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经络腧穴学实训教学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学的核心内容,作为中医院校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既是学好刺法灸法学、针灸治疗学等其他针灸专业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掌握针灸各种操作技能,发挥治病救人作用必不可少的关键所在.其中腧穴定位实训教学部分又是经络腧穴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经络腧穴学腧穴定位实训教学的改革更应得到充分的重视.笔者尝试从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经络腧穴学》作为高职高专中医类院校一门基础课程,是针灸学与推拿学的核心内容,是学习《刺法灸法》和《针灸治疗学》等其它相关针灸专业课程的基础,经络腧穴根植于中医经典著作,如《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等,经络腧穴对医疗、康复和保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对《经络腧穴学》这一学科进行教学改革实践研究应得到充分的重视,改变传统的授课方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和灵活运用到临床和生活中,提高他们的临床实践技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灸学的教学分为经络腧穴、刺法灸法和治疗学三大板块,经络腧穴学偏重于理论,而刺法灸法学偏重于实践操作,两部分内容的教学安排间隔时间较长,原本可同时进行教学与学习的腧穴理论与针刺操作有所脱节,为了改善针灸学教学安排中存在的问题。方法将"312教学法"运用于针灸学教学安排中,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的内容整合、归类到一块教学学习,腧穴理论与针刺操作两部分内容同步开课教学,紧密结合,边学习腧穴理论,边进行刺法灸法练习。结果"312教学法"在针灸的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众多初学者的一致认可。结论该教学法能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针灸的主动性,有助于教、学、用的密切结合,使教-学-用更有效率。  相似文献   

4.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推拿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针灸推拿学专业学生接触针灸专业教学的第一课,学生往往抱着很强的好奇心,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但是,《经络腧穴学》涉及的内容繁杂,需要记忆的内容太多,如果只是机械地按课本内容进行讲解,学生很容易就会有厌倦感,影响到学习效果。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深刻地体会到:在课堂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则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扎实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提高《经络腧穴学》实训课程教学效果,对《经络腧穴学》实训课程进行改革,形成了"学-练-考-验"四位一体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改变了以往理论和实训脱节、实训方式过于机械等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研究经络、腧穴及刺灸方法,探讨运用针灸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它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经络、腧穴、针灸技术及临床治疗等部分。针灸学也是针灸专业各层次学生必修的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内容繁杂,且基础性和实践性都很强,因此只有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针灸技能,培养学生的针灸临床思辩能力和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7.
正《经络腧穴学》由经络学和腧穴学二部分组成,是针灸学的核心内容,是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主干课程,是理论联系临床的桥梁。其中,经络学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非常广泛,涉及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各个方面;腧穴学,是以经络学说为指导,阐述腧穴的分布位置、作用规律及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两者对针灸推拿及中医其他临床各科均有重要指导意义。因此,《经络腧穴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学生动手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而关  相似文献   

8.
刘茜  王慧  李涛 《卫生职业教育》2011,29(5):101-102
针灸专业课包括经络与腧穴、针法灸法、针灸治疗,它们是以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运用针刺和艾灸等方法防治疾病的临床学科,具有操作性、实践性强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实训教学在针灸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而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针灸推拿实训教学改革的效果。方法针对以往中医针灸推拿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新教学手段,补充教材内容,自编实训指导,使教学与临床、市场需求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结果培养了学生中医针灸推拿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临床实际操作技术,参与科研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结论中医针灸推拿实训教学改革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顺应了针灸推拿治疗疾病、强身健体、美容美体的社会需求,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中医针灸教学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一大批适应现代中医药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不仅要教会学生应知应会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索取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是教学中应该做,而且必须做到的。现通过对《经络腧穴学》的教学改革实践谈谈对学生专业素质能力培养的体会。《经络腧穴学》是针灸推拿专业中一门基础性主干课程,经过3a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从课程调整合并,削减课时到经络学和腧穴学合并,笔者开展了本门课程教学的立体化实践,如采取总论与各论倒讲,使学生理解总论的内容更透彻;按经讲与按部讲相结合以便于归…  相似文献   

11.
“参与式教学法”在高原军事医学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围绕高原部队任职需要,近年来我们在高原医学专业课现场教学中引入了参与式教学法,从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实习、考核考试等教学环节鼓励学习者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应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使学习者在参与过程中学会了学习和应用,发挥了积极作用,激发了学习者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其创新能力,促进了人才培养,保证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医学教育发展,对病理生理学教学进行以培养"临床能力"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改革,势在必行。主要举措包括: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新编排,以临床现象为主线推动课堂教学;利用毕博网络、微信公众号及超星学习通虚拟课堂等新媒体手段辅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文献检索和阅读,对自己感兴趣的文献自制多媒体展示课件,在翻转课堂中向全体学生汇报。实践表明,相关教改已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3.
高等医学院校针灸学教学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观礼 《医学教育探索》2010,9(12):1679-1681
结合针灸学教学实践与教学体会;从突出中医特色,注重中医传统思维,重视基础理论与实践技能,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搞好临床见习、实习,鼓励学生多学科知识交叉学习,改革考试方法和内容等方面探讨如何搞好高等医学院校的针灸学教学改革;以提高针灸学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内容与意义.方法 通过丰富、创新和模块化设计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建设立体化教材体系和多媒体教学资源库,构建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加强师生沟通等措施,对临床检验基础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并经过6年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5.
针对医药院校康复治疗专业《传统康复方法学》教学现状,结合该课程所讲授的部分腧穴知识,提出对该课程教学的一定建议:在讲授腧穴知识的过程中,除强调其解剖位置的重要性之外,还应重视阐述腧穴的名称及定名过程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容;同时督促学生注重归纳学习诀窍,从中寻找记忆规律;并将理论知识讲授与动手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尽早参与临床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针灸治疗混合性尿失禁的用经、用穴及腧穴组方规律。方法 通过电子检索中国知网、维普医学资源数据、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中关于针灸治疗混合性尿失禁的文献,建立数据库并用数据挖掘软件进行腧穴关联分析。结果 针灸治疗混合性尿失禁常选穴位有会阳、三阴交、足三里、中髎、次髎;常选经脉为膀胱经、脾经、胃经;常选部位为腰骶部;特定穴中以交会穴的运用最多;相关性较高的腧穴有足三里-三阴交,会阳-三阴交;刺激方法以电针为主。结论 针灸治疗混合性尿失禁取穴取经有规律,疗效肯定,为临床治疗用经选穴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针刺不同经脉穴位对健康人胃电平均幅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不同经穴对健康人胃电平均幅值的影响,探讨经脉穴位与脏腑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针刺健康人胃经、脾经、胆经的不同穴位及非经非穴,观察针刺前后胃电平均幅值的变化,比较研究针刺不同经脉穴位对胃功能影响的差异。结果:针刺不同经脉穴位对健康人胃电平均幅值变化率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性。针刺胃经不同穴位对胃电平均幅值变化率具有不同影响。结论:针刺对健康人胃功能的影响具有经脉和穴位的相对特异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以探讨针刺减肥的治疗机理。方法:门诊单纯性肥胖患者32例,采用针刺腹部相关穴位,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3个疗程后自身对照的方法,比较针刺前后体重、腰围、体质指数、血液流变学检测指标,并对临床症状的改善进行总结。结果:经针刺3个疗程,患者体重减轻,腰围缩小,不同切变率下全血液粘度、血浆粘度及红聚集指数明显降低,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强(P<0.01);便秘、腹胀、月经不调、痤疮等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针刺人体脾胃经相关穴位可以改善胃肠动力学,消除腹胀便秘、痤疮,减肥塑形,降低血液粘稠加快血流速度,改善血液流变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灸治疗原发性耳鸣的选穴规律、核心穴组及理论依据。[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F)上的电子文献,按照筛选标准收集针灸治疗原发性耳鸣的处方,利用Python编程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1)共纳入有效处方268首,涉及腧穴98个,总使用频次1793次,以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腧穴最为常用。2)局部选穴占据主导,其中位于耳周部的腧穴使用频次为781次,占总频次的44.91%,使用频次较高的腧穴依次为听宫、翳风、听会。3)腧穴配伍存在固定搭配,关联分析可得支持度最高关联群是耳门→听会;聚类分析可得到中渚-耳门-翳风-听宫-听会等3个聚类群。[结论] 数据挖掘技术用于针灸治疗原发性耳鸣临床文献的研究合理可行,相关的数据挖掘结果可为原发性耳鸣的临床研究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acupuncture with meridian acupoints combined with three Anmian acupoints.

Methods

Sixty subjec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acupuncture with meridian acupoints group (Group A), and the acupuncture with meridian acupoints and three Anmian acupoints group (Group B)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After 4-week treatment,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 and scores for the 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 depression index and anxiety index were assessed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rapy was higher in Group B (93.3%) compared with that in the Group A (66.7%, P<0.05). When comparing after treatment with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SQI score of sleep quality, time to sleep, sleep time, sleep disorders in Group A (P <0.05) 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PSQI score of sleep quality, time to sleep, sleep time, sleep disorders and daytime disorders in Group B (P <0.01 or P<0.05).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otal PSQI score between Group A and Group B (P<0.05). Both groups improved the depression and anxiety state of the patients, but acupuncture with meridian acupoints combined with three Anmian acupoints was more effective than meridian acupoints alone (P<0.05).

Conclusion

Acupuncture with meridian acupoints combined with three Anmian acupoints can improve the sleeping quality of patients with insomn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