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不同动脉血管病变中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变化情况。方法:将2012年1月至2012年10月沈阳医学院奉天医院收治的180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踩臂指数(ABI)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单纯ABI≤0.9组(A组)45例、单纯IMT〉0.8mm组(B组)46例、ABI≤0.9且IMT〉0.8mm组(C组)39例、正常组(D组.ABI〉0.9且1MT≤0.8mm)50例,比较4组患者血小板计数、MPV及PDW变化。结果:A、B、C组MPV分别为11.96±0.57.11.22±1.42,12.26±0.86,与D组(9.67±1.5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PDW和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DM动脉血管病变存在MPV增加,应加强MPV动态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硬化与踝臂指数(ABI)的相关性。方法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0例,用血压超声测量仪测量ABI值,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颈动脉内径、内膜中层厚度(IMT)、管腔狭窄程度等。根据ABI值分为ABI异常组与正常组,分析异常组颈内动脉狭窄程度与ABI的相关性。结果ABI异常组的颈内动脉内径小于ABI正常组(P〈0.05);ABI异常组IMT〈0.9mm检出率低于正常组,IMT〉1.2mm检出率高于正常组(P均〈0.05),两组IMT为0.9~1.2mm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ABI异常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的概率大。ABI值与颈内动脉的狭窄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ABI值与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ABI有助于临床初步筛查颈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冠心病患者踝臂指数(ABI)和心脏结构与功能以及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8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ABI分组,A组ABI≤0.9,B组ABI〉0.9,同时测量两组的心脏结构指标:左心房直径(LAD)、左心室舒张期直径(LV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左室缩短率(FS)、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功能指标:EF斜率以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结果A、B两组比较,年龄、血脂、血糖、肝功能、肾功能、LAD、LVDD、LVPW和EF斜率均无统计学意义.FS和EF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较B组明显降低(P〈0.05).A组三支病变发病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BI与冠心病患者的心脏功能有较好的相关性,对严重冠脉病变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踝臂指数、眼底动脉硬化在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0月-2012年7月于本科室住院的15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实验组,同期住院的69例无缺血性卒中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踝臂指数、眼底动脉硬化的差异,并分析实验组各亚组患者眼底动脉硬化和踝臂指数的关系。结果:实验组患者眼底动脉硬化I级38例(24.2%)、Ⅱ级46例(29.3%)、Ⅲ级39例(24.8%)、Ⅳ级34例(21.7%),对照组中眼底动脉硬化I级31例(44.9%)、Ⅱ级19例(27.5%)、Ⅲ级10例(14.5%)、IV级9例(1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中各亚组患者发生眼底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比例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ABI值1.0~1.4为81例,ABI值〈0.9者76例;对照组分别为48例和21例,两组构成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中各亚组踝臂指数无差异,P〉0.05。结论:眼底动脉硬化、踝臂指数与缺血性卒中有明确的联系,二者均能够比较有效地预测缺血性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任品芳  王建安 《浙江医学》2009,31(3):305-306
目的 观察踝臂指数(ABI)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2例冠心病患者及64例非冠心病患者分别作为冠心病组及对照组,测量其各自的ABI以及相关生化指标(血糖、TC、TG、HDL、LDL、尿酸、C反应蛋白及总胆汁酸),比较并分析ABI与各检测指标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年龄明显高于对照组(65.54±10.01VS58.53±9.42,P〈005)。ABI明显低于对照组(1.0395±0.1394VS1.0976±0.1347,P〈0.05),其他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冠心病组中严重病变者LDL明显高于对照组(106.55±77.48VS84.00±2698,P〈0.05),ABI显著低于对照组(0.9643±0.1926VS;1.0590±01173,P〈001),其他指标亦无明显差异(均P〉0.05)。结论实时的ABI监测对于冠心病的诊断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ABI可以作为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评价踝臂指数(ABI)对老年冠心痛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100例〉65岁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为冠心痛组,并选择同期住院〉65岁的非冠心病患者100例(其中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者29例,冠状动脉CTA检查无狭窄、斑块、钙化者71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二组的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及血脂、血糖、肾功能、超敏C反应蛋白等参数,并应用超声测量ABI。结果冠心病组有糖尿病史、吸烟史者及超敏C反应蛋白参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痛组ABI(0.91±0.17)与对照组ABI(1.18±0.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组间以ABI〈0.9的病例数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BI与老年冠心病有良好的相关性,ABI≤0.9对老年冠心痛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踝臂指数(ABI)对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08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患者,进行ABI测量、血液生化检查、病史采集及冠状动脉造影;主要观察ABI与冠状动脉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按照冠状动脉病变最大狭窄程度分组,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间ABI有显著性差异(P〈0.05);冠状动脉造影多支病变组与冠造正常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ABI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回归分析提示ABI≤0.90是预测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的可靠指标。结论ABI≤0.9对冠状动脉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预测价值;ABI与冠状动脉病变最大狭窄程度呈显著相关性,可作为对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评估的一项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PWV、ABI、1MT指标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异常患者外周血管健康进行评价。方法根据血压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将受试者分为A组(老年高血压病合并糖耐量异常)、B组(老年高血压病)和C组(正常对照组),观察3组baPWV、ABI、IMT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结果A组病人baP—WV、IMT显著高于B组(baPWV1895.31±268.46VS1723.65±247.38,P〈0.01;IMT0.96±0.18V80.75±0.14,P〈0.01)。两组ABI值也具有显著性差别(1.01±0.19VS1.15±0.14,P〈0.01),其中A组斑块检出率为68.1%,B组斑块检出率为47.6%,两者具有显著性差异(X^2=4.58,P〈0.05),两者的ABI值也具有统计学差异(0.93±0.12VS.1.08±0.10,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易发生外周动脉损害,合并糖耐量异常时尤为明显,无创性baPWV、ABI和IMT指标可较好地评价血管健康状态,可用于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臂踝指数(ABI)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炎性介质的相关性,进一步探讨其在此类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测定48例初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的ABI、IM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和血压等指标。结果高血压患者的颈动脉IMT、Hs-CRP、IL-6、收缩压和脉压均显著高于健康者(p〈0.05);ABI显著低于健康者(p〈0.05)。ABI与颈动脉IMT(r=0.401)、Hs-CRP(r=0.549)、IL-6(r=0.467)、收缩压(r=0.345)和脉压(r=0.354)呈显著负相关。结论臂踝指数(ABI)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炎性介质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动脉硬化程度的评价有重要意义,其中臂踝指数无创、简便,适合在高血压人群中作为常规筛查手段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踝臂指数(ABI)及血清胆红素(TBIL)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将6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ABI的不同,分为两组:A组34例(ABI〉1.0),B组26例(ABI≤1.0),分别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和颈动脉斑块。结果A组的TBIL、DBIL明显高于B组(P〈0.05)。A组的颈动脉斑块分级明显低于B组,(P〈0.05)。结论ABI、TBIL、DBIL可作为评价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大动脉顺应性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踝臂指数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对冠心病的诊断预测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踝臂指数(ABI)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诊断的预测性。方法:选择疑诊CHD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患者150例,根据造影结果分CHD组(n=85)与对照组(n=65),采用美国心脏协会(AHA)建议的测算方法测量受试者ABI,应用超声检测受试者颈动脉IMT,以CAG造影为金标准,进行颈动脉IMT、ABI对CHD的诊断性试验。结果:CHD组较对照组IMT明显增厚(1.12±0.26,0.75±0.26,P〈0.05),ABI〈0.9发生率明显增高(54.1%,12.3%,P〈0.05);颈动脉IMT增厚诊断CHD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8.82%和75.38%,ABI〈0.9对于诊断CHD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4.1%和87.7%。颈动脉IMT及ABI对诊断CHD有较高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序列试验特异度为85.51%,平行试验敏感度为84.32%。结论:颈动脉IMT及ABI对无创辅助诊断CHD有较好的预测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clerosis,CAS)、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纤维蛋白原(filfinogen,FIB)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78例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冠心病组根据血管受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应用高频超声检测所有病例的双侧颈总动脉后壁的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斑块发生,并同时检测血清hs-CRP、FIB的浓度,比较两组IMT、斑块发生、hs-CRP、FIB的浓度。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后壁的平均IMT及斑块发生、hs-CRP、FIB浓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三者均与冠脉病变受累支数呈正相关关系(P<0.05~P<0.01)。结论:颈动脉彩超在冠心病的判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hs-CRP、FIB是参与和促进动脉硬化形成的重要因素,IMT、hs-CRP、FIB与冠脉病变受累支数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李文学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3,(11):1617-1619,1623
目的:探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早期硬化的价值及其与冠心病分级的关系,以期能为早期发现及诊断冠心病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0例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为冠心病组,50例门诊正常体检者为对照组,应用ET技术测定颈动脉相关参数:颈动脉血管收缩期内径(Ds)、舒张期内径(Dd)、硬化参数(β)、顺应性(AC)、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增大指数(AI)、单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1)、内中膜厚度(IMT)。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Ds、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B、Ep、AI、PWVB、IMT高于对照组,AC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单支病变者47例,二支病变者39例,三支病变者14例,不同分支病变阳性的患者Ds、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β、Ep、AI、PwVB、AC、IMT各组间有所不同,β、Ep、AI、PWVp、IMT随着累及冠状动脉分支的增多有所升高,Ac随着累及冠状动脉分支的增多有所下降,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弹性明显降低,存在硬化变化,冠状动脉累及分支越多颈动脉硬化程度约严重,ET技术监测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早期硬化可行,有助于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为早期判断患者冠状动脉硬化的趋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冯益萍  范莉  颜紫宁  芮逸飞 《现代医学》2014,(11):1317-1319
目的:应用血管超声评价并比较不同踝肱指数(ABI)值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情况。方法:测量140例共280支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的ABI。根据ABI值将患者分为3组:正常ABI组(179支血管,0.9≤ABI≤1.3)、低ABI组(71支血管,ABI〈0.9)、高ABI组(30支血管,ABI〉1.3)。应用血管超声评价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情况,计算和比较各组下肢动脉有斑块与无斑块的百分比。结果:正常ABI组下肢动脉中有斑块与无斑块的分别为92支(51.4%)与87支(48.6%),低ABI组下肢动脉中有斑块和无斑块的分别为70支(98.6%)与1支(1.4%),高ABI组下肢动脉中有斑块和无斑块的分别为12支(40.0%)与18支(60.0%)。正常ABI组和高ABI组下肢动脉的斑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8),但均明显低于低ABI组(P〈0.05)。结论:在ABI正常和增高的糖尿病患者中下肢动脉存在粥样硬化斑块的比例也较高,评价下肢动脉病变应将ABI与血管超声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ABI)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80例高血压患者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同时测量踝部动脉和肱动脉血压,计算ABI;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AS组,n=46)和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非AS组,n=34),比较两组的ABI变化;同时对AS组的ABI与IMT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S组和非AS组分别有30例(65.22%)和12例(35.29%)患者ABI减低(P<0.05),两组的ABI分别为(0.79±0.08)和(0.90±0.16),P<0.05。在AS组中,ABI减低患者的IMT较ABI正常患者明显增厚[(1.20±0.16)vs(1.10±0.10),P<0.05],经直线相关性分析,ABI与IMT呈负相关(r=-0.452,P<0.01)。结论高血压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ABI明显减低,ABI与IMT呈负相关,高血压患者常规测量ABI对早期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成年吸烟人群中联合应用无创血管功能状态检测方法的价值。方法对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社区18岁以上常住居民2739例进行调查随访,调查指标包括烟龄、男女吸烟比例等,同时对脉搏波传导速度(PWV)、踝臂指数(ABI)以及颈动脉斑块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2739例受访对象中男952例,女1787例,吸烟组462例,吸烟率为16.9%(462/2739);吸烟组中男417例,吸烟率为43.8%(417/952),女45例,吸烟率为2.5%(45/1787),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吸烟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增厚、斑块形成及狭窄均与不吸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WV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BI吸烟组与不吸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0.05)。吸烟与颈动脉内膜增厚、颈动脉斑块及狭窄的相关性分析均呈正相关(P<0.01),与ABI呈负相关(P<0.01),与PWV不相关。结论吸烟是颈动脉硬化改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在吸烟人群中,尽早联合进行PWV、ABI以及颈动脉IMT等指标检查,可能对于早期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发生率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回顾102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冠状动脉的情况,与颈动脉超声检查所测的内中膜厚度及斑块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别为(1.04±0.08)mm,斑块发生率为82.28%,非冠心病组内中膜厚度(0.97±0.09)mm,斑块发生率为34.7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加重,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斑块发生率也相应增加。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斑块情况与冠状动脉硬化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可用于估测冠心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冠心病诊断中采用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断冠心病提供参考。方法300例疑似冠心病者以选择性冠脉造影检查为"金标准",采用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检查,评价其准确性。结果268(89.33%)例冠心病者,32(10.67%)例非冠心病者,268例冠心病者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阳性者265例,阴性3例,32例非冠心病者多层螺旋CT阳性2例,阴性29例;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灵敏度98.88%,特异度93.75%,阳性预测值99.25%,阴性预测值90.91%;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各个病变部位的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冠状动脉近端的血管检查结果各指标均优于冠状动脉远端的血管。结论多层螺旋CT冠脉成像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安全、无创,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阿卡波糖对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踝臂指数(ABI)的影响。方法:IG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的基础上,实验组口服阿卡波糖50mg,每天3次,持续1年。比较两组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踝臂指数、IMT。受试者均行75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结果:与血糖正常者(NGT)相比,IGT组踝臂指数下降(P〈0.05)。实验组治疗1年后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下降(P〈0.05),踝臂指数下降,IMT增加(P〉0.05)。实验组治疗后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IMT均低于对照组(P〈0.05),踝臂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踝臂指数与餐后2h血糖呈负相关(r=-0.27,P〈0.05)。结论:阿卡波糖能防止IGT患者踝臂指数下降,延缓周围血管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