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索刀豆蛋白 A(Con A)致小鼠免疫性炎症时,脑内花生四烯酸和谷胱甘肽代谢膜关联蛋白(MAPEG)家族蛋白的mRNA表达谱,及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Cs A)对其表达的调控.方法:雄性Balb/c小鼠尾静脉注射Con A,20 mg/kg,制备免疫性炎症模型.另设尾静脉注射Cs A 150 mg/kg预给药.采用RT-PCR检测小鼠大脑皮层内MAPEG家族蛋白在mRNA水平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采用RT-PCR测得未经Con A处理小鼠大脑皮层内,mGST1、mGST3、LTC4S、FLAP和mPGES-1 mRNA均有不同程度表达,但未见mGST2 mRNA表达.给Con A后8 h,无论是否以Cs A预处理,脑内mGST1 mRNA表达显著增加,达到未处理组的1.2~1.5倍;而LTC4S、FLAP和mPGES-1 mRNA表达均未明显受Con A影响.结论:小鼠尾静脉注射Con A可诱导大脑皮层mGST1 mRNA表达上调,但未明显影响MAPEG其它5个成员;同时Cs A未能抑制该变化,提示Con A诱导的免疫性炎症对脑内花生四烯酸类炎症介质代谢影响不明显,但可能涉及氧化应激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白三烯C4(LTC4)合成酶系在小鼠刀豆蛋白A(Con A)肝损伤时的基因表达谱,及环孢素A(Cs A)对其表达水平的调控。方法:雄性Balb/c小鼠尾静脉注射Con A致肝损伤,另设尾静脉注射Cs A预给药。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评价肝功能,光镜检查肝组织学损伤,RT-PCR检测肝LTC4合酶(LTC4S)、微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2(mGST2)和mGST3基因的表达。结果:血清转氨酶和病理组织学结果表明:Con A注射2h后肝脏即有明显损伤,8h达到高峰;mGST2基因表达在2h明显上调(170%),8h达高峰(190%),而LTC4S和mGST3基因表达无明显改变。Cs A预给药可阻断Con A引起的肝脏损伤,并部分抑制mGST2基因表达上调,但对LTC4S和mGST3基因表达无影响。结论:Con A致小鼠肝损伤时,mGST2基因表达显著上调,而LTC4S和mGST3基因表达差异不明显。Cs A预处理能有效阻断ConA引起的肝损伤,但不能完全抑制mGST2基因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五味子乙素(Sch B)对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 A)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与HSP27和HSP70的关系.方法 采用静脉注射Con A诱导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Sch B和热休克蛋白抑制剂槲皮素(Quercetin)灌胃给药.取4周龄雄性ICR小鼠72只,体质量18 ~22 g,按体质量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Con A)、Sch B+Con A组、Sch B+Con A+Quercetin组、Con A+Quercetin组和Quercetin组.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肝脏HSP27和HSP70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小鼠肝脏HSP27和HSP70 mRNA的表达;光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转氨酶水平.结果 与ConA组相比,Sch B+Con A组小鼠肝脏HSP27和HSP70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的表达均显著增加,同时肝细胞坏死程度明显减轻、小鼠血清转氨酶水平显著降低.与Sch B+Con A组相比,Sch B+Con A+Quercetin组小鼠肝脏HSP27和HSP70在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的表达均明显降低,同时小鼠肝细胞坏死程度明显增加、血清转氨酶水平显著增高.而与正常对照组相比,Quercetin组小鼠的上述各项指标未见改变.结论 SchB可通过诱导小鼠肝脏HSP27和HSP70的表达保护Con A所致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4.
芹菜素对刀豆蛋白A诱导的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芹菜素(AP)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尾静脉注射20 mg/kg刀豆蛋白A(Con A) 诱发免疫性肝损伤小鼠模型,连续6天给予小鼠75、150和300 mg/kg AP灌胃,用石蜡切片-HE染色检测肝脏病理变化,速率法检测谷丙转氨酶(ALT) 的活性.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75~300 mg/kg AP 均能抑制Con A 诱发的肝门静脉炎症细胞侵润和血清ALT 活性的升高,具有浓度依赖性.结论 AP 对Con A 诱发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刀豆蛋白A引起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刀豆蛋白A(Con A)引起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并考察其损伤机制。方法: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Con A模型组,每组10只。Con A模型组小鼠尾静脉注射Con A2.5 mg·ml-1·kg-1,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造模后8 h断头处死小鼠,分别取肝脏和血液,采用生化法测定小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转移酶(AST)水平,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测定肝组织病理学改变,ELISA法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Con A模型组小鼠血清ALT和AST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肝细胞明显坏死,伴炎细胞浸润,同时血清中TNF-α和IFN-γ含量亦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尾静脉注射Con A 2.5 mg·ml-1·kg-1可建立免疫性肝炎模型,其损伤机制与炎症因子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6.
徐威  詹娜  王鲁文 《疑难病杂志》2010,9(12):901-903
目的观察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小干扰RNA(siRNA)对小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阻断作用。方法设计3条针对TGF-β1不同靶位的短发夹RNA(shRNA),以及1条无关对照序列(HK),克隆至pGenesil-1质粒中,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Genesil-TGF-β1-m1、pGenesil-TGF-β1-m2、pGenesil-TGF-β1-m3和pGenesil-HK。30只雄性昆明小白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无关序列对照组(pGenesil-HK)、序列1治疗组(pGenesil-TGF-β1-m1)、序列2治疗组(pGenesil-TGF-β1-m2)、序列3治疗组(pGenesil-TGF-β1-m3)。采用尾静脉注射刀豆蛋白A(Con A)制备免疫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3个序列治疗组、无关序列对照组分别于第2、4、6周,在Con A注射后24 h内,尾静脉高压注射pGenesil-TGF-β1-m1、pGenesil-TGF-β1-m2、pGenesil-TGF-β1-m3和pGenesil-HK。第7周处死全部小鼠。常规生化方法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HYP)含量;应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肝组织内TGF-β1、Smad3、Smad7、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组小鼠HYP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RT-PCR显示治疗组肝脏内TGF-β1、Smad3及α-SMA mRNA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而Smad7 mRNA表达增强(P〈0.01)。在3个治疗组中,pGenesil-TGF-β1-m1治疗组的疗效最佳。结论 TGF-β1 siRNA能有效抑制小鼠免疫性肝纤维化的发生,其机制可能是抑制肝内TGF-β1、Smad3及α-SMA表达,并促进Smad7表达,从而下调HSC的激活信号,减少胶原合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激活素在刀豆蛋白A(Con A)诱导的小鼠慢性肝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尾静脉注射ConA,每周1次,连续4周,造成小鼠肝损伤模型,另设激活素抗体中和组于小鼠尾静脉注射ConA的次日腹腔注射激活素A的中和抗体,每周1次,连续4周,各组分别于末次给药后的次日检测小鼠血清酶变化及肝脏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肝组织激活素A、激活素ⅡA型受体、纤维结合蛋白(FN)、Ⅰ型胶原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的表达变化.结果 Con A组肝脏病理损伤最为严重,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索形态消失,细胞肿胀,呈气球样变;激活素抗体中和组病理损伤明显轻于Con A组,肝细胞略有肿胀,仍可见肝小叶结构.荧光定量PCR显示Con A组和抗体中和组激活素A及其激活素ⅡA型受体mRN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FN、Ⅰ型胶原及TIMP2的mRNA水平抗体中和组明显低于Con A组.结论 激活素A是Con A诱导模型鼠肝损伤的重要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Con A诱导构建小鼠肝损伤模型,为病毒感染等引发的免疫性肝损伤疾病的实验研究提供基础。方法C57BL/6小鼠尾静脉注射Con A (10 mg /kg ),每周1次,连续4周,检测血清酶学改变、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肝脏指数、脾脏指数。结果成功构建小鼠肝损伤动物模型。结论采用Con A诱导可成功构建C57BL/6小鼠慢性肝损伤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9.
激活素A及其ⅡA型受体在小鼠肝损伤模型肝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激活素A及其ⅡA型受体在Con A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模型肝组织中的表达形式及其可能的作用。方法:小鼠尾静脉注射Con A(10 mg•kg-1),每周1次,连续4周,建立小鼠肝损伤模型(n=24),另设正常对照组(n=24),于末次注射后的24、72、120 及168 h,各组(n=6)分批检测小鼠血清酶变化及肝脏组织病理损伤程度,同时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激活素A及其ⅡA型受体的表达水平。结果:在末次注射后72 h肝组织病理损伤最为严重,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索消失,细胞肿胀,呈气球样变,以后逐渐恢复;激活素A蛋白水平及其mRNA表达与其ⅡA型受体mRNA表达呈平行状态,于注射后72 h达高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激活素A与其Ⅱ A受体变化与肝组织病理损伤呈平行状态,提示激活素A可能参与了Con A诱导肝损伤模型小鼠的肝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加味四逆汤对刀豆蛋白A(Con A)诱导肝细胞损伤过程中肝脏组织Fas抗原的表达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干预情况。方法雌雄各半的NIH小鼠随机分成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加味四逆汤大、小剂量组,采用Con A(18mg·kg-1)尾静脉注射制作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造模给药结束后,观察血清中TNF-α含量变化及肝组织细胞Fas抗原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肝脏细胞内有大量的Fas抗原表达,且血清中TNF-α含量也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药物组血清中TNF-α水平变化不大,肝细胞Fas抗原表达不明显。结论加味四逆汤能够干预Con A小鼠肝脏组织Fas抗原和血清TNF-α水平的表达,对急性肝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重组鲨肝刺激物质类似物(r-sHSA)对刀豆蛋白A(Con A)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利用尾静脉注射Con A制备小鼠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以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以及组织病理变化为指标判断r-sHSA(30,60,120 μg/kg)对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同时,检测肝组织丙二醛、谷胱甘肽水平和总抗氧化能力以及血清中TNF-α和IFN-γ的含量,并测定肝组织匀浆中iNOS活力。结果表明,3个给药剂量的r-sHSA均可显著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转氨酶活性,明显减轻肝细胞坏死,减少炎细胞浸润,改善肝脏氧化应激水平,并下调炎症因子表达。结果提示,r-sHSA对Con A致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和抗炎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腺苷A1受体基因敲除小鼠在戊四氮致痫后大脑皮层蛋白质的表达变化,探讨腺苷A1受体的抗癫痫和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PCR技术鉴定腺苷A1受体基因敲除小鼠与野生型小鼠,应用戊四氮(30mg/kg)腹腔注射制作癫痫模型,利用蛋白组学双向电泳检测癫痫发作后大脑皮层蛋白质表达变化,选取部分差异点进行质谱分析。结果点燃组癫痫模型点燃成功后24h、1个月,分别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大脑皮层多种蛋白质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腺苷A1受体基因敲除小鼠与野生型小鼠相比较,对照组两者之间与点燃组两者之间多种蛋白质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癫痫模型点燃成功后腺苷A1受体基因敲除小鼠与野生型小鼠相比,大脑皮层内表达下调蛋白为谷氨酰胺合成酶、醛缩酶A及甘氨酸受体;表达上调蛋白为蛋白激酶C及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结论腺苷A1受体可能通过改变大脑皮层内多种蛋白质表达发挥其抗癫痫和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双歧杆菌脂磷壁酸(LTA)对ConA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在该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可行性.方法 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联苯双酯组(150 mg/kg)和LTA处理组(100、200和400μg/kg),尾静脉注射Con A复制小鼠免疫性肝损伤模型;观察各组小鼠的一般情况及肝、脾指数,生化法和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ALT、AST和TNF-α的含量;RT-PCR检测小鼠肝组织内NF-кB的基因表达.结果 LTA处理组小鼠的一般情况和肝脏指数均好于模型组,其血清内ALT、AST和TNF-α的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但与联苯双酯组基本相当(P>0.05);不同浓度LAT处理组小鼠肝细胞NF-кB的mRNA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且LTA 400μg/kg组与联苯双酯组基本相当(P>0.05).结论 双歧杆菌脂磷壁酸的双向免疫调节作用可以有效保护Con A诱导的小鼠免疫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刀豆蛋白A(Con A)诱导急性免疫性肝损伤Wistar大鼠模型的剂量和注射途径。【方法】(1)按不同剂量Con A尾静脉注射分组:将42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B、C、D、E、N组,每组7只。N组为空白对照组,大鼠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A、B、C、D、E组大鼠尾静脉注射Con A,剂量分别为4、8、16、30、40 mg/kg。注射后第8 h,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10、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水平,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2)按Con A不同注射途径分组:将21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组、尾静脉注射组,每组7只,尾静脉注射组和腹腔注射组分别经尾静脉和腹腔注射16 mg/kg Con A。注射后第8 h,检测血清ALT、AST、ALB水平。【结果】实验结束时Con A各剂量组大鼠非正常死亡数:A、B、C组0只,D组2只,E组7只。A、B组的肝组织可见少量点状坏死,炎性细胞浸润,小叶结构基本完整;C、D组可见明显的桥接样坏死。尾静脉注射组大鼠血清ALT、AST、ALB水平显著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尾静脉注射16 mg/kg Con A可成功诱导Wistar大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可溶性mB7-H4蛋白对肝脏的免疫性损伤的保护作用,阐明其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pET/mB7-H4表达,通过纯化、复性以及去除内毒素,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可溶性mB7-H4蛋白。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生理盐水)组、Con A组和mB7-H4蛋白100、200及400 μg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通过尾静脉注射Con A建立肝损伤模型(mB7-H4蛋白组小鼠在注射Con A前2 h和注射后8 h分2次给予mB7-H4蛋白),并于注射Con A后24和48 h,摘取各组小鼠眼球取血及引颈处死取肝脏,分离血清,检测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并检测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其他各组小鼠血清ALT、AST、IL-4和IFN-γ水平较均明显升高(P<0.05);与Con A组比较,mB7-H4蛋白组小鼠血清ALT、AST、IL-4和IFN-γ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 P<0.01)。HE染色,mB7-H4蛋白组小鼠肝脏损伤均较Con A组有不同程度的减轻。 结论: 可溶性mB7-H4蛋白对Con A诱导的肝脏免疫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IL-4和IFN-γ的产生和(或)分泌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P物质及其受体在小鼠免疫性肝炎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P物质(SP)及其受体NK-1R介导的神经源性炎症在小鼠免疫性肝炎发病中的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小鼠尾静脉注射刀豆蛋白A(Con A)建立免疫性肝炎模型组,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肝组织匀浆SP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同时应用RT PCR法对各组动物肝脏组织中NK-1RmRNA的表达水平进行相对定量比较。结果模型组肝脏损害严重,以肝细胞肿胀和免疫细胞浸润为特征;肝组织匀浆SP含量模型组(507.25±30.35) 显著高于对照组 (238.59±21.90) (P<0.01);而且模型组NK-1R mRNA的表达显著上调(P<0.05)。结论P物质及其受体参与了小鼠免疫性肝炎的起始阶段,并在炎症的激发和扩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实  单娜娜  高雨琴  王永阔  杨德慧 《武警医学院学报》2012,21(8):585-587,594,F0002
【目的】探讨锌指蛋白A20对刀豆蛋白A(Concanavalin A,ConA)引起的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刀豆蛋白A诱发小鼠肝损伤,制造肝损伤动物模型,采用尾静脉注射A20表达质粒的方法,观察A20转基因处理组和试验对照组肝组织内TNF-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IFN-γ(interferon-γ)、IL-2(interleukin 2)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以及肝病理损伤的程度。【结果】A20组ConA处理后肝组织TNF-α、IFN-γ、IL-2等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A20对照组。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A20处理组16 h后小鼠肝病理损伤较对照组有减轻(P<0.05)。【结论】A20能够有效抑制ConA引起的小鼠肝组织炎症反应,并减轻肝组织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复方甘草酸苷对免疫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复方甘草酸苷高、中、低剂量组[400、200、100 mg/(kg d)],用药7 d,腹腔注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尾静脉注射20 mg/kg刀豆蛋白A(Con A)。12 h后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计算肝脏、脾脏指数,测定血清TNF–α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高、中、低剂量的复方甘草酸苷均能明显降低Con A介导的肝损伤小鼠肝、脾指数,降低血清中AST、ALT的水平,明显降低血清中TNF-α的含量。结论复方甘草酸苷对Con A所致免疫性肝损伤小鼠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小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明确补体调节蛋白CD46、CD55、CD59在原代小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上的表达情况,及炎症因子对CD46、CD55、CD59表达的影响,为研究补体系统在AD中的作用打下基础.方法原代纯化培养小鼠星形胶质细胞,用RT-PCR,免疫荧光的方法,分别在mRNA水平、蛋白质水平,检测炎症因子刺激前以及LPS、IFN-γ单独或协同刺激后,CD46、CD55、CD59的表达情况.结果 RT-PCR检测到CD59 mRNA的表达,CD46、CD55的表达不明确,未刺激组和刺激组无明显差别;免疫荧光结果示CD59阳性,CD46、CD55弱阳性.结论保护素CD59在原代小鼠星形胶质细胞上显著表达,可能可以保护星形胶质细胞免受补体的溶破效应的杀伤.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小鼠胚胎干细胞定向分化肝组织过程中,肝组织微粒体Ⅱ相代谢酶尿苷-5′-二磷酸葡醛酰转移酶(UGT)1a1、1a6和微粒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1(mGST1)的表达及其催化活性。 方法:利用拟胚体固有的三胚层结构,直接由中胚层心肌细胞产生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自发诱导内胚层细胞发育,并由同步分化的内皮细胞支持肝细胞发育形成肝样组织。在不同分化阶段,基于mRNA表达情况,以Western blot法检测UGT1a1、UGT1a6和mGST1表达特征。至分化终点(第18天)以心肌细胞搏动区域附近表达肝特异性标记物白蛋白确定为肝细胞。超声法碎裂细胞,超速离心制备肝细胞微粒体,以HPLC检测UGTs代谢活性,以色谱法测定并计算mGST1酶催化活性。 结果:至分化终点,小鼠胚胎干细胞衍生的肝组织表达UGT1a1、UGT1a6和mGST1,并具有UGT1a1、UGT1a6和mGST1的催化功能。其中分化第18天肝组织GST1催化活性为7.65 nmol·min-1·mg-1。 结论:小鼠胚胎干细胞分化的肝组织具UGT1a1、UGT1a6和mGST1代谢功能,可望成为肝脏病理生理和药物Ⅱ相代谢研究的体外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