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通过前瞻性随机对比研究,评价华法林低强度抗凝预防非瓣膜性房颤发生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02例持续性房颤病人分为华法林低强度抗凝观察组及华法林标准强度抗凝对照组。观察组抗凝目标值INR1.5~2.0,对照组抗凝目标值INR2.1~3.0。常规门诊随访,检测INR调整华法林剂量,并记录两组病人的终点事件及出血事件。结果随访3年,低强度抗凝与标准强度抗凝相比,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别,而出血并发症低强度抗凝组明显低于标准强度对照组(0.0%vs14%,P0.01)。结论华法林低强度抗凝(INR1.5~2.0)预防非瓣膜性房颤发生血栓栓塞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低强度华法林预防非瓣膜性房颤并发脑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安钢职工总医院于2014年1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20例。A组采用低强度(INR1.6~2.5)华法林治疗,B组采用高强度华法林(INR2.6~3.5)治疗,C组采用阿司匹林治疗,治疗后比较3组脑栓塞发生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对患者进行1 a的随访调查发现,A组脑栓塞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P<0.05)。结论采用低强度华法林治疗非瓣膜性房颤能够有效预防患者并发脑栓塞症,降低患者不良发应发生率,治疗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和华法林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72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利伐沙班组86例,利伐沙班20mg/d,肾功不全者15mg/d;华法林组86例,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将INR控制在2.0~3.0。结果:利伐沙班组发生栓塞3例,占3.49%;出血2例,占2.33%。华法林组发生栓塞4例,占4.65%;出血9例,占10.47%。两组间血栓栓塞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利伐沙班组出血发生率低于华法林组(P?0.05)。结论:利伐沙班与华法林抗凝治疗效果相当,可明显减少栓塞事件,而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华法林,该药既有效又安全。  相似文献   

4.
宋莹莹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1):1505-1507
目的:观察华法林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132例75岁以上2型糖尿病合并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华法林中等强度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维持在2.1~2.5],华法林低等强度组(INR维持在1.5~2.0),对照组(口服阿司匹林),每组44例。随访1年,记录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华法林中等强度组、低等强度组和对照组血栓栓塞事件呈逐渐增多,对照组血栓栓塞发生率高于华法林中等和低等强度组(P<0.05),中等和低等强度组血栓栓塞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等强度组、低等强度组和对照组出血事件呈逐渐减少,中等强度组出血发生率均高于低等强度组和对照组(P<0.05),但对照组出血发生率与低等强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房颤患者,INR维持在1.5~2.0,不仅能够取得最佳的抗凝效果,同时能够有效地避免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仝峰  慕春言  王景斌  苏毅  杨琴 《中原医刊》2011,(3):48-49,52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与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预防75岁以上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75岁以上老年非瓣膜性房颤108例分为肠溶阿司匹林组(150mg/d,36例)、华法林抗凝强度国际标准化比率(INR)1.8~2.4(低等强度组,37例)和INR2.5~3.0(中等强度组,35例)三组。观察三组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三组患者基线特征(包括合并疾病和伴随用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阿司匹林组、华法林低等强度组、华法林中等强度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6.6%、8.1%、5.7%,不同抗凝强度华法株组较阿司匹林组显著降低血栓栓塞事件(P〈0.05),而不同抗凝强度华法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总出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2.8%、5.4%、11.4%,三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严重致死性出血病例。结论华法林抗凝强度INR1.8~3.0能明显降低75岁以上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INR1.8~2.4时出血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华法林和阿司匹林对预防非瓣膜性房颤体循环栓塞发生的预防和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高危房颤患者120例分为华法林抗凝和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两组,观察两组血栓栓塞并发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华法林组血栓栓塞年发生率为0.17%,阿司匹林组为2.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不良反应为出血倾向及皮疹、消化道反应。结论:华法林抗凝强度国际标准化比值(INR)2.0~3.0,较单纯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降低非瓣膜性房颤体循环栓塞患者血栓栓塞的发生率有明显优越性,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和传统抗凝药物华法林用于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264例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分为3组,利伐沙班组88例,述比加群酯组88例;华法林组88例,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调整剂量,将INR控制在2.00~2.50.结果 卒中或血栓栓塞事件在利伐沙班组发生2例(2.27%);达比加群酯组发生3例(3.41%);华法林组发生4例(4.55%).出血事件在利伐沙班组发生7例(7.95%);达比加群酯组发生6例(6.82%);华法林组发生13例(14.77%).3组间卒中或血栓栓塞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和达比加群酯组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华法林组(P<0.05),但利伐沙班组与达比加群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OAC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比较,在降低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和血栓栓塞事件方面,治疗效果与华法林相当,而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华法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高龄心房颤动患者不同抗凝强度抗凝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入选高龄(≥80岁)住院的心房颤动患者84例,根据房颤血栓危险度评分≥2分的给予华法林抗凝,根据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随机分为低强度组(INR:1.6~2.0)和标准强度组(INR:>2.0~3.0),分析两组的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结果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低强度组与标准强度组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出血事件发生率低强度组低于标准强度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龄老年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将INR控制在1.6~2.0更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达比加群酯和调整剂量的华法林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66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达比加群酯组(110 mg/次,2次/d)和华法林组(初始剂量为2.5 mg/d),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2.0~3.0之间.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血栓栓塞事件及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有效性终点指标:达比加群酯组无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华法林组发生缺血性脑卒中1例,两组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 vs 1.2%, P>0.05);安全性终点指标:两组均无重要出血事件发生,达比加群酯组发生轻微出血事件4例,华法林组发生轻微出血事件5例,两组患者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比加群酯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华法林相当.  相似文献   

10.
华法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华法林与阿司匹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疗效.方法 华法林组给药初始剂量为2.0mg/d,调整剂量,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稳定在2.0~3.0;阿司匹林组给药剂量为150 mg/d.常规门诊随访.主要终点事件为缺血性脑卒中和死亡,次要终点事件包括外周动脉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无症状脑梗死、急性心肌梗死和严重出血.结果 与阿司匹林比较,华法林明显降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3.3%比10.7%,P<0.05),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对危险下降69.5%,总血栓栓塞事件相对危险下降71.3%(3.3%比11.5%,P<0.05).华法林组总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9.8%比2.5%,P<0.05).结论 华法林能更有效降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率,虽然出血发生率高于阿司匹林组,但严密监测INR,华法林仍然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华法林在高龄心房颤动的临床抗凝治疗特点。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与观察组Ⅰ、观察组Ⅱ,其中治疗组60人,观察组Ⅰ、观察组Ⅱ每组30人。治疗组运用华法林治疗,观察组Ⅰ患者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口服50 mg/d;观察组Ⅱ给予100 mg/d;随访6个月~1年,观察三组INR稳定值、华法林有效维持量以及出血和栓塞并发症发生率,并分析出血和血栓栓塞发生率与华法林的抗凝强度INR的关系。结果:治疗组与观察组Ⅰ、观察组Ⅱ在预防外周血栓栓塞和出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观察组Ⅰ、观察组Ⅱ在预防脑栓塞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观察组Ⅰ、观察组Ⅱ.华法林的抗凝强度保持INR在2.1~2.9时要比华法林的抗凝强度需保持INR在1.0~2.0防治的栓塞率要低。结论:使用华法林时应严密监测INR使其小于3.0,同时在抗凝治疗过程中注意避免和纠正导致严重出血的诱因与疾病,此时华法林的抗凝强度对高龄房颤患者仍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低强度华法令对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并发症的预防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确诊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145例随机分为华法令抗凝强度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5~2.0(低强度,72例)和INR2.1~3.0(标准强度,73例)两组,给予抗凝治疗。观察两组栓塞并发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低强度组血栓栓塞年发生为1.4%,标准强度组为0.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强度组出血年发生率为5%,标准强度组8.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无严重出血。结论低强度华法令能降低非瓣膜病房颤血栓栓塞发生率,出血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华法令与阿司匹林对老年房颤患者脑栓塞的预防作用和疗效。方法将91例老年房颤患者分为阿司匹林抗栓组及华法令抗栓组,同时对华法令抗栓组检测INR,根据INR调整华法令的剂量。结果随访3年阿司匹林抗栓组及华法令抗栓组脑栓塞的发病率为12.5%,2.0%,阿司匹林抗栓组脑栓塞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华法令抗栓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出血发病率:阿司匹林抗栓组及华法令抗栓组的发病率为2.5%,5.9%,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老年房颤患者使用华法令,严格检测INR在2.0~3.0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不同抗凝强度的华法林对于非瓣膜病心房颤动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 Data)、维普科技期刊(VIP)、Pubmed、the CochraneCentral library、Embase相关随机对照试验,采用 Review Manager5.3软件进行 Meta分析。结果 最终有14个临床试验纳入研究,共3295个患者,其中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目标区间在1.5~2.0(低抗凝强度组)1403例, INR目标区间在2.0~3.0(标准抗凝强度组)1892例。结果显示:低抗凝强度组总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标准抗凝强度组[RR=0.47,95%CI(0.37,0.59),P<0.00001];低抗凝强度组血栓栓塞发生率与标准抗凝强度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RR=1.35,95%CI(1.00,1.84),P=0.05],低抗凝强度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与标准抗凝强度组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RR=1.44,95%CI(1.01,2.05),P=0.05];两组在死亡率方面相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RR=1.06,95% CI(0.85,1.31), P=0.60]。结论 低强度华法林抗凝与标准强度相比可显著降低包括致命/严重出血在内的出血发生率,可能不会提高血栓栓塞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华法林和阿司匹林预防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患者脑栓塞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NVAF患者150例,其中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50例,予通心络胶囊0.76g,3次/d,阿司匹林100mg/d;华法林组50例,予华法林1.25~5.0mg/d,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8~2.5;阿司匹林组50例,予阿司匹林100mg/d。所有患者均给予基础疾病治疗,随访2年,以脑栓塞发病率作为疗效判定依据。结果脑栓塞年发病率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6.0%)与华法林组(3.0%)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阿司匹林组(15.0%)与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华法林组与阿司匹林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华法林组有1例出现脑出血,1例出现消化道出血;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组有6例出现上腹痛、恶心,2例出现牙龈肿痛;阿司匹林组有5例出现上腹痛、恶心。结论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预防NVAF患者脑栓塞的效果和华法林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优于单用阿司匹林,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且不需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和INR。不愿意接受华法林治疗的NVAF患者可给予通心络胶囊联合阿司匹林预防脑栓塞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华法林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的抗凝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7年11月~2010年9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56例,随机分为华法林组及阿司匹林组各78例。比较两组患者血栓栓塞等终点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华法林组血栓栓塞等终点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华法林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疗效优于阿司匹林组。  相似文献   

17.
钟顺才 《当代医学》2011,17(33):84-85
目的 比较华法林和阿司匹林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疗效.方法 比较阿司匹林组和华法林组患者的血栓栓塞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华法林组血栓栓塞发生率显著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华法林对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疗效优于阿司匹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