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中实时 Orbic -3D 导航引导下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治疗 Anderson 和 D′AlonzofⅡ型枢椎齿状突骨折置钉的安全性与准确性。方法对符合筛选标准的36例患者均行前路枢椎齿状突螺钉固定术治疗,21例在术中实时 Orbic -3D 导航引导下采用微创空心钉内固定(导航组),15例在传统 C 形臂透视下采用切开空心螺钉内固定术(透视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前后 JOA 评分、VAS 疼痛评分、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出血量、术后X 线片、CT 螺钉位置分级及术后随访骨折愈合情况,分析两组手术特点、临床疗效及置钉的安全性与准确性。结果导航组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出血量较透视组减少,术后 CT 螺钉穿出率明显减低,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前后两组的 JOA 评分、VAS 评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术中实时 Orbic -3D 导航引导下微创空心钉内固定治疗 Anderson 和 D′Alonzof Ⅱ型枢椎齿状突骨折其手术操作简单、微创,同时可缩短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及保证齿状突螺钉置钉的准确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李枫  刘德敏  侯伟光 《西部医学》2023,35(8):1167-1172
研究经皮内镜下可视化置钉在经皮内镜下后路腰椎融合术(End-PLIF)椎弓根螺钉置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纳入2020年10月—2021年4月我院有腰椎融合手术指征的腰椎间盘源性腰痛、腰椎管狭窄症伴腰椎不稳、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腰椎滑脱症(Meyerding分级I、II)患者共50例。50例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25例。甲组的手术方式为经皮内镜下后路腰椎融合术+经皮脊柱内镜下可视化椎弓根螺钉置钉,乙组的手术方式为经皮内镜下后路腰椎融合术+传统X线透视下经皮椎弓根螺钉置钉。比较两组X线透视总次数、导丝置入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采用Gertzbein-Robbins标准评价置钉优良率;术前及术后24 h VAS评分和ODI指数、改良Macnab标准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价疗效。同时对经皮内镜下改进的置钉器械进行3D打印制造并验证其可行性、实用性。通过上述指标观察其医患X线辐射情况、微创性、置钉的优良率及手术效果。结果 全部患者均完成了手术和随访。甲组患者X线透视总次数、手术时间、导丝置入时间,均少于乙组(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24 h VAS、OD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24 hVAS、ODI均较术前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改良Macnab标准的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经皮内镜置钉优良率优于乙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内镜下置钉能减少医患X线辐射次数,降低医患辐射暴露风险,且置钉的优良率较高;同时,3D打印的经皮内镜下置钉器械具有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经皮拉力螺钉固定术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完成并做初步分析。方法:2012年1月~2013年2月在计算机导航系统辅助下,对17例患者共行47枚经皮空心螺钉固定股骨颈骨折,术后复查正侧位X线片,测量空心钉与颈干角、前倾角偏离角度,记录手术时间、术中钻孔次数及术中摄片次数,并与传统空心钉手术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手术过程顺利,无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47枚空心拉力螺钉位置良好,螺钉长度选择合适。计算机导航辅助下固定的空心钉与颈干角和前倾角的偏离角度小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导航下术中钻孔次数及术中摄片次数少于传统组(P〈0.05)。结论:计算机导航辅助股骨颈骨折闭合复位经皮拉力螺钉固定术可有效提高空心钉准确性,并可减少钻孔次数及术中摄片次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O臂导航系统在骶髂螺钉置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广西贵港市人民医院收住的适合用骶髂螺钉内固定治疗的骨盆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中辅助方式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1例),观察组用O臂导航系统引导行骶髂关节空心螺钉置,对照组采用C臂透视辅助下行骶髂关节空心螺钉置入.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和次数、置钉准确情况和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每枚螺钉置入时间、术中透视时间和透视次数均低于对照组,置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而对照组置钉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根损伤表现.结论:应用O臂导航引导行骶髂螺钉置钉,能缩短手术时间,提高骶髂螺钉置入的精准度,减少术中患者及医务人员X线损害,手术操作较安全,符合精准医疗原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球尖技术在骨盆外固定Schanz螺钉置钉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0例骨盆不稳定性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在全麻下实施外固定架固定治疗,术中均行骨盆外固定Schanz螺钉置钉,其中治疗组使用球尖技术手动置钉,对照组使用常规植入法置钉。比较两组术中穿刺次数、置钉时间、螺钉穿透率、术后螺钉松动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骨盆复位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术中穿刺次数少于对照组,置钉时间短于对照组,螺钉穿透率、术后螺钉松动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盆复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球尖技术能够提高骨盆外固定Schanz螺钉置钉准确性,缩短置钉时间,减少术中穿刺次数,降低术后螺钉松动率。  相似文献   

6.
郝亮  冯勇强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6):155-155,157
目的x线透视导航下经皮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17例分析,探讨较好的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手术方法。方法x线透视导航空心钉内固定。结果随访采用门诊复查,经过1年随访,Garden分型Ⅱ、Ⅲ型骨折愈合率达100%。结论在股骨颈骨折治疗方法中,X线透视导航下空心钉固定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方法可优化螺钉的固定位置和减少股骨颈骨折固定术中X线的辐射,手术时间短,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旋转重建技术引导经皮骶髂关节螺钉固定治疗骶髂关节骨折脱位的可行性。方法2010年3月~2012年12月,采用DSA引导经皮置入骶髂关节螺钉治疗骶髂关节脱位患者21例。所有患者均在DSA监视下经皮置入导针和空心钉,通过DSA旋转重建技术重建钉道切线位的二维图像和螺钉在骨盆内的三维图像确保置钉位置满意。采用Matta标准和Majeed标准评价复位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6~39个月,平均16.5个月,DSA旋转重建后证实置钉满意率100%(24/24),所有患者无神经、血管并发症。复位优良率95.2%(20/21);功能恢复优良率95.2%(20/21)。结论DSA可有效引导骶髂关节螺钉经皮置人,通过旋转重建技术可以确保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四维磁导航引导CT定位在经皮穿刺肺活检术中的应用价值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常规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术的患者为对照组,四维磁导航引导CT定位经皮穿刺肺活检术为观察组,两组患者各30例。比较两组穿刺手术时间、并发症出现情况,分析四维磁导航引导CT定位经皮穿刺肺活检、氩氦刀冷冻治疗方面的技术优势与运用价值。结果两组均未有患者发生并发症,观察组(9.87±2.16)分钟比对照组(15.89±4.01)分钟穿刺时间短,两组数据具有统计学差异(t=7.239,P0.05)。观察组出现一例导航工具V-TRACK信号不稳定。四维磁导航引导CT定位Multiple views手术时间较短,定位精准。结论四维磁导航引导CT定位微小病灶穿刺活检,创伤小,准确定位做到微小病灶早期发现与确诊肿瘤,获取组织学标本进行基因检测,利于在治疗的不同时期对患者进行治疗评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传统经皮置钉与椎弓根镜辅助下经皮置钉技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LDD)的安全性和准确性.方法 选择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9月采用经皮置钉的LDD患者30例,将其分为经皮组和镜下组,每组1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疗效评估.术后复查X线、CT及磁共振成像(MRI),评估螺钉位置及融合率.结果 经皮组置钉84枚,镜下组置钉70枚.两组术中平均出血、手术平均时间、C臂透视平均次数、住院平均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两组患者VAS及ODI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镜下组VAS及ODI分别为(2.50±1.30)分及(50.00±3.50)%,经皮组VAS及ODI分别为(3.00±1.50)分及(58.00±4.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组、镜下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73.33%、80.00%;置钉位置经影像学复查,显示位置良好,痛变节段融合良好,无螺钉松动.经皮组3枚(3.57%)螺钉位置偏差,行二次手术调整.结论 椎弓根镜辅助下置钉治疗LDD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均高于传统经皮置钉,且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更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科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在股骨颈骨折(FNF)空心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1月鹤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FNF患者38例,其中在骨科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辅助下行空心螺钉内固定术13例(机器人手术组),行传统空心螺钉内固定术25例(传统手术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与传统手术组比较,机器人手术组患者C臂透视时间和手术时间短(P<0.05),术中C臂投照次数少(P<0.05),一次性置钉准确率高(P<0.05)。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患者平均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4.3±0.4)、(4.4±0.5)个月,2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手术组患者无螺钉松动、退钉、骨折移位等,传统手术组患者术后1周因心血管并发症死亡1例,因术后内固定物松动致固定失效行关节置换1例,轻度髋内翻6例,螺钉松动、不同程度退钉3例。术后6个月,机器人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分别为94.5±5.5和89.0±10.5,2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手术组和传统手术组患者治疗优良率分别为84.6%(11/13)和84.0%(21/25),2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辅助下FNF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定位精准,一次性置钉准确率高,手术时间短,术中辐射少,固定牢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经皮激光椎间盘汽化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08年6月期间接受经皮激光腰椎间盘汽化术治疗的2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3 d、1、3、6、12个月评价疗效,有效率均在80%以上.有4个椎间隙穿刺失败,均为L5~S1间隙,穿刺成功率98.5%,其余改行经小关节突内侧入路射频治疗或经骶管入路胶原酶溶盘术.结论 经皮激光椎间盘汽化术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手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C-臂X光机引导下经皮腰椎椎间盘穿刺,环锯钻孔通过导管进行髓核摘除。治疗单节段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共15例,其中椎间孔区8例,椎间孔外区7例;男10例,女5例,年龄31~75岁,平均51岁。结果:手术时间50~120min,平均66min;出血量50~120mL,平均80mL;平均住院时间为5天。随访期间1~3年,按照Macnab标准评定,优9例,良4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6.7%。结论: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损伤小、安全、疗效显著、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关节突尖部成型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80例,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关节突尖部成型手术治疗。分析病人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比较治疗前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 结果 病人治疗后显效为35例,有效为37例,无效为8例,有效率90.0%(72/80);手术时间(75.5±13.3)min,术中出血量(38.6±14.8)mL,住院时间(3.5±1.1)d,并发症发生率8.8%(7/80);治疗后病人VAS评分小于治疗前(P < 0.05~P < 0.01);治疗后病人ODI指数小于治疗前(P < 0.01)。 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经皮椎间孔镜关节突尖部成型手术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索综合三步法治疗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且突出物大于或等于椎管横截面积或椎管矢状径1/2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保守组40例,给予常规腰椎按摩、牵引、中药治疗;综合组40例,给予综合三步法治疗,即首先臭氧髓核消融术对突出髓核进行消融减压,然后进行针刀外围松解,最后进行定点旋转复位法;手术组40例,给予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术治疗。结果患者出院评分、治疗改善率、出院1个月时随访主观症状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组和手术组分别与保守组比较,上述三项指标评分均优于保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手术组三项指标评分又优于综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综合三步法对巨大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谭斌 《成都医学院学报》2016,11(2):243-246,253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发作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组(常规组)和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组(结合组),各50例。对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 w、2 w、30 d、60 d、90 d 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的水肿、疼痛等症状和运动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后结合组各阶段的腰腿痛 VAS 评分、MacNab 腰腿痛疗效评价、ODI 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 <0.05),水肿明显减轻,关节活动度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单侧椎弓根螺钉联合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中远期可明显减轻患者的水肿、疼痛,促进其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非影像引导下侧隐窝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两组病例各40例,治疗组为非影像引导下侧隐窝神经阻滞术;对照组为针刺、推拿、牵引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有效率及疼痛缓解程度。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5%(37/40例),对照组为80.0%(32/40例);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疼痛改善程度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4,P〈O.05)。结论非影像引导下侧隐窝神经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CT引导下经皮穿刺双极射频热凝成形术联合医用三氧注射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7例,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双极射频热凝成形术联合三氧注射治疗,分别于术后3、90、180 d行疗效评价.结果 术后180 d时的优良率(89.6%,78/87例)高于术后3 d(75.9%,66/87例)、90 d(79.3%,69/87例)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80 d时,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双极射频热凝成形术联合三氧注射治疗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盘内注射臭氧(O3)+神经根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对25例32个椎间盘,在C形臂X线机透视下穿刺达病变的椎间盘,注射3~5ml臭氧,退针后在神经根附近注入5~10ml臭氧,再注入利多卡因、曲安奈德、维生素B12混合物3~5ml。结果:对患者进行随访,疗效分为优、良、差,优良率达85%。结论:臭氧盘内注射+神经根封闭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安全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制和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2月至2008年7月采用PLDD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84例。单间盘突出50例,≥2个间盘突出34例。L3/4节段突出19个,L4/5节段65个,L5/S1节段32个,共116个椎间盘。术后定期随访。结果术前JOA评分平均为(18±6),术后3个月随访JOA评分平均为(26±3),有显著性差异P<0.05)。84例病人中62例为优,19例为良,3例为可,优良率为96.4%。术前VAS评分平均为(7.8±1.4),术后一周VAS评分平均为(2.6±1.7),术后3个月VAS评分为(2.1±1.2)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LDD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满意,可成为一种优化的微创手术推广。  相似文献   

20.
椎间盘髓核造影在臭氧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椎间盘髓核造影在臭氧治疗不同类型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经CT或MRI诊断明确的264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椎间盘髓核造影明确纤维环的破裂情况,将椎间盘突出症分成纤维环未破裂组和纤维环破裂组,其中未破裂组14例,破裂组250例,采用45μg/ml浓度的臭氧气体进行椎间盘内及盘外注射,观察有效率。结果264例343个椎间盘,其中纤维环未破裂组14例(16个盘),纤维环破裂组250例(327个盘),总有效率为82.95%,其中显效112例,有效107例,无效45例。未破裂组有效率42.85%,破裂组有效率85.2%。两组临床数据经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26,P〈0.05)。结论椎间盘髓核造影在臭氧治疗椎间盘突出症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