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良超滤技术在体外循环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目的 观察改良动、静脉超滤技术在体外循环 (CPB)中作用及效果。方法  4 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各 2 4例 ,超滤组于CPB停机后 ,待血液动力学基本稳定时 ,使体内血液经动脉供血管经超滤器超滤后进入右房。对照组不行改良动、静脉超滤。结果 术后输入库血量对照组 5 90ml,超滤组 310ml(P <0 .0 1)。超滤组平均滤出液5 4 0ml,术后血细胞比容、血小板、血浆蛋白、纤维蛋白与超滤前比速度增高 (P <0 .0 1)。结论 改良动、静脉超滤技术有利于术后多余水分排出 ,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和输血量 ,适用于小体重、血液稀释度大的婴幼儿和长时间CPB者。  相似文献   

2.
改良超滤法在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①目的 探讨改良超滤法对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的影响。②方法  1999年 1月~ 2 0 0 1年 1月行婴幼儿心内直视手术 2 7例 ,分为两组 ,治疗组采用改良超滤 ,对照组不用超滤 ,对两组病儿体外循环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术后水肿、术后出血及输血量等进行了比较。③结果 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出血量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t=2 .6 6 ,3.4 9,P <0 .0 5 ,0 .0 1)。④结论 改良超滤在体外循环中可快速有效的脱水 ,减少体外循环后的出血量 ,有利于病儿的术后恢复和呼吸机的脱离  相似文献   

3.
改良超滤法在婴幼儿体外循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改良超滤方法在婴幼儿体外循环中的应用。方法 :随机选取 4 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 ,2 0例于体外循环后行改良超滤即超滤组和 2 0例未行超滤即对照组。分别于体外循环结束 ,体外循环后 15m in,6 0 m in和 12 0 m in测量心率、血压、左房压、中心静脉压和胸腔引流量及术后输血量。结果 :未发现与改良超滤有关的并发症。在体外循环后 6 0 m in和 12 0 m in,超滤组平均动脉压分别为 ( 93.5± 10 .3) m m Hg和 ( 84 .7±8.6 ) m m Hg,而对照组 ( 6 4.2± 9.1) m m Hg和 ( 6 8.7± 11.3) m m Hg,前者体循环压力明显高于后者。同时发现改良超滤组病例在短期内迅速提高红细胞压积 ,术后输血量和胸腔引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改良超滤是一种能有效减轻机体水负荷 ,改善心肺功能 ,降低输血所带来的感染危险和早日拔除胸腔引流管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超滤对婴幼儿围体外循环期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2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改良超滤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前、体外循环结束、体外循环后 20min、术后 6h、术后 24h采桡动脉血,测定TNF -α、IL- 8、IL -10活性。结果:与基础值相比,对照组TNF -α体外循环结束至术后 6h升高 (P<0. 05),超滤组无变化(P>0. 05),体外循环后 20min至术后 6h超滤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IL 8体外循环结束至体外循环后 20min2组均高于基础值,对照组术后 24h升高(P<0. 05),术后 24h超滤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IL- 10体外循环后 20min升高 (P<0. 05),各时间点 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改良超滤可减轻婴幼儿围体外循环期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改良超滤在小儿体外循环手术中对呼吸动力学的影响,了解其在小儿体外循环中对肺的保护作用,为临床工作中进一步开展改良超滤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2年11月~2003年7月间行体外循环下矫治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28例.随机分改良超滤组15例和不进行超滤的对照组13例.对照组用旁气流测量法(side stream spirometry,SSS)于转流前、后,改良超滤组于超滤结束后,分别测定气道平均压(Pmean)、胸肺顺应性(CL)及气道阻力(Raw).结果:两组患者Pmean、CL及Raw均有不同程度改变,但改良超滤组变化程度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体外循环手术对肺的损伤是难以避免的,小儿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改良超滤能减轻体外循环对患儿呼吸动力学造成的影响,改善患者术后肺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符合超滤对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8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300例复杂重症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改良超滤组和复合超滤组,其中对照组在整个体外循环术过程中不使用超滤,改良超滤组在体外循环结束后采用改良超滤,复合超滤组在体外循环过程中应用平衡超滤,体外循环结束后开始运用改良超滤,比较三组患儿在转流前(T1)、转流结束后20min(T2)、术后2h(T3)、术后6h(T4)、术后12h(T5)及术后24h(T6)时的潮气量(TV)、呼吸停顿压(Ppause)、气道峰压值(Ppeak)、呼吸频率(F)、吸入氧浓度(FiO2)等肺功能指标的变化。并在测定以上6个时间点的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结果:三组患者术后的肺静态顺应性(Cstat)、氧合指数(OI)显著低于术前,肺泡一动脉氧分压(AaDO2)显著高于术前,P<0.05。复合超滤组在T4、T5的Cstat、OI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改良超滤组,P<0.05,改良超滤组的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复合超滤组在T4、T5的AaD02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改良超滤组,P<0.05,改良超滤组的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三组患儿术后的IL-6、TNF-α显著高于术前,P<0.05。复合超滤组在T2、T3、T4、T5的IL-6、TNF-α显著低于对照组和改良超滤组,P<0.05。结论:复合超滤能够改善患儿肺的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有效减轻全身炎症反应,使患儿能在术后尽早脱机,减少CPB术后并发症,保护患儿肺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联合应用常规超滤、零平衡超滤与改良超滤在婴幼儿体外循环手术中的经验、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本组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4~24个月,体重5~14 kg,体外循环术中根据灌注压、红细胞压积(Hct)行常规超滤+零平衡超滤,停机后行改良超滤.结果 60例患儿均顺利停机,无死亡,未出现超滤并发症.转中Hct 22%~28%,平均(25.2±2.2)%;停机改良超滤后Hct上升至33%~38%,平均(34.8±1.2)%.结论 在婴幼儿体外循环中将常规超滤、零平衡超滤与改良超滤联合应用,零平衡超滤能排除炎性因子,改良超滤能在ECC结束后排出多余的水分,提高红细胞压积,改善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8.
体外循环改良超滤技术对IL-1β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体外循环改良超滤技术对术后全身炎症反应及脏器水肿的预防及治疗作用。方法 将 6 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分为两组 ,各 30例 ,对照组于常规体外循环下行手术治疗 ,实验组在体外循环手术结束后行改良超滤 ,测定两组病人术前、体外循环转流中主动脉开放 5min后、超滤后 (对照组体外循环结束 10min)、术后 3h、术后 2 4h及超滤液中IL 1β含量 ;同时记录两组病人HCT变化、术后引流量、输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 ,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超滤组病人较对照组病人血清中IL 1β含量显著降低 ,超滤液中测出大量IL 1β,病人术后引流量小、输血量少、呼吸机辅助时间显著缩短。 结论 体外循环改良超滤技术显著降低病人血清中IL 1β含量 ,是一种有效预防及治疗体外循环术后全身炎症反应及脏器水肿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心肌损害机理及平衡超滤联合改良超滤对心肌保护效果。方法:6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C)、改良超滤组(M)和平衡超滤联合改良超滤组(U)。M组在转流结束后应用改良超滤,U组在转流开始后进行平衡超滤,转流结束后进行改良超滤。分别在转流前(T1)、转流结束后20min(T2)、术后2h(T3)、术后6h(T4)、术后12h(T5)和术后24h(T6)测量动脉血中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黏附因子(sICAM-1)及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酐蛋白(CTn-1)、脑利钠肽(BNP)的浓度。结果:IL-6、TNF-α及sICAM-1体外循环术后浓度三组均明显升高,U组的IL-6、TNF-α及sICAM-1浓度明显低于M组和C组。SOD体外循环术后浓度三组均降低,U和M组较C组降低明显;MDA体外循环术后浓度C和M组增高,U组无明显增高;CTn-1、CK-MB体外循环术后血浆浓度三组均较术前增高,U和M组较C组增高明显;BNP体外循环术后血浆浓度U和M组较术前明显降低,U组和M组明显低于C组。结论: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心肌损害可能与大量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及心肌再灌注损伤有关。联合应用平衡超滤和改良超滤可降低血浆中的炎性因子及脑利钠肽的浓度,对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脏功能有一定作用,但无明显减轻心肌急性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零平衡超滤(zero-balanced ultrafiltration,ZBUF)、改良超滤(modified ultrafiltration,MUF)技术联合应用和改良超滤单独应用于低身体质量(小于8 kg)婴幼儿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心脏手术的临床效果,总结两种方法联合应用的经验。方法 64例患先天性心脏病的低身体质量婴幼儿接受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随机分为零平衡超滤+改良超滤(Z+M)组和改良超滤(MUF)组。观察两组患儿术中转流前、超滤前后的平均动脉压(MAP)、血气分析、血钾、红细胞压积(HCT)、血浆胶体渗透压(COP)的变化,以及术后的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和呼吸机辅助时间。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停机,无任何超滤相关并发症,两组患儿的血气分析、血钾在超滤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的MAP、HCT和COP在超滤结束时明显升高,与超滤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Z+M组的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和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均小于MUF组(P<0.05)。结论在低身体质量婴幼儿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联合采用零平衡超滤和改良超滤可能在短时间内有效滤除体内多余水分,改善血液动力学,比改良超滤更有利于术后心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