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4 毫秒
1.
宫峰  马胜银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12):1737-1740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行腹膜透析(PD)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D的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193例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医院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分析医院感染情况及病原菌分布情况,比较2组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分析PD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42例(21.76%)发生医院感染,其中呼吸道感染17例(8.81%),泌尿道感染10例(5.18%);共培养出病原菌5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4株(78.57%),革兰阳性菌5株(8.93%)。感染组与未感染组年龄、住院时间、透析时间、低蛋白血症、体质量指数(BMI)、贫血、心功能不全、血液透析充分、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年龄、住院时间、透析时间、低蛋白血症、BMI、贫血、心功能不全、血液透析充分、应用中心静脉导管是引起病人发生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1)。结论慢性肾功能衰竭行PD病人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和肺炎克雷伯菌较为常见,临床需要警惕高龄、长时间住院和透析、低蛋白血症、贫血、心功能不全的PD病人,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杜柏华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2):1901-190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血液透析11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发生透析低血压作为观察组,无透析低血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病因、透析龄、左室肥厚、透析间期体重增长率、超滤量、超滤率、血钠(Na+)、白蛋白、血红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等因素差异。结果 115例发生低血压40例(34.78%),单因素检验9个变量是引起发生低血压相关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发生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大(OR=3.29)、超滤率高(OR=3.11)、左室肥厚(OR=2.89)、营养不良(OR=2.70)。结论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发生率较高,影响因素较多,应针对上述因素实施相应的对策以减少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白蛋白(PA)在慢性心力衰竭(CHF)病人预后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CHF病人出院后随访180 d,根据是否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构建模型验证随着PA的改变发生MACE的趋势性变化,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确定影响因素的最佳临界值。结果共纳入213例病人,非MACE组113例,MACE组100例。多因素分析筛选出血清PA降低、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升高为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1);经模型1(校正年龄、体质量)、模型2(校正年龄、体质量、NT-proBNP)分析,发生MACE的风险在PA水平上存在趋势(P < 0.01);Kaplan-Meier曲线图显示,PA水平越低,病人MACE发生率越高(P < 0.01);PA为191.95 mg/L时预测MACE发生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10(95%CI:0.753~0.868)。结论血清PA水平下降与CHF病人不良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T1b期食管鳞癌病人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及预后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根治性手术加淋巴结清扫的T1b食管癌的140例食管鳞癌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将病人分为淋巴结阳性组和淋巴结阴性组, 分析淋巴结转移及影响预后因素。结果140例病人中淋巴结阳性组20例,淋巴结阴性组120例,淋巴结转移率为14.3%, 单因素分析显示2组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和肿瘤直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分析示,年龄≥55岁、中低分化和肿瘤直径≥5 cm是淋巴结转移独立危险因素(P < 0.05~P < 0.01)。随访时间58(3~127)个月, 失访9例, 死亡15例,存活率为98.2%。T1b期淋巴结阳性组食管鳞癌病人3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84.7%、73.3%,阴性组分别为98.2%、96.9%。淋巴结阳性组的生存率明显低于淋巴结阴性组(P < 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 淋巴结转移及女性是影响T1b期食管鳞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和P < 0.01)。结论年龄≥55岁、中低分化、肿瘤直径≥5 cm是1b期食管鳞癌病人淋巴结转移的高风险独立因素。淋巴结转移及女性是影响T1b期食管鳞癌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病人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病人50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方法,89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病人纳为高尿酸血症组(HUA组),余411例病人纳入正常血尿酸组(NUA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病人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HUA组病人体质量指数、三酰甘油、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尿白蛋白/肌酐比值、血肌酐均高于NUA组,年龄、糖化血红蛋白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低于NUA组,男性比例、合并肥胖、吸烟、饮酒史及合并高脂血症的比例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尿白蛋白/肌酐比值高、饮酒为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eGFR为保护性因素(P < 0.01)。结论高尿酸血症可加重2型糖尿病病人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肾功能损害。尿白蛋白/肌酐比值、饮酒是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腔粘连发生的高危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行宫腔镜检查病人21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经宫腔镜确诊的38例宫腔粘连病人作为粘连组,其余175例未发生粘连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宫腔粘连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粘连组人工流产次数、妊娠期宫腔操作次数、非妊娠期宫腔操作次数、体质量指数、合并盆腔炎率、放置节育环率、子宫内膜炎率均高于对照组(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人工流产次数多、有子宫内膜炎、妊娠期宫腔操作次数多、体质量指数高是宫腔粘连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P < 0.01)。结论诱发宫腔粘连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对影响宫腔粘连的相关危险因素积极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将104例血液透析者根据是否发生低血压分为低血压组(40例)、非低血压组(64例),对发生低血压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年龄、透析龄、左室肥厚、超滤量、超滤率、甲状旁腺素(PTH)、血红蛋白、血糖、营养不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显示左室肥厚(OR=2.82)、高血糖(OR=2.13)、高PTH(OR=2.06)、超滤率高(OR=3.13)、营养不良(OR=2.89)是发生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的因素复杂,血液透析前应对患者进行合理评估,制定个性化透析方案,及时调整透析参数,积极预防低血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抑郁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血液透析病人抑郁症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慢性病治疗功能评估-疲劳量表、阿森斯失眠量表,对北京市三家三级及以上医院血液净化中心20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进行调查。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40.2%,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疲乏、睡眠障碍均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抑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抑郁症状发生率高,在临床工作中,要加强心理状态的观察,可以通过透析期间运动来改善疲乏症状,物理或必要时药物治疗来改善睡眠障碍,从而有助于改善抑郁症状,提高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内脏脂肪面积、血清胱抑素C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病人127例,根据是否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分为单纯2型糖尿病组(对照组)40例和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硬化组(硬化组)87例,检测内脏脂肪面积、血清胱抑素C及其他指标,分析内脏脂肪面积、血清胱抑素C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硬化组年龄、体质量指数、收缩压、病程、胱抑素C、内脂肪面积均大于对照组(P < 0.05~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胱抑素C、内脏脂肪面积、年龄是2型糖尿病病人发生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胱抑素C和内脏脂肪面积与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有关,可为2型糖尿病颈动脉硬化的早期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LDVT)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因股骨颈骨折行手术治疗的老年病人病历资料,分别使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术后发生LDVT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关预测模型。结果体质量指数≥24 kg/m2、糖尿病、总胆固醇>5.69 mmol/L、三酰甘油>1.8 mmol/L、手术时间≥60 min、静吸复合麻醉及手术等待时间≥5 d是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术后发生L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P < 0.01)。预测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术后发生LDVT的模型验证结果显示,H-L偏差度检验结果为χ2=3.71,P>0.05,C-index指数为0.904(95%CI:0.869~0.939),说明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精准度和区分度。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病人术后发生LDVT的独立危险因素显示,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准确的预测能力和区分度,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1.
可调钠透析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可调钠透析对透析脱水患者低血压的防治作用,以及透析前后血钠浓度的变化,评价PHD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规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6例,随机分成2组,每组18人,分别行普通透析与可调钠透析,观察透析后低血压的发生率,透析间期平均血压、心率,超滤量和透析后血钠浓度的变化。结果透析后可调钠透析组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透析组,而超滤量显著高于普通透析组,血钠浓度、心率等无明显差异。结论可调钠透析可明显降低透析脱水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并且明显缓解患者的水负担,提高透析的充分性,还能改善患者心血管功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MHD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血压控制情况分为两组,对比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残肾肾小球滤过率(GFR)、血红蛋白(Hb)、血白蛋白、甲状旁腺素(PTH)、透析时间、体质量变化率、Kt/V以及是否能够定期透析治疗等方面的差异,对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BMI、残肾GFR、PTH、透析时间、体质量变化率、Kt/V以及是否定期透析治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透析时间长、体质量增加、Kt/V低(透析不充分)、未定期透析是MHD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HD患者血压控制不良相关因素较多,应掌握其危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临床控制。  相似文献   

13.
透析低血压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与透析低血压密度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总结了1995年4月至1997年5月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114例患者共6431次透析不同年龄、性别组透析低血压的发生率,分析了不同年龄与性别组超滤量与透析低血压发生率的关系;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了透析低血压发生率与年龄、性别、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KT/V、TAC7urea及透析膜的关系。结果:本组资料透析低血压发生率为7.03%,其中青年组8.19%、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电子健康素养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19年3-10月采用便利抽样抽取安徽省20家三甲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399例,采用一般资料问卷、电子健康素养量表、慢性病自我效能量表、血液透析病人自我管理行为量表对病人进行调查。采用单因素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399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中,电子健康素养得分为(22.05±7.24)分,67例病人得分>32分,合格率16.8%。性别、是否患有高血压、透析时是否上网查阅血液透析相关知识、透析时间4个因素对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电子健康素养得分与自我管理行为、慢性疾病自我效能得分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452、0.146,P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透析时上网查阅血液透析相关知识和男性电子健康素养评分较高(P < 0.01),透析时间与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病人电子健康素养评分呈正相关(B=0.804,P < 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电子健康素养水平相对较低,透析时上网查阅血液透析相关知识、性别、透析时间、慢性疾病自我效能、血液透析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均是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的电子健康素养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维持性血液透析低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特点及规律,并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以利于早期预防及治疗。方法将维持性血透患者58例随机分为透析低血压组和非低血压组,比较两组年龄、透龄、合并糖尿病及心脏损害等情况。结果相关分析显示:透析性低血压与年龄(r=0.223,P〈O.05)、超滤量(r=0.378,P〈0.05)、合并糖尿病(r=0.363,P〈0.05)、左心室肥厚程度(r=0.357,P〈0.05)呈显著正相关。低血压组与非低血压组相比,两组间性别构成、透龄、体重增长率、血红蛋白、透前肌酐无明显差异(P〉0.05)。透析2小时内的低血压发生率为5.71%,占总发生次数84.48%,与透析3~4小时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压降低的发生时间多为透析2个小时内,其中老年、合并糖尿病、合并心脏损害患者血压降低发生率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观察血液透析中血压的变化,探讨低血压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选择2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2960次血液透析,共发生低血压246次,探讨其与透析方法、时间及药物等的关系。结果低血压以透析3h后发生率最高,超滤过多过快,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是最常见的原因,另外高龄、营养不良、大量进食、降压药物等也可导致低血压。结论避免过多过快超滤、准确评估干体质量、调整透析方法、合理用药等可减少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透析模式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的效果。方法将22例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进行透析、观察组采用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模式进行透析,观察比较两组在透析的不同时间血压变化情况、发生低血压的例次数及血容量下降和超滤量情况。结果在透析后3h、4h时,观察组患者血压变化较对照组稳定,发生低血压的例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血容量下降和超滤量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钠曲线联合超滤曲线透析模式能提高患者的耐受性,可有效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且有利于充分脱水,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单纯超滤联合血液透析序贯疗法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干预作用。方法:将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入住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40例维持性透析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0例采用单纯超滤联合血液透析序贯疗法,对照组20例采用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比较2组患者透析中血压、临床症状和超滤量。结果:序贯透析患者透析低血压的平均水平为[(98±9)/(56±7)]mmHg,高于常规透析组[(85±21)/(55±8)]mmHg,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序贯透析组透析低血压发生率为6.3%,较常规透析组(15.7%)明显减少(P<0.05),并且其透析充分性并没有降低。结论:单纯超滤联合血液透析序贯疗法对血液透析过程中的血液动力学具有稳定作用,可有效预防透析低血压,并提高血液透析效率。  相似文献   

19.
汤力  冯哲  全正莉  何芳  蔡广研  陈香美 《北京医学》2012,34(10):874-877
目的观察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联合羟乙基淀粉后置换输入用于治疗规律血液透析患者严重低血压的临床疗效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0月-2012年2月收治的26例伴严重低血压的规律透析(HD)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单纯使用CRRT治疗,实验组在CRRT过程中,给予后置换输入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前血压、血流量及超滤量(UFV)、Kt/V、CRRT过程中的平均血压、CRRT后血压以及脱离CRRT改为常规普通血液透析的时间和CRRT例次,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实验组透析过程中的平均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97.56±9.17)mmHg/(52.75±7.79)mmHg vs.(94.02±8.27)mmHg/(54.22±6.79)mmHg;P0.05];②实验组的透析血流量[(231.78±21.23)ml vs.(200.03±19.97)ml]及每次超滤量[(3120.75±752.33)ml vs.(2463.24±374.50)ml]较对照组有明显增加(P0.05);③实验组的透析充分性即Kt/V值明显优于对照组(1.25±0.16 vs.0.91±0.14;P0.05);④实验组转入常规透析所用的时间[(39.11±12.51)min vs.(54.72±10.42)min]和CRRT例次[(5.67±1.98)次 vs.(7.21±2.10)次]较对照组也明显少(P0.05)。结论对于伴严重低血压的透析患者,采用CRRT联合羟乙基淀粉后置换具有稳定血流动力学,防止低血压,提高透析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