮以及艾滋病导致的极度虚弱等多种疾病有一定的疗效[1~3]。本文对其抗肿瘤的作用机制及其临床应用综述如下:1抗肿瘤机制沙利…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沙利度胺治疗卵巢癌的作用机制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沙利度胺在卵巢癌治疗中作用机制及基础、临床研究的文献资料.结果 沙利度胺通过抑制肿瘤的血管生成,促使肿瘤细胞凋亡和免疫调节等活性发挥抗肿瘤作用,现已作为抗肿瘤药,用于卵巢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结论 大多数的研究证实,沙利度胺单用或联合其他的化疗药物或生物制剂在卵巢癌的治疗上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沙利度胺联合FOLFOX(folinic acid fluorouracil oxaliplatin)作用肝癌细胞HepG2后VEGF、Caspase-3的表达,以及探讨沙利度胺联合FOLFOX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应用MTT法和流式细胞仪体外研究沙利度胺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观察沙利度胺联合FOLFOX作用HepG2细胞48h后VEGF、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沙利度胺对肝癌HepG2细胞有抑制作用,且沙利度胺联合FOLFOX显著提高了对肝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沙利度胺联合FOLFOX作用于HepG2细胞48h后,细胞表面Caspase-3的表达均增强,VEGF的表达均降低。结论沙利度胺联合FOLFOX诱导肝癌HepG2细胞凋亡的机制可能可能通过调节VEGF蛋白表达激活caspase-3,从而诱导HepG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克隆人LIGHT分子的全长cDNA,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I-neo-LIGHT并在293T细胞上获得稳定表达.方法从人T细胞cDNA文库中用PCR技术克隆人LIGHT全长cDNA,装入T-Easy载体,测序证实后,将LIGHT cDNA装入质粒pCl-neo中构建真核表达载体.用电穿孔法转染293T细胞,经G418筛选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LIGHT分子的表达.结果测序证实克隆的LIGHT全长cDNA阅读框正确完整,酶切证实LIGHT-pCI-neo中LIGHT插入方向正确.转染的293T细胞经G418筛选3个月后,流式细胞仪检测有78.69%的细胞表达人LIGHT分子.结论成功克隆LIGHT基因并获得稳定表达膜型LIGHT分子的293T细胞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桦脂酸联合沙利度胺诱导多发性骨髓瘤( MM)U266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分别用白桦脂酸(20、40、60和80 mg/L,白桦脂酸组)、沙利度胺(10、50和100 mg/L,沙利度胺组)及白桦脂酸(40 mg/L)联合沙利度胺(联合组,白桦脂酸40 mg/L,沙利度胺10、50和100 mg/L)分别处理U266细胞,同期设对照组;MTT法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不同浓度白桦脂酸组、沙利度胺组及联合组U266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Real-time PCR检测4组U266细胞中Survivin、Cyto-C、Bcl-2、Bax 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4组U266细胞中Survivin、Cyto-C、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随着白桦脂酸浓度的增加,U266细胞增殖抑制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最适浓度为40 mg/L;与沙利度胺组相比,联合组U266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沙利度胺组或白桦脂酸组相比,联合组 U266细胞中Survivin、Bcl-2 mRNA的表达明显降低,Cyto-C和Bax mRNA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沙利度胺、白桦脂酸组相比,联合组U266细胞中Survivin、Bcl-2蛋白表达明显降低,Cyto-C和Bax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白桦脂酸联合沙利度胺可以促进多发性骨髓瘤U266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凋亡分子Survivin、Bcl-2、Cyto-c和Bax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沙利度胺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T)患者内膜间质细胞(ESC)的增殖、迁移运动、修复及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EMT患者的ESC,加入不同浓度沙利度胺(500.00、250.00、125.00、62.50、31.25μg/ml)分别作用24 h、48 h后,应用噻唑蓝法测定ESC的抑制率.另取ESC分为空白组(沙利度胺0μg/ml)、15 μg/ml沙利度胺组、30 μg/ml沙利度胺组,分别应用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实验测定沙利度胺对ESC迁移运动及修复能力、体外侵袭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在沙利度胺作用24 h后ESC的凋亡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实验检测沙利度胺对ES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15、30 μg/ml沙利度胺组细胞的迁移及修复能力、穿膜细胞数较空白组下降,细胞凋亡率较空白组升高(P<0.05);细胞抑制率随沙利度胺作用的浓度升高而升高(P<0.05);15、30 μg/ml沙利度胺组细胞VEGF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 沙利度胺可抑制人EMT患者ESC的增殖、迁移运动和体外侵袭能力,并可以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下调细胞VEGF蛋白分泌.  相似文献   

8.
王志涛  小方赖昌 《重庆医学》2013,42(20):2318-2319,2323
目的研究沙利度胺作用成骨细胞(ROS17/2.8)后对骨唾液酸蛋白(BSP)基因表达和转录活性的影响。方法将ROS17/2.8细胞随机分为两组:空白对照组、沙利度胺组(10μg/mL沙利度胺),各组持续作用12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SP信使RNA(mRNA)的表达,用瞬时转染法检测各组的荧光素酶活性,分析BSP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活性。结果沙利度胺组的BSP mRNA表达量与空白对照组的表达量取比值,沙利度胺使比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沙利度胺组BSP启动子(pLUC3、4)的荧光素酶活性值即转录活性值与空白对照组的转录活性值取比值,沙利度胺使比值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抑制了ROS17/2.8细胞中BSP基因启动子的基因表达和转录。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逆转录病毒载体系统构建荧光标记的K562细胞模型.方法:将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GFP)cDNA插入载体pCMV-hyg,构建重组质粒pCMV-EGFP-hyg,并与逆转录病毒载体质粒pCMV-G和pCMV-GP共转染293T细胞生产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K562细胞;通过Hyg筛选建立EGFP自身标记的K562细胞模型.应用流式细胞仪及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比较EGFP-K562细胞与K562细胞生长曲线.通过外周血淋巴细胞的NK活性试验观察EGFP-K562能否用于有关实验研究.结果:应用EGFP cDNA成功构建pCMV-EGFP-hyg,与逆转录病毒载体系统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后产生含EGFP的重组逆转录病毒,48 h收集的病毒滴度达1.5×106 CFU/ml.重组逆转录病毒感染K562细胞后,经Hyg筛选,98%以上稳定表达EGFP.长期培养20代,EGFP表达稳定,对K562细胞生长无影响.以EGFP-K562为靶细胞的NK活性试验显示40:1效靶比,孵育4 h最敏感.结论: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系统成功构建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EGFP-K562细胞模型,NK活性试验提示EGFP-K562可用作实验研究的新型靶细胞模型.  相似文献   

10.
谢荣华  范久波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1):1304-1305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几种化学免疫调节剂免疫小鼠诱导抗弓形虫感染作用。方法不同剂量匹多莫德、沙利度胺、匹多莫德加沙利度胺分别灌胃小鼠,共免疫14次,对照组用PBS灌胃,检测其免疫效果,并观察其受到弓形虫攻击感染后的生存情况。结果匹多莫德、匹多莫德加沙利度胺使小鼠IFN—r、CD4^+细胞数量升高(P〈0.01),CD4^+与CD8^+比值增加,各组均未检测到IL-4;沙利度胺使小鼠CD8^+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1),CD4^+与CD8^+比值减少,各组T细胞增殖活性与PBS对照组比较明显增强(P〈0.05),且匹多莫德20mg加沙利度胺1.0mg组T细胞增殖活性最明显。小鼠攻击试验表明,20mg匹多莫德加1.0mg沙利度胺组小鼠存活时间明显长于匹多莫德、沙利度胺以及PBS对照组。结论匹多莫德20mg加沙利度胺1.0mg可诱导更有效的抗弓形虫感染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应用GM(1,1)模型预测辽阳市梅毒的流行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雷 《海南医学》2010,21(5):116-117
目的探讨灰色预测模型GM(1,1)在时间序列资料中的应用,建立梅毒发病率的预测模型。方法利用2001年至2008年辽阳市梅毒发病率数据,确定GM(1,1)模型,并对今后2年辽阳市梅毒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辽阳市梅毒发病率预测模型为x^^(1)(k+1)=44.75e^0.158k-38.42,预测值分别为.2009年为23.14/10万,2010年为27.12/10万。结论预测结果表明辽阳市梅毒发病呈上升趋势,应大力加强健康教育,治疗管理等综合防治措施控制梅毒的发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构建KPIC原位胰腺癌小鼠模型用于吲哚胺2,3-双加氧酶1(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 1,IDO1)抑制剂药效学研究。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荧光PCR和Western blot等方法鉴定KPIC细胞中IDO1的表达情况;使用HPLC检测IDO1抑制剂1-甲基-L-色氨酸(1-methyl-L-tryptophan,1-L-MT)对KPIC细胞中IDO1活性的抑制作用及KPIC原位胰腺癌小鼠血清中IDO1活性;接种KPIC细胞到小鼠胰腺构建KPIC原位胰腺癌小鼠;免疫组化法检测KPIC原位胰腺癌小鼠肿瘤中IDO1、肿瘤增殖指数Ki67、胆系标志物Sox9的表达。结果 经mRNA及蛋白质水平鉴定,KPIC细胞内有IDO1及其同工酶的表达;1-L-MT能够下调KPIC细胞中IDO1活性;KPIC原位胰腺癌小鼠构建成功,在原位肿瘤中IDO1、Ki67和Sox9均有表达,小鼠血清中IDO1活性上调。结论 KPIC原位胰腺癌小鼠表达IDO1,可用于IDO1抑制剂的筛选及药效学评价。  相似文献   

13.
 糖基化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1,PD-L1)存在多个N-糖基化位点,其糖基化修饰显著影响免疫治疗的疗效。PD-1共有4个N-糖基化位点,分别为N49、N58、N74和N116。核心岩藻糖基转移酶8(fucosyltransferase 8,FUT8)可催化PD-1的核心岩藻糖基化。一些针对PD-1的N58位点糖基化修饰的单克隆抗体可以有效阻断PD-1/PD-L1相互作用。此外,阻断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PD-1的N74糖基化修饰可以增强其杀伤效应。PD-L1同样含有4个糖基化位点,分别为N35、N192、N200和N219。一些重要的调控分子可以抑制或促进PD-L1的糖基化修饰,产生一定生物学效应。本文通过综述糖基化修饰对PD-1/PD-L1分子表达及功能的影响,期望为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提供基于糖基化修饰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4.
王科峰  柴林燕 《安徽医学》2017,38(4):395-400
目的 通过观察替米沙坦对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CAM-1)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影响,研究替米沙坦对AGEs所致动脉粥样硬化(AS)的干预作用和机制.方法 采用胶原酶消化法获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牛血清白蛋白(BSA)对照组,AGEs诱导组(10-4~10-1mg/mL),AGEs+替米沙坦组(1、10、100 nmol/L).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及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活性氧含量,RT-PCR检测VCAM-1、MCP-1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的mRNA.结果 AGEs组人内皮细胞内活性氧荧光强度增强,替米沙坦干预后降低;AGEs呈浓度依赖性地增强人内皮细胞对VCAM-1和MCP-1基因的转录,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GEs(10-4mg/mL)组VCAM-1和MCP-1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0.24±0.01 vs 0.07±0.02;0.25±0.01 vs 0.18±0.03,P<0.05);替米沙坦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人内皮细胞对VCAM-1和MCP-1基因的转录,与AGEs诱导组相比,替米沙坦(10 nmol/L)组人内皮细胞的VCAM-1和MCP-1基因转录水平显著降低(0.23±0.01 vs 0.85±0.11;0.62±0.10 vs 1.05±0.04,P<0.05);与AGEs诱导组相比,替米沙坦(1 nmol/L)组人内皮细胞RAGE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0.64±0.03 vs 1.18±0.10,P<0.05).结论 AGEs增强人内皮细胞表达VCAM-1和MCP-1;替米沙坦可能通过抑制RAGE表达来抑制AGEs诱导的人内皮炎性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检验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PD配体1(PD ligand-1,PD-L1)/PD配体2(PD-L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患者中的表达,并评估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7年1月至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325例食管肿瘤患者的临床数据,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石蜡包埋的肿瘤样品及部分对应的癌旁组织中PD-1、PD-L1和PD-L2的表达,用免疫反应评分并分析其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PD-1、PD-L1、PD-L2三者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2.0%、52.6%、32.9%,PD-L(P<0.001)、PD-L1(P<0.001)、PD-L2(P=0.023)在癌旁组织和癌组织中的表达有差别。PD-L1的阳性表达与T分期(P<0.001)、术后分期(P=0.006)相关,PD-L2的阳性表达与T分期(P<0.001)、术后分期(P=0.002)及淋巴结转移(P=0.044)相关,与其他临床因素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D-1(P=0.500)、PD-L1(P=0.058)、PD-L2(P=0.096)单阳性与患者生存状况均无明显关联。但三者表达均阴性的患者预后要显著优于仅其中一个因子表达阳性(HR=1.669)或二个以上因子表达阳性的患者(HR=1.606)。结论 PD-L1和PD-L2与ESCC患者的多个临床特征有关。虽然PD-1、PD-L1、PD-L2各自与患者预后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关联,但表达均阴性的患者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6.
褐藻多糖硫酸酯抑制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褐藻多糖硫酸酯(FPS)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肾间质纤维化及肾小管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EMT)的作用,并探讨该作用与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变化的关系。方法将6周龄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n=15),进食普通饲料;CRF模型组(n=24),进食含0.75%腺嘌呤的饲料;CRF+FPS组(n=24),进食含0.75%腺嘌呤饲料的同时,每天给予FPS200mg/kg灌胃。分别于第2、4、6周末处死大鼠,留取肾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肌动蛋白α(α-SMA)的表达,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逆转录酶PCR法(RT-PCR)检测肾组织TGF-β1、MCP-1、TSP-1及VEGF的蛋白和mRNA表达情况。结果第2、4、6周时CRF+FPS组大鼠肾组织α-SMA蛋白表达均明显低于同期CRF模型组(P〈0.05)。CRF+FPS组大鼠肾组织第2、4周时TGF-β1、MCP-1、TSP-1表达明显低于同期CRF模型组(P〈0.05),而第2周时TGF-β1、MCP-1、TSP-1的mRNA表达明显低于同期CRF模型组(P〈0.05),第4周时MCP-1的mRNA表达明显低于同期CRF模型组(P〈0.05)。CRF+FPS组第2、4周时肾组织VEGF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高于同期CRF模型组(P〈0.05)。结论FPS对慢性肾衰竭大鼠肾小管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具有抑制作用,该作用与肾组织TGF-β1、MCP-1及TSP-1的表达下调和VEGF表达上调有关,这可能部分解释FPS的肾保护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并确定佩梅病(PMD)一大家系蛋白脂蛋白1(PLP1)基因突变及遗传特征。方法收集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临床资料,采用多重连接依赖的探针扩增(MLPA)方法进行PLP1基因重复突变检测、DNA直接测序进行PLP1基因点突变检测,分析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结果本家系先证者(Ⅴ∶4)符合临床诊断PMD。PLP1基因检测结果发现先证者(Ⅴ∶4)存在第2外显子c.96C>G(p.F32L)的半合子改变,先证者之母(Ⅳ∶16)、外祖母(Ⅲ∶20)与曾外祖母(Ⅱ∶7)存在与先证者相同的c.96C>G(p.F32L)杂合改变,为表型正常的携带者。结论本家系中先证者为PLP1基因c.96C>G(p.F32L)半合子突变致病,明确了本家系PLP1基因突变与遗传特征,为准确的遗传咨询和进一步的产前诊断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雅施达和卡托普利对风心病换瓣术后患者血浆中可溶性黏附分子含量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风湿性心脏病患者90人,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Ⅲ~Ⅳ级,换瓣术后分为雅施达组(30人)、卡托普利组(30人)和对照组(30人),分别给予雅施达、卡托普利和安慰剂治疗。分别于术后4周、8周抽血测定血浆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和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含量并同时作心功能测定。结果给予雅施达和卡托普利治疗的风心病患者血浆中s—ICAM-1、s—VCAM-1和vWF浓度都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心功能恢复也好于对照组(P〈0.05),雅施达组和卡托普利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能降低风心病术后患者血浆中可溶性黏附分子水平,尽早改善内皮功能和心肌功能,加强术后心脏功能的恢复,而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种类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9.
 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是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PD-1与PD-L1结合可抑制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过程,进而介导癌细胞的免疫逃逸。研究发现PD-1/PD-L1单抗用于术前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肺癌患者的客观及病理缓解率,对于靶向耐药的患者也有良好的疗效。本文对PD-1/PD-L1单抗在靶向耐药和肺癌术前辅助治疗中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详细列出了免疫治疗能够改善肺癌患者靶向治疗耐药后临床预后的证据,表明免疫治疗在肺癌术前辅助治疗方面具有极大潜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MIP-1 )mRNA的表达,分析它们与微血管计数(MVC)的相互关系及其对NSCLC临床病理特征的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40例NSCLC和10例正常肺组织石蜡切片标本中IL-8,MCP-1和MIP-1 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上述标本中微血管(MV)计数.结果: 40例NSCLC组织中IL-8,MCP-1和MIP-1 mRNA的阳性系数均值明显高于10例肺组织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随着NSCLC临床病理的改变而出现相应的变化,表现为T3组>T2或T1组,Ⅲ期组>Ⅱ期组>I期组,有淋巴结和远处转移组>无转移组,生存时间≤3年组大于生存时间>3年组.IL-8,MCP-1和MIP-1 mRNA阳性表达相互之间以及与MVC之间均存在着密切的正相关.结论:上述结果提示NSCLC组织中趋化因子IL-8,MCP-1和MIP-1可能相互协同,共同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并影响肿瘤的进展、转移和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