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郑州市民遗体捐献意愿的问卷调查与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了解目前郑州市民对遗体捐献的态度、意愿及影响市民捐献意愿的主要因素。对郑州市区部分居民发放问卷、随机访问,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影响遗体捐献的主要因素是传统观念和法制不健全。因此应该大力宣传遗体捐献知识,更新观念,同时加强法制建设,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湖州市民遗体捐献知识、态度、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78.9%的人听说过遗体捐献,1.0%的人知道湖州的遗体捐献站,可以接受遗体捐献的占49.5%,考虑并愿意捐献的占9.3%,5.9%的人在家人反对的情况下会坚持捐献。(2)为了利益和荣誉而捐献遗体的分别占5.4%和5.9%。47.8%的人认为遗体捐献最大的影响因素是传统观念,不同捐献意愿人的了解途径和支持的宣传方式均不相同,42.2%的人建议通过立法的方式改变遗体捐献现状。(3)捐献意愿与年龄、学历、职业都有相关性。结论湖州市民对遗体捐献认知度低,捐献意愿缺乏,应加大宣传力度,完善和简化捐献程序和制度,同时注重捐献后的人性化处理。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温州地区居民对遗体捐献的认知、意愿及影响因素并进行分析,为有效开展遗体捐献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温州地区城镇居民及其中的流动人口进行街头随机问卷调查,分析影响遗体捐献的因素。结果:调研人群中有50.03%对于遗体捐献了解较少;温州地区居民遗体捐献意愿率仅有20.58%,并受年龄、性别、学历等影响;传统思想的制约(38.44%)、对接收站不信任(36.92%)、捐献程序太复杂(15.07%)及个人信仰是导致温州地区居民不愿意进行遗体捐献的主要原因。结论:要发展遗体捐献事业需加强宣传推广,完善捐献程序,保障捐献者权益。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国内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意愿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取北京、上海、重庆和广州4座城市900名来自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群为研究对象,应用自制的公众对人体器官捐献的认知、态度和行为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国内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意愿率为16.57%,在性别方面,男性较女性捐献率高(P=0.032);同时,捐献意愿与年龄和学历有相关关系(P=0.047;P=0.029)。影响国内公民进行遗体捐献的最主要因素为中国传统文化和观念,其次不了解国内遗体捐献程序和法规制度。结论:发现公民捐献意愿较以往调查明显升高,可能与当前国内器官捐献工作的全面开展,人们的捐献态度改变有关。影响捐献主要因素有中国传统文化和观念、不了解遗体捐献程序和法规制度,以及担心同意器官捐献后医院会因此而消极治疗等。  相似文献   

5.
武汉市民遗体捐赠意愿因素的问卷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目的:了解武汉市民的捐献意愿及影响不同阶层市民捐献意愿的主要因素.方法:对武汉市武昌区10个社区的居民进行随机访问,并发放问卷,然后对问卷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总结.内容:法制因素、情感因素、传统观念、社会舆论等.结果:法制因素和情感因素为最显著因素.结论:武汉市对遗体捐献进行立法是非常正确的,但要想收到预期的效果还应加大遗体捐献知识的宣传普及力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在校医学生对遗体捐献的认知、态度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天津医科大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对遗体捐献用途了解相对较多,而对我国捐献方面的法规和捐献程序了解不足,分别占28.8%、26.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医学生遗体捐献意愿程度与亲友是否捐献、有无接受宣传、年级、院系有线性回归关系。结论:亲友是否捐献、宣传、年级、院系是影响医学生遗体捐献态度的主要因素。应针对此实施干预,同时发挥医学生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7.
遗体捐献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但目前其情况不容乐观。通过对重庆市市民进行问卷调查及随机访问,了解现阶段制约遗体捐献工作开展的主要因素,并结合类似的无偿献血活动的开展,从中寻求同类公益活动的开展经验,进而促进遗体捐献相关工作的完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贵州省医疗卫生工作者对遗体捐献的认知情况、对遗体捐献的态度及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遗体捐献相关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贵州省贵阳、毕节、兴义、安顺、黔东南、黔南等六地医疗卫生工作者进行随机访问,并派发问卷,最后对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大部分医疗卫生工作者对遗体捐献知识的缺乏导致其从未向他人宣传过遗体捐献的相关知识: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捐献程序的不了解,捐献程序的繁琐以及对接收站点的不信任是导致医务工作者不愿进行遗体捐献的主要原因。结论要发展遗体捐献事业,应加强遗体捐献知识的宣传力度,树立科学思想,破除封建迷信,同时提供简化、便利、人性化的遗体捐献和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学生对遗体捐献的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在校学生共412人进行问卷式整群抽样调查。结果大多数学生对遗体捐献的相关法律法规了解程度不足,49.03%表示愿意捐献遗体。影响遗体捐献的主要因素是传统观念的影响。结论在遗体捐献工作中要把重心放在宣传教育上,让更多的公民了解遗体捐献的知识。  相似文献   

10.
我国遗体捐献现状及其制约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遗体捐献对于科学普及、医学进步、殡葬改革、移风易俗和文明建设都有深远的社会意义.我国的遗体捐献起步较晚、发展缓慢.据对各地目前遗体捐献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对遗体捐献的制约因素主要有:伦理观念障碍、法治建设滞后、人文关怀缺乏等诸多因素,这些是推动我国遗体捐献事业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1.
无偿捐献遗体中的伦理及情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讨论了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及法典对无偿捐献遗体的影响,认为这种影响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加以改进和提高;文中展现了捐献者群体的崇高道德情操以及他们为医学教育和科学研究甘愿奉献一切的情感。  相似文献   

12.
In the UK, the legal processes underpinning the procurement system for cadaveric organs for transplantation and research after death are under review. The review originated after media reports of hospitals, such as Alder Hey and Bristol, retaining organs after death without the full, informed consent of relatives. The organ procurement systems for research and transplantation are separate and distinct, but given that legal change will be applicable to both, some have argued now is the time to introduce alternative organ transplant procurement systems such as presumed consent or incentive based schemes (despite inconclusive British and American research on the status of public attitudes). Findings are reported in this paper from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undertaken in Scotland in order to ascertain the public acceptability of different procurement systems. Nineteen in depth interviews carried out with donor families about their experiences of donating the organs of the deceased covered their views of organ retention, presumed consent, and financial incentives. This led onto a representative interview survey of 1009 members of the Scottish public. The originality of the triangulated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tudy offers exploration of alternative organ procurement systems from different "sides of the fence".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legal changes taking place are appropriate in clarifying the role of the family but can go further in strengthening the choice of the individual to donate.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献血者在献血400ml后相关血液学指标恢复情况,以获取我国献血者献全血的适当限量及频次的科学资料。方法:选择各年龄自愿无偿献血者123名,其年龄、体格检查与血液检验均符合现行我国法规要求,在其献血前及献血后24h、7d,1个月和3个月采集血样,进行WBC、RBC、HGB、HCT、PLT、TP、ALB、血清铁检测,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献血后3个月内各项血液学指标均可恢复到献血前水平。结论:献血后3个月的恢复期是安全的,全血献血间隔期在3个月、献血量400ml对献血者身体健康无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服务需求未满足状况及无偿献血促动因素,探索有效促进无偿献血招募思路.方法:采用问卷形式,对献血者和非献血者服务需求未满足情况及献血促动因素进行调查.结果:献血者献血服务需求较高;献血者主要需求是获得足够的尊重,而非献血者的主要需求是献血途径和献血知识的认知;献血者献血服务需求未满足情况主要有:没有受到足够的尊重或对血站印象不好、自己献血对血站意义不大、找不到可以带领自己去献血的人、献血程序繁琐等,献血的主要原因是奉献爱心;而非献血者献血服务需求未满足情况主要有不清楚怎么献血、对血站系统不熟悉、没人要求自己献血,不献血的主要原因是没有社会压力.结论:加强血站的自身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加大献血知识宣传力度,提高人们对献血重要性的认识、利用社会压力,鼓动人们广泛参与献血是当前强化献血招募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威海地区无偿献血者献血前筛查淘汰情况,以便针对性采取措施,降低血液的报废率。方法对2009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在献血前筛查环节被淘汰的11330名献血者进行分类统计,并按是否为首次献血及性别两方面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献血者献血前筛查淘汰比例由高到低分别为ALT〉样本颜色异常〉Hb〉HBsAg〉体检〉征询.ALT不合格成为主要淘汰原因,且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女性献血者被淘汰的主要原因则是Hb水平偏低;初次献血者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再次献血者。结论加大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力度,进一步规范筛查操作,批量外采时选择男性献血者进行ALT筛查,提高固定献血者比例等进一步降低血液报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