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4 毫秒
1.
目的 对比河北省某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简称医改)前后患者门诊和住院费用,分析医改前后患者医疗费用及其结构的变化,对医改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从河北省某公立医院医疗信息系统中调取医改前和医改后患者的费用资料,对医疗费用、费用结构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医改后门诊次均费用增加17.73元,增幅为5.34%,主要增加治疗费和化验费。住院患者次均医疗费用减少378.71元,降幅为2.28%,药费降幅最大13.76%(次均费用降低931.14元),其次是卫生材料费12.15%(次均费用降低449.06元);同时护理费(109.89%)、诊查费(21.63%)、手术费(18.66%)和治疗费(17.87%)都有不同程度升高。住院患者单病种分析中,脑梗死患者次均费用减少1 664.45元,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减少2 774.05元,慢性阻塞性肺病增加315.88元。结论 医改后患者费用降低,减少药费构成比,提升护理费、诊查费、治疗费、手术费等体现医务人员技术价值费用构成比,对费用结构起到优化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与探讨医药分开前后新疆某三甲肿瘤医院肺癌手术患者住院费用的变化情况和结构变化趋势。方法选择医药分开前2016年10月1日-2017年4月30日期间和医药分开后2017年10月1日-2018年4月30日期间在新疆某三甲肿瘤医院做肺癌手术的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结构变动度分析法分析其住院费用的变化情况及趋势。结果医药分开后肺癌手术患者的均次住院费用由医药分开前的85649.47下降至73589.12,日均住院费用低于医药分开前(P<0.05)。与医药分开前比较,医药分开后肺癌手术患者的西药费下降,西药费的构成比(18.76%)低于医药分开前(24.91%),治疗费和一般医疗服务费上升。结构变动度构成分析结果显示,西药费、材料费的结构变动值呈负向变化,诊断费、一般医疗服务费和其他费用的结构变动值呈正向变化;与医药分开前比较,西药费(42.20%)对住院总费用结构变动度贡献率呈上升趋势,诊断费(13.15%)的结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结论新疆某三甲肿瘤医院医药分开之后,肺癌手术患者的西药费、诊断费和材料费均有所下降,一般医疗服务费、护理费和治疗费有所上升,符合国家医改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比分析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的疗效、安全性和费用.方法 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者40例,其中外科手术组20例,介入治疗组20例.外科手术组和介入治疗组年龄分别为(12.00±7.59)岁和(11.23±6.83)岁(P=0.069),VSD大小分别为(6.08±1.77)mm和(5.57±1.34)mm(P=0.088).结果 介入治疗组和外科手术组的成功率分别为95%和100%(P=0.03),残余分流率均为10%,外科手术组和介入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5%和15%(P<0.001).介入治疗组中无一例患者需要输血,而外科手术组中有17例患者需要输血,平均输血量为(341.66±98.22)mL.介入治疗组的治疗费用显著高于外科手术组,两组分别为(26 856.45±1 794.58)元和(14 669.75±2 154.98)元(P<0.001).介入治疗组和外科手术组的住院天数分别为(3.23±1.45)d和(14.63±3.98)d(P<0.001).结论 介入治疗的成功率稍低于外科手术,但两组残余分流率相同.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外科手术,采用介入治疗方法可减少患者的输血量和住院时间,但介入治疗的费用高于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支架联合腹腔镜治疗对结直肠癌伴梗阻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3年1月台州医院收治的98例结直肠癌伴梗阻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支架组49例(先行肠内支架置入,后行腹腔镜一期吻合术),对照组49例,采用传统急诊开腹手术。对比分析2组的造口率、术中情况、术后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5年生存率。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支架组造口率低(4.0%vs.91.8%)、手术时间短(P<0.001)、切口小(P<0.001)、出血少(P<0.001)、淋巴结清扫数目多(P=0.020)、排气时间短(P=0.024)、进食流质时间早(P=0.009)、止痛药使用时间短(P<0.001)、术后住院时间短(P<0.001)、造口并发症(P=0.027)及切口感染并发症少(P=0.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支架组术中肿瘤大小(P=0.398)、住院费用(P=0.498)、术后出血(P=0.495)、吻合口瘘(P=0.320)、肠梗阻(P=0.204)及5年生存率(P=0.527)相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支架联合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伴梗阻患者近期疗效优势明显,远期疗效相当,并不增加肿瘤扩散转移风险,推荐用于梗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零差价政策实施后寻常型银屑病住院患者各类费用的变化情况,为更好落实零差价政策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上海市皮肤病医院2015年1月1日—2017年6月20日间寻常型银屑病住院的749例患者,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住院期间各类总费用信息。运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究一般因素和零差价政策对各类费用的影响。 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男性治疗费高于女性治疗费(P=0.003),年龄越大检查费越高(P=0.009),住院天数越多各类费用越高(P<0.001),差价政策对总费用、药品费、治疗费有显著影响(均P<0.05),对检查费无显著影响(P=0.685)。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药品费对住院总费用影响最大。同时纳入一般因素和差价政策因素分析发现,住院天数越多各类费用越高(P<0.05),住院总费用和药品费用方面,差价为5%与差价10%费用均显著高于零差价(均P<0.05),差价为15%与零差价时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差价为5%费用低于差价10%;治疗费方面,男性治疗费用高于女性治疗费用(P<0.05),差价政策对治疗费用无显著影响。 结论 零差价政策实施后,寻常型银屑病住院患者大部分医疗费用呈下降趋势,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合并2型糖尿病(DM)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校正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实验(TIMI)帧数(CTFC)及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的变化以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CI的STEMI患者97例,其中STEMI合并DM组34例(DM组),单纯STEMI组63例(对照组),测定2组梗死相关动脉(IRA)的TIMI、CTFC和TMPG,并分析两组住院期间和PCI治疗6个月后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DM组的年龄、体重指数、既往心梗史、多支血管病变和高血压发生率均明显升高(P<0.05),肌酸激酶(CPK)显著增加(P<0.05),前降支病变明显增多(P=0.01),CTFC明显增加(P<0.001),TMPG明显减少(P=0.008),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降低(P<0.01)。住院期间2组MACE发生率无显著差异,6个月随访期间DM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STEMI合并2型DM患者行PCI治疗后的心肌再灌注明显改善,但与无DM的STEMI患者相比心肌灌注减少,梗死范围大,心功能降低,远期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临床路径对某院医保5种手术疾病的相关数据的影响。方法收集某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因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症、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良性前列腺气切、慢性鼻窦炎5种手术治疗属于市医保的患者共973例。实行临床路径管理481例做为cp组;同期住院未实行CP管理的492例患者为对照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住院总费用、药费(包括中西药费)、平均住院日、手术费用、检查费(包括化验费及影像学检查费用)、材料费(包括高耗材及一次性材料费用)。结果两组的平均住院日与手术费用基本持平;住院总费用P<0.03、药费P<0.02、检查费P<0.02、材料费P<0.02,均有明显差异。结论实施CP管理患者可降低患者的住院总费用、药费、检查费、材料费。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和研究人性化护理干预结合湿性愈合疗法在乳腺癌压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连续选择2013年3月-2014年7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乳腺癌住院患者50例(Ⅱ期、Ⅲ期压疮),男性20例,女性30例,平均年龄(63.0±2.5)岁;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压疮治疗方法,试验组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结合湿性愈合疗法。治疗28 d后对比分析2组乳腺癌住院压疮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换药情况。 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0%vs.60.0%,χ2=5.031,P<0.001),其中试验组中Ⅱ期与Ⅲ期压疮患者好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亚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2.31%vs.71.43%,χ2=4.237,P<0.001;91.67%vs.45.45%,χ2=4.932,P<0.001)。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压疮Branden评分和压疮面积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换药次数、换药时间及住院的平均费用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结论 人性化护理干预结合湿性愈合疗法在防治乳腺癌住院患者压疮效果相对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对新疆地区维吾尔族(维族)、汉族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内皮素1(ET-1)、血栓素B2(TXB2)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住院的维族、汉族急性脑梗死患者400例,随机分为维、汉族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0例,取得患者及其家属同意后,治疗组接受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卒中单元模式治疗。2 w后,比较维、汉族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前后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清ET-1、TXB2水平。结果维、汉族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维、汉族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族治疗组与汉族治疗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汉族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ET-1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维、汉族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ET-1含量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维族治疗组与汉族治疗组治疗前后ET-1含量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汉族治疗组治疗前后TXB2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维、汉族对照组治疗前后TXB2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汉族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TXB2含量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汉族治疗组治疗前后TXB2含量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模式治疗维族、汉族急性脑梗死患者均有较好疗效,维、汉族患者ET-1、TXB2均改善明显,尤其是对维族患者临床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氢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脑梗死后12h内,对47例脑梗死患者行常规MRI、弥散加权成像(DWI)及1H-MRS检测。所有患者均住院接受2周正规内科治疗,1~2个月后复查头颅1H-MRS。分别比较梗死灶中心、梗死灶-正常组织交界区与其对侧相同部位,同一部位不同时间点的代谢物[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总肌酸(肌酸+磷酸肌酸)(Cr)、胆碱化合物(Cho)及乳酸(Lac)]含量的差异。结果:47例脑梗死患者病后各期均出现NAA、Cho及Lac3种代谢物改变。梗死灶中心在发病后12h内NAA/Cr及NAA/Cho值降低(t=2.593,P=0.011;t=2.630,P=0.010),Lac/Cr值升高(t=5.478,P<0.001);与发病6h内相比,6~12h内Lac/Cr值升高(t=2.598,P=0.011),NAA/Cho值降低(t=2.337,P=0.022);1~2个月后NAA/Cr、NAA/Cho、Cho/Cr及Lac/Cr值均降低(P<0.05)。交界区发病12h内出现Lac/Cr升高(t=25.720,P<0.001),并在1~2个月后下降(t=9.875,P<0.001),而NAA/Cr、NAA/Cho及Cho/Cr值未改变(P>0.05)。与未溶栓组相比,溶栓组1~2个月后交界区NAA/Cr、NAA/Cho及Cho/Cr值均增高(P<0.05),而梗死区中心MRS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H-MRS可提供脑梗死区的代谢变化信息,推断脑梗死后病理生理变化,对评估脑梗死程度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血管意外后偏瘫住院康复实施临床路径在控制医疗费用方面的效果。方法回顾对比2010年3月至2011年1月期间实施临床路径患者与2009年3月至2010年1月未实行临床路径患者的住院费用、药费及药费所占比例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施临床路径后,患者间住院费用的离散度降低;平均药费从实施临床路径前的5215.73元降至3481.40元,平均药费所占比例从45.80%降至36.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血管意外后偏瘫住院康复患者实施临床路径可有效规范诊疗措施,降低住院患者的药费。  相似文献   

12.
刘述益  曹颖  李勇   《四川医学》2017,38(11):1269-1273
目的探讨五种常见老年慢性疾病医疗费用负担情况,从而探索控制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医疗费用的方法。方法运用2015年至2016年某三甲医院住院几种常见慢性病老年人住院费用调查的数据,选取相关指标,对几种常见老年慢性病的医疗费用负担的水平进行描述和比较分析。结果调查研究显示老年人慢性疾病中高血压患者比例最高,调查对象中患1种慢性病比例最高,高血压住院总费用最高,脑梗塞住院日均费用最高。在两种合并慢性疾病中,高血压合并脑梗塞住院费用最高,脑梗塞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者均费用、日均费用最高;在三种合并慢性疾病中,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脑梗塞住院费用最高。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脑梗塞人均费用、日均费用最高;在四种合并慢性疾病中,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梗塞人均费用、日均费用最高,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冠心病、脑梗塞住院费用最高。五种常见老年慢性疾病住院费用主要集中在10000~50000元区间。住院医疗费用在10000~50000元区间的医疗费用占总医疗费用比例最高。结论为控制老年慢性疾病患者医疗费用,首先应控制高血压医疗费用,做好高血压预防保健工作,减少老年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减少老年患者住院率,从而减少老年慢性患者住院医疗费用。同时要加强对老年疾病尤其是慢性病的防治,走预防为主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脑梗死住院患者不必要诊疗服务及住院费用的构成,为规范医师行为、控制住院费用不合理增长、完善医疗卫生政策等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唐山市某医院137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临床路径和模糊标准法对脑梗死病例进行回顾性评判,测算和分析脑梗死患者诊疗中的过度医疗行为及产生的费用。结果脑梗死患者中过度医疗行为主要表现为不必要的药物、检查和化验项目,不必要的会诊和转诊,提高护理级别,夸大病情和增设知情同意书等。其中,药品、检查和化验项目的费用之和平均为944元,占三项实际费用的11.93%。结论过度医疗行为在脑梗死住院患者中普遍存在;导致医生过度医疗行为产生的原因包括追求经济利益和避免自身陷入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和诉讼两个方面;控制过度医疗行为的策略和措施包括实行预付制、推行临床路径,改革医院不合理的补偿机制,采取必要措施抑制医生的防御性医疗行为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广州市番禺区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门诊费用构成,为制定和完善结核病控制策略、优化资源配置提供依据。方法 以2016—2018年在番禺区慢性病防治站登记管理并完成治疗的初、复治的所有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HISS系统、患者病案收集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人口学特征、治疗分类、痰检结果、医疗保障方式等基本信息,计数资料采用均数、中位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 (Mann-Whitney U)。结果 共纳入1 723 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平均年龄为(36±16)岁,其中男性1 163例,女性560例;本地患者718例,占41.67%,外地患者1 005例,占 58.33%。调查对象的门诊直接医疗费中位数为 1 737.50元,其中人均检查费、检验费、药费和其他费用的中位数分别为88.32、333.88、1 124.21和131.99元。经两样本秩和检验发现,菌阳和菌阴患者、不同病灶范围患者、有医疗保障患者和无医疗保障患者、医改前和医改后患者之间直接医疗费用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以菌阳患者、单发病灶患者、有医疗保障患者、医改后患者治疗费用高。结论 不同类型患者的治疗费用存在差异,应当针对不同类型的患者有所倾斜,并加大经费投入、完善医疗保障政策。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北京市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对三级综合医院医保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通过医保组件系统检索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前后北京市某市属综合医院医保患者住院费用数据。运用t检验对改革前后医保患者例均住院费用、费用结构和患者个人负担等指标进行对比。结果:改革后,医保患者例均住院费用下降3.27%;例均药费下降11.25%,例均耗材费用下降3.56%,例均检查化验费降低2.47%;例均手术治疗费用增长11.69%;例均自费费用下降33.10%,医保患者个人负担下降9.72%。结论:北京市医耗联动综合改革政策的实施降低了医保患者个人负担,住院费用结构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价格趋向更加合理。医院需加强内部管理,政府应从价格调整和政府补偿角度进一步巩固改革成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简称县域医共体)改革给患者带来的医疗费用变化,对医共体政策带来的影响进行评价,明确医共体改革给基层群众带来的福祉和影响。方法 对阜南县医共体改革前后的住院量、医疗总费用、医疗总费用中医保可报销费用以及医保实际支付费用和个人支付费用进行统计描述。采用配对t检验对比医共体改革前后的变化。结果 医共体改革后年住院量增长了26.7%,改革前人均医疗总费用增长率为9.2%,而改革后则为1.8%,人均医疗总费用增长率大幅降低;人均医保实际支付费用则依旧持续升高;而人均个人支付费用则由改革前的年度12.0%的增长率下降为改革后的6.7%的负增长,使得人均个人支付费用不断下降。改革后各项指标全县医疗总费用高于改革前,而人均个人支付费用则低于改革前,P<0.01。结论 医共体改革有效地控制了个人医疗费用的上涨,同时加大了医保的投入,给基层公民来了实惠。医共体改革的实施有利于合理分配使用医疗资源,减轻各地医疗负担,降低基层人民的治疗费用,也达到了合理使用医保费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家庭防治模式对慢性精神病患者的社会认知功能和直接医疗成本的影响。方法:按入组标准对236名社会精神病患者(实际完成者215人),采用定期入户随访,中间门诊和电话随访的形式,进行为期一年的家庭防治干预。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简易智力状态量表(MMSE)对干预前、5个月、10个月时的情况进行评估,进行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结果:家庭防治干预前,干预5个月后、10个月后:①社会功能(SDSS)逐步改善(F=5.391,P<0.01);②认知功能(MMSE)大部分逐渐改善(P<0.01);③进行一年家庭防治直接医疗花费为102.614 521.23元,平均(729.55±1 709.94)元。结论:对慢性精神病开展家庭防治模式可以降低医疗费用,有效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值得进一步探索推广,但认知功能的全面改善需要更综合持久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杨勇  李硕  王溪  郭艺玮  马勇  石学峰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13):1615-1620
背景 作为全球第二大常见致死病因,脑卒中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和家庭负担。患者的卫生服务利用状况会影响其医疗费用的支出,但目前关于我国城镇脑卒中患者住院卫生服务利用情况的研究较少。目的 了解我国城镇脑卒中患者的住院服务利用情况,并探讨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为降低患者疾病经济负担、加强患者经济保护、控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提供理论支持和现实依据。方法 数据来源于“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卫生服务利用调查数据库”(2010-2015年),于2018年10月采用机械抽样法在数据库中抽取城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6 485例,收集其基本情况和住院服务利用情况(住院次数、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不同基本情况脑卒中患者的住院服务利用差异,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脑卒中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我国城镇脑卒中患者的年均住院次数为1(0)次,次均住院天数为11.0(6.0)d,次均住院费用为6 070.06(8 289.87)元。不同性别、年龄、险种类型、卒中类型、医院级别、地区、城市类别的患者,年均住院次数、次均住院天数、次均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险种类型、卒中类型、医院级别、地区、城市类别、次均住院天数是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其中男性患者住院费用较女性高1.8%,年龄每增长1岁患者住院费用上升0.07%,职工医疗保险患者住院费用较居民医疗保险患者高20.1%,卒中类型为入脑前动脉未特指的闭塞或狭窄引起的脑梗死(I63.2)、大脑动脉血栓形成引起的脑梗死(I63.3)患者住院费用分别较脑梗死(I63)患者高40.8%、38.8%,二级、三级医院就诊患者住院费用分别较基层医院就诊患者高72.1%、121.1%,东部地区患者住院费用分别较中部、西部地区高23.5%、34.0%(P<0.05);住院次数也是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住院次数每增加1次患者住院费用上升57.7%(P<0.05)。结论 不同特征脑卒中患者的住院卫生服务利用状况存在差异,住院费用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通过提高医院诊疗技术、缩短住院天数、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等方式来实现费用控制,降低患者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