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宋功莹  徐国平 《当代医学》2021,27(14):168-170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TBI)伴创伤性休克患者应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STBI伴创伤性休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液体复苏治疗,观察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指标、早期复苏时间、总输液量、胶体液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计数、血乳酸及红细胞比容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早期复苏时间、总输液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胶体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TBI伴创伤性休克患者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临床指标,降低总输液量、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葛根素对创伤性休克兔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日本大耳白兔32只,随机分假手术、休克、复苏和治疗四组,每组8只。制作创伤性休克模型,复苏组和治疗组分别在休克1.5小时后予以平衡液进行复苏、静脉输注葛根素治疗。各组于休克前,休克后0.5、1.5、2、3、4小时采集血液,检测血清肌钙蛋白Ⅰ(cTnI)水平及肌酸激酶(CK)活性。结果:家兔创伤性休克90min后血清cTnI浓度明显升高(P<0.01),休克后180 min复苏组cTnI显著低于休克组(P<0.01),治疗组在休克后120min时cTnI即明显低于复苏组(P<0.01);CK在休克后180min时才出现少许的变化,治疗组与复苏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创伤性休克存在心肌损伤,葛根素对家兔创伤性休克心肌的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对创伤性休克救治的临床护理应用效果.方法:创伤性休克患者76例,随机分为限制性液体复苏组(A组)40例和积极液体复苏组(B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输液量、PT、MODS、ARDS、DIC的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限制性液体复苏组液体输入量为(1 950±320) mL,积极液体复苏组液...  相似文献   

4.
创伤失血性休克急诊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高渗液体复苏-出血未控制前允许性低血压状态对创伤失血休克急诊早期的救治效果.方法 将56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液体复苏组(29例),限制性液体复苏组(27例).常规组在止血前早期、快速、足量输入平衡液,维持平均动脉压(MAP)达70~90 mm Hg,限制组在止血前输入7.2%氯化钠的右旋糖酐溶液(晶:胶3:1)4 ml/kg,平均速度20 ml/min,维持MAP在50~70 mm Hg.比较两组患者的输液量、凝血酶原时间(PT)、治愈率及死亡率.结果 与常规液体复苏比较,限制性液体复苏组输液量明显减少,PT明显缩短,治愈率明显升高,死亡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限制性液体复苏可避免过分扰乱机体的代偿机制和内环境,改善脏器灌注和氧供,提高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证明高渗高张液(HHS)在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运输过程中的价值。方法 双盲随机地用250ml的HHS或250ml乳酸钠林格氏液(LR液)作为初始液体治疗院前创伤性休克患者。52例患者接受治疗,其中27例用HHS。观察其血压及其电解质变化,以及24h存活率和7天存活率。结果 与LR组比较,HHS组能迅速升高血压(P<0.05),维持时间久。HHS组患者7天的存活率显著高于LR组。HHS组并发症较少,整个液体需求量小。结论 HHS能在小容量(2—4ml/kg)的情况下快速升高创伤性休克患者血压,显著提高存活率,显著降低复苏时晶体和血液的需求量,使患者在院前急救运输过程中得到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用于创伤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创伤性休克患者85例,分2组,对照组42例,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43例,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早期复苏时间、胶体液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输液量较对照组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恢复良好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创伤性休克患者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改善预后,且减少总补液量。  相似文献   

7.
武猛  王燊  白琳 《黑龙江医学》2012,(11):818-819
目的观察研究感染性休克病人应用晶体液和胶体液进行液体复苏治疗对腹腔内压升高程度的不同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感染性休克需液体复苏治疗病人40例,分为两组,其中晶体组20例应用乳酸林格氏液复苏,胶体组20例应用6%羟乙基淀粉(万汶)复苏,每组又按6 h内复苏液体量,细分为20 ml/kg以内组和20 ml/kg以上组。分别监测复苏前、复苏6 h后腹腔内压,比较腹内压力变化。结果应用晶体液液体复苏后,腹内压升高的程度与胶体液相比有统计学差异,尤其在20 ml/kg以上组差异更为显著。结论感染性休克病人液体复苏时,从对腹内压升高的影响来看,胶体液优于晶体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复苏(DCR)与积极液体复苏策略(AFR)对创伤性休克伴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TIC)患者的疗效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18年5月~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60例创伤性休克伴TI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液体复苏策略不同分为DCR组(31例)和AFR组(29例),对患者复苏治疗前0.5 h及治疗后6 h两组患者的血清乳酸(LAC)、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 PTT)、红细胞比容(HCT),复苏治疗36 h内的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P)、血压波动幅度、休克指数(SI)、总补液量,复苏治疗96 h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后10天的患者存活率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治疗时的MAP、SI、创伤严重度评分(ISS)等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复苏治疗前0.5 h内的患者a PTT、LAC、INR、HCT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复苏治疗后6 h时DCR组患者的a PTT、LAC、INR指标明显低于AFR组,且DCR组HCT值明显高于AFR组(P<0.05)。复苏治疗36 h内DCR组患者的MAP、SI值、血压波动幅度、总补液量明显低于AFR组(P<0.05)。复苏治疗96 h内DCR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率明显低于AFR组且DCR组患者复苏治疗10天后的存活率明显高于AFR组(P<0.05)。结论与AFR治疗方法相比,利用DCR治疗创伤性休克伴TIC患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有效纠正休克,且患者在复苏治疗期间血压保持稳定,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存活率较高,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氧液对大面积烧伤患者血压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特重度烧伤患者60例,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每组在液体复苏抢救中除采用输胶体、补充水分和创面外用药物等相同措施外,对照组输入晶体液;治疗组输入高氧晶体液.两组同步观测血压、尿量、血气恢复正常及末梢循环改善所需要的时间.结果:治疗组血压、尿量、血气恢复正常及末梢循环改善所需要的时间均较对照组少(P<0.01).结论:高氧液对特重度烧伤有稳定血压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液体复苏失血性休克大鼠后,不同时间点骨髓中髓系抑制性细胞(MDSCs)的数量变化情况。方法:采用股动脉放血方法建立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在液体复苏早期阶段釆用乳酸林格液(乳酸林格液组)、晶胶液(晶胶液组)、7.5%高渗氯化钠(高渗氯化钠组)3种不同液体复苏,其后进行自体血液回输复苏,复苏成功后12、24和48 h脊髓离断法处死大鼠,同时设假手术对照组。处死后,获取大鼠骨髓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大鼠骨髓中MDSCs的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结果:乳酸林格液组大鼠平均动脉压高于晶胶液组(P<0.05)。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各时间点的乳酸林格液组、晶胶液组及高渗氯化钠组大鼠骨髓中MDSCs所占的比例均明显降低(P<0.01);高渗氯化钠组大鼠各时间点骨髓中MDSCs所占比例较乳酸林格液组和晶胶液组均明显降低(P<0.01);乳酸林格液组和晶胶液组12 h和24 h骨髓中MDSCs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4 h晶胶液组低于乳酸林格液组(P<0.05)。结论:失血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后,大鼠骨髓中MDSCs的数量随时间的延长先升高后降低,说明液体复苏可能适度抑制MDSCs的数量。与乳酸林格液、晶胶液相比,高渗盐溶液复苏失血性休克时,能够更有效抑制骨髓中MDSCs的数量,对失血性休克后的免疫调节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探讨创伤性失血休克的液体复苏时机及液体选择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2011年5月创伤性失血休克的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三组,各26例,A组给予常规液体复苏,B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C组给予高渗盐溶液复苏,观察比较三组复苏效果.结果:B、C组患者与A组在输入液体量相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三组术后24h的ARDS、MODS、死亡率存在一定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限制性液体复苏与高渗盐溶液复苏纠正创伤性失血休克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剂量高渗盐液复苏失血性休克的效果。【方法】临床随机对48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分别用高渗盐液和平衡液复苏。【结果】治疗组使用高渗液抗休克后,血压5~10 min内即开始上升,而对照组治疗15 min血压无明显变化,两组比较治疗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尿量变化及输液量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死亡3例,对照组死亡7例,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高渗盐液有升压快,安全优点,在提高生存率方面有潜在的优势,并且储存方便,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救治的作用及临床价值。方法:将8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限制性液体复苏,对照组给予常规液体复苏,观察两组复苏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后,开始复苏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输液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复苏在维持血液灌注和氧供的同时,减少了对机体代偿机制及内环境的干扰,有效降低了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并发症,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的抢救效果。方法:选取90例2017年2月-2018年3月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处理和补液,观察组进行常规处理和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急诊创伤性休克疗效,纠正创伤性休克时间、恢复平稳生命体征的时间、输液量,并发症,补液前后两组静脉血氧饱和度、血乳酸、血小板、红细胞比容。结果:观察组急诊创伤性休克疗效高于对照组,纠正创伤性休克时间、恢复平稳生命体征的时间、输液量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液前两组静脉血氧饱和度、血乳酸、血小板、红细胞比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补液后观察组静脉血氧饱和度、血乳酸、血小板、红细胞比容优于对照组,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行限制性液体复苏疗效确切,可改善病情和生命体征,减少不良预后,减少输液量。  相似文献   

15.
创伤性休克的液体复苏与碱缺失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液体复苏的方法与动脉血碱缺失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时入院48h内BD值的变化,比较存活者和死亡者BD值的变化及BD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创伤性休克经液体复苏后BD逐渐升高,存活组复苏后6~12hBD显著提高(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死亡组的器官衰竭发生率亦明显高于存活组。结论BD可作为创伤性休克液体复苏时的监测指标之一,液体复苏能有效改善创伤性休克组织器官的低灌注状态。在此治疗过程中,6~12hBD仍持续低水平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醋酸钠林格液与乳酸钠林格液用于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疗效。方法 选取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观察组复苏液体采用醋酸钠林格液,对照组复苏液体采用乳酸钠林格液,复苏方法均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比较2组患者复苏时间、输液总量及平均动脉压。分别于复苏前、液体复苏30 min及复苏1 h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4、IL-6、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以及动脉血的乳酸值(lactic acid, Lac)、外周血小板计数(platelet, PLT)、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水平。结果 观察组复苏时间、输液总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Lac呈逐渐降低趋势,观察组Lac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时点间、组间·时点间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PLT、FIB呈逐渐降低趋势,PT呈逐渐升...  相似文献   

17.
刘彦军  邓莉  龚良国  柏园 《当代医学》2021,27(30):129-130
目的 探析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接受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90例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干预方式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性体液复苏干预,干预组接受限制性体液复苏干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红细胞压积、凝血酶原时间、C-反应蛋白水平及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红细胞压积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短于对照组,C-反应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输液量、复苏耗时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胶体液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症胸部损伤患者合并存在创伤失血性休克症期间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措施,可有效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病患者与健康者龈沟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和龈沟液量,以及2型糖尿病患者龈沟液中MMP-3含量与糖代谢状况的关系?方法:使用滤纸条法采集龈沟液,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病患者和全身健康者各3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测定龈沟液中MMP-3含量;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原理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糖尿病组和牙周病组龈沟液的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1),糖尿病组龈沟液的量显著高于牙周病组(P < 0.01)?牙周病组龈沟液中MMP-3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1),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龈沟液中MMP-3含量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1)?糖尿病合并牙周病组龈沟液中MMP-3含量与HbA1c水平无显著直线相关性?结论:龈沟液MMP-3含量不是单一的信息分析与单一抑制分子简单作用,而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还需进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于限制性液体林格氏液联合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抢救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成效进行观察。 方法 纳入研究的对象是创伤性休克病患 90 例,进行分组,划分成应用输注大量等渗盐溶液维持血压在 90/60 mmHg 以上的参照组,以及进行限制性液体林格氏液联合羟乙基淀粉注射液治疗的研究组,对于两组患者的治疗成效进行观察及比较。 结果 通过进行对比患者的复苏后心率、平均动脉压、输液量以及凝血酶原时间,结果显示相较于参照组而言,研究组均较低,P<0.05;比较两组的红细胞压积、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计数水平,研究组明显的高于参照组,P<0.05;同时研究组的患者出现并发症以及死亡的例数更少,P<0.05。 结论 将限制性液体林格氏液联合羟乙基淀粉注射液应用到抢救创伤性休克患者中,可以得到良好的成效,具备可靠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ressure (central venous-arterial) carbon dioxide,P (cv-a)CO2]评价创伤性休克患者液体复苏效果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创伤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患者119例,根据P(cv-a)CO2水平将患者分为观察组(<6 mmHg,60例)和对照组(≥6 mmHg,59例),比较两组患者液体复苏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和液体平衡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去甲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药物应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乳酸清除率、心脏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血肌酐、APACHEⅡ评分和SOF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v-a)CO2对创伤性休克液体复苏效果具有重要的评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