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制备离子敏感型三七总皂苷(PNS)鼻用原位凝胶。方法 以去乙酰结冷胶为材料,采用旋转黏度计测定溶液-凝胶相转变特性筛选处方;采用HPLC法测定PNS中人参皂苷Rg1,并以不同动物模型对制剂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 离子敏感型原位凝胶的黏度随着去乙酰结冷胶质量分数的增加而上升,加入模拟鼻液后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凝胶。该制剂的pH值为6.0~6.5,人参皂苷Rg1在0.2~50 μ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101.72%,RSD为1.74%。本制剂能延长药物与鼻黏膜的接触时间。结论 该制剂制备工艺简便,性质稳定,安全无明显刺激性,在PNS鼻腔给药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制备黄芩苷温敏凝胶并考察其体外释放特征。方法 以黄芩苷为主药,泊洛沙姆407和泊洛沙姆188为凝胶材料,甲基纤维素为黏度调节剂,制备黄芩苷温敏凝胶;考察黄芩苷用量、凝胶材料比例以及黏度调节剂对胶凝温度的影响;采用UV法考察其体外释放规律。结果 所制黄芩苷温敏凝胶胶凝温度为35.3 ℃。体外释放结果显示黄芩苷温敏凝胶在120 min累积释放率为78.06%。结论 将黄芩苷制成温敏凝胶能加快药物的溶出速率,通过调整黄芩苷用量、温敏凝胶材料比例以及黏度调节剂可制得性状优良的温敏凝胶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HPLC同时测定复方百部止咳颗粒中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黄芩苷和黄芩素的方法。方法 Diamonsil C18柱(200 mm×4.6 mm,5 mm),流动相A为1%冰醋酸溶液,B为乙腈,线性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3 nm,柱温30 ℃,体积流量1.0 mL/min,进样量10 μL。结果 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黄芩苷和黄芩素分别在3.52~35.2 mg/mL(r=0.999 8),5.92~59.2 mg/mL(r=0.999 9),2.64~26.4 mg/mL(r=0.999 7),5.76~57.6 mg/mL(r=0.999 7),0.60~6.0 mg/mL(r=0.999 8)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依次为98.9%、99.8%、99.7%、99.8%、99.2%,RSD分别为0.6%、0.9%、1.0%、1.3%、1.3%。结论 该方法快速、简便,重现性好,适合于同时测定复方百部止咳颗粒中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黄芩苷和黄芩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栀子苷经鼻给药醇质体喷雾剂的最佳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鼻黏膜渗透性规律和该制剂的鼻黏膜纤毛毒性。方法 采用注入法制备栀子苷醇质体,以包封率为评价指标,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对栀子苷醇质体制备过程中有关影响因素及工艺参数进行优化;采用透射电镜和光子相关光谱仪考察其药剂学性质;以离体猪鼻腔黏膜为模型,考察栀子苷醇质体喷雾剂的体外透黏膜给药规律,并与其脂质体及水溶液进行比较;以在体蟾蜍口腔上腭纤毛在药物溶液作用下持续摆动的时间评价制剂的鼻黏膜纤毛毒性。结果 最优处方条件下制备的栀子苷醇质体粒径为(173.40±71.02)nm,Zeta电位为(?42.50±8.27)mV,包封率为(65.80±2.53)%,载药量为(5.25±0.15)%。栀子苷醇质体300 min经鼻黏膜单位面积渗透量为23.39 μg/cm2,是其脂质体的2.17倍、水溶液的11.03倍。此外,该制剂基本无鼻黏膜纤毛毒性。结论 优选得到的栀子苷醇质体处方和制备工艺合理,能够显著提高栀子苷的鼻黏膜渗透性,可用于鼻腔给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诱导子对黄芩毛状根生长和黄芩苷生物合成的影响。方法 用非生物诱导子(Ca2+、Mg2+和Co2+)和从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米曲霉A. oryzae、蜜环菌Armillaria mellea中提取的真菌诱导子,与黄芩毛状根共培养;HPLC法测黄芩苷的量。结果 各诱导子对黄芩毛状根生长和黄芩苷合成有不同影响:黑曲霉诱导子和米曲霉诱导子质量浓度为40和20 mg/L时,Co2+浓度为1.53×10-4 mmol/L时,黄芩苷的量从7.64%分别增至9.18%、8.81%和8.62%。结论 诱导子对黄芩毛状根次生代谢产物具有特异性,可选择性地促进某一类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试验证实黑曲霉诱导子、米曲霉诱导子和Co2+是适合黄芩毛状根代谢黄芩苷调控的诱导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 以壳聚糖为载体制备红景天苷壳聚糖纳米粒(SA-CS-NPs),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 采用溶剂扩散-离子交联法制备SA-CS-NPs,考察其粒径分布和形态,并对SA-CS-NPs的包封率、载药量及其体外释药特性进行研究。结果 所制得的SA-CS-NPs呈球形或类球形,平均粒径为(247.5±23.8)nm(n=3),Zeta电位为(23.4±2.7)mV(n=3),多分散指数(PDI)为0.265±0.071(n=3);平均包封率为(70.15±1.60)%,平均载药量为(14.03±0.32)%(n=3);24 h累积释放率达85%以上。结论 溶剂扩散-离子交联法制备SA-CS-NPs具有合适的粒径和包封率,并能达到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乌骨藤总苷H中C21甾体苷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茴香醛硫酸显色比色法测定乌骨藤总苷H中C21甾体苷的量。结果 选定检测波长432 nm;通光藤苷B在5.05~65.65 μg/mL与吸收度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Y=0.012 9 X+0.017 8,R2=0.999 3;平均回收率为99.3%,RSD为2.16%。结论 该方法简便、灵敏、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乌骨藤总苷H中C21甾体苷的测定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建立HPLC双波长法同时测定血压平喷雾剂中绿原酸、阿魏酸、芍药苷、肉桂酸4种成分的方法。方法 采用Agilent C18柱,以乙腈-0.3%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双波长检测(λ1=270 nm、λ2=300 nm),柱温30 ℃。结果 4种成分均能达到基线分离,各成分的平均回收率在97.32%~100.85%。结论 本检测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制备壳聚糖修饰雷公藤多苷纳米粒(LMWC-TG-NPs),并研究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 采用改良的自乳化溶剂扩散法制备LMWC-TG-NPs;正交试验设计优化雷公藤多苷纳米粒(TG-NPs)处方,单因素试验考察壳聚糖(LMWC)修饰方式;以含20%乙醇的PBS(pH 7.4)为释放介质考察LMWC-TG-NPs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 优化的处方工艺:以1.0% Poloxamer 188、80 mg PLA、12 mL有机相、丙酮-乙醇(2∶3)制备TG-NPs混悬液,以与TG-NPs混悬液等体积的10% LMWC溶液修饰TG-NPs制备LMWC-TG-NPs;根据优化条件制备的LMWC-TG-NPs,外观呈圆形或类圆形,平均粒径为(207.6±3.4)nm,多分散指数(PDI)为0.078±0.009(n=3),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61.83±2.43)%、(10.70±0.37)%(n=3);体外释药符合Higuchi方程。结论 所制备的LMWC-TG-NPs包封率较高,粒径小,体外释药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为后期研究其肾脏靶向和毒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近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六味地黄丸中马钱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近红外光谱(NIRS)法快速测定不同厂家浓缩六味地黄丸中马钱苷。方法 利用HPLC法测定六味地黄丸中马钱苷,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NIRS与HPLC测定值之间的多元校正模型。结果 马钱苷定量校正模型的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为0.049 3,决定系数R2为96.62,对预测集进行预测,预测值与真实值的相关系数r297.17,预测均方差RMSEP为0.038 9,方法精密度RSD为1.99%,稳定性RSD为1.13%。结论 NIRS法可准确测定马钱苷,为中成药的快速、无损定量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将热毒宁注射剂制备成鼻腔喷雾剂,进行家兔鼻腔黏膜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以健康家兔为模型,建立空白组、鼻腔给药组和注射给药组。给药后使用乙腈沉淀蛋白法处理家兔血浆样品,HPLC检测血浆中药物有效成分绿原酸的浓度。HPLC结果显示,鼻腔给药组中可检测到绿原酸,且在给药后2~5 min时浓度最高,说明自制热毒宁鼻腔喷雾剂可成功透过鼻腔黏膜吸收进入血液中快速代谢。相比于注射给药组,鼻腔给药组血液中的药物有效物质含量较低,提示热毒宁鼻腔喷雾剂药物透黏膜吸收效率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中药金芪灌洗液对慢性鼻-鼻窦炎(CRS)模型白兔鼻黏膜组织miRNA-155-3p表达的影响。方法 从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的鼻腔分泌物中单独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培养后收集菌落并稀释至1.0×1011 cfu/L混悬液,通过手术方式移植到白兔的鼻腔内,复制慢性鼻-鼻窦炎动物模型。将实验白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庆大霉素组、金芪灌洗液组,每组6只。各组白兔给予相应干预,观察2周后处死取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RNA-155-3p的表达,HE染色观察各组鼻黏膜炎症及结构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庆大霉素组miRNA-155-3p相对表达量较空白组升高(P <0.05),金芪灌洗液组较空白组降低(P <0.05),金芪灌洗液组miRNA-155-3p相对表达量较模型组降低(P <0.05),庆大霉素组较模型组升高(P <0.05),金芪灌洗液组miRNA-155-3p相对表达量较庆大霉素组降低(P <0.05)。白兔鼻窦黏膜形态学改变显示金芪灌洗液组黏膜形态趋于正常。结论 金芪灌洗液可抑制miRNA-155-3p的表达,起到抗炎作用并修复白兔损伤的鼻黏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优化黄芩苷磷脂复合物鼻用原位凝胶的制备工艺。方法 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优化法,以胶凝温度为评价指标,对黄芩苷磷脂复合物鼻用原位凝胶的制备工艺关键影响因素Poloxamer407(P407)、Poloxamer188(P188)、聚乙二醇6000(PEG 6000)进行研究,利用多元数学统计矩模型,对制备工艺参数和胶凝温度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建立工艺参数与胶凝温度的相关方程,确立最佳工艺参数。结果 先将黄芩苷磷脂复合物1.0 g溶于0.1%三乙醇胺溶液中,再加入18 g P407、6 g P188、1 g PEG 6000、葡萄糖5 g、苯扎氯胺0.02 g,加去离子水至100 g,于冰浴(4 ℃)磁力搅拌下使其分散均匀,置4 ℃冰箱中保存24 h以上,直至聚合物完全溶解得到澄明溶液。结论 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效应面法优化的黄芩苷磷脂复合物鼻用原位凝胶的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4.
努力按照疾病本质诊断和治疗淋巴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平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13):769-770
淋巴瘤常称为恶性淋巴瘤 ,是一组来源于淋巴细胞的恶性肿瘤。淋巴瘤包括霍奇金淋巴瘤 (HL)和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霍奇金淋巴瘤曾经称为霍奇金病 (HD) ,最近研究表明其肿瘤细胞起源于生发中心的B细胞 ,因此更名为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瘤占人类肿瘤的 3%~ 4 %。一些经济发达地区 ,如美国 ,发病率已经上升至肿瘤的第 5位。据我国上海地区的统计NHL发病率已上升至第 12位。淋巴瘤除了划分为HL和NHL外 ,还有许多亚型 ,这些亚型的诊断和预后各不相同 ,正确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一、2 0 0 0年世界卫生组织 (WHO)的淋…  相似文献   

15.
中线鼻和鼻型自然杀伤/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探讨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 探讨面部中线鼻和鼻型自然杀伤(NK/T)细胞淋巴瘤的治疗策略及有关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比较分析37例面部中线鼻和鼻部NK/T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不同治疗组的近期疗效及2年生存率和患者的临床特征。全部患者初治均接受CHOP联合化疗2个疗程,治疗有效继续化疗6个疗程,后给予病灶野放疗,其中10例患者达到完全缓解(普通组)。CHOP联合经疗2个疗程不能达到部分缓解或恶化的27例患者(难治组),其中14例给予左旋门冬酰胺酶(L-ASP)为主的挽救联合化疗(L-ASP组),13例接受不含L-ASP的挽救化疗(非L-ASP组),化疗后给予病灶野放疗。普通组患者临床特征表现无持续发热,无血管浸润性生长及灶性坏死病理组织学改变,国际预后指数计分(IPI)0-1,并多为Ⅰ、Ⅱ期(70%);难治组92%患者表现高热、78%表现血管浸润性生长及灶性坏死、85%为IPI≥2,及82%属Ⅲ、Ⅳ期。结果 治疗完全缓解率46%;普通组100%,难治组26%(P<0.005);难治组中L-ASP组50%,非L-ASP组无完全缓解患者(P<0.05)。全组2年生存率43%;普通组100%,难治组20%(P<0.005);难治组中的L-ASP组为50%,非L-ASP组无完全缓解患者(P<0.005)。大多数难治组患者表现发热,临床分期Ⅲ-Ⅳ期,国际预后指数计分≥2及病理呈血管浸润性生长及灶性坏死的临床特征。结论 本病初治可首选CHOP联合化疗加病灶放疗;初治疗效不佳的难治组患者选择L-ASP为主的挽救化疗,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6.
中药配伍中相反指两种药物合用产生或增强毒性或使疗效降低,而“十八反”是重要的配伍禁忌,也是现代药性理论争议最多的问题,且至今尚未形成较统一的判断标准和结论。主要介绍了“十八反”中有关海藻、芫花反甘草的毒性和机制研究,探讨了影响“十八反”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确定其特定部位的安全药理实验内容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鼻腔NK/T淋巴瘤的CT征象,探讨其诊断特异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病理证实的鼻腔NK/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CT资料.对肿瘤范围、密度、形态边缘和骨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19例病理均为NK/T细胞淋巴瘤,CT表现:(1)发病部位:15例为单侧发病,4例为双侧发病;17例发生于鼻腔前部外侧壁,主要累及中下鼻甲,肿块多沿鼻甲形状蔓延生长,2例肿瘤主要位于鼻腔中后部.(2)密度:16例密度均匀,3例密度不均;增强扫描轻中度强化.(3)临近结构改变:鼻前庭皮肤受累15例,无明显骨质破坏;4例表现为鼻窦粘膜增厚或鼻窦内软组织肿块影;2例向眶内生长.结论 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好发于鼻腔前部的中下鼻甲,密度均匀、增强扫描轻一中度强化,很少有骨质破坏,易累及鼻前庭皮肤,根据上述CT表现特征一般诊断比较容易.  相似文献   

18.
1例以鼻部皮肤受累为首发表现的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患者,男,29岁,因左侧鼻翼肿胀伴间歇高 热1个月,口腔、左鼻孔口溃烂及左眼周红肿1周就诊。体格检查表现为左鼻翼部肿胀,左鼻孔下方皮肤浅表糜烂、 结痂。口腔上腭部及两侧颊黏膜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溃疡面。双侧眼睑红肿(左侧明显),双眼结膜充血,结合皮肤 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符合鼻部NK/T细胞淋巴瘤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