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9 毫秒
1.
目的:分析开展品管圈活动减少门诊药房后台处方调配差错件数的效果。方法:在我院门诊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分析门诊药房发生处方调配差错的原因,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并对进行品管圈活动取得的成效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 :我们在门诊药房实施各项提高处方调配质量的对策后用查检表进行了为期9个月的相关检查,发现我院门诊药房各类处方的调配差错件数由原来的82.0件/周下降为39.75件/周。在采取相关的对策后,我们对门诊药房工作人员的品管手法、团队精神、专业知识、沟通协商能力、工作信心、责任荣誉感等指标进行评价,发现其上述指标均有所增高。结论 :在门诊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显著降低处方调配差错的发生,提高患者对医院的信任度和医院的信誉,减少药事纠纷,缩短患者的取药时间,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在药剂质量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我院药剂科门诊药房的管理工作中开展品管圈活动,改善药剂质量的管理方式,对比分析药房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的药剂质量管理情况。结果: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前,门诊药房平均每周药剂调剂差错件数为39件(100%),在开展品管圈活动后,门诊药房平均每周药剂调剂差错件数为11件(28.20%),门诊药房进行品管圈活动后平均每周药剂调剂差错件数明显低于进行品管圈活动前(下降了71.80%),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门诊药房的工作人员在进行品管圈活动后的各项能力评分高于进行品管圈活动前,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药剂质量管理中应用品管圈的管理办法效果较好,降低了门诊药房药剂调剂差错的件数,提高了药房工作人员的各项工作能力,提升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是非常可行的管理办法,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运用品管圈降低门诊西药房内差次数,提升药事服务质量,提高自我管理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 运用品管圈的十个基本步骤,七大手法解决门诊西药房调剂内差存在的问题.结果 门诊药房内差次数由88次降到31.3次,达标率达110%,进步率达64.43%.结论 运用品管圈降低门诊西药房内差次数是有效的,并持续维持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品管圈活动在西药房调配内差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调查。方法:我院在2015年5月在西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调查开展品管圈活动前(2014年4月-2015年4月)与开展品管圈活动后(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西药房调配内差结果。结果:管理前西药房调配内差发生频率为(21.4±6.8)次/月,管理后为(11.2±3.7)次/月。前后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品管圈能够提升西药房管理水平,降低调配内差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形成适合各中心医院管理流程的标准化成果,从而达到降低药房调配差错率,提高药学服务的质量,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方法经过计划、实施、确认、处置等品管活动步骤,对比活动前、后处方调配差错率,计算改善幅度。结果药房调配差错率从8.37‰下降到4.51‰。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明显降低了门诊药房调配差错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门诊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在该院门诊药房中引进品管圈活动模式,以"提高门诊药房管理质量"作为活动主题,营造良好的团队工作氛围、提高工作人员自我管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果:通过引进品管圈活动,门诊药房中药品的实际库存准确率、达标率、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工作效率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均得到显著增强。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门诊药房管理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减少发药过程中的差错、确保患者安全有效地用药,提高了门诊药房管理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7.
杨敏 《大家健康》2016,(3):291-292
目的:分析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门诊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在该院门诊药房中引进品管圈活动模式,以“提高门诊药房管理质量”作为活动主题,营造良好的团队工作氛围、提高工作人员自我管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结果:通过引进品管圈活动,门诊药房中药品的实际库存准确率、达标率、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工作效率以及团队协作能力等均得到显著增强.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够提高门诊药房管理工作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减少发药过程中的差错、确保患者安全有效地用药,提高了门诊药房管理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探讨品管圈在门诊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院在门诊药房的质量管理中,将品管圈管理模式引入其中,确立活动主题,并对品管圈管理模式在门诊药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究。结果:采用品管圈活动后的口服药用药交待率(100%)、注射剂用药交待率(100%)明显高于活动前口服药用药交待率(25.8%)、注射剂用药交待率(5.0%),无形成果,通过品管圈的活动的开展,对圈员的积极性、责任感、和谐程度、沟通能力、品管圈手法、凝聚力、愉悦感、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进行比较,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活动前后相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门诊药房中应用品管圈管理方法效果良好,使药品的实际库房的准确率、达标率均有所提高,减少发药过程中的差错,提升工作人员的自我管理意识,增强工作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保证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运用品管圈手法提高我院门诊药房用药交代率的效果。方法:由我院门诊药房人员组建品管圈,确定主题为"提高用药交代率",分析原因,设定目标,制定对策,实施,进行效果评价等。结果:经品管圈活动的良性干预,与品管圈活动前相比,活动后门诊药房用药交代率由28.83%上升至95.40%。结论:品管圈应用在提高我院门诊药房用药交代率中效果显著,提升门诊药房的工作管理质量及药学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缩短住院药房药品调配时间的品管圈活动实践效果。方法我院于2017年1月12月在住院药房药品调剂中开展品管圈活动,以2016年1月至12月为对照,总结分析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住院药房药品调剂时间改善情况。结果在住院药房药品调配时间上,2016年1-12月为41分15秒,与2017年1-12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后的27分6秒相比显著缩短,且进步率34.3%,目标达标率150.32%。结论住院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可将药品调配时间有效缩短,且可有效提升医院药学服务品质以及满意度,因此值得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提高门诊药房服务质量,降低药品调剂差错件数。方法成立质量管理小组,选定降低门诊药房每周调剂差错件数作为活动主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整改措施并组织实施。结果每周平均差错件数由活动前27.9件降至8.45件,进步率达69.71%。结论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提高了药事服务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门诊药房调剂差错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门诊药房调剂差错的原因,杜绝药疗事故发生,提高药品调配工作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08年我院80例门诊处方调配差错情况及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防范措施,建立规范调剂操作规程与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结果:门诊处方调配差错原因主要有四大类型:医师处方书写不规范23例,占28.75%,因数量差错16例,占20%,因药物品种差错15例,占18.75%,用法差错13例,占16.25%。结论:通过对门诊药房发药差错的分析,采取防范措施和规范调剂规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人员素质的培养,最大限度的预防差错发生。  相似文献   

13.
采用品管圈方法优化药学服务流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利用质量管理的利器一品管圈,组成门诊药房质量改善圈,以提高患者对门诊药房的满意度,提升门诊药房的服务水平。方法:按照品管罔实施的十大步骤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结果:门诊患者对门诊药房的满意度由改善前的4.03分,增加至改善后的4.38分。结论:应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恰当质量管理方法,能够不断发现和解决门诊药房的内部问题,改善品质和服务。  相似文献   

14.
王津燕  谭培艺  马迪 《吉林医学》2014,(23):5250-5251
目的:通过在门诊药房推行品管圈活动,提升药事服务质量,提高药师参与管理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运用多种统计方法,按照品管圈实施的步奏进行计划、实施、确认和处置。结果:改善了门诊药房工作品质,提高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结论:推行品管圈能不断发现和解决门诊药房的内部问题,改善工作质量,提高药学人员参与管理的意识与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品管圈质量改进方法在降低住院患者外出不归的作用。方法2013年7-9月,我科以“降低住院患者外出不归”为主题,开展为期3个月的品管圈活动,探讨降低住院患者外出不归的方法。结果住院患者外出不归由实施品管圈方案前的33.9%降低至实施后的12.2%。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降低住院患者外出不归的状况,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6.
徐萍  朱文韬  李立  钟科迪 《中国医院》2010,14(7):63-64,65
目的:为医院提高门诊患者对药房满意度提供参考。方法:医院门诊药房运用“品管圈”手法,通过自行设计差错查检表来把握药房的现状,发放患者满意度凋查表了解患者的需求与期望两种方式,分析目前药房在提供药学服务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并拟定改善措施和效果确认,结果:经过为期10个月的活动,药房差错率由每周54.5件减少为26件,患者对药房的满意率也由原来的81.7%上升至89.7%。结论:药房开展品管圈活动可以提升药学服务质量,提高患者对药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并分析门诊药房易发错药品,以尽量减少门诊药房发药差错和差错隐患.方法 搜集整理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易出错药品18种,调查统计其调配差错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相关因素进行探讨.结果 ①我院门诊药房药品品种共875种,处方调配差错32例次,涉及易发错药品18种,占药品总数的2.06%(18/875);差错分布前3位依次为剂型相似6种(0.69%)、规格相似5种(0.57%)、同药同名3种(0.34%).②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剂型相似(OR=1.794,P<0.05)、规格相似(OR=6.406,P<0.05)、药名相近(OR=1.560,P< 0.05)、同药同名(OR=2.318,P<0.05)与药品差错发生相关,且均为危险因素(OR>1.000).结论 要充分重视易发错药品,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以减少门诊药房的差错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腹腔镜术后肠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方法在本科室成立质量管理小组(品管圈 QCC,圈名为“微笑圈”),运用品管工具分析腹腔镜术后患者护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问题按照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三方面打分排序,将分值较高的问题作为优先解决的问题。结果实验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为(25.42±7.74)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0.69±9.29)h(P ﹤0.01)。结论品管圈活动满足了腹腔镜术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的需求,避免和减轻术后患者腹胀,促进胃肠功能尽快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BL-Seminar”教学法在药学教学中的实践效果。[方法]选择浙江中医药大学2011级药剂学硕士研究生20人为试验组(采用“PBL-Seminar”法教学),2010级药剂学硕士研究生20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讲授法教学),以《高等药剂学》课程为例,运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课程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试验组学生在专业问题认知深度、学习主动性、团队意识、课堂教学气氛满意度等方面较对照组学生有显著性提高。[结论]“PBL-Seminar”教学法是一种创新、有效的药学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与认知能力,有利于高校培养优秀药学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