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腹腔镜手术在国内外已普遍开展[1,2],但对于婴幼儿腹腔镜下长时间手术麻醉的报道有限.本研究采用骶管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观察腹腔镜下行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切除,肝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的过程中,长时间CO2气腹对婴幼儿肺通气、血液动力学及体温变化的影响.本研究已通过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床研究伦理委员会审查,患儿家长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相似文献   
2.
射频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射频是治疗慢性疼痛的介入性疗法之一。它通过电流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产生治疗性热损伤,以破坏神经纤维而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在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头、颈、胸、腰和骶部的疼痛。本文介绍射频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历史、治疗原理和临床应用,并简介脉冲射频,期望此方法能够在我国现代疼痛医学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以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为对照,研究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在下腹部和下肢手术患者中实施硬膜外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试验方法 ,随机入组122例患者,均分为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组(研究组)和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感觉阻滞上界达T8或T10时间、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范围,术后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消失时间、麻醉医师、手术医师满意度.结果 麻醉失败3例,术中改变麻醉方案1例.实际完成病例数:研究组58例,对照组60例.麻醉有效性:两组药物达到T8麻醉平面的时间为15 min(中位数);达到T10的时间研究组为15 min,对照组为10 min,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麻醉阻滞平面最高达到T2,最低在T12,多数在T5~T10在用药后30 min,两组多数患者(83.63%~88.33%)的运动阻滞处于改良Bromage评分2级或3级.停药后感觉阻滞平面消失的时间研究组平均(中位数)为210 min,对照组平均为180 min,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感觉阻滞消失的时间在300 min.安全性:研究药物使用前后对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的观察显示,对照组有1例发生ALT改变(增高至152 u/L)、3例发生头晕、恶心、耳鸣、双腿麻木、不适、烦躁等不良反应,未经特别处理自行恢复.结论 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与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有相似的麻醉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过去认为大出血是肝脏切除手术的主要危险,但随着手术技术提高、手术器械的改进、对患者术前评估水平的提高以及对肝脏解剖的深入了解,手术对血流动力学的不利影响越来越小,使麻醉趋于简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用乳酸林格氏液(lactated Ringer's solution, LR)、琥珀酰明胶液(4% succinylated gelofusin(R),GEL)、羟乙基淀粉液(6% hydroxyethyl starch 130/0.4,HES)进行中度、重度急性等容体内和体外血液稀释后,对兔凝血功能、存活率和存活时间的影响.方法:将雄性中国白兔30只随机分成3组,(1)乳酸林格氏液(LR)组(n=10);(2)琥珀酰明胶液(GEL)组(n=11);(3)羟乙基淀粉液(HES)组(n=9);将兔麻醉后经耳缘中动脉采集稀释前血样.体外稀释是在10mL注射器内用上述3种液体以倍比稀释至50%和75%(红细胞压积下降50%,75%);体内稀释是在股动脉放血同时,经耳缘静脉以同样速度输入上述3种液体(水浴至39℃)进行50%稀释,继而进行75%稀释(估计放出全身血量的50%,75%).稀释后每隔5 min记录平均动脉压、心率、体温;稀释完成30min后经股动脉采取血样,测定动脉血气、电解质、红细胞压积、凝血功能.凝血功能应用血栓弹性描计仪在37℃测定;观察稀释75%后1 h内动物存活率和存活时间.结果:(1)与稀释前比较,3种液体体内血液稀释50%时平均动脉压均下降,但稀释75%时明显下降(P<0.01);心率、体温变化不明显;体内稀释P(O2)上升,p(CO2)下降,稀释使Na Ca2 下降,K 在稀释50%时下降,稀释75%时升高;体外稀释后pHa变化不明显,GEL组和HES组为高Na ,Ca2 和K 明显下降.(2)比较3种液体,体外稀释时,LR组凝血启动无影响,而GEL和HES组使凝血启动延长;体内稀释时,3种液体都可使凝血启动加速,但GEL和HES作用较弱.3种液体稀释在体内或体外都可使血块硬度降低.(3)兔在稀释75%后1 h内的存活率,比较LR(6/10),GEL(5/11)和HES(8/9),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093,P>0.05);LR组、GEL组、HES组存活时间分别为(50.50±62.38)min,(324.55±777.32)min和(748.89±881.67)min,LR组与GE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43,P>0.5);HES组与GE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12,P<0.01),HES组与LR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81,P<0.01).结论:3种液体体外稀释时凝血启动无变化或抑制,体内稀释时凝血启动加速或无变化,此差异提示尽管凝血物质被稀释,机体却存在未知的促进凝血启动的机制.HES可明显延长重度血液稀释兔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氟比洛芬酯对上腹部手术病人术后镇痛中吗啡用量的节俭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安慰剂对照、双盲和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择期行上腹部手术病人96例,年龄18~64岁,ASA Ⅰ或Ⅱ级,随机分为2组(n=48):氟比洛芬酯组和脂肪乳组.静脉注射异丙酚、芬太尼、维库溴铵或罗库溴铵麻醉诱导,吸入N2O和异氟烷,按需追加芬太尼或肌松药维持麻醉.手术结束时,氟比洛芬酯组经2 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mg,脂肪乳组经2 min静脉注射脂肪乳5 ml,2组同时采用吗啡进行病人静脉自控镇痛(PCIA).首剂药物给予后8 h,经2 min静脉注射第二剂药物(氟比洛芬酯或脂肪乳).于术后2、8和24 h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静息痛和咳嗽痛的程度.记录因镇痛不足而需使用其他镇痛药作为补救镇痛的情况.记录第1次PCIA的时间、术后24 hPCIA总次数和有效次数;记录术后24 h吗啡用量和给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与脂肪乳组比较,氟比洛芬脂组术后各时点静息痛和咳嗽痛VAS评分降低,术后24 h PCIA总次数和有效次数降低,第1次PCIA时间延长,术后24 h吗啡用量减少(P<0.05),其他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仅表现为恶心和呕吐,且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50 mg可提高病人术后镇痛效果,减少吗啡用量,且不良反应少,有利于病人的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复方醋酸钠注射液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方法按<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和指导原则.结果样品原液对鲎试剂无干扰作用.结论本品细菌内毒素限值L确定为0.6EU/ml,用样品原液按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检查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老年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患者入手术室血压异常升高事件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 病例对照研究.择期行超声乳化术的350例白内障患者,年龄65~94岁,共行440例手术.按院内标准术前准备.术日入手术室后记录血压和心率.入室后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00mmHg者判定为血压异常升高事件,归为病例组,其余为对照组.对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入室后血压异常升高事件的危险因素.结果 体重指数≥30kg/m2和合并高血压病为入室后血压异常升高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分别为0.011和0.004).术前焦虑程度、等候时间、手术次数、受教育程度等与入室后血压异常升高事件无关.合并高血压病者入室后血压异常升高事件的危险因素为术前重度焦虑和受教育程度低(P分别为0.016和0.023),而受教育程度并不影响术前焦虑程度.结论 老年超声乳化术患者入室血压异常升高事件的危险因素为体重指数≥30kg/m2和合并高血压病.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中受教育程度低和(或)术前重度焦虑者为入室血压异常升高事件的高危人群.老年患者行超声乳化术应控制入室前血压<145/100mmHg.  相似文献   
9.
异丙酚靶浓度控制输注用于人工流产麻醉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靶浓度控制输注 (target controlledinfusion ,TCI)技术是药代动力学研究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产物。药代动力学在理论和技术上于 70年代就已经十分成熟 ,各种新研制的药物在其问世不久即可以定量地了解其在人体的代谢过程。按照药代动力学的参数用药无疑是最合理的 ,但由于涉及复杂的数学计算难以应用于临床。微型计算机的问世和其成本的下降使复杂的计算可以在瞬间完成 ,TCI技术很快进入临床应用阶段。它的原理是将从特定人群中测得药代动力学参数编制成计算机软件 ,通过计算机控制输液泵进行静脉输注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非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采用牵引、手法理筋、西药治疗及中药煎服等方法治疗8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治疗后随访3个月~18个月.观察疗效。[结果]87例中优61例,占70.1%.良21例.占14.1%.差5例.占5.7%,优良率达94.2%.[结论]采用牵引、手法理筋、西药治疗及中药煎服等非手术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