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对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应用中分子羟乙基淀粉(6% HAES-steril) 后对机体凝血和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 30例ASAI-II级的择期手术病人, 随机分为: 6% HAES-steril(HES) 组、乳酸钠林格式液(RL) 组, 每组15例, 麻醉前以20ml·kg-1·h-1的速率分别输入HES、RL60min。应用食道超声心动图动态监测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SVR); 输液前及输液后1h采血测定: 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聚集实验(PAG)、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 ,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 组织纤溶酶原抑制物(PAI-1)。结果 静脉输入大剂量HES后, 循环、纤溶功能基本稳定, HES组Hb、HCT、PLT、PAG (1)、APTT与输液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与对照组相比Hb、HCT、PLT、APTT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较大剂量应用6% HAES-steril对内源性凝血因子的影响超过了血液稀释的限度, 但仍在正常值范围内。  相似文献   

2.
急性胰腺炎患者止凝血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检测急性胰腺炎患者止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2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分轻型组组生,测定抗凝血酶Ⅲ、血管性假血友商因子血小板粒膜蛋白、组织纤溶酶原、纤溶酶原激活物、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相似文献   

3.
严重腹部创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腹部创伤患者早期即可出现凝血功能的变化。为探讨腹部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紊乱情况。本文将51例病人依据APACHE Ⅱ评分分为对照组和危重组,测定抗凝血酶Ⅲ(AT—Ⅲ),血小板颗粒膜蛋白(GMP—140),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纤维蛋白原(Fg),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Plg),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D)。结果AT—Ⅲ活性下降,VWF.GMP—140值升高,t—PA、Plg活性下降,D—D值升高,PAI活性升高,且危重组变化更为显著。结果表明,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变化复杂,既有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也有血小板和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同时伴有纤溶受抑,在临床治疗中应注意其血液高凝状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琥珀酰明胶用于婴幼儿和儿童对于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功能和凝血功能等的影响。方法20倒手术病人按年龄分为婴幼儿组(Ⅰ组〈3岁n=9)和儿童组(C组,3—12岁n=11),术前用琥珀酰明胶10nd/kg行高容性血液稀释,输液前后分别抽取颈静脉血测定血液流变学,血小板功能和凝血功能,比较各组输液前后以及两组之间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人输液后全血低切、中切和高切粘度均显著下降(P〈0.01),但血液牯度无显著改变;两组病人血细胞比容、纤维蛋血原在输液后均显著下降(P〈0.01);红细胞聚集指数、刚性指数、变形指数在输液前后无显著变化,与输液前比较,输液后红细胞电泳指数显著增加(P〈0.05);两组病人血沉、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聚集率、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在输液后无显著变化;C组病人输液后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两组间各项指标相同时点比较虽有一定变化,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琥珀酰明胶用于1—12岁儿科病人进行术前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能改善血液流变性,稳定血液动力学,但对凝血功能无影响。不增加出血倾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手术前后血小板、凝血指标的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以80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为对象,监测患者手术前后血小板参数、凝血、纤溶指标水平。结果术后子宫肌瘤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比积(HCT)均升高(P>0.05)。术后子宫肌瘤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水平降低,纤维蛋白原(Fbg)水平升高(P<0.05)。术后子宫肌瘤患者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水平降低,D二聚体(D-D)、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1(PAI-1)水平升高(P<0.05)。结论子宫肌瘤患者术后血小板参数、凝血、纤溶功能指标水平均出现异常,机体的血液凝固性升高。  相似文献   

6.
汪健  罗兰  席刚明 《西部医学》2009,21(11):1864-1865
目的对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实验室凝血、血小板功能、抗凝和纤溶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为早期诊断和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117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抗凝血酶Ⅲ活性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并与同时期住院的666例完全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对比。结果117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低于完全性脑梗死患者(P〈0.01),纤维蛋白原明显高于完全性脑梗死患者(P〈0.05),血小板聚集率显著高于完全性脑梗死患者(P〈0.01),抗凝血酶Ⅲ活性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显著低于完全性脑梗死患者(P〈0.01)。结论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较完全性脑梗死患者增强较为显著,其纤溶系统活动度明显降低,这些指标可作为临床上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参考依据和预后的初步评估。  相似文献   

7.
张霖 《医学综述》2012,18(11):1639-1641
纤维蛋白原为重要的凝血因子,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高纤维蛋白原水平导致高凝状态,诱发血管疾病造成缺血性损伤。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是血浆纤溶活性的主要决定因素。异常升高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阻碍纤维蛋白分解,从而增加血浆纤维蛋白原。高纤维蛋白原水平导致高凝状态促进血栓形成。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参与多种代谢性疾病血栓前状态的形成,造成动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增加。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纤维蛋白原不仅在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与冠心病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8.
血浆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thrombin activated fibri-nolysis inhibitor,ATFI)作为新的凝血与纤溶调控因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A)患者发病过程中TAFI、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AI-1)、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以评价TAFI在UA患者凝血及纤溶功能变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凝血、纤溶功能和血小板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9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40例健康人员(健康组)进行分析,均采用光电磁珠凝固法检测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血浆凝血酶时间(PT、Fbg、aPTT和TT);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或底物显色法检测P选择素、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Ps、vWF、uPA和PAI);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抗凝法检测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血小板压积和大血板比例(PLT、MPV、PDW、PCT和PLCR)。结果肝癌介入治疗前和治疗后比较,PT、Fbg、aPTT、TT、Ps、vWF、uPA、PAI、PLT、MPV、PCT和P-LCR各值治疗后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肝癌介入治疗前和健康组比较,治疗前PT、Fbg、aPTT、TT、Ps、vWF、uPA、PAI、PLT、MPV、PCT和P-LCR均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结论肝癌患者凝血四项、纤溶功能和血小板参数异常,实行介入治疗对肝癌细胞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严重程度获得性肺炎(AP)患者凝血与纤溶指标水平。方法以60例CAP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60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凝血、纤溶指标,并分析其与CAP患者病情的联系。结果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bg)水平高于对照组,凝血酶时间(TT)、血小板计数(PLT)、抗凝血酶(A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二聚体(D-D)、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s)、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TT、PLT、AT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高危组TT、PLT、AT水平低于中危组、低危组(P<0.05),中危组TT、PLT、AT水平低于低危组(P<0.05)。三组D-D、FDPs、t-PA、PAI-1、NE水平比较差异显著(P<0.05);高危组D-D、FDPs、t-PA、PAI-1、NE水平高于中危组、低危组,中危组D-D、FDPs、t-PA、PAI-1、NE水平高于低危组(P<0.05)。结论CAP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均存在异常,并且随CAP病情的加重,异常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以多腔压电泵驱动血液时对血细胞和凝血系统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模拟循环系统,以抗凝犬血为测试介质;压电泵驱动循环时间分为0、1和2 h,并设立对照组;检测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计数及红细胞比容,计算溶血指标(IH)。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循环0 h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循环1和2 h时,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比容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循环1和2 h时,游离血红蛋白浓度增高(P<0.05),纤维蛋白原浓度降低(P<0.05)。但循环1 h与2 h比较,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得到压电泵IH为0.004 5,明显低于国际标准溶血指标允许值0.1。结论:压电泵虽对血液成分和溶血有影响,但随循环时间延长该影响并不加重,IH在国际标准允许值范围内,表明其在体外实验中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成人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应用不同剂量乌司他丁对凝血和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 80例拟行原位肝移植的重度肝硬化患者随机分成四组:乌司他丁1、2、3组(U1、U2、U3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在术始分别给予U1、U2、U3组乌司他丁1×104、2×104、4×104U/kg持续泵入;C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术前(T0)、无肝前期60 min(T1)、无肝期20 min(T2)、新肝期20 min(T3)、关腹前30 min(T4)静脉采血,常规实验室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D-二聚体(D-Dimer),同时用Sonoclot凝血及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测定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凝血速率(CR)及血小板功能(PF)变化,并记录整个术程出血量、输注悬浮红细胞以及新鲜冰冻血浆量。结果与C组相比,U1组的凝血指标、失血输血量未见显著差别(P>0.05);而U2组的APTT、FIB、D-Dimer、ACT、PF等已经出现了变化的趋势,虽然除T4的FIB外其余指标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显著地减少了术中失血量和输注血液制品量(P<0.05);U3组作用更为明显,APTT、FIB、D-Dimer、ACT、PF等指标在无肝期和新肝期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进一步减少了术中失血量和输注血液制品量(P<0.01)。结论乌司他丁呈剂量依赖性改善肝移植无肝期和新肝期的凝血状况,并减少术中失血输血量,其机制主要是抑制纤溶亢进和保护血小板功能,并可能参与维持促凝抑凝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疏血通注射液(以下简称疏血通)体外抗凝、抗栓作用。方法 2015年5—7月,收集来自江苏省血液研究所的6例健康献血者的外周血,采用同一健康献血者的血液或血浆,以疏血通1份+血液或血浆9份作为加药组,0.9%氯化钠溶液1份+血液或血浆9份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常规指标、凝血指标、纤溶指标、血小板功能、体外血栓形成情况。结果 对照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高于加药组(P<0.05)。两组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药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长于对照组(P<0.001);对照组与加药组血块收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试验的APTT、PT、TT长于对照组(P<0.05);纠正试验的APTT、PT、TT短于加药组(P<0.05)。加药组D-二聚体、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高于对照组,纤酶蛋白原(FIB)、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低于对照组(P<0.05)。加药组ADP、瑞斯托霉素、胶原、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小板黏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加药组P-选择素高于对照组(P<0.05)。加药组R值、K值长于对照组,α角、MA值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疏血通在体外实验中显示出一定的抗凝、促纤溶、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止血芳酸(PAMBA)对体外循环(CPB)心脏手术中凝血功能的影响,以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择期CPB心脏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A组)于CPB转流前、CPB预充液中以及鱼精蛋白中和后10min,经中心静脉分别给予PAMBA250mg;对照组(B组)不给药。分别在麻醉诱导后切皮前、CPB后30min、CPB停机及手术结束时四个时点检测血小板计数(BPC)、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并同时观察术前、术后24h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以及术后的出血量和输血量。结果:转流后两组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减少;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血小板计数降低程度明显减轻(P<0.05);两组间各时点的ACT、KPTT、PT、TT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而观察组的Hb、Hct降低和出血量及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CPB期间应用PAMBA不仅能抑 溶系统亢进并间接保护血小板功能,从而有效地减少CPB心脏手术后非外科性出血,而且无明显干扰凝血功能监测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5.
谭晓娟 《中国现代医生》2022,60(35):110-113
目的 探究奥曲肽联合注射用奥美拉唑在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2月宜春浙赣友好医院收治的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注射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奥曲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常规指标[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血红细胞 (red blood cell,RBC)计数、血小板(platelet,PLT)计数、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HCT)]、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 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胃相关指标(胃液pH值水平、促胃液素)、炎症因子水平[白介素(interleukin,IL)-2、IL-6及IL-17]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b、RBC、PLT、H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T、TT、APTT、Fib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液pH值高于对照组,促胃液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L-2、IL-6、IL-17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采用奥曲肽联合注射用奥美拉唑可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胃液pH值与促胃液素水平,改善血常规和凝血功能指标,利于减轻炎症,促进机体恢复,临床应用安全、可行,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凝血系统、血小板功能和术后出血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体外循环(CPB)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18)和乌司他丁组(U组,n=18).U组将乌司他丁40万单位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自切皮开始静脉输注,30 min内输注完毕,另将40万单位加入CPB预充液中,另外20万单位以4~6万单位/h速率输注至术毕,总量100万单位,C组不用乌司他丁及任何抗纤溶药物.分别于切皮前1 min(基础值,T0),肝素化前1 min(此时U组已用乌司他丁40万单位,T1),术毕(T2),术后6 h(T3)和术后24 h(T4)经颈内静脉导管采血5 ml,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和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CD62p),用比浊法测定激活部分凝血致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用硅藻土激活剂测定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记录患者术后24 h出血量和输血量.结果 组间GPⅡb/Ⅲa、CD62p和PT,以及术后24 h出血量和同种输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础值比较,U组APTT在T1、T3和T4均缩短(均P<0.05).与C组比较,U组:APTT在T1~4均缩短(均P<0.05),体外循环中ACT缩短,补充肝素量增加(P<0.01).结论 乌司他丁对血小板聚集和活性无影响,它能缩短APTT及肝素化后的ACT,增加CPB中补充肝素量,对内源性凝血系统有促进作用,该实验所用剂量未见减少CPB术后出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血栓弹力图分析慢性肾脏病患者凝血变化特征及影响CKD患者高凝状态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8月 ~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肾脏病患者128例作为观察组,在本院体检的未患肾脏疾病的21名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比较 不同阶段患者与对照组的常规凝血试验和血栓弹力图指标。根据血栓弹力图最大振幅(MA)将慢性肾脏病患者分为高凝组(MA>68 mm,n=66)和非高凝组(MA≤68 mm,n=62),比较两组间实验室指标,分析慢性肾脏病患者高凝状态影响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慢性肾脏病不同阶段患者纤维蛋白原 、D-二聚体水平明显增高(P<0.05),慢性肾脏病3~4期、慢性肾脏病5期未透析及慢性肾脏病5期血液透析患者反应时间、K-时间降低(P<0.05),而MA、α-角和凝血指数均升高(P<0.05)。高凝组与非高凝组在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糖尿病比例、脑卒中史、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血清肌酐、血清胱抑素-C、血清白蛋白、脂蛋白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肾小球滤过率、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是慢性肾脏病患者高凝状态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随着病程的进展,慢性肾脏病患者的高凝状态逐渐加剧。肾小球滤过率、血小板计数和血红蛋白是慢性肾脏病患者高凝状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 A型主动脉夹层(AAD)全弓置换术预置心包包裹止血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11月间诊断为AAD并行采用预置包裹止血法行主动脉全弓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5例入选,并选择我科同期传统方法行全弓置换的35例AAD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预置包裹组和对照组手术中情况:包括术中情况(主动脉根部处理方法,手术、心脏停搏及体外循环时间,术中用血量)、术后凝血功能{术后早期凝血功能对比,包括术后第一日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Fib)、K时间、最大血块强度})、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包括术后24 h引流量和用血量,再次开胸止血、机械通气时间、血滤治疗例数, 入住ICU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预置包裹组体外循环时间、手术时间更短,术中使用红细胞量更少(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预置包裹组在术后早期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浓度、最大血块强度更高,凝血酶原时间及K时间更短(P均<0.05)。两组的再次开胸止血例数无明显差异,但预置包裹组术后24 h的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AAD全弓置换术预置心包包裹止血能减少手术时间、降低围术期出血量、保护患者凝血功能、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可以作为临床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9.
韦启鹏 《海南医学》2012,23(13):39-41
目的探讨胸腹部联合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选择胸腹部联合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129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方法包括稳定生命体征、手术止血及液体复苏,观察组患者选择延迟液体复苏,对照组患者选择即刻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血小板水平、凝血酶原时间、血乳酸及碱缺失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治愈率为92.54%,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红蛋白、红细胞比容及血小板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复苏30min及复苏60min,观察组患者血乳酸水平及碱缺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腹联合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病情危重,应该早期诊断并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以挽救患者生命,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用乳酸林格氏液(lactated Ringer's solution, LR)、琥珀酰明胶液(4% succinylated gelofusin(R),GEL)、羟乙基淀粉液(6% hydroxyethyl starch 130/0.4,HES)进行中度、重度急性等容体内和体外血液稀释后,对兔凝血功能、存活率和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将雄性中国白兔30只随机分成3组,(1)乳酸林格氏液(LR)组(n=10);(2)琥珀酰明胶液(GEL)组(n=11);(3)羟乙基淀粉液(HES)组(n=9);将兔麻醉后经耳缘中动脉采集稀释前血样.体外稀释是在10mL注射器内用上述3种液体以倍比稀释至50%和75%(红细胞压积下降50%,75%);体内稀释是在股动脉放血同时,经耳缘静脉以同样速度输入上述3种液体(水浴至39℃)进行50%稀释,继而进行75%稀释(估计放出全身血量的50%,75%).稀释后每隔5 min记录平均动脉压、心率、体温;稀释完成30min后经股动脉采取血样,测定动脉血气、电解质、红细胞压积、凝血功能.凝血功能应用血栓弹性描计仪在37℃测定;观察稀释75%后1 h内动物存活率和存活时间.结果:(1)与稀释前比较,3种液体体内血液稀释50%时平均动脉压均下降,但稀释75%时明显下降(P<0.01);心率、体温变化不明显;体内稀释P(O2)上升,p(CO2)下降,稀释使Na+Ca2+下降,K+在稀释50%时下降,稀释75%时升高;体外稀释后pHa变化不明显,GEL组和HES组为高Na+,Ca2+和K+明显下降.(2)比较3种液体,体外稀释时,LR组凝血启动无影响,而GEL和HES组使凝血启动延长;体内稀释时,3种液体都可使凝血启动加速,但GEL和HES作用较弱.3种液体稀释在体内或体外都可使血块硬度降低.(3)兔在稀释75%后1 h内的存活率,比较LR(6/10),GEL(5/11)和HES(8/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093,P>0.05);LR组、GEL组、HES组存活时间分别为(50.50±62.38)min,(324.55±777.32)min和(748.89±881.67)min,LR组与GE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3,P>0.5);HES组与GE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2,P<0.01),HES组与L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1,P<0.01).结论:3种液体体外稀释时凝血启动无变化或抑制,体内稀释时凝血启动加速或无变化,此差异提示尽管凝血物质被稀释,机体却存在未知的促进凝血启动的机制.HES可明显延长重度血液稀释兔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